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风垭林场四知妹

  李忠公

  一、不愿诉说的身世

  我们邻水县风垭公社林场在达县地区的社办场中,恐怕要算规模最小的林场之一了。我们林场只有七个男知青、四个女知青。四个“知妹”下乡时都正值豆蔻年华,每人都有一个美好的名字:韦素珍、向玲、洪忠萍、祝玉辉。她们的文化层次从初小、高小、初中直到高中。其中,韦素珍、向玲下乡时刚满15岁,洪忠萍才16岁,这三个小知妹年纪虽小,却都有着辛酸的童年。

  个子瘦小的韦素珍出身于一个工人家庭。父母亲没有什么文化,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上了高小就辍学在家,没有出路便报名下了乡。那时,她在我的眼里,还是一个未曾发育的小女孩儿,身体十分单薄,衣着十分简陋。

  向玲比韦素珍高出一个帽帽,一双大黑眼睛忽闪忽闪,笑起来娃娃脸上挂着一对好看的小酒窝。几个“知妹”当中就数她的问题多,空闲时经常拿着一本书找我问这问那。她母亲是个家庭妇女,父亲死得早,继父是重庆惠工机床厂的工人。

  她家里住宿条件差,一家人(父母、她和弟妹)挤在狭小的两间小屋里,生活极其困难。看着渐渐长大的女儿,继父居然起了歹心,母亲不得不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的女儿,生怕她受到一点伤害。为此,向玲小学刚毕业便毅然决然地去了农村……发誓一辈子再也不跨进这家门。

  “知妹”洪忠萍父亲是地主,新中国成立时被镇压,母亲把才学会走路的女儿从农村拖带到了城市。为了生存,母亲嫁给了重庆市第十七中学(原东方中学和辅仁中学合并的学校)老师洪传权。不幸母亲病逝,好在继父一直很喜欢她。后来继父认识了一个小学教师,成家后她们三个人的小家过着甜蜜的生活。洪老师是学美术的,当时是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1957年,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收二十多名学生,一千多名考生中,十七中就考上了七个,我哥班考上四个,我家就考上三个(两个哥和五嫂)真是师高弟子强。然而灾难不期而至:1958年那年,洪老师被打成历史反革命,抓去劳动改造了(直到“四人帮”倒台后才得以昭雪回到十七中学颐养天年)可怜的小忠萍又一次失去父爱。后妈与继父离了婚,搬出十七中学的教师宿舍,住回了她小学的宿舍。几年后,后妈又同一个比自己小十岁的学生结了婚。忠萍眼看就要中学毕业了,那个新家狭窄的空间哪里还能容下她安身?新的家庭关系、比自己年长不了几岁的男性长辈使这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女产生反感和恐惧。于是她常常在同学家里借住,巴望着中学毕业后考上高中,可以去住校继续她的学业。可是,幸运之星没来叩响她人生的大门,严酷的阶级路线让她落榜了。她需要尽快有一个安身之处,然而重庆这么大的城市,却没有她安身的地方。到农村去――那里是广阔天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有吃的,有住的――动员她上山下乡的人如是说,她便真下了乡。

  二、这就是我们的家吗?

  我们乘坐着解放牌大卡车从重庆被装运到邻水,从九龙区到风垭公社天天受到夹道欢迎,天天受到宴请,不谙世事的知哥知妹们几天来一直处在亢奋情绪中。场长来公社迎接我们,有贫下中农送我们进山,我们打着甩手上了路。走进了荒凉的深山沟,转过两道大弯弯,爬过一匹光梁梁,走过两根窄田坎,沿山涧小溪边山道而上,跨过一壁乱石崖,眼前突兀见一土屋。屋后是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的大山,屋前涓涓小溪水潺潺,溪上横躺着用松树棒棒捆成的只能一人经过的小桥。

  来公社接我们的场长笑道:“林场到了。”我们众知青的心,从离开公社那一刻起,跟着自己的脚步,一步比一步沉重,一步比一步紧缩,一步比一步寒冷。大家屏住了呼吸,没有谁说一句话,此时此刻,眼前的景象让我们目瞪口呆。

  两间土屋加旁边一抹水的矮房就是要我们在这儿扎根一辈子的林场吗?房边小坝子上东歪西倒立着几个农村青年,面无表情两眼直勾勾地瞪着我们看。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杨长路的胖罗汉,坛子似的肥肚顶开了邋遢破衫。另一个是生着一双金鱼眼,穿着一条短到“连二杆”的刷把裤叫叶四的人。几个小知妹不停地问:

  “这就是我们林场啊?”“这啷个住得下恁多人?”这和想象中的林场完全是两码事,找不到一棵参天大树,看不到一片像样的松树林。我和她们一样,那一刻真是从头顶一直凉到了脚板心。

  大家放下被盖卷和各自携带的东西,就赶忙“参观”我们共同的家了。

  左边一间七柱房是男生寝室,门坎几乎平膝盖那么高,没开窗,无天花板。因为墙上只安了几根楼�,没有楼板,仅有几片玻璃瓦透下几束日光照亮全屋。进门两边对排三架小木床,最里边安放一架,正好安顿我们七个知哥。

  中间同样大小的屋用木板隔为两小间,前宽后窄,前后各开一扇门;后间上面铺了木板做楼,边墙矮得只有大半人高,从前屋有木梯上下。

  右边一抹水的侧屋就是厨房了,里面做了一个石面的泥灶,上面安放着一口海锅……锅边生有锈,底部那一块黑里泛着光。这是用来给我们煮饭和煮猪食用的。

  最恼火的是没有看到一个可以遮风蔽雨的厕所。我们问场长,他说接着就和猪圈一起修。那现在怎么办?我们男生还好,急了还可以找个僻静角落方便,知妹们呢?场长说:好办好办,临时挖个凼凼、搭个棚棚不就解决了么?克服克服嘛。

  真让我们这些城里人哭笑不得!几个小知妹哇哇地叫起来:“早晓得是恁个样子该不来了!”

  女生寝室被安排在后面那间小地屋。小知妹们的问题最多,向玲嘟着嘴说:“这屋天上墙上到处都是洞洞眼眼的,地下又潮湿得流水,咋个睡嘛?”几个知妹都不愿打开铺盖卷。还是大姐姐祝玉辉安慰她们说:“算了算了,来都来了,将将就就嘛,反正我们都带有蚊帐,那些缝缝叫场长派人糊一下就好了嘛!”四架小木床首尾相连安放到四墙边,祝玉辉只好睡靠隔墙那架床,向玲早准备好“抢。”

  到了进门边那架床,就这样她们便安顿了下来。

  知青们从城市真正来到荒山野岭,来到这两边是高山的“夹皮沟”,实实在在地摆在大家眼前的那幅生来还未见过的原始蒙昧景象,犹如当头一棒,让我们如坠五里云雾一样,不禁为前程担忧起来。只有我的几个小知妹,一阵想家哭闹之后……不久就笑逐颜开,让那“夹皮沟”里也溅出了清脆的欢声笑语。

  三、偷窥风波

  光阴慢慢地在山沟里消磨,无可奈何之中,知青们烦躁的心逐渐平静下来。场管会建立了,团支部也建立起来协助场长做知青的思想工作。公社安排我当副场长……祝玉辉担任团支部书记。

  到林场没几个月,场里发生了一件事情让知青们都很气愤。

  一天,我正在小溪边洗衣服,小知妹向玲从小晒坝朝我走过来,气冲冲的样子,“呃,给你说个事。”她嘟着嘴说。“又有啥事嘛!”她听出我有点不耐烦的口气,“好,不找你说,我们是小学生!”她赌气转身就想走,我连忙站起来,甩着滴水的手:“哟,脾气还不小,过来过来!”

  我平时都把她当做小妹妹看待,又没有多少龙门阵可摆,今天的样子恐怕是有点正事。

  “你是副场长,领导噻,不跟你说又跟哪个说嘛!”

  “废话少说,啥事?”

  “我们那个寝室,”她回头看了看,“一点都不方便,烦死了!”

  “呃,有啥事直说嘛!绕弯子做啥子。”我有点不耐烦。

  “着啥子急,衣服我给你洗都要得。听我说嘛,我们那个楼板,恁宽的缝缝,楼上的老场员啥子都看得到,换件衣服都要躲到帐子里。”她低眉回首,似乎难以启齿。

  此时,我才掂量到事情的分量。一阵沉默,我把视线移开,抬望眼,屋后小松林上的山岩,竟变成了怪石嵯峨,心情不可名状。

  “你给祝玉辉讲过没有?”我沉思着低声问道。

  “她都住在里面,啷个不晓得!跟她讲也没得用。”她抬起头来,望着我,面露愠色:“昨天中午放了活路,我进屋正换衣服,刚把外衫脱了,无意间抬头一望……把我吓惨了!”口齿伶俐的她,话语急切愤然。

  “那个楼板缝缝里头露出两个黑眼睛,鼓起把我瞪着,发出两道凶光!我差点叫起来了,赶忙钻进了帐子里头,心怦怦直跳。”

  我心沉重起来,为先前冷漠的态度而歉疚,为同命的知妹们徒生悲悯。面临险恶的环境,男子汉可以胆壮无畏;对女孩子来说,尤其是太稚嫩的她们身处危惧之中而无法自卫,突如其来的恐惧对敏感的向玲来说,无法承受,她来找我,显然是在寻求帮助。从她那求助的凄切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自己应该承担的道义。“看清楚没有,像哪个?”“肯定是叶四!那双鼓眼睛烧成灰我都认得到!流氓!”她愤愤然,“还有那个杨长路,他两个经常故意大声讲些下流话让我们听,气死人了!”

  “这事你不要到处讲了,又没有证据,他死不认账,把他也没法。”我再三叮嘱她说,我会找祝玉辉,找场长商量,向公社反映,要她们自己多加小心。

  我找祝玉辉谈及此事。

  “对头,背时的叶四和杨长路说些话牛都踩不烂,是气人。场长还不是听到的,有啥办法嘛!”她不急不躁,不瘟不火,甚至不会发脾气。但她能分清是非,天性善良。眼睛近视的她的确没看见,甚至连想也没想过她们头上那些粗俗原始的野性的欲火。

  “啷个不把墙用报纸糊一下嘛!”我用责怪的口吻说。“糊了的,还是昌广宪(会计、本地场员)专门糊的,时间长了就飞起来了,手一顶就掉下来了。那两个家伙硬是怪,他要偷看有啥法,看得到,摸不到,他又犯得到好大一个法嘛。”

  “向玲也爱吵,杨长路说下流话,你莫搭白就算了。”她平静而漠然地说。

  我对场长讲起此事,他无可奈何:“农村人是恁个爱讲怪话,不理他就算了。”

  我把此事和男知青们说了,大家愤愤然:“龟儿子叶四是个烂杂菜,找时间修理他!”

  陈昌吾说:“叶四那家伙坏,我亲眼看见他在屋背后山坡上脱了裤儿耍他那个鸡巴,还经常在女生面前说骚话,是该修理修理才行!”

  杨、叶二人,本是农村的孤儿,是世上最可怜的孩子。他们房无一间,衣无二件……没有父母的照顾和疼爱,没有家庭的管束和教育,从小放任自流养成一身恶习……安置到林场来与知青为伍,真是苦了我们的知妹啊!

  一天,我看见叶四,给他一点警告:“叶四,过来!”他当着我们男生面装人样……“啥子嘛。”“你少在女生面前说怪话!你是不是在楼上偷看女生换衣服?”

  “没有,没有,哪里是偷看嘛,恁大的缝缝哪个都看得到。”他嬉皮笑脸不以为然地说。“你少打坏主意,谨防我们男生捶你!”“不敢,不敢,晓得你们知青受法律保护。”他竟装起乖来。这样一个瘪三,实在无法跟他讲道理。

  我们还向公社管林场的陈书记反映了此事。有次陈书记来林场,知哥知妹们众口一词地给书记再次反映了女生寝室的事情。他认为是个问题,说等把女生寝室分开就好了。但他又说,眼前场里没有钱再修一间屋,只有过段时间再说。

  于是,我们照旧在默然中打发沉闷的日子,而叶四和杨成路他们或偷鸡摸狗,或明目张胆地继续宣泄他们的欲火。

  一天,我从老场员门前过,听到向玲在骂人:“看,看啥子,回去看你屋妈!咒死你个龟孙子!看看看,看瞎你那双狗眼睛!”

  一阵山风,把沙子吹进了我眼里,揉出了泪水。我真为知妹们担心,在这样原始愚昧落后的环境中,文明遭践踏,斯文被蹂躏,人哪还有尊严可言?

  第二年的夏天,场长带领我们去偷砍了相邻九峰公社国有林的松树,在男生寝室旁修了一间五柱的土墙房,知妹们高高兴兴地搬了进去,这才结束了那段提心吊胆的日子。

  四、命运全靠自己掌握

  1967年,“文革”期间,知青们造反满天飞,没找到出路的我们只好灰溜溜地回了林场。待在林场无事可干,无聊至极,我和余立两人便回城了。

  小知妹韦素珍和向玲的故事是我的知哥们告诉我的。他们两个小知妹,从下乡后……便从来没再跨进过家门,即使在林场被砸烂之后,也没有回去过一次,可见她们处境的危艰。

  老场员中那两个怪家伙――鼓眼叶四和大肚罗汉杨长路成天就打两个小知妹的主意,找不到地方出气的知青看出他们居心叵测,便故意寻衅把杨长路狠揍了一顿……

  叶四蜷了脚,不敢对知妹伸脚动手。那个挺着罗汉肚的杨长路生性骄横,狂呼乱叫:“老子是贫下中农,还怕你们这些狗崽子不成!”“老子今天就不信邪,我就是要和韦素珍结婚,关你几爷子事!”在那个年月,初小文化的韦素珍年幼无知,无依无靠,身体娇小瘦弱,哪是壮如大牯牛、心似饿虎狼的杨长路的对手……可恶的场长充好人,竟表示支持知青与贫下中农相结合,在农村扎根一辈子。

  后来,杨长路哄骗欺诈,威胁利诱,施用各种手段,居然得手,跟韦素珍在林场同居起来,给每个知哥都洗过衣服的小知妹就这样如羔羊般落入了虎口。知青们真为她惋惜了一阵子,但是又爱莫能助。

  看见杨长路得了手,一直打了向玲几年主意的叶四也猖狂起来,更加死皮赖脸地纠缠向玲。向玲总是严词拒绝叶四的挑逗,气极了就大骂他一阵:“你个龟孙子流氓、无赖,今天我就不怕你!”每次遭到向玲的臭骂时,叶四总装出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儿。仗着他是贫农孤儿,色胆包天的叶四经常对向玲伸脚动手,向玲在林场再也待不下去了,只好在林场附近的生产队“到处流浪”,过着凄凉漂泊的日子,用她柔弱的身躯,以她坚强的个性和命运抗争。

  没有了生活费,知青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在场的五个知哥把林场仅有的一头膘肥体壮的大水牛偷偷地牵到后山去卖了,把林场房子的屋梁、椽子、门窗等木料也全部变卖,彻底把林场砸烂,各自回了城。

  在那个人妖颠倒的时代,生活是无情的,特别是对我们这一群“狗崽子”。无家可归的向玲倔强地坚守着自己的贞操,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她嘴巴子甜,博得了不少农村好心人的同情。她东家住一天,西家歇一晚;吃过众家饭,睡过百家床……从风垭公社流浪到了相邻的星火公社。

  后来经人介绍,她终于认识了一个叫李德华的人。李德华是地主子女,西南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在邻水县九龙区中学任数学教员。像他这样出身的人,尽管当了教师,由于成分不好,在当地很难找到对象。向玲见他有知识有文化,是个可以托付终生的人,便嫁给了比自己长八岁的他。

  小知妹向玲爱学习,丈夫便成了她的恩师,他们生活得和和睦睦。

  改革开放后,向玲到李德华任教的九龙中学当了图书管理员,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四川大学毕业,一个职大毕业,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职业。

  可怜的小知妹韦素珍和贫下中农杨长路离婚后只身回了城。一天,我在重庆的大街上偶然碰见她,谈起各自的经历和处境。她对我说:“好在还没得娃娃。”我想也是,对于这位当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小知妹,这就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

  作者简介

  请见《天路迷茫》后的作者简介。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