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7节

  传

  十七年春,小邾穆公来朝,公与之燕。季平子赋《采叔》1.穆公赋《菁菁者莪》2.昭子曰3:“不有以国4,其能久乎5?”

  1季平子:季孙意如。《采叔》:《诗·小雅》篇名。今本《诗经》作《采菽》。义取“君子来朝,何锡与之”。以穆公喻君子。

  2《菁菁者莪》:《诗·小雅》篇名。义取“既见君子,乐且有仪”。3昭子:叔孙婼。4不有:无有,没有。以国:指治国之人才。以:为。5其:岂。

  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请所用币1.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2,伐鼓于社3;诸侯用币于社4,伐鼓于朝5,礼也。”平子御之6,曰:“止也。唯正月朔7,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有伐鼓、用币,礼也。其余则否。”大史曰:“在此月也8.日过分而未至9,三辰有灾10,于是乎百官降物11,君不举,辟移时12,乐奏鼓13,祝用币14,史用辞15.故《夏书》曰16:‘辰不集于房17,瞽奏鼓18,啬夫驰19,庶人走20.’此月朔之谓也。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平子弗从。昭子退,曰:“夫子将有异志21,不君君矣22.”

  1请:问。币:指祭祀之物。2不举:不享用盛馔。举:杀牲之盛馔。《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注:“杀牲盛馔曰举。”3伐鼓于社:伐鼓以责群阴。社为土神,属阴。4用币于社:用币以请于社神。5伐鼓于朝:以自责。6御:止。

  7“唯正月”五句:季平子以为唯有正月朔日,一岁方始,邪恶之事未现,而有日食,伐鼓用币,乃合于礼。不知正月指建巳之月(夏之四月),慝指阴气。参见下注。8此月:谓正月正是此月。周正六月,当夏正四月。《诗·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笺》:“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纯阳用事。”四月阳气正盛,阴气未作,此时日食,古人以为反常。9“日过”句:过春分而未及夏至。10三辰:日、月、星。11降物:指素服。12辟移时:避正寝,以待日食过去。13乐奏鼓:伐鼓。14用币于社。15用辞以自责。16《夏书》:逸《书》。今古文《尚书·胤征》作“辰弗集于房”。17辰:即上文之“三辰”。指日、月、星。集:安。房:舍。18瞽:乐师。19啬夫:司空之属官。

  20走:奔跑。21将有异志:古人以日食为阴侵阳、臣侵君之象,救日食乃助君抑臣。季平子不肯救君之灾,故曰有异志。22君君:以君为君。

  秋,郯子来朝1,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2,何故也3?”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4,故为云师而云名5.炎帝氏以火纪6,故为火师而火名7.共工氏以水纪8,故为水师而水名9.大皞氏以龙纪10,故为龙师而龙名11.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12,凤鸟适至13,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14,司分者也15.伯赵氏16,司至者也17.青鸟氏18,司启者也19.丹鸟氏20,司闭者也21.祝鸠氏22,司徒也23.雎鸠氏24,司马也25.鸤鸠氏26,司空也27.爽鸠氏28,司寇也29.鹘鸠氏30,司事也31.五鸠32,鸠民者也33.五雉为五工正34,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35.九扈为九农正36,扈民无淫者也37.自颛顼以来38,不能纪远39,乃纪于近40.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

  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41.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42,学在四夷43.犹信44.”

  1郯(tán)子:郯国(国名,己姓,少昊之后,在今山东郯城县)之君,子爵。2少皞(hào):亦作少昊。传说中的古代部落首领,名挚,字青阳,黄帝子,己姓,邑穷桑,都曲阜。鸟名官:以鸟为官名。3鲁封于少皞之墟,郯子为少皞之后,故昭子问之。4黄帝:轩辕氏,姬姓之祖,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以云纪:以云别其官长。纪:别。黄帝得景云之瑞,故以云名官。5“故为”句: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师:官。云名:以云为名。应劭谓黄帝以“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不知确否,姑录之以供参考。6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神农有火星之瑞,故以火名其官。7服虔云:“炎帝以火名官,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8共工: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共工有水瑞,故以水名其官。9服虔云:“共工以水名官,春官为东水,夏官为南水,秋官为西水,冬官为北水,中官为中水。”10大皞:伏羲氏。风姓之祖。有龙瑞,故以龙名官。11服虔云:“大皞以龙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12高祖:指远祖或始祖。13“凤鸟”二句:凤鸟知天时,故名历正之官。适:正好。14玄鸟:燕。15分:二分。指春分、秋分。燕以春分来,秋分去。16伯赵:伯劳。17至:二至。指夏至、冬至。伯劳夏至始鸣,至冬至而止。18青鸟:鸧彿。19启:指立春、立夏。青鸟以立春鸣,立夏止。20丹鸟:锦鸡。21闭:指立秋、立冬。丹鸟以立秋来,立冬去。22祝鸠:鹁鸪。23祝鸠孝,故为司徒,掌教化。24雎鸠:王鸠。25雎鸠为猛禽,故为司马,掌法制。26鸤鸠:布谷鸟。27鸤鸠平均,故为司空,平水土。28爽鸠:鹰。29鹰为猛禽,故为司寇,主盗贼。

  30鹘(gǔ)鸠:鹘鸼。31鹘鸠春来冬去,故为司事,主营造。

  32五鸠:指祝鸠、雎鸠、鸤鸠、爽鸠、鹘鸠。33鸠民:聚集民众。34“五雉”句:以五雉为五工之正(五官之长)。五雉:雉有五种。西方曰昇雉,东方曰枓雉,南方曰翟雉,北方曰況雉,伊、洛之南曰翚雉。35夷:平。36“九扈”句:以九扈为九种农官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九扈:扈(鸟名)有九种。指春扈沬泜、夏扈窃玄,秋扈窃蓝,冬扈窃黄,棘扈窃丹,行扈喈喈,宵扈啧啧,桑扈窃脂,老扈彿彿。扈:通“雇”。农桑候鸟。37扈:止。38颛顼(zhuānxū):古代传说中的帝王。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代少皞而有天下,号青阳氏。39不能纪远:不能以远物别其官。40乃纪于近:以就近之事为官名。41此年孔子二十八岁。42失官:官不修其职。43学在四夷:言其学散在四方。夷不专指夷狄。44犹信:是符合实情的。信:真。晋侯使屠蒯如周1,请有事于雒与三涂2.苌弘谓刘子曰3:

  客容猛,非祭也,其伐戎乎?陆浑氏甚睦于楚4,必是故也。

  君其备之!乃警戎备5.九月丁卯6,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7,使祭史先用牲于雒。陆浑人弗知,师从之。庚午8,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9.周大获10.

  宣子梦文公携荀吴而授之陆浑11,故使穆子帅师12,献俘于文宫13.

  1屠蒯:晋侯之膳宰。2有事:指祭祀。雒:洛水。三涂:山名,在今河南嵩县西南,伊水之北。雒、三涂皆周地。3苌弘:周大夫。刘子:刘献公,名挚。4陆浑氏:即陆浑之戎。戎之一支,允姓,本居瓜州,秦、晋诱而迁之于伊川。5警戒以备戎。6丁卯:二十四日。7棘津:河津名。8庚午:二十七日。9甘鹿:周地,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南五十里。10有备,故大获。11宣子:韩起。12穆子:荀吴。13文宫:晋文公之庙。

  冬,有星孛于大辰1,西及汉。申须曰2:“彗,所以除旧布新也3.天事恒象4,今除于火5,火出必布焉6,诸侯其有火灾乎!”梓慎曰:“往年吾见之,是其征也7,火出而见8.今兹火出而章9,必火入而伏10,其居火也久矣11,其与不然乎12?火出13,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14,于周为五月15.夏数得天16,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虚也17;陈,大皞之虚也18;郑,祝融之虚也19,皆火房也20.星孛(天)[及]汉21,汉,水祥也。卫,颛顼之虚也22,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23,水,火之牡也24.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25!水火所以合也26.若火入而伏27,必以壬午28,不过其见之月29.”

  郑裨灶言于子产曰:“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瓒30,郑必不火。”子产弗与31.

  1“有孛”二句:夏正八月,大辰(心宿二,亦名大火)出现在天汉(银河)西。今孛(bèi,彗星)出于辰星之西,光芒及于天汉。2申须:鲁大夫。3彗星形似扫帚,古人以彗星出为除旧布新之象。4天事恒象:谓天事常先有征兆。5除于火:指彗星经过大火星。6“火出”句:既已除旧,则大火复出将布新。7征:征兆。8火出而见:谓上年火星出而彗星现。9今兹:今年。章:明。10火入而伏:大火隐没,彗星也随之消失。

  11彗星居于火之位已历二年。12其与不然乎:岂不然乎。其:岂。与:语助词,无义。13“火出”二句:大火黄昏时出现,当夏正三月,商正为四月。14夏正建寅,以寅月(正月)为岁首,商正建丑,以十二月为岁首,故夏之三月,当商正之四月。

  15周正建子,以十一月为岁首,故夏之三月,当周之五月。

  16夏数得天:夏正合于自然之道。夏正大体以立春之月为正月。《周书·周月》:“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夏数得天。”17大辰之虚:宋为大辰(大火星)之分野(古人把十二星辰的位置与地上州、国的位置相对应,就天文而言,叫分星;就地域而言,叫分野)。18大皞之虚:大皞氏旧居陈。19祝融:高辛氏火正,居郑。20房:舍。21及:原本作“天”,据阮元《校勘记》改。汉:天汉,银河,故为水祥。22“颛顼”二句:此时卫已徙居帝丘(即今河南濮阳市西南之颛顼城),相传为颛顼所居。23大水:即营室。24水,火之牡也:水火相配,水为牡(雄),火为牝(雌)。25以:于。若:及,与。作:谓发生火灾。26“水火”句:丙、午,火;壬、子,水。水火相会合,水少而火多,故水不胜火。27“若火”句:谓大火隐没而彗星亦随之消失。28以:于。29大火出现在周之五月。30瓘斝(guànjiǎ):灌尊,盛酒之器。瓒(zàn):古礼器,祼祭时所用盛灌鬯酒之勺,有鼻口,鬯酒从中流出。以圭为柄称圭瓒,以璋为柄称璋瓒。31为明年郑灾《传》。

  吴伐楚。阳匄为令尹1,卜战,不吉。司马子鱼曰2:“我得上流3,何故不吉?且楚故4,司马令龟5,我请改卜。”令曰:“鲂也以其属死之,楚师继之,尚大克之6!”吉。战于长岸,子鱼先死,楚师继之,大败吴师,获其乘舟馀皇7.使随人与后至者守之,环而堑之8,及泉,盈其隧炭9,陈以待命。吴公子光请于其众曰10:“丧先王之乘舟,岂唯光之罪,众亦有焉。请藉取之以救死11!”众许之。使长鬣者三人潜伏于舟侧12,曰:“我呼[馀]皇13,则对。”师夜从之14.三呼,皆迭对15.楚人从而杀之,楚师乱。吴人大败之,取馀皇以归。

  1阳匄:楚穆王曾孙。2子鱼:公子鲂。3“我得”二句:谓顺江流而下,易于胜敌。4故:故事,旧例。5令龟:即命龟。占卜前将所卜之事告龟。6尚:希望。以上为命龟之辞。7馀皇:舟名。8堑:壕沟。此用作动词。9盈其隧炭:在出入之路布满炭火,以防吴人。隧:出入之道。10公子光:吴王阖闾。据襄公三十一年《传》,当为夷昧之子。11藉取之:谓藉众人之力取回馀皇。12长鬣者:高大之人。鬣:通“儠”。长。

  13馀皇:原本无“馀”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补。14师:吴师。15迭:更迭,交替。

  经

  十有八年春1,王三月,曹伯须卒。

  夏五月壬午2,宋、卫、陈、郑灾。

  六月,邾人入鄅3.

  秋,葬曹平公。

  冬,许迁于白羽4.

  1十有八年:公元前524年。2壬午:十三日。3鄅(yǔ):国名,妘姓,在今山东临沂市北十五里。4白羽:楚地,在今河南西峡县西关外。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