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昔我田隐翁,尝自委曰“泉石膏盲 ”。噫,夫以膏盲之病,

  固神医之所不治者也;而在于泉石,则其病亦甚奇矣。余少患

  此病,心已忘之,而人皆咎余之不治。然遍检方书,苦无对病

  之药。偶居山中,遇淡若叟,向余曰 :“此病固无恙也,子欲

  治之,即当煮清泉白石,加以苦茗,服之久久,虽辟谷可也,

  又何患于膏盲之病邪 。”余敬顿首受之,遂依法调饮,自觉其

  效日著。因广其意,条辑成编,以付司鼎山童,俾遇有同病之

  客来,便遂荐之。若有如煎金玉汤者来,慎弗出之,以取彼之

  鄙笑。时嘉靖甲寅秋孟中元日钱塘田艺蘅序。

  源泉

  积阴之气为水。水本曰源,源曰泉。水本作氺,象众水并

  流,中有微阳之气也,省作水。源本作原,亦作厵,从泉出厂

  下;厂,山岩之可居者。省作原,今作源。泉本作[古泉字],

  象水流出成川形也。知三字之义,而泉之品思过半矣。

  山下出泉曰蒙。蒙,稚也,物稚则天全,水稚则味全,水

  稚则味全。顾鸿渐曰“山水上 ”。其曰乳泉石池漫流者,蒙之

  谓也。其曰瀑涌湍激者,则非蒙矣,故戒人勿食。

  混混不舍,皆有神以主之,故天神引出万物。而汉书三神,

  山岳其一也。

  源泉必重,而泉之佳者尤重。余杭徐隐翁尝为余言;以凤

  皇山泉,较阿姥墩百花泉,便不及五钱。可见仙源之胜矣。

  山厚者泉厚,山奇者泉奇,山清者泉清,山幽者泉幽,皆

  佳品也。不厚则薄,不奇则蠢,不清则浊,不幽则喧,必无佳

  泉。

  山不亭处,水必不亭。若亭即无源者矣。旱必易涸。

  石流

  石,山骨也;流,水行也。山宣气以产万物,气宣则脉长,

  故阅“山水上 ”。《博物志》 :“石者,金之根甲 。石流精以

  生水 。”又曰 :“山泉者,引地气也 。”

  泉非石出者必不佳。故《楚辞》云 :“饮石泉兮荫松柏。

  “皇甫曾送陆羽诗:“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梅尧尘《碧

  霄峰茗诗》 :“烹处石泉嘉 。”又云 :“小石冷泉留早味 。”

  诚可谓赏鉴者矣。

  咸,感也。山无泽,则必崩;泽感而山不应,则将怒而为

  洪。

  泉往往有伏流沙土中者,挹之不竭即可食。不然则渗潴之

  潦耳,虽清勿食。

  流远则味淡。须深潭渟畜,以复其味,乃可食。

  泉不流者,食之有害。《博物志》 :“山居之民,多瘿肿

  疾,由于饮泉之下不流者 。”

  泉涌出曰濆。在在所称珍珠泉者,皆气盛而脉涌耳,切不

  可食,取以酿酒或有力。

  泉有或涌而忽涸者,气之鬼神也。刘禹锡诗“沸水今无涌

  “是也。否则徙泉、喝水,果有幻术邪。泉悬出曰活,暴溜曰

  瀑,皆不可食。而庐山水帘,洪州天台瀑布,紧入水品,与陆

  经背矣。故张曲江《庐山瀑布》诗 :“吾闻山下蒙,今乃林峦

  表。物性有诡激,坤元曷纷矫。默默置此去,变化谁能了 。”

  则识者固不食也。然瀑布实山居之珠箔锦幕也,以供耳目,谁

  曰不宜。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