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近代英国

圈地运动下的英国农村

18世纪英国小说家哥尔斯密在其诗歌《荒村》中形象地描写了英国乡村发生的变化:“曾多少次,我在你那种种迷人的景色前停留/……甜美微笑的村庄,草地上最可爱的村庄/……这片土地正在遭遇厄运,它是来势凶猛的灾难下的牺牲/财富在积累,人口在凋零……”诗中所写的正是15世纪的英国因毛纺织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圈地运动。

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个不起眼的行业。随着新航路的发现和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在欧洲大陆的西北角的佛兰得尔地区,毛纺织业突然繁盛起来,在它附近的英国也被带动起来。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英国本来是一个传统的养羊大国,这时除了满足国内的需要外,还要满足国外的羊毛需要。而养羊业所需劳动力也比种地所需的少,工资也低,因此许多贵族地主纷纷投资获利优厚的养羊业。

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于是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甚至把他们的房屋拆除,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就是所谓的圈地运动。

16世纪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托马斯·莫尔在其代表作《乌托邦》中写道:“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从此,“羊吃人”这个词便成了圈地运动的生动写照。

圈地运动首先是从剥夺农民的公共用地开始的。在英国,虽然土地早已有主,但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这些公共用地则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首先在这里扩大羊群,强行占有这些公共用地。当这些土地无法满足贵族们日益扩大的需要时,他们又开始采用各种方法,把那些世代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出家园,甚至把整个村庄和附近的土地都圈起来,变成养羊的牧场。

在这种强行的圈地运动中,作为牧场主的贵族们在利益的驱使下还互相攀比,他们的牧业庄园变得越来越大。但越来越多的农民却无奈地离开了家园,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无产者。为了活命,他们不得不进入生产羊毛制品的手工工场和生产其他产品的手工工场,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9世纪前半期。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都变成了牧场。在圈地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英国国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颁布了一些企图限制圈地的法令,但这些法令并没起多大的作用,反而使圈地日益合法化。18世纪后,英国国会通过了大量的准许圈地的法令,最终在法律上使圈地合法化,英国农民的人数减少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数量。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这些圈地法令,英国有600多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

为了使被驱逐的农民很快地安置下来,英国国王也颁布法令限制流浪者,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游民,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工作,一律加以法办。通常,那些流浪的农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后送回原籍。如果再次发现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只耳朵。第三次发现他在流浪,就要处以死刑。后来,英国国会又颁布了一个法令,规定凡是流浪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经告发,就要被卖为奴隶,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驱使他从事任何劳动。这种奴隶如果逃亡,抓回来就要被判为终身的奴隶。第三次逃亡,就要被判处死刑。任何人都有权将流浪者的子女抓去做学徒、当苦役。这些法令,也迫使那些被赶出来的农民不得不接受工资低廉的工场工作。

圈地运动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首先,它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积累了资本,促使了纺织行业的分工和技术改进,因而后来的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行业开始也并不是偶然的。其次,破产农民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为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农村也变成了生产原料产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世界近代历史的第一页

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英国处于都铎王朝(1484-1603)的统治下。这个王朝一方面尽力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专制统治;另一方面,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加强了英国实力,使英国成为了海上强国,同时也使英国的新型资产阶级力量更加强大。17世纪时,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继承者查理一世在政治上都相信“君权神授”,认为“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他们厉行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意识——清教,掀起了“清教运动”。这两点造成了政治上的紧张局面,终于在1640年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英国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增强,在国会中形成了与专制王权对立的反对派,国会同国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断发展。1628年国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国王查理一世为得到国会拨款而勉强批准了《权利请愿书》,但当国会抗议国王随意征税时,他却解散了国会,王权同国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1640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召开新国会,这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开始。1642年1月,查理一世离开革命形势高涨的伦敦,北上约克城组织保王军队,准备以武力镇压国会派的“叛逆”行为。8月22日,他在诺丁汉树起了王军旗帜,宣布讨伐国会内的叛乱分子,从而拉开了英国内战的序幕。

在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发生了两次国内战争。它是以新兴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社会阶层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制度的武装斗争。

1642年10月23日,王军同国会军在埃吉山进行了首次大规模交战。王军兵力7000多人,国会军7500人。国会军两翼骑兵被王军骑兵的反击所打败,但中路步兵却打退了王军步兵的进攻,并将其击溃,战斗未分胜负。10月29日,王军攻占牛津,11月12日攻占距伦敦7英里的布伦特福,首都告急。4000多名由手工工人、学徒和平民组成的民兵队伍火速开往前线,国会军力量大增,迫使王军放弃进攻伦敦的计划。1643年,整个军事形势对国会军十分不利。9月,王军兵分三路进攻伦敦,首都再次告急。伦敦民兵组织4个团同国会军一起挫败王军的进攻,伦敦再次转危为安。但王军控制了五分之三的国土,国会军处于被动。

国会军在内战初期节节失利,从政治上看主要是由于掌握国会领导权的长老派动摇妥协,不愿与国王彻底决裂,满足于既得利益,无意推翻王权;军事上主要是由于统帅埃塞克斯等人消极怠战,缺乏主动进攻精神,军队缺乏训练,素质较差。后来军中涌现出了一批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杰出将领。克伦威尔亲自组织“东部联盟”军队1.2万人,在1643年的东部几场战斗中连战皆捷。

1644年7月初,两军在马斯顿荒原展开了内战以来的首次大规模会战。克伦威尔指挥左翼骑兵很快摧毁了王军第一、第二线骑兵,鲁伯特落荒而逃。一个半小时后,国会军左翼取得胜利。但是,中路步兵和右翼骑兵却遭到王军步兵和骑兵的猛烈反击,步步后退,处境危急。克伦威尔此时一举击溃王军右翼骑兵,又集中兵力冲入王军步兵阵中,使得王军溃败。马斯顿荒原之战是英国内战的转折点,它扭转了国会军连连失利的局面,从此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同时,这次会战也是克伦威尔一生的转折点,他对取得会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他的部队从此也以“铁骑军”闻名全国。

此后,克伦威尔在军队中代表国会,在国会中代表军队,一身二任,以他为首的独立派掌握了军队的实权。内战的形势也大为改观。国会军一改过去被动防守、等待作战的消极路线,采取主动进攻、迫敌决战的积极进攻战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其中以内斯比一战最为重要。

1648年,第一次内战胜利后,革命阵营内部长老派和独立派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长老派早在1647年2月就迫使国会通过解散军队法案,引起广大军官和士兵、群众的强烈不满。8月6日,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团结小资产阶级激进派别“平等派”,在伦敦群众的支持下,率军队开进首都,许多长老派议员仓皇逃走,独立派掌握了国会实权。但是,克伦威尔马上反过来镇压了激进的“平等派”。

正当革命阵营发生分裂和斗争时,查理一世逃出国会军大本营,勾结长老派和苏格兰人,于1648年2月在西南部发动叛乱,第二次内战爆发。国会军先后在威尔士和东部平息王党叛乱,并在1648年8月17日同支持国王的苏格兰军队进行了著名的普雷斯顿会战。克伦威尔首先向苏格兰军左侧的英国王军兰代尔部发起猛攻,经过四个小时的激战击溃王军。克伦威尔乘胜直扑苏格兰军,先将里布尔河右岸的敌军击溃,随后渡河追击。18日晨,国会军在距普雷斯顿15英里处的威根追上苏格兰军,并立即率部插入敌阵,将敌后卫部队切割成数段,分而歼之。19日,国会军继续追歼苏格兰军。克伦威尔同汉密尔顿在沃林顿附近进行了自苏格兰军入侵以来最激烈的战斗。克伦威尔夺取山隘和默西河上的一座桥梁,苏格兰军退路已断,大部分人马投降。8月25日,汉密尔顿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向国会军将领兰伯特投降。至此,第二次内战以英国国会军粉碎苏格兰军和王军的进攻宣告结束。

英国内战以资产阶级、新贵族取得胜利并夺得政权而结束。它是英国资产阶级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同封建专制王权之间的一次大搏斗。通过战争,专制王权被推翻,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确立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统治地位,为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内战中,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革命领导人创建了新型军队,并在实践中创造了一套新的战略战术,在欧洲军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英国内战的结果是把封建专制的代表查理一世处以死刑,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克伦威尔的统治

1628年,在英国议会下院,有一位约30岁的新议员,他在发言时,以激烈而又富有理性的言语,精练有力地抨击了查理一世的反动统治,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就是日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军事、政治领导人、独立派领袖、虔诚的清教徒奥列弗·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于1599年4月出生在亨丁顿郡的一个乡绅家庭,自幼过着严格的清教徒生活。17岁时他进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读书,后来到伦敦改学法律。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经营农牧业,成为农场主。由于斯图亚特王朝的税收政策和专制制度,他的事业很不景气,不得不拍卖部分地产而降为小地主。1628年,他当选为国会议员,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但是,他在政治上真正崭露头角却是在英国内战开始之后。

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首次内战爆发。克伦威尔站在议会一边,投入反对国王的战斗。内战初期,国会军因指挥不力而节节失利。到1643年秋,国王军已据有四分之三的国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面临夭折的危险。就在这紧急关头,克伦威尔风尘仆仆地赶到东部各郡,组成东部联盟,亲自出钱组织了有名的“铁骑军”。这是一支精诚团结、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同时又虔诚信仰清教的队伍。在以后的战役中屡建奇功。

1644年7月2日,国会军与国王军在约克城附近的马斯顿大草原上,进行自内战以来的第一次大会战。克伦威尔率领着国会军骑兵,取得了战役的胜利。马斯顿草原战役成为英国内战的转折点,国会军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克伦威尔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卓越军事才能,使他被称为“铁人”,声震全国,威望日高。

马斯顿战役后,克伦威尔决心依照自己的建军经验,彻底改组国会军。1644年12月,他在国会会议上声色俱厉地对长老会派议员说,如果再不实行军事改革,战争势必延长,人民再也不愿忍耐下去了。长老会派迫于形势,授权克伦威尔组建新军,史称“新模范军”。克伦威尔以“铁骑军”为核心,以中将衔自任新军副总司令。通过这次军事改革,克伦威尔从长老会派手里夺取了军权,成为英国军队的实际统帅。

1645年6月,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模范军”在纳斯比战役中显示了强大的威力。仅仅三个小时的战斗,便全歼了国王军的主力,基本结束了第一次内战。此后,克伦威尔又击败了国王军队的反攻,并将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1649年5月,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成了共和国的领袖,他一面继续打击王党分子的复辟活动,巩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一面又镇压了平等派和掘地派的革命运动,巩固了共和国的统治。但随后,于1649年3月,克伦威尔被任命为爱尔兰总督和远征军总司令。他依仗强大的兵力,残酷镇压爱尔兰人民的起义。征服爱尔兰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转折点,这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革命军,蜕变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侵略军。克伦威尔在苏格兰和爱尔兰的胜利,使他不但在英国,同时在欧洲大陆都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成为有产者的靠山。

1653年4月20日,克伦威尔得知国会中的长老会派正在策划通过新的选举法,企图继续把持国会、阴谋复辟的消息后,连衣服也来不及换,就身着便服,带领一队士兵来到国会大厦。当议案将要付诸表决时,他突然站起来,点名申斥议员,限令议员们一分钟内离开。当议长被拖出去后,克伦威尔拿起议长席上的权标,晃了两下说:“我们怎样处理这玩意儿呢?拿走吧!”随后,他下令锁上了国会的大门。

克伦威尔用武力解散了国会,打击了旧势力复辟的企图,但也为建立军事独裁迈出了一大步。同年12月16日,在伦敦举行了克伦威尔效忠宪法的盛大仪式。他着黑色长袍,头戴镶有宽金边的帽子,端坐在与王座相似的木椅上,由高级军官、法官、行政官吏、伦敦市长及市议员组成的代表团,恭敬地提请克伦威尔接受“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护国主”的称号,并宣读了由军队会议拟定的新宪法——《统治文件》。在礼仪官献上国玺、市长送上国剑以后,克伦威尔站起来,宣誓效忠宪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此进入护国主统治时期。名义上由国务会议和护国主共同掌权,实际是克伦威尔集立法、行政、军事及外交大权于一身,实行军事专制统治。同时,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共和国面临着危机。由于克伦威尔一再加强独裁专制,改护国主为克伦威尔家族世袭,因而实际上他成为了没有国王头衔的国王。但是无论如何,他的军事才能及政治领导才能仍然是值得称道的。

“进口”国王的复辟

1603年,著名的伊丽莎白女王逝世以后,由于没有直系继承人,所以她的旁系亲属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位,在英国称詹姆士一世。从而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

查理一世统治时期,通过两次内战建立了共和国。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暂告一段落,克伦威尔掌握了共和国的大权。但很快克伦威尔也逐渐走上了独裁道路,1653年底,他被宣布为“护国主”,并先后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引起了民众和议会的不满。

1658年9月,克伦威尔逝世。他的儿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任护国主。他庸碌无能,高级军官根本不服,因此不到一年他就被迫辞职,国家政权落到了高级军官集团手中。他们你争我斗,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一片混乱。与此同时,国内又发生了农民运动。这使得伦敦的大资产阶级和各地乡绅们更加恐惧,认为如果政府和军队不能保证有巩固的秩序,就得用其他的方法来达到目的,以便保存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恢复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便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最好方法。

1660年2月,保王党分子、英国驻苏格兰军队司令蒙克率军进驻伦敦,同时又和流亡法国的查理·斯图亚特暗中勾结。他到达伦敦以后,召开了以长老派和王党分子为主的新国会,会议决定政权“应属于国王、贵族和平民”,也就是主张恢复王权,议会通过议案,宣布查理·斯图亚特为“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最强有力的和不容置疑的国王”。同时他马上派人到法国去请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斯图亚特回来当国王。经过一番谈判,查理在荷兰发表宣言,声明:赦免参加过革命的人;保证宗教信仰自由;承认革命时期变动的土地产品。除了直接处死查理一世的人以外,其他的反对君主制度的人一概不予追究。

蒙克为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扫清了道路。1660年5月,查理·斯图亚特率领一群亡命国外的保王党人返回了伦敦,登上了王位,称查理二世(1660-1685年在位),就这样,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有人称他为“进口”的国王。

但是查理二世一上台,就马上翻了脸,把宣言忘得干干净净,对革命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并把克伦威尔的尸体从坟墓里挖了出来,吊在绞刑架上,又把头砍掉挂在审判查理一世的威斯敏斯特厅里示众。查理二世统治时期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时期,但是查理二世的政策仍然同资产阶级的利益相抵触。他流亡期间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庇护,所以在国家大事上一概受路易十四的支配。他不顾国内人民的反对,把克伦威尔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得的敦刻尔克卖给了法国。这就使英国对外贸易遭受了很大损失,他的执政逐渐引起了资产阶级及人民的不满。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即位。詹姆士二世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他比查理二世更加反动。他的一些措施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也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到了1688年,反抗运动相继兴起。詹姆士二世却仍然残忍地迫害主教。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广大人民的愤怒情绪日益激烈,预示着可能会再来一次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最终发动了一次政变,结束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1688年6月10日,詹姆士二世的王后生了一个儿子,王位的继承权发生了变化。30日,英国议会向詹姆士一世的女婿威廉发出邀请书,请他立即到英国来保护他们的自由,请求得到了威廉的同意。

1688年11月5日,威廉来到英国,他的到来受到了贵族和乡绅们的支持,许多高级军官亲自到威廉的驻地表示支持,众叛亲离的詹姆士二世无奈地逃往法国。

1689年2月,议会宣布威廉为英国国王,玛丽为女王,实行双王统治。随后,议会又通过了著名的《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它们都有利于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1688年政变是一次没有经过流血而完成的政变,所以又称“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彻底结束了英国的专制主义统治,英国从此开始了君主立宪制的统治。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