s 阅读页

第二节 夏商,辉煌的东方奴隶王国

  中国的信史是从夏开始的。夏的创建与大禹传说密切相关。相传夏的始祖鲧和禹曾相继治水。尧命鲧治水,鲧以阻治水。舜摄政后以鲧治水无功,殛鲧予潬渊,复命鲧子禹治水。禹疏导水入海,因功被推为天下共主。大禹治水传说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文化记忆,更在于其背后蕴涵着的有关东方帝国起源的重大推断。可能正是治水所需要的庞大的人力、物力和组织,催生了完备的管理机构和统治工具。需求催生制度。有人将治水判定为中国政治文明起源的动因,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是治水鞭策了原始人群的凝聚,进而产生了制度和机构,使东方大地上的文明因子演化成了最初的国家形态。

  即便如此,夏朝作为一个确切存在的王朝的直接证据非常稀少。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散布着很少的有关夏的记载。《尚书·召诰》载:“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诗经·大雅·荡》载:“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竹书纪年》载:“自禹至桀十七世。”我们可以推断夏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存在约五百年左右,历十七世而亡。

  现代考古文博技术的发展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某些新的证据。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地区发现了属于同一类型的古代文化遗存,其中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范围最大、堆积最厚、文化遗物最丰富。二里头遗址有宫殿区、手工业遗址区和墓葬区之分。遗址的中部为宫殿区;北部和东部发现有烧陶的窑址,南部发现有铸铜的遗迹,北部和东部发现有大量骨料和制骨工具,很可能是手工业作坊遗址区。在二里头村东南等高地上发现中型墓的分布。二里头青铜礼器——爵的出土也证明了在中华大地上,以礼器为主体的青铜时代的到来。历史学界将这种类型的遗存命名为“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的年代,依据C14测定并校正的年代数据,大致为公元前2010年到前1625年之间。

  这就在地域与年代上,都同文献记载的夏朝国家活动的基本情况相吻合。宫殿基址、墓葬遗址、相当程度的手工业发展和其背后的社会分层,这一切都表明夏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存在是可信的。无论从考古资料或文献资料来看,我们将夏代作为中国奴隶社会的开始,亦即中华文明正式形成的时代是适当的。郝建平:《论中华文明的形成》,载于《阴山学刊》2006年4月。

  在后人眼中,东方帝国早期文明的概况大致如下:

  聚居在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两岸的夏部族,通过与周围地区其他部族联盟的形式,在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王朝:夏。夏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带,大致西起今河南省西部与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与山东省交界处,北入河北省,南接湖北省。

  传说夏部落的首领是治水有功的禹。禹通过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的频繁战争,臣服夷、夏诸族,建立了世袭制的夏王朝。禹死,其子启继承王位。启在钧台(今河南禹州境内)举行宴会,招待来阳翟朝会的众多邦国首领。这是东方帝国历史上首次大型外交活动,即钧台之享。启死,子孙或奢侈淫乐,或争权夺利,王朝统治力衰落。东夷部落首领后羿,趁夏王朝内部王权之争,攻入夏都,夺取王位。四十年后,遗腹子少康复国成功,威征四海,中兴夏王朝。孔甲之后,夏又开始衰落,末代君主桀的暴政加速了夏的灭亡。

  灭亡夏朝的是商族的杰出领袖汤。汤陆续攻灭葛、韦、顾、昆吾等部落、方国,作《汤誓》伐夏。汤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桀大败而逃。此后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为天子,建立商王朝。史载:商立朝,汤鉴于夏代灭亡的经验教训作《汤诰》,又保留夏社,荫封夏的后裔,以宽治民。在他统治期间,政权稳定,国力强盛。东方又出现了一个泱泱大国。

  值得后人庆幸的是,商人拥有虔诚而浓厚的宗教观念。这使得商朝给我们留下了比夏朝多得多的历史资料。商代的宗教观念,是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商人从众多的崇拜信仰对象中抽象出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上帝,与对祖先的祭祀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商人凡事都求神问卜,以定凶吉与行止。商的祭祀活动名目繁多,如伐鼓而祭、舞羽而祭、献酒肉而祭、献黍稷而祭、合历代祖先而祭,并将此五种按次序先后反复进行祭祀,同时还有祭社。

  早期文明典型的图景是:巫师狂热而谨慎地从众多整治完成的甲骨中选择平坦耐磨的龟腹甲,将其背面事先凿好的地方放在火上灼烧。龟甲正面出现的“卜”字形裂纹就是判断吉凶的卜兆。占卜后,巫师将所卜之事或结果刻(或写)在甲骨上,形成卜辞。一条完整的卜辞有四部分组成:叙辞(前辞),记占卜的时间、地点和占卜者;命辞,即卜问之事;占辞,视兆而定吉凶;验辞,记占卜后的应验结果。在地底沉睡千百年后,这些文字依然清晰可辨。

  这就是甲骨文。东方帝国正是由此出发,发展出了世界上最博大精深、最渊源流长的文字:汉字。

  商代甲骨文主要发现在殷墟地区(今安阳)。安阳者,古称殷、朝歌,殷商之旧都也。在如今河南这片贫瘠的废墟中,商王朝的记忆已经昏睡了3000多年。明代,曾任陕西巡抚的诗人龚懋贤流连此地时,殷墟就已经是“千载凄风大白旗,消沉王气草离离。行山独锁殷墟色,淇水空传卫武诗。象箸不陈林肉冷,牛酣何处酒池夷?更怜牧野兴周后,也系东方婺女思!”的景象了。这座荒废之墟在汤汤淇水之滨,野草离离,凄风阵阵,王气消沉,仅仅留下《诗经·淇奥》等远古的绝唱。

  2006年7月13日,殷墟被正式列为世界遗产。这片新的世界遗产位于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面积约24平方公里。据文献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王(帝辛)亡国,整个商代后期以此为都,共经8代12王273年。殷墟在甲骨文被发现后不久,于20世纪初期开始挖掘。现在已经建成了宏大的殷墟博物苑。独具一格的苑门,装饰着龙、虎、饕餮、夔和蝉等殷商花纹,古朴庄重。苑内殿宇高耸,廊庑环绕;柱网结构,朱墨雕彩;仿殷石雕,栩栩如生;花木扶疏,松柏苍翠。

  这是根据甲骨文的字型和“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等商朝断片记录仿建的,力图营造“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的氛围。著名地理学家谭其骧将其定位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一个长期稳定的都城”沙鹤、陈溯等:《殷商:废墟下的帝国》,载于《文明》2006年第3期。

  起源于河北的商王朝,先后在亳、隞、相、邢、奄等城摇摆不定,最后定于殷,经营出一个东到大海,西到陕西东部,北达河北东部,南至长江的中央王朝,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文明大国。之前夏的疆域南至江汉北部,东近淮泗。在这一区域内,中国的主体民族华夏族发展壮大起来。商较之于夏,疆域北过了易水,西北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南抵长江,成为了早期帝国中的庞然大物。

  商王朝把东起泗上(今山东西部泗水流域)、西到河南(今河南伊、洛河流域)的大范围平原地区称作“邦畿”,直接由商王管辖。在邦畿外围,为部族和方国(已归属的部落国家)管辖区:在其东北的有肃慎,滦河下游有孤竹,内蒙古东南部和山西境内有鬼方、方、土方,陕西北部有羌方、犬戎、熏育(荤粥),西部有周、氏,西南为巴、蜀,长江中游为濮、楚人,淮河流域为淮夷等等。商王朝自称为“中国”,为四夷环绕。正在这样的观念基础上,我们这个东方帝国日后发展出了完善的世界观体系。在这里,先提醒一下读者诸君。

  大约在少康中兴夏朝的时候,西亚大动荡后的赫梯王国也开始复兴。达里亚斯二世应用铁制武器、战车和马武装军队,进攻并毁灭哈尔帕,创立了赫梯帝国。其子孙四出征伐,相继称霸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当赫梯军队到达埃及时,前进的步伐终止了。强大的埃及帝国之前沉浸在图书馆、木乃伊、灌溉、24个字母符号、日晷和创作小说上。双方签订了和约。停止扩张后的赫梯不可遏止地走向衰落。公元前13世纪末,海上民族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入侵,导致帝国于公元前12世纪崩溃。公元前8世纪始,新兴的亚述帝国成为了西亚的霸主。

  世界早期文明的另外两个代表是爱琴海地区的迈锡尼文明和两河流域古的巴比伦文明。前者被视为现代欧洲文明的火种,后者以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及其创立的君主专制和《汉穆拉比法典》闻名于世界。当时的印度还处于早期吠陀时代。与中国早期文明一样,印度文明与其他区域文明交往稀少。

  在各区域文明缺乏直接交流对比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以后人的眼光来思考东方早期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夏和商的制度、经济、文化为东方提供了值得炫耀的历史一页。

  我们判定夏为一个完备的王朝,重要的依据是它建立了完善的国家机器,如官僚机构、军队、刑罚等。夏王朝为了加强和巩固统治,在建立了由六卿统领的国家统治机构和军队外,修筑城郭以保卫王室贵族,同时制定刑法,修筑监狱,以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斗争。禹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刑法。夏代奴隶数量众多,王室贵族正是凭借强大的国家机器,不仅强迫他们劳动,而且还任意杀戮。其他各部族敬畏有加,定期向夏王纳贡。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发现,政治制度是我们这个东方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巨大贡献。

  夏朝继承了中国原始社会的农业基础。夏重视水利工程,将之作为农业的基础。夏的农业生产工具以木石工具为主,兼有一部分骨器与蚌器。这些简单的设备和原始水利设施,支撑起相当繁荣的农业经济。豫西龙山文化中晚期出土的陶器中,有较多制作精致的酒器。文献中也多有贵族饮酒成风的记载。这都说明夏代已有剩余的谷物可以用于酿酒。随着农业基础的夯实,烧制陶器,琢磨石器,制作骨器、蚌器,冶铸青铜器和制作木器等各种手工业开始出现。传说桀最宠爱的妃子妹喜好闻裂缯之声,王宫中就有专人为其将缯撕裂,以邀其一笑。在扎实的农业和分工基础上,商品经济开始发展。《盐铁论·错币》记载:“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这表明夏代已经出现了货币。

  夏的文化以天文历法闻名。《左传》所引《夏书》中的“辰不集于房”,就是记录当时发生在房宿位置上的一次日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中记载夏桀时“夜中星陨如雨”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夏代的历法是传统的干支纪日法。精美的陶器装饰和乐器的出现,也都说明了夏代文化艺术的高水平。

  商朝的统治在夏的基础上更加完善。商王自称余一人、一人,强化绝对王权。商王以下官制分内服、外服,即王畿内与畿外两种地方。军队以师为单位,包括车兵及步兵,作战方式普遍使用车战。整个社会划分为平民和奴隶阶层。平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有战事时还被征参加作战;奴隶不仅要从事各种劳役,而且遭到任意杀戮,甚至用以殉葬或祭祀祖先,其数量很大。卜辞中亦有大量杀人祭祀的记载,其中最多一次杀祭者达500人。外交上,商王为抵御外族外邦的侵扰,亦为扩大自己的领土,掠夺奴隶和财物,经常向征召方国一同征伐外族,成为“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强大国家。

  商代的主要农作物有禾、黍、稻、麦等。耕作的方法采用合力耕种及焚田(即火耕)。工具中出现了青铜农具。除了酿酒业外,园艺、蚕桑业、畜牧业和渔猎亦有发展。商代畜牧业也很发达,后世所称的六畜,都已全备。商品经济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而日渐增多。商代货币的主要形态是玉和贝。交通工具主要是陆路的车和水路的船。卜辞中有车字和舟字。气势恢弘的都城殷就是商人高度发达的奴隶经济的结晶。

  商代的历法是已知较为完整的最早的历法,为阴阳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即365又1/4日为一回归年,故又称四分历。阴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即29或30日为一朔望月。商代用干支记日,数字记月。月有大小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商代每月分为三旬,每旬为10日。由于农业、畜牧业以及田猎等活动的需要,对气候的变化特别予以重视。商代天文学中许多天象在卜辞中均有记载,如日有食、月有食,在日食时并有大星等现象出现,可见对日、月食的观察之精细。商人在数学方面已经采取十进位,卜辞中分别有个、十、百、千、万,最大的数字已有三万。

  手工业是商最值得一提的行业。商的手工业分工较细,能产生各种礼器、兵器、陶器、生产工具及车马器。其中最重要的是青铜礼器,礼器中数量最多的是酒器。约公元前13世纪,中国青铜器到达鼎盛时期。国家博物馆镇国之宝——司母戊鼎就是商人的杰作。司母戊鼎成于晚商,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面四边及足上部饰兽面纹;双耳,外侧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重达875千克。该鼎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

  商朝的普通平民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陶器。制陶是商代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最能代表商代制陶工艺水平的是白陶和釉陶(原始瓷器)。商的贵族喜佩玉。商代玉器切割整齐、琢磨光润,动物姿态生动活泼,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夏和商远离我们的时间如此之久,以致于有关它们的述说听来仿佛是天方夜谭。人们陶醉于远古回响的同时,常常忘记这就是我们祖先的杰作,我们现实生活与思想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源于此,惠于斯。放在世界历史横向大比较的舞台上,夏和商的辉煌丝毫不亚于其他文明的发展程度。它虽然没有对世界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东方帝国那些轰动寰球的事、物与思想无不发端于此。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