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4节

  传

  四年春,王正月,许男如楚,楚子止之1,遂止郑伯,复田江南,许男与焉。

  使椒举如晋求诸侯2,二君待之3.椒举致命曰:“寡君使举曰:日君有惠4,赐盟于宋5,曰:‘晋、楚之从交相见也6.’以岁之不易7,寡人愿结欢于二三君8,使举请间9.君若苟无四方之虞10,则愿假宠以请于诸侯11.”

  晋侯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12,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13,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14,亦未可知也。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而修德以待其归15.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16,楚将弃之,吾又谁与争?”[公]曰17:“晋有三不殆18,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乡而不济19?”对曰:“恃险与马,而虞邻国之难20,是三殆也。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21,九州之险也22,是不一姓23.冀之北土24,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25,从古以然26.是以先王务修德音以亨神人27,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28.若何虞难?齐有仲孙之难29,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丕之难30,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31,敌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德政,亡于不暇32,又何能济?君其许之!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乃许楚使。使叔向对曰33:“寡君有社稷之事,是以不获春秋时见34.诸侯,君实有之,何辱命焉35?”椒举遂请昏,晋侯许之。

  楚子问于子产曰36:“晋其许我诸侯乎?”对曰:“许君。晋君少安37,不在诸侯。其大夫多求38,莫匡其君。在宋之盟,又曰如一39,若不许君,将焉用之40?”王曰:“诸侯其来乎?”对曰:“必来。从宋之盟,承君之欢,不畏大国41,何故不来?”不来者,其鲁、卫、曹、邾乎?曹畏宋,邾畏鲁,鲁、卫逼于齐而亲于晋42,唯是不来。其余,君之所及也,谁敢不至?“王曰:然则吾所求者,无不可乎?”对曰:求逞于人43,不可。与人同欲,尽济。

  1止:拘留,扣留。2椒举:伍举。3二君:指郑伯、许男。4日:昔日。5赐盟于宋:宋之盟在襄公二十七年。

  6从:属国。交:相互。7不易:言有难。8二三君:指诸侯。9间:同“闲”。闲暇。10若苟:如果。若、苟同义。虞:忧。11“则愿”句:愿借晋之尊以求诸侯从己。宠:尊。12侈:骄纵。13毒:恶。14其:或,或者。15归:终。16适:归。17公:原本无此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及《新序·善谋》补。18殆:危。19乡:通“向”。济:成。

  20而:与,及。虞:望,指望。21四岳:东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西岳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南岳衡山(在今湖南衡山县西)、北岳恒山(在今山西浑源县西)。三涂:三涂山,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十里。阳城: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市北。大室: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荆山:山名,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八十里。中南:又名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22九州:规定分中国为九州,其说不一。《尚书·禹贡》以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为九州。《周礼·夏官·职方氏》九州无徐、梁,有冀、并。《尔雅·释地》无青、梁,有幽、营。23不一姓:非一国所据。24“冀之”三句:言马不足恃。25不可以:不足以。可:足。26以:而。27德音:明德。亨:同“享”。28守宇:所守之土地。29仲孙之难:事在庄公八年、九年。仲孙即公孙无知。庄公八年,无知弑其君诸儿。九年,齐人杀无知。30里、丕之难:事在僖公九年。里指里克,丕指丕郑。僖公九年,里克杀献公太子奚齐与公子卓,又杀奚齐之傅荀息。31“卫、邢”二句:言邻国之难不足恃。闵公二年,狄灭卫;僖公二十五年,卫灭邢。敌:《新序·善谋》作“狄”。丧:亡。32亡于不暇:谓忙于挽救危亡而无暇他顾。于:之。33叔向:羊舌肸。34“是以”句:言不得亲往。35何辱命焉:言不须征得晋国同意。36子产:公孙侨。37少安:即少惰。38求:贪。39如一:谓晋之从国事楚如事晋,楚之从国事晋如事楚。40焉用之:何用宋盟。41大国:指晋国。42逼于齐:近于齐。逼:近。43“求逞”二句:谓求快意于人,人必违之。逞:快。

  大雨雹。季武子问于申丰曰1:“雹可御乎2?”对曰:“圣人在上,无雹。虽有,不为灾。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3,西陆朝觌而出之4.其藏冰也5,深山穷谷,固阴冱寒6,于是乎取之。其出之也,朝之禄位7,宾食丧祭,于是乎用之。其藏之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8.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灾9.其出入也时,食肉之禄10,冰皆与焉。大夫、命妇丧浴用冰11.祭寒而藏之12,献羔而启之13,公始用之14,火出而毕赋15,自命夫、命妇至于老、疾,无不受冰。山人取之16,县人传之17,舆人纳之18,隶人藏之。夫冰以风壮19,而以风出20.其藏之也周21,其用之也遍22,则冬无愆阳23,夏无伏阴24,春无凄风25,秋无苦雨,雷出不震26,无灾霜雹27,疠疾不降28,民不夭札29.今藏川池之冰弃而不用,风不越而杀30,雷不发而震。雹之为灾,谁能御之?《七月》之卒章31,藏冰之道也。”

  1季武子:季孙宿,鲁卿。申丰:鲁大夫。2御:止。3北陆:即玄枵。在十二次中为子,在二十八宿中为虚宿和危宿。地球公转至此,时值小寒、大寒,当夏正十二月,此时冰极坚厚,可以收藏。4西陆:亦称大梁。在十二次中为酉,在二十八宿中为昴宿和毕宿。日在西陆,时值清明、谷雨,当夏正三月。朝觌:春分之中,奎星晨现于东方,始取冰。5冰:《周礼·天官·凌人》贾公彦《疏》引作“之”。6固阴冱(hù)寒:阴冷之气闭凝结不泄。固通“涸”。固、冱皆“凝结”之义。7“朝之”三句:谓不独国君用冰。朝之禄位:朝廷有禄位者。指卿大夫。宾:迎宾。食:内外饔之肴膳。丧:大丧。祭:祭祀。参见《周礼·天官·凌人》。8黑牡:黑牲。秬(jù)黍:黑黍。司寒:指冬神玄冥。司寒为北方之神,故物皆用黑。有事于冰,故祭其神。

  9“桃弧”句:以桃木之弓、棘木(酸枣树)之箭禳除凶邪。

  10食肉之禄:指在朝廷治事食于官者。11“大夫”句:大夫、命妇死后擦身也要用冰。命妇:大夫之妻。12祭寒:祭享司寒。13献羔而启之:谓二月春分之时,献羔祭韭于司寒,始开冰室。

  14公始用之:国君首先开始用冰。15“火出”句:三月藏冰分发完毕。火出:火星黄昏时现于东方,谓夏历三月。16山人:虞人,掌管山泽之官。17县人:遂(五县为遂)之属官。18舆人:与下文“隶人”皆为低级官吏。19冰以风壮:冰因风寒而坚实。20而以风出:顺春风而散用之。21周:密。22遍:周遍。上自国君卿大夫,下及老、疾,皆得用冰。23愆阳:过暖。愆:过。阳过则冬温。24伏阴:谓夏寒。25凄风:寒风。

  26震:雷击。27无灾霜雹:无霜雹为灾之事。28疠疾:指传染病。29夭札:夭折,夭亡。短折为夭,夭死为札。30越:散。杀:杀死植物。31《七月》:《诗·豳风》篇名。其卒章曰“二之日凿冰冲冲(谓夏正十二月凿而取之)”;“三之日纳于凌阴(冰窖)”;“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谓二月春分,早开冰室,以荐宗庙)”。

  夏,诸侯如楚,鲁、卫、曹、邾不会。曹、邾辞以难,公辞以时祭1,卫侯辞以疾。郑伯先待于申。六月丙午2,楚子合诸侯于申3.椒举言于楚子曰:“臣闻诸侯无归,礼以为归4.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霸之济否,在此会也。夏启有钧台之享5,商汤有景亳之命6,周武有孟津之誓7,成有岐阳之蒐8,康有酆宫之朝9,穆有涂山之会10,齐桓有召陵之师11,晋文有践土之盟12.君其何用13?宋向戌、郑公孙侨在,诸侯之良也14,君其选焉15.”王曰:“吾用齐桓。”

  王使问礼于左师与子产16.左师曰:“小国习之,大国用之,敢不荐闻17?”献公合诸侯之礼六18.子产曰:“小国共职,敢不荐守?”献伯、子、男会公之礼六19.君子谓合左师善守先代20,子产善相小国。

  王使椒举侍于后以规过21.卒事,不规。王问其故,对曰:“礼,吾[所]未见者有六焉22,又何以规?”

  宋大子佐后至,王田于武城23,久而弗见。椒举请辞焉24.王使往,曰:“属有宗祧之事于武城25,寡君将堕币焉26,敢谢后见。”

  徐子,吴出也27,以为贰焉,故执诸申。

  楚子示诸侯侈28.椒举曰:“夫六王、二公之事29,皆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夏桀为仍之会30,有缗叛之31;商纣为黎之蒐32,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33,戎狄叛之。皆所以示诸侯汰也,诸侯所由弃命也。今君以汏34,无乃不济乎?”王弗听。

  子产见左师,曰:“吾不患楚矣。汰而愎谏35,不过十年。”左师曰:“然。不十年侈,其恶不远,远恶而后弃36.善亦如之,德远而后兴。”

  1时祭:指四时祭祖。2丙午:十七日。3诸侯:指楚、蔡、陈、郑、许、徐、滕、顿、胡、沈、小邾之君与宋世子、淮夷,《传》蒙经文省略。4礼以为归:以礼为归。谓归服于有礼者。5夏启:禹之子,名启。钧台:在今河南禹州市南。《竹书纪年》载启即位而大飨诸侯于钧台,知诸侯因启即位而往朝。下文言“命”、“誓”、“蒐”、“朝”、“会”、“师”、“盟”,亦皆指朝会之事。6景亳: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市北五十里。7“周武”句:据《史记·周本纪》,周武王伐纣灭殷之年会诸侯于孟津,作《太誓》。孟津:即盟津,在今河南孟州市南十八里。8成:成王。岐阳: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成王曾与诸侯在此会盟。《国语·晋语八》:“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蒐:聚。9康:周康王。酆(fēng):地名,在今陕西户县东五里,有灵台,康王朝诸侯于此。10穆:周穆王。涂山:地名,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南八里,穆王曾会诸侯于此。11召陵之师:僖公四年,齐桓公伐楚,与诸侯盟于召陵。12践土之盟: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与诸侯盟于践土。13其:将。14良:贤,贤者。15选:择。16左师:向戌。子产:公孙侨。17荐闻:进献所知会合诸侯之礼。18“献公”句:献公合诸侯之礼六仪(六种仪节)。宋为公爵,故献公礼。19“献伯”句:郑为伯爵,故献伯、子、男会公之礼。向戌、子产所献礼同,而所取角度不同。20合左师:向戌。向戌食邑于合,官左师。善守先代:善守前代之礼。21规过:纠正礼仪之失。规:正。22“吾所”句:向戌、子产各献六礼,皆楚未尝行者。原本无“所”字,据阮元《校勘记》补。23武城:楚地,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24请辞:请楚王辞谢之。25属:适,正巧。宗祧(tiāo)之事:宗庙之事。谓田猎以备祭祀。

  26堕币:谓接受宋之礼物,输于宗庙。堕:输。27吴出:吴女所生。28侈:即汏。骄纵。29六王:启、汤、武、成、康、穆。二公:齐桓、晋文。30仍:即任。国名,风姓,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31有缗:即缗。国名,姚姓,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32黎:国名,在今山西壶关县西北。蒐:《史记·楚世家》作“会”。33“周幽”句:据《竹书纪年》,周幽王十年,会诸侯于太室。大室:嵩山。34以:已,太。35愎:不听谏言。36“远恶”句:恶及于远,人将弃之。

  秋七月,楚子以诸侯伐吴,宋大子、郑伯先归1.宋华费遂、郑大夫从。使屈申围朱方2.八月甲申3,克之,执齐庆封而尽灭其族4.

  将戮庆封5,椒举曰:“臣闻无瑕者可以戮人。庆封惟逆命6,是以在此,其肯从于戮乎7?播于诸侯8,焉用之?”王弗听。负之斧钺9,以徇于诸侯,使言曰:“无或如齐庆封弑其君10,弱其孤11,以盟其大夫12!”庆封曰:“无或如楚共王之庶子围,弑其君兄之子麇而代之13,以盟诸侯!”王使速杀之。

  遂以诸侯灭赖。赖子面缚衔璧14,士袒15,舆榇从之16,造于中军17.王问诸椒举,对曰:“成王克许18,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王从之。迁赖于鄢19.

  楚子欲迁许于赖,使斗韦龟与公子弃疾城之而还20.申无宇曰:“楚祸之首21,将在此矣。召诸侯而来22,伐国而克,城竟莫校23,王心不违,民其居乎24?民之不处25,其谁堪之?不堪王命,乃祸乱也。”

  1“宋大子”二句:晋之属国已返其国,郑伯久在楚,宋太子不得时见,故犹在楚。今遣二人归,而以其大夫从楚伐吴。2朱方:吴邑,在今江苏镇江市南。3甲辰:此年八月无甲辰。日误。4“执齐”句:庆封奔吴,吴赐之朱方,见襄公二十八年《传》。5戮:辱。谓示众。6逆命:谓不恭顺。7其:岂。8播:宣扬。9负之斧钺:让庆封身背大斧。钺:大斧。10无:毋。禁止之辞。弑其君:崔杼弑齐君,庆封为其亲信,故责以弑君之罪。11弱:以为弱。即轻视。孤:指庄公之子景公。12盟其大夫:襄公二十五年,崔、庆盟国人于大宫,要挟诸大臣亲附二人。13“弑其”句:杀郏敖事见元年《传》。麇:即郏敖,公子围兄(康王)之子。14面缚:将双手反绑于背后。衔璧:以璧为贽(礼物),手被缚,故口衔之。面缚、衔璧,表示愿意请罪、臣服。15袒:脱上衣之左袖。(内仍有襦、中衣)。16舆榇(chèn):抬着棺材。17中军:王所率亲兵。18成王:楚成王。克许事见僖公六年《传》。19鄢:楚邑,在今湖北宜城市南。20为许城赖。21首:始,开端。22而:则。下句“而”字同。23城竟莫校:谓筑城于境外,而诸侯无与争者。24民其居乎:谓将多兴事,而民不得安。居:安。25处:居,安。

  九月,取鄫1,言易也。莒乱,著丘公立2,而不抚鄫,鄫叛而来,故曰取。凡克邑,不用师徒曰取。

  1“取鄫”二句:《春秋》书“取鄫”,因为得之甚易。2著丘公:莒君去疾之号。莒君无谥,以地名为号。

  郑子产作丘赋1,国人谤之2,曰:“其父死于路3,己为虿尾4,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子宽以告5.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6.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7,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8,度不可改。《诗》曰9:‘礼义之不愆10,何恤于人言?’吾不迁矣11.”浑罕曰:“国氏其先亡乎12!君子作法于凉13,其敝犹贪14.作法于贪,敝将若之何?姬在列者15,蔡及曹、滕其先亡乎16,逼而无礼。郑先卫亡,逼而无法。政不率法17,而制于心18.民各有心,何上之有?”

  1丘赋:田赋制度的一种。十六井为丘,按古制当出马一匹,牛三头。今子产又增收其田赋。2谤:毁谤。3“其父”句:子产之父子国为尉止所杀,事见襄公十年《传》。4己为虿(chài)尾:谓子产赋重,毒害百姓。虿:蝎属。5子宽:浑罕,郑大夫。6以:由。7度:法,法度。8逞:纵。9《诗》:逸《诗》。10“礼义”二句:如果自己的行为不违反礼义,就不必在意人家说什么。愆:失。恤:忧。11迁:改。12国氏:指子产之族。子产之父字子国,后人因以为氏。13凉:薄。14敝:终。15在列:在位。列:位。16“蔡及”四句:蔡逼于楚,曹、滕逼于宋,郑、卫逼于晋、楚。17率:循,遵循。18制:裁。

  冬,吴伐楚,入棘、栎、麻1,以报朱方之役2.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3,(咸)[箴]尹宜咎城钟离4,薳启彊城巢5,然丹城州来6.东国水7,不可以城,彭生罢赖之师8.

  1棘、栎、麻:皆楚东鄙之邑。棘在今河南永城市南,栎在今河南新蔡县北二十里,麻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北二十五里。2“以报”句:此年秋楚克朱方。3沈尹射:沈之县尹,名射。夏汭:汉口(在今湖北汉口市)。地当汉水(汉水自沔阳以下兼称夏水)入江之口。吴兵在东北,楚盛兵在东南,以绝其后。4箴(zhēn)尹宜咎:宜咎本为陈大夫,襄公二十四年出奔楚。箴:原本作“咸”,据《四部丛刊》本改。钟离:地名,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二十里。5彊:通“疆”。巢:地名,在今安徽巢湖市。

  6然丹:郑穆公孙,襄公十九年出奔楚。州来:楚邑,在今安徽凤台县。7东国:指楚国东部地区。钟离、巢、州来、赖皆在其中。8彭生:楚大夫。罢赖之师:罢斗韦龟城赖之师。

  初,穆子去叔孙氏1,及庚宗2,遇妇人,使私为食而宿焉。问其行3,告之故,哭而送之。适齐,娶于国氏4,生孟丙、仲壬。梦天压己5,弗胜,顾而见人,黑而上偻6,深目而豭喙7,号之曰8:“牛!助余!”乃胜之。旦而皆召其徒9,无之。且曰:“志之。”及宣伯奔齐10,馈之11.宣伯曰:“鲁以先子之故12,将存吾宗13,必召女。召女,何如?”对曰:“愿之久矣。”

  鲁人召之,不告而归14.既立15,所宿庚宗之妇人献以雉16.问其姓17,对曰:“余子长矣,能奉雉而从我矣。”召而见之,则所梦也。未问其名,号之曰“牛”。曰:“唯18.”皆召其徒,使视之,遂使为竖19.有宠,长,使为政20.公孙明知叔孙于齐21,归,未逆国姜22,子明取之23,故怒,其子长而后使逆之。

  田于丘莸24,遂遇疾焉。竖牛欲乱其室而有之25,强与孟盟,不可。叔孙为孟钟26,曰:“尔未际27,飨大夫以落之28.”既具29,使竖牛请日30.入31,弗谒32,出,命之日33.及宾至,闻钟声34.牛曰:“孟有北妇人之客35.”怒,将往,牛止之。宾出,使拘而杀诸外36.牛又强与仲盟,不可。仲与公御莱书观于公37,公与之环38,使牛入示之39.入,不示。出,命佩之40.牛谓叔孙:“见仲而何41?”叔孙曰:“何为42?”曰:“不见,既自见矣,公与之环而佩之矣43.”遂逐之,奔齐44.疾急,命召仲,牛许而不召。杜泄见45,告之饥渴46,授之戈。对曰:“求之而至47,又何去焉?”竖牛曰:“夫子疾病,不欲见人。”使置馈于个而退48.牛弗进,则置虚命彻49.十二月癸丑50,叔孙不食。乙卯51,卒。牛立昭子而相之52.

  公使杜泄葬叔孙。竖牛赂叔仲昭子与南遗53,使恶杜泄于季孙而去之。杜泄将以路葬54,且尽卿礼。南遗谓季孙曰:“叔孙未乘路,葬焉用之?且冢卿无路55,介卿以葬56,不亦左乎57?”季孙曰:“然。”使杜泄舍路58.不可。曰:“夫子受命于朝59,而聘于王60,王思旧勋而赐之路61,复命而致之君62.君不敢逆王命而复赐之,使三官书之63.吾子为司徒64,实书名;夫子为司马65,与工正书服66;孟孙为司空,以书勋67.今死而弗以68,是弃君命也69.书在公府而弗以,是废三官也。若命服70,生弗敢服71,死又不以,将焉用之?”乃使以葬72.

  季孙谋去中军,竖牛曰:“夫子固欲去之73.”

  1穆子:叔孙豹。去叔孙氏:成公十六年,穆子避叔孙侨如之难奔齐。2庚宗:鲁地,在今山东泗水县东。3妇人问叔孙豹。4国氏:齐之正卿,姜姓。5“梦天”句:穆子做梦。6上偻(lǚ):肩部前曲。7豭(jiā)喙:嘴巴像猪。豭:公猪。

  8号:呼。9皆:遍。召:中华书局1985年版《原本玉篇残卷》“占”字下引《左传》作“占”。占,视也。《方言》卷十:“占、伺,视也。……凡相候谓之占,占犹瞻也。”10宣伯:叔孙侨如,穆子之兄,成公十六年奔齐。11馈之:穆子馈宣伯。

  12先子:宣伯之先人。13谓立叔孙之嗣。14不告侨如而归。

  15即立:立为卿。16献以雉:以雉献穆子。《周礼·春官·大宗伯》:“士执雉。”郑玄《注》:“雉取其守介而死,不失其节。”17问其姓:问有子否。《广雅·释亲下》:“姓,子也。”18唯:应答之声。《礼记·曲礼下》:“父君无诺,唯而起。”19竖:小臣。20为政:为家政。21公孙明:齐大夫。知:交善。22国姜:穆子在齐所娶妇。23子明:即公孙明。24丘莸:地名。李善《运命论》注引作“蒲丘”。25乱:治。26为孟钟:为孟丙铸钟。27际:接,交接。此句谓孟未与诸大夫相交接。28落:成,落成。造宫室器物成而举行仪式。29既具:飨礼已具。30请日:请问飨日。31入:入穆子之室。32弗谒:不以请日之事告穆子。谒:告。33命之曰:诈以父命飨日告之。34穆子闻钟声。35北妇人:指国姜。客:谓公孙明。36杀孟丙。37莱书:公之御士。仲与之私游观于公宫。38环:玉环。39示叔孙。40命佩之:诈以叔孙之命命仲壬佩之。41而何:如何。此句谓使仲壬见鲁君,确立其嗣子地位。42何为:牛所言突兀,故叔孙怪而问之。43而:已。44仲奔齐。45杜泄:叔孙氏之宰。46“告之”二句:牛不予叔孙饮食,叔孙怒,使杜泄杀之。47“求之”二句:谓叔孙曾要寻找牛帮助自己,现在来了,又何必除掉他呢?48个:堂之左右厢(东西厢房)。49置虚命彻:放置空的容器,示叔孙已食,命撤去之。50癸丑:二十六日。51乙卯:二十八日。52“牛立”句:立昭子(叔孙婼)在明年,《传》探后言之。53叔仲昭子:叔孙带。南遗:季氏家臣。54路:王赐予叔孙之车。55冢卿:上卿。指季孙。56介卿:次卿。57左:不正。58舍路:不以路车葬。59夫子:指叔孙豹。60聘于王:事在襄公二十四年。61“王思”句:叔孙豹有礼,王念及其先人而赐之车。62致之君:致车于君。《礼记·玉藻》:“君赐车马,乘以拜;赐衣服,服以拜。赐,君未有命,弗敢即乘服也。”叔孙受赐于天子,未获君命,故不敢乘而致之于君。63三官:天子之三官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见《礼记·王制》。诸侯之三官则为司徒、司马、司空。

  64吾子:指季孙。书名:定位号。65夫子:指叔孙。66工正:百工之长。书服:书器物之名。服:物。67勋:功。68以:用。69弃:背。70命服:指天子所赐器物。71服:用。72乃使以葬:葬在明年,《传》终言之。73“夫子”句:谓叔孙本欲去中军。此为竖牛讨好季孙之言。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经

  五年春1,王正月,舍中军2.

  楚杀其大夫屈申3.

  公如晋。

  夏,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4.

  秋七月,公至自晋。

  戊辰,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蚡泉5.

  秦伯卒。

  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吴。

  1五年:公元前537年。2襄公十一年始立中军。3书屈申之名,罪之。4牟娄:莒邑,在今山东诸城市西。防: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兹:在今山东诸城市北。5蚡(fén)泉:鲁地。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