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咏中部八景(四首)

  张绍先

  龙湾晓雾①

  乘龙迹已渺,志地取龙湾。

  香雾空腾水,寒光半隐山。

  人疑迷路远,鸟觉倦飞还。

  捧出扶桑日,②霏霏到处删。③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注释”

  ①龙湾晓雾:黄陵县东龙首川、沮洛二水交汇处,山水郁积,每朝云雾迷岸。

  ②扶桑:神话中树木名,是太阳沐浴的地方,后指太阳。

  ③霏霏:纷飞。删,散去。

  凤岭春烟①

  岭占威凤势,偏若一溪烟。

  翠色笼深壑,微光罩远川。

  媚添朝雨后,辉爱夕阳前。

  幸得凭高览,和鸣了万缘。②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注释”

  ①凤岭春烟:在黄陵县城东石山村,“山明水秀,当春,景色迷离。”世传轩辕戳竹成律吕、凤鸣于此。

  ②缘:关系。

  汉武仙台

  汉武曾巡朔,相传旧筑台。

  灵飞情独契,①味道志偏恢。

  果否冲天去?依稀拨雾来。

  几时邻绝壁?端的净尘埃。②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注释”

  ①契(qì音气):用刀雕刻。

  ②端的:果然。

  黄陵古柏

  老柏虬龙化,①盘根绕帝陵。

  风从南谷响,雾自北桥凝。

  挂甲宁无据?□鸾绰有凭。②

  精灵留剑舄,③仿佛话飞升。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张绍先(1781—1828),字述庵,号砚农,又号意楼,清中部(今黄陵县)隆坊强村人。自幼勤奋读书,志操不凡。诗文名擅关中,嘉庆十年□贡例侯铨训导。

  “注释”

  ①虬(qiú,音球):传说中的一种龙。

  ②栖(qī,音期):居住,停留。鸾(luán):传说凤凰一类的鸟。

  ③舄(xì,音细):鞋。

  南谷黄花

  牛光斗

  翟道南郊外,山高夹谷深。

  野花开石蹬,艳色丽瑶岑。

  云覆一川锦,风摇万点金。

  桃源虽烂漫,不及此清阴。

  选自民国三十三年《黄陵县志》

  “作者简介”

  牛光斗(生卒不详),清中部(今黄陵县)隆坊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曾任浙江诸暨县令,治理有方,深受百姓拥戴,被封为浙江孝廉第一。后因母亲去世而辞官,隐居佛寺。乡人有“牛佛”之称。

  过龙湾有感①

  杨素蕴

  不到龙湾十五年,寒山秋水尚依然。

  惟有孤村不似旧,满川衰草碧连天。

  选自《见楼山诗文集》

  “作者简介”

  杨素蕴(1630—1689),字筠湄,一字退庵,清陕西宜君(今陕西宜君县)人。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任直水东明知县。授御史,亢直敢言,前后上章十数,皆中时弊。后以疏劾吴三桂,官职下调,拂衣归,闭门不出10年。后再起,历任顺天府尹、安徽巡抚、湖广巡抚。后以病求解任,革职归卒于家。著作有《见山楼诗文集》《抚皖治略》《抚楚治略》《谷城水运纪略》《西台奏议》等传世。

  “注释”

  ①龙湾:地名,离黄陵县东二里处。

  五老社

  李暄

  五老社在五柳前,庞眉苍颜七旬年。

  一朝勋业等浮云,不惯折腰乞人怜。

  蝉歇菊绽金风至,白茅戎戎澄秋气。

  不惜白发染丹林,百壶未醉非君意。

  落花如雨沧州外,千株垂柳一青盖。

  不衫不巾驴背上,高吟梁父发清籁。

  我为簪缨日鞅掌,羡君耆英真豪爽。

  山灵休嫌风尘吏,林邀花月延请裳。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李暄(生卒不详),江苏上元人,清康熙二十七年任中部县(今黄陵县)知县。他为政清廉,礼贤爱民,兴利除弊,在任期间,因善于治盗,地方安定受到百姓拥戴。

  九月九日同杨退庵中丞公

  张子吉孝廉赵秋水刘敬公

  文学登晋废藩台阁有怀桥山沮水

  张凤□

  荒郊秋色草萧萧,此日乡心倍寂寥。

  落帽正愁华发短,登高且喜故人招。

  晋王宫阙寒烟回,秦国关河客路遥。

  极目桥山沮水畔,好将归去伴渔樵。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张凤□(生卒不详),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人,与其弟张凤翀同为康熙癸丑年(公元1673)进士,后任四川丰都知县。颇有政绩与军功。张氏兄弟最后双双离官退隐,参加寄情山水的“五老社”。

  南城怀古

  刘尔□

  □畤昔何处,①遗祠久不闻。

  草明衙岭月,②山宿印台云。③

  三世山河改,千年王伯分。

  几番寻故老,寂寞忆秦文。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尔□(生卒不详),清朝康熙年间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人,隐士。曾撰《重修轩辕黄帝庙募缘序》(《中部县志·艺文》),表达了对始祖轩辕黄帝造福万世的感激之情。

  “注释”

  ①□畤:今黄陵、富县部分地区,古称□县,□畤指古□县地区域。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地方。

  ②衙岭:指桥山。

  ③印台:即印台山。

  归西山①

  刘尔□

  野服幅巾青布鞋,②桃花细路引丹崖。

  水从高处堪栽稻,钱于完时且卖柴。

  伊尹不曾要鼎俎,梁鸿何况有荆钗?

  山深可免征书到,③省得寒冬与计偕。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尔□(生卒不详),清朝康熙年间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人,隐士。曾撰《重修轩辕黄帝庙募缘序》(《中部县志·艺文》),表达了对始祖轩辕黄帝造福万世的感激之情。

  “注释”

  ①西山:《中部县志·山川·西山》:“县内诸山之总岭也,方六七十里,大山巨壑,林木郁茂,石洞深潜。”

  ②野服:粗野之服。相对于官服而言。

  ③征书:征收赋税徭役的文书。

  登西山

  刘尔□

  中峰插天起,突兀耸危□。

  盘折自南来,西比奔万壑。

  川流乱地脉,丹崖互参错。①

  险涩樵不通,峭立如刀削。

  山色暝四望,高风势急薄。

  日夕云出岭,沉黑景弥恶。

  惨黯雨中树,隐隐露山脚。

  既骇逸群兽,山鬼复畏却。②

  谢公欲有问,③仰首近苍漠。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尔□(生卒不详),清朝康熙年间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人,隐士。曾撰《重修轩辕黄帝庙募缘序》(《中部县志·艺文》),表达了对始祖轩辕黄帝造福万世的感激之情。

  “注释”

  ①参错:参差交错的样子。

  ②山鬼:《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③谢公:即谢灵运。《宋书·谢灵运传》:“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

  东园

  刘□

  钟送夕阳落暮空,一尊高坐意不同。

  重楼四面邀明月,垂柳千条送好风。

  忽听琅□敲竹韵,①翻思珠玉唾诗筒。

  看他世上梦梦者,钱癖何如酒兴浓。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生卒不详),字日。陕西中部(今黄陵县)人,清顺治五年拔贡考授通判,未仕而卒。以文章艰深精致而著称。

  “注释”

  ①琅□敲竹韵:意谓竹子在风吹下发出相互碰撞的声响,如同美妙的音乐。琅□,本为珠子般的美石,此处为竹子雅称。

  夏日黄花谷西园

  张暨辰

  一

  松涛柳浪翻空,发散襟披自啸。①

  朝来爽气轩昂,高阁曦升东照。

  二

  筵转堂开绿映,水村山郭为邻。

  长夏征轺暂憩,②禽鱼花竹亲人。

  选自清康熙三十四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张暨辰,(生卒不详),清代人。

  “注释”

  ①自啸:犹自呼啸为乐之态。

  ②征轺:运行的马车。轺:小型轻便的马车。

  黄花谷

  刘楫

  隔水城南谷,谷中事事奇。

  黄花欺白眼,①绿树盖清池。

  每值峰低处,有时云补之。

  不须劳鬼斧,②一洞自生芝。

  选自清康熙三十四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楫,清代人,生平不详。

  “注释”

  ①欺白眼:欺骗了人的眼睛(前来观看)。

  ②“不须”二句:意谓无须通过人力作用,谷中自会长出灵芝。鬼斧:精巧的技能。

  印台山①

  韩必显

  览胜鸣金上,②瑶台倚印峰。

  沮流吞巨壑,桥耸傍元踪。③

  日观河山胜,云衢冠盖逢。

  登高应有赋,飞旗漫相从。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韩必显,清代人。余不详。

  “注释”

  ①印台山:位于黄陵县东二里处,因其形如三台而得名。传说黄帝升天时将大印埋于此。

  ②鸣金:意谓驾车。金,指系在马车上的铃。

  ③元踪:指黄帝陵。

  插剑石诗

  刘钦顺

  气吞宇宙前无古,况复关河百二重。

  六国既收四海一,独留长剑倚晴空。①

  选自清嘉庆十二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钦顺,清代人,生平不详。

  “注释”

  ①“气吞”四句:全诗歌颂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的功绩。六国,指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等六个国家。

  山寺

  刘尔怡

  石蹬延高台,①片月上山树。

  乱萤飞不定,半入云深处。

  欲扣烟中扉,闻道采药去。

  选自清康熙三十四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尔怡(生卒不详),清陕西中部(今黄陵县)人,字埙篪,顺治八年举人,任贵定县知县,为官公正廉明。后回原籍中部县与牛光斗、兰薰、张凤□、张凤翀成立“五老社”,隐居于桥山沮水之间,饮酒赋诗。

  “注释”

  ①石蹬:石阶。

  暖泉芍药盛开兰滋侄邀同

  张九苞六翮艾端生饮花下

  刘尔怡

  一

  夕日含轻照,高林接远风。

  为欢寻五老,①爱客傍花丛。

  莺巢柳更弱,鱼戏波先红。

  谷口川如掌,四围山色同。

  二

  池咽泉声急,烛摇花架明。

  半年今夜酒,七十老人情。

  香露沾重袂,②昏钟度古城。

  尚能花下坐,杯到为君倾。

  选自清康熙三十四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尔怡(生卒不详),清陕西中部(今黄陵县)人,字埙篪,顺治八年举人,任贵定县知县,为官公正廉明。后回原籍中部县与牛光斗、兰薰、张凤□、张凤翀成立“五老社”,隐居于桥山沮水之间,饮酒赋诗。

  “注释”

  ①五老:即“五老社”成员,有刘尔怡、牛光斗、兰薰、张凤翀、张凤□。五人均为黄陵人。清康熙年间,官至县令,颇有政绩,后不约而同辞官还乡,隐居于桥山沮水之间,以诗酒为乐,人称“五老社”。

  ②重袂:厚衣,袂,衣袖。

  桥陵古柏赋

  刘尔□

  维上群之列城兮,山□以多奇。耸子午之衍灵兮,历双钟而分支。合山川以右溁兮,凤凰高峙于西陂。揖衙岭而忽止兮,诸峰环卫而共之。王气郁郁万年兮,相传轩辕衣冠藏于斯。周穆驭八骏登太行兮,越汉武祈仙而立祠。乃筑台榭,爰作宫宅。周亿丈之城,植千种之柏。山丰土厚,祥萃地脉。时有云气以布濩,挹朔风而沾雨露之泽。闺魏晋与五代,奄唐宋以为晨夕。经岁历祀,瑞霭氤氲。高者参天,低亦拂云。干亭亭以直上,枝丝丝而旋纹。叶丛蔚而攒秀,气苾苾兮而吐芬。非烟非雾。亦青亦苍。黛横半岭,绿堆高冈。萑苇疑凝素于千顷,藻蘋似涵碧于汪洋。经回风而翻黯,色屡变而复黄。俯圣人之幽官,翳森排于鼎湖之旁。傲四时而常贞,曾不畏雪霰与冰霜。当夫青阳布令,勾芒鞭春;木欣欣以向荣,草芊芊兮向新。旭日始旦,士女缤纷;骚人墨客,公子王孙;携酒榼以登高,或藉草以作茵。踏树影之参差,灼百寻之龙鳞。醉飘飘而若仙,拾翠色以修真。既而溽暑炎蒸,火云四吐;山川焞焞,热欲焦土。厚阴叠覆,如坐广宇。凉飔生寒,恍闻风雨。夜既沉而淹留,昼长啸而起舞。若夫梧桐惊落于一叶,霜林点缀夫秋容;桂影婆娑,浩魂当空。周匝密布,四望皆同。山高月小,滚滚水中。练曳龙首之口,珠耀水晶之宫。问天柱之远近,信广寒之可通。至若北风觱发,彤云欲雪;天地一抹,人迹断绝。枯枝秃干,六花凝结;如虎豹蹲,如冰柱折。尔乃扫雪石,和玉屑;流脂可煮,爽气堪挈。俨问道于崆峒,叩广成以秘诀。乱曰:昆仑西来,奠桥陵兮。二流环合,漆沮澄兮。轩黄之藏,风气凝兮。龙髯莫攀,邈独留此佳城兮。翠柏烟含,时有仙人飞腾兮。青青者叶,应圣人生兮。天开有道,翊我皇清兮。和气嘉祥,色葱葱其滋荣兮。万国享王,销戈兵兮。卜年卜世,“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兮。

  选自清康熙三十四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刘尔□(生卒不详),清朝陕西中部县(今陕西黄陵县)人,康熙年间隐士。曾撰《重修轩辕黄帝庙募缘序》(《中部县志·艺文》),表达了对始祖轩辕黄帝造福万世的感激之情。

  渔家傲·中部县谒桥陵

  蒋冠伦

  四塞山河王者气,

  鼎湖龙去悲无计。

  汉武求仙台已废,

  华表外,

  桥陵万古何人识?

  北谷春深花满地,

  南流激荡波纹翠。

  岁岁年年时一祭。

  碑尚记,

  衣冠想象人文贵。

  1944年余正东主修选自民国三十三年《中部县志》

  “作者简介”

  蒋冠伦,清人,生平不详。

  §§第十三章 近、现代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