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节

  传

  二年春,晋侯使韩宣子来聘1,且告为政2,而来见,礼也。观书于大史氏3,见《易象》与《鲁春秋》4,曰:“周礼尽在鲁矣5.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6.”公享之。季武子赋《绵》之卒章7.韩子赋《角弓》8.季武子拜,曰:“敢拜子之弥缝敝邑9,寡君有望矣!”武子赋《节》之卒章10.既享11,宴于季氏,有嘉树焉,宣子誉之12.武子曰:“宿敢不封殖此树13,以无忘《角弓》?”遂赋《甘棠》14.宣子曰:“起不堪也15,无以及召公。”

  宣子遂如齐纳币16.见子雅17.子雅召子旗18,使见宣子。宣子曰:“非保家之主也,不臣。”见子尾19.子尾见强20.宣子谓之如子旗21.大夫多笑之,唯晏子信之22,曰:“夫子23,君子也。君子有信,其有以知之矣。”

  自齐聘于卫,卫侯享之。北宫文子赋《淇澳》24.宣子赋《木瓜》25.

  1韩宣子:韩起。来聘:襄公初即位,聘问以通嗣君。2为政:执政。上年赵武卒,韩起代之。3大史氏:掌国史典策,为世袭之官。4《易象》:《周易》之象辞(《易》之爻辞,卦有六爻,爻各有所象,象辞言其意义)。《鲁春秋》:鲁国史书名。当时各国史书,通名《春秋》。此为鲁国史官之记录,非今之《春秋》。5“周礼”句:《鲁春秋》遵循周公之典以序事,故曰周礼尽在鲁矣。6“吾乃”句:周公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鲁始封之君。《鲁春秋》记鲁国历史,必从周公旦及伯禽写起,考、炀、幽、魏、厉、献、真、武、懿、伯御、孝、惠诸公(皆鲁之先君,在隐公之前)及至文、武成王暨周初之事,无不备载,故韩起见《鲁春秋》而知周公之德与周所以王天下之故。今《春秋》始自隐公,周公至惠公十三君事迹皆无存,乃孔子删削鲁史、加以裁断之结果。乃今:于今。7季武子:季孙宿。《绵》:《诗·大雅》篇名。其卒章云:“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谓文王有疏附(率上亲下)、先后、奔奏(喻德宣誉)、御侮之臣,故能兴盛。季武子赋此,以晋侯比文王,以韩起比四辅。8《角弓》:《诗·小雅》篇名。义取“兄弟昏姻,无胥远矣”。言兄之国宜相亲爱。9弥缝:弥补缺失。弥、缝义同,皆“补合”之意。10《节》:《诗·小雅》篇名。今名《节南山》。其卒章有云:“式讹尔心,以畜万邦。”武子赋此,义取晋德可以畜万邦。讹:化。畜:养。11“既享”二句:飨礼在宗庙举行,享毕而宴于季氏之家。12誉:通“豫”。游。13封殖:培植。封:壅本。殖:植,立。14《甘棠》:《诗·召南》篇名。召伯曾息于甘棠(乔木名,花白色,实可食),后人思其德,而爱其树,诗人歌之。武子赋此,以宣子比召公。15不堪:担当不起。16纳币:亦称“纳征”。古代婚礼六礼之第四事。币:帛。亦泛指礼品。韩起为平公娶少姜而如齐纳币。17子雅:公孙灶。18子旗:栾施,子雅之子。19子尾:公孙虿。

  20强:高强,子尾之子。21如子旗:亦不臣。22晏子:晏婴。23夫子:指韩起。24《淇澳》:《诗·卫风》篇名。此诗赞美卫武公。北宫文子赋此,言宣子有武公之德。25《木瓜》:《诗·卫风》篇名。宣子赋此,义取欲厚报以结好。

  夏四月,韩须如齐逆女1.齐陈无宇送女,致少姜2.少姜有宠于晋侯,晋侯谓之少齐3.谓陈无宇非卿4,执诸中都5.少姜为之请,曰:“送从逆班6.畏大国也7,犹有所易,是以乱作。”

  1韩须:韩起之子。逆女:迎娶少姜。2致:送诣。即送达晋国。3少齐:按常例,当举母家之姓,称少姜。平公为之别立号,以示宠异。4桓公三年《传》云:“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盖指诸侯嫡妻而言。少姜则为姬妾,本不必依此礼。5中都:晋邑,在今山西介休市。6送从逆班:送女者位次应视迎女者地位高低而定。7“畏大国”三句:言韩须仅为公族大夫,陈无宇乃上大夫。因齐畏晋,违背礼制,使上大夫送,遂致此执止之罪。

  叔弓聘于晋,报宣子也1.晋侯使郊劳2,辞曰:“寡君使弓来继旧好,固曰:‘女无敢为宾3!’彻命于执事4,敝邑弘矣5,敢辱郊使?请辞6.”致馆7,辞曰:“寡君命下臣来继旧好,好合使成,臣之禄也8,敢辱大馆?”叔向曰9:“子叔子知礼哉10!吾闻之曰,忠信,礼之器也;卑让,礼之宗也11.辞不忘国,忠信也。先国后己12,卑让也。《诗》曰13:‘敬慎威仪14,以近有德。’夫子近德矣。”

  1报宣子:回报韩起之聘。2郊劳:聘礼、觐礼,宾至于郊,主国使人慰劳宾客,谓之郊劳。3无敢为宾:不得接受迎宾之礼。4彻:达,传达。5弘:大。6辞:辞郊劳。7致馆:使居宾馆。8禄:福。9叔向:羊舌肸。10子叔子:叔弓。11宗:本。12先国后己:指先称敝邑之弘,后称臣之禄。

  13《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民劳》。14“敬慎”二句:敬慎其威仪,以近有德之人。威仪:礼仪之细节。

  秋,郑公孙黑将作乱,欲去游氏而代其位1,伤疾作而不果2.驷氏与诸大夫欲杀之3.子产在鄙,闻之,惧弗及,乘遽而至4,使吏数之5,曰:“伯有之乱6,以大国之事,而未尔讨也。尔有乱心,无厌,国不女堪。专伐伯有7,而罪一也8.昆弟争室9,而罪二也。薰隧之盟10,女矫君位,而罪三也。有死罪三,何以堪之?不速死,大刑将至11!”再拜稽首12,辞曰:“死在朝夕13,无助天为虐。”子产曰:“人谁不死?凶人不终,命也。作凶事,为凶人。不助天,其助凶人乎14?”请以印为褚师15.子产曰:“印也若才,君将任之;不才,将朝夕从女16.女罪之不恤,而又何请焉?不速死,司寇将至17.”七月壬寅18,缢。尸诸周氏之衢19,加木焉20.

  1“欲去”:公孙黑欲去游氏而代游吉之位。游吉为游氏宗主,公孙黑欲代其位,必先伐其宗。2“伤疾”句:前年为游楚所击伤。3驷氏:公孙黑之族。恐祸其族,故欲杀之。4遽(jù):传车。5数之:责数其罪。6“伯有”句:公孙黑之族攻杀伯有,事见襄公三十年《传》。7专:擅,擅自。8而:尔,你的。9昆弟:兄弟。争室:争妻。公孙黑与公孙楚争徐吾犯之妹,事见昭公元年《传》。10“薰隧”二句:昭公元年,因游楚之乱,郑六卿盟于薰隧。公孙黑强求参加,且使太史书“七子”,而与六卿并列。11大刑:谓死刑。12稽(qǐ):叩首至地。古代最重的跪拜礼。13“死在”二句:自己创伤复发,不久将死,无需助天施虐(行刑)。14其:岂。15印:公孙黑之子。褚师:市官。16从女:谓亦将受刑。17司寇:主刑法之官。18壬寅:初一日。19尸:陈尸示众。周氏之衢:街道名。20加木焉:书其罪于木,置之尸上。

  晋少姜卒。公如晋,及河,晋侯使士文伯来辞曰1:“非伉俪也2.请君无辱3!”公还。季孙宿遂致服焉4.

  叔向言陈无宇于晋侯曰:“彼何罪?君使公族逆之5,齐侯使上大夫送之,犹曰不共6,君求以贪7.国则不共8,而执其使,君刑已颇9,何以为盟主?且少姜有辞10.”冬十月,陈无宇归。

  十一月,郑印段如晋吊11.

  1士文伯:士匄。2伉俪:指正室。3请君无辱:谓鲁君不必亲往送葬。依礼,即使是晋侯去世,鲁君亦不必亲自参加葬礼。4服:襚服,送给死者的衣被。5公族:公族大夫韩须。6共:同“恭”。7以:已,太。8国则不共:晋国自身不恭(不使卿逆)。9已:太。颇:偏,偏颇。不公平。10少姜有辞:少姜之言有理。11吊少姜。

  经

  三年春1,王正月丁未,滕子原卒。

  夏,叔弓如滕。

  五月,葬滕成公。

  秋,小邾子来朝。

  八月,大雩2.

  冬,大雨雹。

  北燕伯款出奔齐。

  1三年:公元前539年。2雩(yú):求雨之祭。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