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章 三辅录(四)

  今案:秦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南。(辞源一八二页)

  雍录卷六:“汉函谷关在唐河南府新安县之东一里,盖汉世杨仆移秦函谷关而立之於此也。以比秦旧则移东三百七十八里。杨仆者,宜阳县人也。汉武帝时数立大功,以其家居宜阳,宜阳者,灵宝县东,其地即在秦函关之外矣。仆耻其家不在关内,乞移秦关而东之,使关反在外。武帝允焉。仆自以其家僮筑立关隘,是为汉世函关。自此关移在河南府新安县,而秦关之在灵宝者废矣。县东有南北塞垣,即仆所筑。郭缘生云:至今谓之新关。”汉书武帝纪:“(元鼎)三年冬,徙函谷关於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应劭曰:“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财给其用度、武帝意亦好广阔,於是徙关於新安,去弘农三百里。”水经注洛水:“洛水自枝渎又东出关,惠水右注之,世谓之八关水。戴延之西征记谓之八关泽,即经所谓散关,鄣自南山,横洛水,北属於河,皆关塞也,即杨仆家僮所筑矣。惠水出白石山之阳,东南流与瞻水合,水东出娄涿之山,而南流入惠水。惠水又东南,谢水北出瞻诸之山;东南流,又有交触之水,北出山,南流,俱合惠水。惠水又南流径关城北,二十里者也。其城西阻塞垣,东枕惠水。灵帝中平元年,以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率五营士屯都亭,置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辕、旋门、小平津、孟津等八关,都尉官治此,函谷为之首,在八关之限,故世人总其统目,有八关之名矣。”曹魏正始元年,废函谷关。

  今案:汉函谷关在河南省新安县东约点五千米处。旧址尚存,关门保存较为完整。为砖面夯土结构。砖拱券门高约十米,进深十八米。门洞两侧砌砖部分已塌落。西向洞门上方镶嵌石质匾额“汉函谷关”四字。尾注“孔子二千四百七十四年癸亥南海康有为题”。门洞两侧有田升堂书石刻楹联一幅:“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门洞东向尚存对联半幅“功始将梁今附骥”,下联原有“我为尹喜谁骑牛”,今已无存。在关前百米处的左右两侧,有鸡鸣、望气二台。现存台高约十五至二十米,夯土清晰可辨,关周围汉代遗物保留较多。清新安县志封域志五形胜载:“关挟二台之雄,河接三门之险;城,涧水衡据於东西,白石、青腰直竦於南北。不仅山川之明秀,尤际风云之会和。”(贺关保:洛阳文物与古迹十一至十二页)

  萧关,雍录卷六:“在原州高平县东南三十里。汉文帝时匈奴入萧关即此也。神龙三年於隋它楼县置萧关县,特取古关名之,非汉萧关地也。”太平寰宇记卷三十三原州高平县:“萧关故城,在县东南三十里。汉书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关,杀北地都尉即此地也。汉亦谓之障关。”汉书匈奴传:“孝文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武帝纪:“(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如淳曰:“萧关在安定朝那县也。”

  今案: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辞源一四七九页)

  武关,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上自南郡由武关归。”集解应劭曰:“武关,秦南关,通南阳。”文颖曰:“武关在析西百七十里弘农界。”正义:括地志云:“故武关在商州商洛县东九十里,春秋时少习也。杜预云少习,商县武关也。”高祖本纪:“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水经丹水注:“丹水自商县东南流注,历少习,出武关。应劭曰:秦之南关也,通南阳郡。春秋左传哀公四年,楚左司马使谓阴地之命大夫士蔑曰:晋、楚有盟,好恶同之,不然,将通於少习以听命者也。京相曰:楚通上洛道也。汉祖下析、郦、攻武关。文颖曰:武关在析县西百七十里,弘农界也。”新唐书地理志商州上洛郡商洛县本注:“东有武关。”太平寰宇记卷百四十一商州商洛县:“武关,在县东南九十里。”关中胜图志卷二十五:“武关,在商州东一百八十五里。”“州志:在州东武关山下。当官道设关,北接高山,南临绝涧,去河南内乡县一百七十里。明洪武中以兵守之,後设巡检司。今废。”

  今案:武关城遗址在今丹凤县武关乡武关村。关城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四万平方米。墙体夯筑,尚存部分东、西墙,残高六点五米,宽二点五米。两墙各辟一砖石券门。东门外额题“武关”,门内额题“古少习关”,西门额题“三秦要塞”。(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一一八七页)

  关,史记曹相国世家:“从西攻武关、关,取之。”正义:括地志云:“故武关在商州商洛县东九十里。蓝田关在雍州蓝田县东南九十里,即秦关也。”汉书高帝纪:“沛公引兵绕关,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应劭曰:“音尧,山之关。”李奇曰:“在上洛北,蓝田南,武关之西。”水经注渭水:“水又西径关北,历柳城。东西有二城,魏置青军於城内,世亦谓之青城也。秦二世三年,汉祖入自武关,攻秦,赵高遣将距於关者也。土地记曰:蓝田县南有关,地名柳,道通荆州。晋地道记曰:关当上洛县西北。”元和郡县图志卷一关内道蓝田县:“蓝田关,在县南九十里,即关也。”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六蓝田县:“蓝田关,即秦之关也,在县东南九十八里。”长安志卷十六蓝田县:“後周明帝武成元年徙青泥故城侧,改曰青泥关。武帝建德三年改曰蓝田关,因县为名。隋炀帝大业元年徙复旧所,即今关是。”雍录卷六:“蓝田县即柳城也。山在前,又名关,亦名蓝田关也。”关中胜图志卷八:“蓝田关,在蓝田县东南九十里。”

  今案:关遗址在今蓝田县蓝桥乡蓝桥河村。位於蓝桥河北岸陡峭半山上,关楼已圮,仅存石崖豁口,宽约五米,高约三米。近河一侧豁口崖壁凿有竖直石槽两道,分别高二米,一点五米,宽、深均为点三米,属安装木门遗迹。现存为北周至隋时遗址,秦汉关故址在今商州市西北。(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一二四页)

  大厦殿始皇造,铜人十枚在殿前。(西京赋注、玉海)

  澍案:西京赋引作三辅三代故事,无“前”字。玉海引有,据补。关中记:铜人胸前铭皆李斯、蒙恬所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索隐:三辅旧事“铜人十二,各重三十四万斤。汉代在长乐宫门前。”又三辅旧事(长安志卷三引):“秦作铜人,立在阿房殿前,汉徙着长乐宫大夏殿前。”关中记(同上引):“长乐宫殿前铜人其胸前铭李斯、蒙恬所书也。”

  秦始皇上林苑中作离宫别馆一百四十六所,不足以为大会臣。二世胡亥起阿房殿,东西三里,南北三百步,下可建五丈旗,在山之阿,故号阿房也。(西京赋注)

  三辅黄图卷四:“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又李斯列传:“於是乃入上林斋戒,日游弋猎。”

  阿房,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正义:“按:宫在上林苑中,雍州郭城西南面,即阿房宫城东面也。颜师古云:‘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

  始皇后葬用大蚕二十箔。(太平御览)

  礼记祭义:“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後汉书礼仪志:“祠先蚕,礼以少牢。”古时皇后亲蚕,故葬亦用之。

  秦始皇葬骊山,明月珠为日月,水银为江海,金银为凫鹤,又刻玉石为松柏。(北堂书钞)

  澍案:一引“江”作“大”,“鹤”作“雁”。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後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以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集解:皇览曰:“坟高五十馀丈,周五里馀。”

  今案:秦始皇陵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陵区总面积五六点二五平方千米,陵园面积约二点四平方千米,有内外两重城垣。外城南北长二一六五米,东西宽九四米;内城南北长一三五五米,东西宽五八米。封土位於内城南部。现存封土南北长三五米,东西宽三四五米,高七十六米。地宫南北长四六米,东西宽三九米,有四出羡道。在陵北有大型陵寝建筑。外城有陪葬坑。陵园外东有陪葬墓,马坑及兵马俑坑,西南有刑徒墓,西北有石料加工场以及砖瓦作坊,北有取土形成的鱼池遗址,另外在陵南有防洪堤。始皇陵规模之大、布局之奇,埋葬之丰,均居中国帝王陵之冠,对後世帝陵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八一页)

  秦始皇葬骊山,起高陵五十丈,下以水银为泉,以明珠为月,中多文贝。(太平御览)

  博物志卷六:“始皇陵在骊山之北,高数十丈,周六、七里,今在阴县界北。陵虽高大,不足以销六十万人积年之功。其功力或隐不见,如骊山水泉本北流,障使东西流。又此土无石,於渭北诸山运取大石,故歌曰:‘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唱,万人。’今陵馀石大如覆土屋,其馀功力皆如此类。”

  秦始皇葬骊山,起陵高五十丈,下涸三泉,周回七百步。以明珠为日月,人鱼膏为脂烛,金银为凫雁,金蚕三十箔,四门施,奢侈太过。六年之间为项籍所发。牧羊儿坠羊冢中,然火求羊,烧其郭藏。(太平御览、宋敏求长安志)

  澍案:初学记引陵作坟,涸作周,步作丈,明下有日字,脂作镫,句下有水银为大海五字,未引金蚕以下数句。

  汉书楚元王传:“秦始皇帝葬於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馀丈,周回五里有馀;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後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水经渭水注:“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於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斩山凿石,下锢三泉,以铜为椁,旁行周回三十馀里。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官,奇器珍宝,充满其中。令匠作机弩,有所穿近辄射之。以人鱼膏为灯烛,取其不灭者久之。後宫无子者,皆使殉葬,甚众。坟高五丈,周回五里馀。作者七十万人,积年方成。而周章百万之师已至其下,乃使章邯领作者以御难,弗能近。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拾遗记卷五:“日南之南有泉之浦。”“时有凫雁,色如金,飞戏於沙濑。罗者得之,乃真金凫也。昔秦破骊山之坟,得野者见金凫向南而飞,至泉。後宝鼎元年,张善为日南太守,郡民有得金凫以献。张善该博多通,考其年月,即秦始皇墓之金凫也。昔始皇为冢,敛天下,生殉工人。倾远方奇宝於冢中,为江海川渎及列山岳之形,以沙棠沉檀为舟楫,金银为凫雁,以琉璃杂宝为龟鱼。又於海中作玉象鲸鱼,衔火珠为星,以代膏烛,光出墓中,精灵之伟也。昔生埋工人於冢内,至被开时皆不死,工人於冢内琢石为龙凤仙人之像。及作碑之辞赞。汉初发此冢,验诸史传,皆无列仙龙凤之制,则知生埋匠人之所作也。後人更写此碑文而辞多怨酷之言,乃谓为怨碑。史记略而不录。”

  骊山在长安东北三十里。(太平御览)

  汉书地理志京兆尹新丰县本注:“骊山在南。”史记周本纪:“遂杀幽王骊山下。”正义引括地志云:“骊山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六里。土地记云骊山即蓝田山。”三秦记(初学记卷五地引):“骊山始皇陵作地市,生死人交易,市平不得欺死人。云:秦五地市,有断马利。”又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七昭应县引:“秦始皇作阁道,至骊山八十里。人行桥上,车行桥下。”後汉书郡国志京兆尹注:“始皇墓在山下,有始皇祠,不斋戒往,即疾风暴雨。人理欲上,则杳冥失道。”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六昭应县:“骊山,在县东南二里,即蓝田山也。温汤出于山下。”关中胜图志卷二:“骊山,在临潼县南里许,即蓝田北山,绵亘而东五十馀里。一名浮山,骊,一作丽。”“长安志:天宝元年更骊山曰会昌山。七载,又改为昭应山。水经注:泠水出浮山,盖丽山连麓而名也。山北有女娲氏谷。路史:女娲继兴於丽。其东为东绣岭。雍大记:在骊山右。东为玉蕊峰,又东为金斧山、金砂洞、石谷、走马岭,又东为分水岭。其西为西绣岭。雍大记:在骊山左,中有饮鹿槽、丹霞泉、牧丹沟、燕子龛,又西为石骆驼峰、子谷,其别麓为凤皇原。”

  秦始皇时,隐宫之徒至七十二万,所割男子之势高积成山。(史记集解)

  史记秦始皇本纪:“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正义:“馀刑见於市朝。宫刑,一百日隐於荫室养之乃可,故曰隐宫,下蚕室是。”

  今案:隐宫在秦汉简牍中作“隐官。”云梦秦简:“工隶臣斩首及人为斩首以免者,皆令为工,其不完者,以为隐官工。”又湖北江陵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一七:“讲子县,其除讲以为隐官,令自常,其于於。”(文物一九九五年三期)

  杨震改葬华阴潼亭。先葬十馀日,有大鸟高丈馀集震丧前悲鸣,葬毕始飞去。时人刻石像鸟,立於墓前。(北堂书钞)

  澍案:一引末有云,与秦丞相王猛墓相近,非故事本文,今芟删。

  後汉书杨震列传:“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於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後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於震,震不从。宝乃自往侯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於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杨震屡上书,“转有切至,帝既不平之,而樊丰等皆侧目愤怨。”“会三年春,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於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而卒,时年七十馀。弘农太守移良承樊丰等旨,遣吏於陕县留停震丧,露棺道侧,震诸子代邮行书,道路皆为陨涕。”“岁馀,顺帝即位”,“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朝廷咸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於华阴潼亭,远近毕至。先葬十馀日,有大鸟高丈馀,集震丧前。俯仰悲鸣,下地,葬毕,乃飞去。”“於是时人立石鸟象於其墓所。”章怀注:“墓在今潼关西大道之北,其碑尚存。”“续汉书曰:“大鸟来止亭树,下地安行到柩前,正立低头出。众人更共摩抚抱持,终不惊骇。”谢承书曰:“其鸟五色,高丈馀,两翼长二丈三尺,人莫知其名也。”续齐谐记华阴黄雀:“弘农杨宝,性慈爱。年九岁,至华阴山,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逐树下,伤瘢甚多,宛转复为蝼蚁所困。宝怀之以归,置诸梁上。夜闻啼声甚切,亲自照视,为蚊所啮,乃移置巾箱中。啖以黄花,逮十馀日,毛羽成,飞翔,朝去暮来,宿巾箱中。如此积年。忽与雀俱来。哀鸣绕堂,数日乃去。是夕宝三更读书,有黄衣童子曰:我王母使者,昔使蓬莱,为鸱枭所搏,蒙君之仁爱见救。今当受赐南海,别以四玉环与之。曰:令君子孙洁白,且从登三公事,如此环矣。宝之孝大闻天下,名位日隆。子震,震生秉,秉生彪,四世名公。及震葬时,有大鸟降,人皆谓真孝招也。”关中胜图志卷十四;“杨震墓,在华阴县东三十里。白孔六帖:後汉杨震改葬华阴潼亭。先葬十日,有大鸟丈馀集震墓前,葬毕飞去。时人立鸟像於墓前。名臣奏议:唐太宗贞观十一年行幸过汉太尉杨震墓,伤其以忠非命,亲为文以祭之。仆射房玄龄进曰:杨震虽当夭枉,数百年後方遇圣君停舆驻跸,亲降神作,可谓虽死犹生,没而不朽。通志:华阴县东震墓前左右共七冢,明万初建享堂,拓地三十四亩。堂圮。本朝顺治丙申前使汤斌重建。”

  今案:杨震墓在今潼关县高桥乡吊桥村。墓园坐北朝南,东西长一六七米,南北宽一六米。享堂位於墓园南侧,基址东西宽十四米,进深二十二米。後面横向排列墓冢七座,杨震墓位於最东端。封土底径约十五米,残高三点五米。墓地现存明万年及清代碑石各一通。(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五八一页)

  关中胜图志卷十四:“前秦王猛墓,在华阴县西三里。”

  今案:王猛墓在今华阴市岳庙乡西关村。(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五八七页)

  金日字翁叔,封侯,有忠勤之节,七叶侍中。(初学记)

  澍案:此宜是三辅录,徐坚引作三辅故事。姑仍之。

  汉书霍光金日传:“金日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武帝元狩中,票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击匈奴右地,多斩首,虏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其夏,票骑复西过居延,攻祁连山,大克获。於是单于怨昆邪、休屠居西方多为汉所破,召其王欲诛之。昆邪、休屠恐,谋降汉。休屠王後悔,昆邪王杀之,并将其众降汉。封昆邪王为列侯。日以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官,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日恭敬,养马肥好,“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入侍左右,莽何罗反,日擒之。“日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及上病,属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日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於是遂为光副。光以女妻日嗣子赏。初,武帝遗诏以讨莽何罗功封日侯,日以帝少不受封。辅政岁馀,病困,大将军光白封日,卧受印绶。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赞曰:“金日夷狄亡国,羁虏汉庭,而以笃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将,传国後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本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因赐姓金氏云。”

  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九渭南县:“金氏陂,在县东南二十里。按舆地志云,汉昭帝时车骑将军金日有功,赐其地。挚虞三辅云:金氏本下人也。今陂久废,即渠西废陂是也。唐武德二年引白渠入陂,复曰金氏陂。贞观三年陂侧置金氏监,十二年此监废。其田赐王公。古云,此陂水满即关内丰熟。西又有金氏陂,俗号曰东陂。南有月陂,形似月也,亦名金氏陂。”

  “金日冢,在县城内东南三百步,高二丈,年多不见坟阙,地势犹存。史记:金翁叔名日,以匈奴休屠王太子从浑邪王将众五万降汉,位至将军,赐田于此归葬,因家焉,非下人也。”

  长安志卷十七渭南县:“胡城,在县南十里。旧说匈奴休屠王部落降汉,筑此城以居,因名胡城。”

  今案:金日死後陪葬茂陵,其墓在今兴平市南位乡道常村。位於茂陵东偏北一点一千米处,西与霍去病墓相邻。封土为夯筑覆斗形。底边长四十一米,宽三六点五,高一点二米。(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四五六页)

  建章宫北作清渊海。(西都赋注引作三辅三代旧事)

  今案:此条见於西京赋注。张澍误。

  建章宫内无“清渊海”。清渊为太液池的形容语。见三辅旧事。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