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5节

  传

  五年春,王正月,舍中军1,卑公室也。毁中军于施氏2,成诸臧氏。初,作中军,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3.季氏尽征之4,叔孙氏臣其子弟5,孟氏取其半焉6.及其舍之也7,四分公室,季氏择二,二子各一,皆尽征之8,而贡于公。

  以书使杜泄告于殡9,曰:“子固欲毁中军,既毁之矣,故告。”杜泄曰:“夫子唯不欲毁也10,故盟诸僖闳,诅诸五父之衢。”受其书而投之11,帅士而哭之12.

  叔仲子谓季孙曰:“带受命于子叔孙曰,葬鲜者自西门13.”季孙命杜泄14.杜泄曰:“卿丧自朝15,鲁礼也。吾子为国政,未改礼,而又迁之16,群臣惧死,不敢自也17.”既葬而行。

  仲至自齐。季孙欲立之。南遗曰:“叔孙氏厚18,则季氏薄。彼实家乱,子勿与知,不亦可乎?”南遗使国人助竖牛以攻诸大库之庭19,司宫射之,中目而死。竖牛取东鄙三十邑,以与南遗。

  昭子即位20,朝其家众,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21,杀適立庶,又披其邑22,将以赦罪23,罪莫大焉。必速杀之!”竖牛惧,奔齐。孟、仲之子杀诸塞关之外24,投其首于宁风之棘上25.

  仲尼曰:“叔孙昭子之不劳26,不可能也27.周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诗》云28:‘有觉德行29,四国顺之。’”

  初,穆子之生也,庄叔以《周易》筮之30,遇《明夷》椕之《谦》棶31.以示卜楚丘32,曰:“是将行33,而归为子祀34.以谗人入,其名曰牛,卒以馁死35.《明夷》,日也36.日之数十37,故有十时,亦当十位38.自王以下,其二为公,其三为卿。日上其中39,食日为二40,旦日为三41.《明夷》之《谦》42,明而未融,其当旦乎43,故曰为子祀。日之《谦》44,当鸟,故曰明夷于飞。明之未融45,故曰垂其翼。象日之动46,故曰君子于行。当三在旦47,故曰三日不食。《离》48,火也。《艮》,山也。《离》为火,火焚山,山败。于人为言49,败言为谗,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言必谗也。纯《离》为牛50,世乱谗胜51,胜将适《离》,故曰其名曰牛。《谦》不足52,飞不翔,垂不峻,翼不广,故曰其为子后乎。吾子53,亚卿也,抑少不终54.”

  1舍中军:谓罢中军。此后季孙氏称左师,孟孙氏称右师,叔孙氏则自以叔孙为军名。2“毁中军”二句:季孙不欲亲议其事,故授意施氏、臧氏成之。毁:舍。3各有其一:三家各有一军。4尽征之:谓租税不入公室。5臣其子弟:谓以子弟属己,以父兄归公。6取其半:取其子弟之半。四分公乘之一,以三归公,己取其一。7舍之:舍中军。8“皆尽”二句:国人尽属三家,三家以时贡献于鲁君。9告于殡:告叔孙之柩。10“夫子”三句:参见襄公十一年《传》。古者杀牲歃血,告誓于神明,大事曰盟,小事曰诅。盟、诅亦常并用。僖闳(hóng):僖公之庙门。闳:门。五父之衢:道路名,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五里。

  11投之:掷书于地。12“帅士”句:痛叔孙见诬,故率士哭之。13鲜:不以寿终为鲜。叔孙饥渴三日而死,非正常死亡。14命自西门出殡。15朝:指正门。16迁:改。17自:从。

  18“叔孙氏”二句:谓叔孙氏强,则季氏弱。厚:强。薄:弱。19攻仲壬于大库(府库名)之庭。20昭子:叔孙婼,叔孙豹庶子。21大从:指立嗣之次第。从:顺。22披:分。谓以邑与南遗。

  23赦罪:释罪。谓自脱其罪。24塞关:齐、鲁边境的关口。

  25宁风:齐地。26不劳:不以竖牛立己为有功。27不可能:言难能。28《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抑》。29“有觉”二句:谓德行好,则天下顺之。觉:大。30庄叔:叔孙得臣,穆子之父。31《明夷》椕之《谦》棶:卦象由《明夷》变为《谦》。《明夷》:《离》下《坤》上。《谦》:《艮》下《坤》上。32楚丘:卜人姓名。33行:指出奔。34为子祀:为嗣子奉祭祀。35馁:饥。36《明夷》,日也:谓《明夷》之卦,与日有关。《离》下《坤》上为《明夷》。《离》为日。37日之数十:日之数,自甲至癸,凡十,故下云“分为十时”。《周礼·春官·冯相氏》云:“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宿之位。”《疏》:“十日者,谓甲乙丙丁之等也。”38亦当十位:谓十日与十等之人相应。39日上其中:日中极明,故当王位。40食日为二:当公位。41旦日为三:当卿位。

  42“《明夷》”二句:《离》在《坤》下(《明夷》),为日在地中之象(《离》为日,《坤》为地)。又变为《谦》,谦道卑让,故曰明而未融。日明未融,故曰其当旦乎。融:高,升高。43“其当”二句:旦为卿位,故知穆子将嗣立。44“日之”三句:《明夷》之初爻由阳变阴(也即《明夷》之下卦《离》变为《艮》),整个卦象即变为《谦》,故曰“日之《谦》(《离》为日)”。《周易·明夷》初九爻辞云:“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爻辞云“于飞”,“垂其翼”,知与飞禽有关,故曰“当鸟”。45“明之”二句:日明而未融(未升高),犹鸟未高飞,故曰“垂其翼”。之:而。46“象日”二句:日象(《离》)有变,故曰“君子于行”。47“当三”二句:当三之数而在旦(卿位当旦),而非食时,故曰“三日不食”。48“《离》”七句:《离》为火,《艮》为山。火焚山,山被毁坏。49“于人”五句:《艮》又为言,毁败人之言则为谗言。《离》变为《艮》,故曰“有攸往”。人为谗言所毁败,故曰“主人有言”。50纯《离》为牛:《离》下《离》上为《离》卦之象。《周易·离》:“畜牝牛,吉。”故曰“纯《离》为牛”。纯:双。51“世乱”三句:《离》(火)焚山则《离》胜,世乱则谗胜,故知进谗言者名牛。52“谦》不”五句:此数句言穆子。《谦》道退让,故飞不远翔。翼垂不高举,亦不能高远。故知不远去,而为庄叔之后。峻:高。53吾子,亚卿也:庄叔父子世为鲁之亚卿。谓穆子将继其位。54抑:不过。少不终:言穆子虽至老寿,而仍不得善终。少:小。

  楚子以屈(伸)[申]为贰于吴1,乃杀之。以屈生为莫敖2,使与令尹子荡如晋逆女。过郑,郑伯劳子荡于氾3,劳屈生于菟氏4.晋侯送女于邢丘5.子产相郑伯,会晋侯于邢丘。

  1申:原本作“伸”,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及敦煌写本(P畅3729)改。2屈生:屈建子。莫敖:楚官名。3氾(fàn):郑地,在今河南襄城县南。4菟(tú)氏:郑地,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北四十里。5邢丘:晋地,在今河南温县东北。

  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1,无失礼。晋侯谓女叔齐曰:“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对曰:“鲁侯焉知礼!”公曰:“何为?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者,何故不知?”对曰:“是仪也2,不可谓礼。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今政令在家3,不能取也。有子家羁,弗能用也。奸大国之盟4,陵虐小国5.利人之难6,不知其私7.公室四分,民食于他8.思莫在公9,不图其终。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10.礼之本末将于此乎在11,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于礼,不亦远乎?”君子谓叔侯于是乎知礼12.

  1“自郊劳”二句:谓昭公习于礼仪之过程。古代朝聘,至郊,主人郊劳;朝聘礼毕,返还之前,主人有赠贿。贿:财货。

  2仪:仪式,仪节。3家:大夫。4奸(gān):犯。5陵虐小国:指伐莒取郓。事在昭公元年。6利人之难:指乘莒乱取鄫。事在上年。7不知其私:不知自身之忧患。8民食于他:民食于大夫。他:指三家。9“思莫”二句:无人为公室着想,谋虑其终始。10恤:忧。所:处境。11“礼之”二句:谓昭公以习礼仪为急务,礼之本末岂在此乎!将:岂。屑屑焉:形容细琐。亟:急。12谓:以为。

  晋韩宣子如楚送女1,叔向为介2.郑子皮、子大叔劳诸索氏3.大叔谓叔向曰:“楚王汏侈已甚4,子其戒之5!”叔向曰:“汏侈已甚,身之灾也,焉能及人?若奉吾币帛,慎吾威仪6,守之以信7,行之以礼,敬始而思终,终无不复8.从而不失仪9,敬而不失威,道之以训辞10,奉之以旧法11,考之以先王12,度之以二国13,虽汏侈,若我何14?”

  及楚,楚子朝其大夫曰:“晋,吾仇敌也。苟得志焉,无恤其他15.今其来者,上卿、上大夫也16.若吾以韩起为阍17,以羊舌肸为司宫18,足以辱晋,吾亦得志矣。可乎?”大夫莫对19.薳启彊曰20:“可。苟有其备,何故不可?耻匹夫不可以无备,况耻国乎?是以圣王务行礼,不求耻人。朝聘有圭21,享杗有璋22,小有述职23,大有巡功24.设机而不倚25,爵盈而不饮,宴有好货26,飧有陪鼎27,入有郊劳28,出有赠贿29,礼之至也。国家之败,失之道也,则祸乱兴30.城濮之役31,晋无楚备32,以败于邲33.邲之役,楚无晋备,以败于鄢34.自鄢以来,晋不失备,而加之以礼,重之以睦35,是以楚弗能报而求亲焉。既获姻亲,又欲耻之,以召寇雠,备之若何36?谁其重此37?若有其人38,耻之可也;若其未有,君亦图之39.晋之事君,臣曰可矣。求诸侯而麇至40,求昏而荐女,君亲送之,上卿及上大夫致之。犹欲耻之,君其亦有备矣。不然,奈何?韩起之下,赵成、中行吴、魏舒、范鞅、知盈41,羊舌肸之下,祈午、张趯、籍谈、女齐、梁丙、张骼、辅跞、苗贲皇42,皆诸侯之选也43.韩襄为公族大夫44,韩须受命而使矣45.箕襄、邢带、叔禽、叔椒、子羽46,皆大家也。韩赋七邑47,皆成县也48.羊舌四族49,皆强家也。晋人若丧韩起、杨肸50,五卿八大夫辅韩须、杨石,因其十家九县51,长毂九百52,其余四十县,遗守四千53,奋其武怒,以报其大耻,伯华谋之54,中行伯、魏舒帅之55,其蔑不济矣56.君将以亲易怨,实无礼以速寇57,而未有其备,使群臣往遗之禽58,以逞君心59,何不可之有?”王曰:“不穀之过也60,大夫无辱61!”厚为韩子礼。王欲敖叔向以其所不知62,而不能,亦厚其礼。

  韩起反,郑伯劳诸圉63.辞不敢见64,礼也。

  1韩宣子:韩起,晋正卿。2介:助宾客行礼者。3子皮:罕虎。子大叔:游吉。索氏:郑地,在今河南荥阳市。4汏侈:骄纵。已甚:太甚。5戒:戒备。6威仪:礼仪之细节。

  7信:诚。8终无不复:谓事皆可复行。9从:顺。仪:礼仪。10道:引导。训辞:谓合礼之言。训:顺。11奉:行。12考之以先王:以先王之事稽考之。13度之以二国:度之以晋、楚二国之势。14若我何:谓无奈我何。15恤:顾。16“上卿”句:韩起为上卿,叔向为上大夫。17阍:守门人。古以刑人为阍。18羊舌肸:叔向。司宫:为内宫之官。古以阉人为司宫。19莫对:无人应对。20薳(wěi)启彊:即薳启疆。彊:通“疆”。21圭:古代礼器,上尖下方。圭为信物。22享:飨。杗(tiào):见。璋:半圭(圭中剖为二)曰璋。亦为古代瑞信。23小:小国。述职:小国朝于大国曰述职。24巡功:即巡守。大国适小国曰巡守。25机:通“几”。26宴有好货:谓宴饮赠以货赂以为好。27飧:熟食。陪鼎:增加的菜肴。陪:加。

  28郊劳:宾至,劳之于郊。29出有赠贿:礼毕将去,则赠之以财货。30则:故。31城濮之役:在僖公二十八年。32晋无楚备:晋胜楚于城濮,而不再备楚。33以败于邲:宣公十二年,晋、楚战于邲,晋师败绩。34以败于鄢:楚败于鄢陵,在成公十六年。35重:加。睦:敬。《说文》:“睦,目顺也。……一曰:敬也。”36备之若何:言何以备之。37重:任,担当。38“若有”二句:谓若有人能敌晋,则可耻之。39亦:其。40而:则。麇:群。楚求诸侯于晋,见上年《传》。41“赵成”句:赵成等五卿位在韩起之下,为三军之将佐,皆为晋卿。

  42“祁午”句:祁午等八人皆为晋大夫。43选:谓出众的人才。

  44韩襄:韩无忌之子,为公族大夫。45韩须:韩起嫡子。46箕襄、邢带:皆韩氏族人。叔禽、叔椒、子羽:皆韩起庶子。

  47韩赋七邑:韩氏征赋之七邑。48成县:大县。49四族:铜鞮伯华、叔向、叔鱼、叔虎。50杨肸:羊舌肸。即叔向,食邑于杨。51十家九县:韩氏七家,杨氏四家,共十一家。此言十家,举其成数。韩氏七人,每人一邑,共七县。杨氏四人,共二县。52长毂:戎车。每县百乘,九县共九百乘。53遗守四千:留守者尚有四千乘。54伯华:叔向之兄。55中行伯:中行吴。56蔑:无。57速:召。58禽:同“擒”。俘获。59逞:快。60不穀:君主自谦之辞。意为不善之人。61无辱:不用担心。辱:戚。62敖:通“傲”。63圉:郑地,在今河南杞县南五十里。64辞不敢见:不敢当国君亲劳。

  郑罕虎如齐1,娶于子尾氏2.晏子骤见之3.陈桓子问其故4,对曰:“能用善人5,民之主也。”

  1如齐娶妻,亲迎之。2子尾氏:公孙虿。3晏子:晏婴。骤:屡。4陈桓子:陈无宇。5能用善人:谓授子产政。

  夏,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牟夷非卿1,而书,尊地也。

  1“牟夷”三句:牟夷不是卿,而《春秋》书其名,是由于重视土地的缘故。尊:重。《四部丛刊》本、“非卿”前无“牟夷”二字,于义为长。

  莒人诉于晋1.晋侯欲止公2,范献子曰3:“不可。人朝而执之,诱也。讨不以师,而诱以成之,惰也。为盟主而犯此二者,无乃不可乎?请归之,间而以师讨焉4.”(又)[乃]归公5.秋七月,公至自晋。

  1“莒人”句:控诉鲁国接受牟夷。2止:扣留。3范献子:士鞅。4间:同“闲”。闲暇。5乃:原本作“又”,据《四部丛刊》本、敦煌写本(P畅3729)改。

  莒人来讨,不设备1.戊辰,叔弓败诸蚡泉,莒未陈也2.

  1不设备:莒人不设备。2陈:同“阵”。列阵。

  冬十月,楚子以诸侯及东夷伐吴1,以报棘、栎、麻之役2.薳射以繁扬之师会于夏汭3.越大夫常寿过帅师会楚子于琐4.闻吴师出,薳启彊帅师从之5,遽不设备6,吴人败诸鹊岸7.楚子以驲至于罗汭8.

  吴子使其弟蹶由犒师,楚人执之,将以衅鼓9.王使问焉,曰:“女卜来吉乎?”对曰:吉。寡君闻君将治兵于敝邑,卜之以守龟10,曰:‘余亟使人犒师11,请行以观王怒之疾徐12,而为之备,尚克知之13!’龟兆告吉,曰:‘克可知也。’君若欢焉好逆使臣,滋敝邑休(殆)[怠]14,而忘其死,亡无日矣。今君奋焉震电冯怒15,虐执使臣16,将以衅鼓,则吴知所备矣。敝邑虽羸,若早修完17,其可以息师18.难易有备19,可谓吉矣。且吴社稷是卜,岂为一人?使臣获衅军鼓,而敝邑知备,以御不虞20,其为吉孰大焉?国之守龟,其何事不卜?

  一臧一否21,其谁能常之22?城濮之兆23,其报在邲。今此行也24,其庸有报志?乃弗杀。

  楚师济于罗汭。沈尹赤会楚子,次于莱山25.薳射帅繁扬之师先入南怀26,楚师从之,及汝清。吴不可入27.楚子遂观兵于坁箕之山28.

  是行也,吴早设备,楚无功而还,以蹶由归。楚子惧吴,使沈尹射待命于巢29,薳启彊待命于雩娄30,礼也31.

  1东夷:指淮南之夷,在今清江市至扬州市一带近海地区。2“以报”句:此役在上年。3繁扬:即繁阳,在今河南新蔡县。4常寿过:姓常寿,名过。琐:楚地,在今安徽霍邱县东。5从之:从吴师。6遽:仓促。7鹊岸:地名,在今安徽无为县南至铜陵市北长江北岸一带。8驲(rì):传车。罗:水名。9衅鼓:以血祭祀。10守龟:用于占卜之龟。11亟:急。12行:往。13尚:希望。克:能。14滋:致,致使。休怠:懈怠。休:懈。怠:原本作“殆”,据阮元《校勘记》及敦煌写本(P畅3729)改。15奋焉:形容旺盛。奋:盛。震电冯怒:谓盛怒。冯、怒为同义复词。16虐:暴。17修完:修缮加固。完:固。18其:则。息:止,已。19难易:患难。难易为偏义复词。20御:备。不虞:指意外之事。21一臧一否:或吉或不吉。臧:善。否:不善。臧否即吉凶。22谓吉凶无常,不可必。23“城濮”二句:城濮之战(在僖公二十八年),楚卜得吉兆,而战败;吉兆之报在邲之战(宣公十二年)。24“今此”二句:言自己此番出使,本不打算回国复命(准备被杀)。其庸:岂。其、庸二字同义。25莱山:地名。26南怀:与下文“汝清”皆楚国边界之地,在今江、淮之间。27吴不可入:谓吴有备。28观兵:陈兵示威。坁箕之山:坁箕山在今安徽巢湖市南三十七里。

  29巢:地名,在今安徽巢湖市。30雩(yú)娄:吴地,在今河南商城县东。31礼也:善其有备。

  秦后子复归于秦1,景公卒故也。

  1后子:秦桓公宠子,景公同母弟,于昭公元年奔晋。

  经

  六年春1,王正月,杞伯益姑卒。

  葬秦景公。

  夏,季孙宿如晋。

  葬杞文公。

  宋华合比出奔卫2.

  秋九月,大雩。

  楚薳罢帅师伐吴。

  冬,叔弓如楚。

  齐侯伐北燕。

  1六年:公元前536年。2华合比事君不以其道,故书其名以罪之。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