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十三章 孝文帝迁都

  冯太后一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亲自执掌朝政大权,继续实行政治改革。他知道,要使北魏富强,必须抛弃民族偏见,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为了加强同黄河流域汉族的联系,便于进攻南朝,统一中国,他决定迁都洛阳。

  但迁都是件大事,关系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切身利益。守旧派贵族留恋旧都的田地财产和奢侈的生活,害怕迁都会改变生活方式,强烈反对迁都。孝文帝为了迁都,定下了一条妙计。

  太和十七年秋,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万南征。队伍到洛阳,孝文帝带领大臣们参观西晋宫殿的遗址,他指着那满目荒凉的景象,对大臣们说:“西晋的皇帝不好好管理国家,国家灭亡,宫殿荒废,看了真让人伤感。”他触景生情,朗诵起《诗经》中《黍离》这首诗来。据说,当年东周大夫回到西周的镐京,看到旧日宫殿的遗址都种上了茂盛的谷子,感到十分哀伤,就写下了《黍离》这首诗。孝文帝朗诵完毕,还掉了几滴眼泪。

  那时候,洛阳正是秋雨绵绵的季节,跟随的文武大臣们,对太武帝拓跋焘南征刘宋,战败逃回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他们担心这次南征的结果也像过去一样,劳民伤财,毫无收获。

  正当大臣们忧心忡忡的时候,孝文帝突然下令立刻向南进发。他来到军前,文武大臣们见孝文帝真的要南进,都一齐跪下,俯首在地,请求停止南进。安定王拓跋休代表大家向孝文帝诉说了南进的利害。孝文帝说:“我们这次南征,兴师动众,成功或失败,影响甚大,这点我是清楚的。你们既然不愿意南下,那就得听我的话,把国都从平城迁到这里来,等将来有机会再灭亡南朝,统一全国。”南安王拓跋桢赶忙说:“只要陛下停止南进,我们一定赞成迁都洛阳。”一时间,停止南进的消息传遍全军,大家都高呼“万岁”。迁都洛阳的事,就这样决定了。

  孝文帝怕留在平城的大臣们反对迁都,就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去做说服工作,又派贵族于烈留守平城。

  事情果然不出孝文帝所料。拓跋澄回到平城,一说迁都洛阳的事,鲜卑贵族们都纷纷表示反对,许多人痛哭流涕,有的甚至表示死也不离开平城。拓跋澄再三解释迁都的好处,仍然有少数人反对。第二年,孝文帝亲自回平城去说服他们,才使得多数人服从迁都的决定。

  迁都后,孝文帝着手改革鲜卑的旧风俗,从各方面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孝文帝迁都洛阳和实行汉化政策,目的是改革鲜卑族一些落后的风俗习惯,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黄河流域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跟汉族逐渐融合起来,使北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接受汉族的影响,迅速地发展起来,黄河流域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魏孝文帝对我国民族大融合和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是一位值得赞扬的少数民族的杰出政治家。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