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7节

  传

  二十八年春,无冰1.梓慎曰2:“今兹宋、郑其饥乎3?岁在星纪4,而淫于玄枵,以有时灾5,阴不堪阳6.蛇乘龙7,龙,宋、郑之星也8.宋、郑必饥。玄枵,虚中也9.枵,秏名也10.土虚而民秏11,不饥何为?”

  1周正之一、二、三月,相当于夏正之十一、十二月及次年一月,时值冬季,而无冰,为气候反常。2梓慎:鲁大夫。为春秋时期著名天文家。3今兹:今年。4“岁在”二句:岁星本应在星纪,却超前到了玄枵。岁:岁星,也即木星。星纪:十二星次之一。在十二次中为丑,在二十八宿中为斗宿和牛宿。淫:过。玄枵(xiāo):亦为十二星次之一。在十二次中为子,在二十八宿中为虚宿和危宿。古人以岁星公转一周为一纪(十二年),因而分周天为十二次,而实际上岁星公转一周仅为11.86年,比人们设定的时间要少0.14年。因此,岁星运行约七周(84年),就会超出一次(如《传》所言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谓之超辰。5以有时灾:天时不正常,故有灾。6阴不堪阳:当寒时温暖无冰。7蛇:玄武(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的总称)为龟、蛇合象,故称蛇。龙:岁星。岁星即木星,木为青龙,故称岁星为龙。岁星(龙)失次,出于虚、危(蛇)之下,故曰蛇乘龙。8星:分星。古人把十二星辰的位置与地上州、国的位置相对应,就天文而言,叫分星;就地域而言,叫分野。岁星为宋、郑之分星。9玄枵,虚中也:玄枵有女、虚、危三宿,而虚宿在中间。10枵,秏名也:枵是虚耗的意思。秏:同“耗”。11土虚:土无所出。

  夏,齐侯、陈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晋1,宋之盟故也。

  齐侯将行,庆封曰:“我不与盟2,何为于晋3?”陈文子曰4:“先事后贿5,礼也。小事大,未获事焉6,从之如志7,礼也。虽不与盟,敢叛晋乎?重丘之盟8,未可忘也。子其劝行!”

  1“齐侯”二句:陈、蔡、胡、沈皆楚之属国。宋之盟规定晋、楚之从(属国)交相见,故三国朝于晋。白狄:狄之别种,因衣服尚白而得名。2我不与盟:宋之盟,齐、秦未参与。3何为于晋:言不必朝于晋。4陈文子:陈须无。5先事后贿:首先考虑事奉大国,赠送财货还在其次。6未获事:齐未与盟,故未确定与晋之从属关系。7从之如志:从晋如出己意。8重丘之盟:二十五年,晋与诸侯伐齐,齐求和,与诸侯盟于重丘。

  卫人讨宁氏之党,故石恶出奔晋。卫人立其从子圃1,以守石氏之祀2,礼也。

  1从子:侄子。2“以守”二句:石恶之先石碏有大功于卫国,石恶之罪不至绝祀,故曰礼。

  邾悼公来朝,时事也1.

  1时事:谓与宋之盟无关。秋八月,大雩,旱也1.

  1大雩,旱也:因旱而雩,非例行之祭祀。

  蔡侯归自晋,入于郑。郑伯享之,不敬。子产曰:“蔡侯其不免乎1!日其过此也2,君使子展迋劳于东门之外3,而傲。吾曰:‘犹将更之4.’今还,受享而惰5,乃其心也。君小国,事大国6,而惰傲以为己心7,将得死乎8?若不免,必由其子。其为君也,淫而不父9.侨闻之,如是者,恒有子祸。”

  1不免:不免于祸。2日:往日。3子展:公孙舍之。迋(wànɡ):往。劳:慰劳。4犹:或,或者。5惰:不敬。

  6事大国:郑大于蔡。7惰傲:傲慢不敬。惰、傲同义。8将:岂。得死:谓得善终。9淫而不父:蔡景公与太子般之妻私通,有失父道。

  孟孝伯如晋1,告将为宋之盟故如楚也2.

  1孟孝伯:仲孙羯。2“告将”句:鲁属晋,故先告之而后行。

  蔡侯之如晋也,郑伯使游吉如楚。及汉1,楚人还之,曰:“宋之盟,君实亲辱2.今吾子来,寡君谓吾子姑还3!吾将使驲奔问诸晋而以告4.”子大叔曰5:“宋之盟,君命将利小国,而亦使安定其社稷,镇抚其民人6,以礼承天之休7.此君之宪令8,而小国之望也。寡君是故使吉奉其皮币9,以岁之不易10,聘于下执事11.今执事有命曰:女何与政令之有12?必使而君弃而封守13,跋涉山川,蒙犯霜露14,以逞君心。小国将君是望15,敢不唯命是听?无乃非盟载之言16,以阙君德,而执事有不利焉,小国是惧17.不然,其何劳之敢惮?”

  子大叔归,复命。告子展曰:“楚子将死矣!不修其政德,而贪昧于诸侯18,以逞其愿19,欲久,得乎?《周易》有之,在《复》椃之《颐》椇20,曰:‘迷复,凶21.’其楚子之谓乎!欲复其愿22,而弃其本23,复归无所,是谓迷复,能无凶乎?君其往也!送葬而归,以快楚心。楚不几十年24,未能恤诸侯也25.吾乃休吾民矣26.”裨灶曰27:“今兹周王及楚子皆将死。岁弃其次28,而旅于明年之次29,以害鸟帑30,周、楚恶之。”

  九月,郑游吉如晋,告将朝于楚以从宋之盟。子产相郑伯以如楚31,舍不为坛32.外仆言曰33:“昔先大夫相先君适四国34,未尝不为坛。自是至今35,亦皆循之。今子草舍36,无乃不可乎?”子产曰:“大适小,则为坛。小适大,苟舍而已37,焉用坛?侨闻之,大适小有五美:宥其罪戾38,赦其过失,救其灾患,赏其德刑39,教其不及。小国不困,怀服如归,是故作坛以昭其功,宣告后人,无怠于德。小适大有五恶:说其罪戾40,请其不足,行其政事41,共其职贡,从其时命42.不然,则重其币帛,以贺其福而吊其凶43,皆小国之祸也,焉用作坛以昭其祸44?所以告子孙45,无昭祸焉可也。”

  1汉:汉水。2君实亲辱:郑君是亲自与会的。据《传》,郑国由良霄参加宋之盟,郑君并未参与,疑此为楚人借口。3谓:使。《广雅·释诂一》:“谓、命,使也。”4驲(rì):驿传。问诸晋:问郑君应来朝否。5子大叔:游吉。6镇抚:安,安定。镇、抚同义。7休:荫庇,庇佑。8宪令:法令。9皮币:毛皮和缯帛。泛指各种礼品。10岁之不易:言有饥荒之难,故君不能亲来。11执事:办事人员。不敢指斥其君,故言执事。12“女何”句:谓游吉不足以参与郑之政令。意即不够资格充当使者。13而:尔。弃而封守:弃其封守。14蒙犯:犯。蒙:冒,犯。15“小国”句:谓小国有望于楚。16盟载:盟书。

  17小国是惧:即小国惧是。18贪昧:贪。贪、昧义同。19愿:欲,欲望。20《复》椃之《颐》椇:卦象由《复》变为《颐》。《复》卦第六爻阴变阳。《复》:《震》下《坤》上。《颐》:《震》下《艮》上。21迷复,凶:迷路而往复,故凶。此为《复》上六爻辞。22复:实现。23弃其本:指不修德。24几:逮,及。25未能恤诸侯:即未能争霸。恤:忧。26休:息。

  27裨灶:郑大夫,为当时著名天文学家。28岁弃其次:岁星失星纪之次。谓当在星纪而越在玄枵。29旅:行。明年之次:即玄枵。30“以害”二句:岁星所在,其国有福。岁星失次在北,南(岁星所对之次)有灾祸。鸟尾曰帑。南方朱鸟七宿,鹑火(柳、星、张三宿)、鹑尾(翼、轸)相当于鸟尾。鹑火为周之分野,鹑尾为楚之分野,故周王、楚子受其咎。31相:为相赞礼。32为坛:除地封土为坛,以接受郊劳。33外仆:掌次舍者。34四国:四方之国。35自是:自先君先大夫之时。36草舍:不除草而为舍。37苟:但。38宥:宽赦,赦免。39刑:法。40说:解说。罪戾:罪过。罪、戾义同。41行其政事:奉行大国之政。42时命:指朝会之命。43贺:庆。凶:灾祸。

  44“焉用”句:郑被迫朝楚,子产不欲彰显其事。“焉用”:何为,为什么。45所:其。

  齐庆封好田而耆酒1,与庆舍政2,则以其内实迁于卢蒲嫳氏3,易内而饮酒4.数日,国迁朝焉5.使诸亡人得贼者6,以告而反之7,故反卢蒲癸。癸臣子之有宠8,妻之9.庆舍之士谓卢蒲癸曰:“男女辨姓10.子不辟宗11,何也?”曰:“宗不余辟12,余独焉辟之13?赋诗断章14,余取所求焉,恶识宗15?”癸言王何而反之16.二人皆嬖17,使执寝戈而先后之18.

  公膳日双鸡19,饔人窃更之以鹜20.御者知之,则去其肉,而以其洎馈21.子雅、子尾怒22.庆封告卢蒲嫳23.卢蒲嫳曰:“譬之如禽兽24,吾寝处之矣。”使析归父告晏平仲25.平仲曰:“婴之众不足用也,知无能谋也26.言弗敢出,有盟可也27.”子家曰:“子之言云28,又焉用盟?”告北郭子车29.子车曰:“人各有以事君,非佐之所能也30.”陈文子谓桓子曰31:“祸将作矣,吾其何得?”对曰:“得庆氏之木百车于庄32.”文子曰:“可慎守也已。”

  卢蒲癸、王何卜攻庆氏,示子之兆33,曰:“或卜攻雠34,敢献其兆。”子之曰:“克,见血。”冬十月,庆封田于莱35,陈无宇从。丙辰36,文子使召之。请曰:“无宇之母疾病,请归。”庆季卜之37,示之兆,曰:“死。”奉龟而泣38.乃使归。庆嗣闻之39,曰:“祸将作矣!”谓子家40:“速归,祸作必于尝41,归,犹可及也。”子家弗听,亦无悛志42.子息曰43:“亡矣!幸而获在吴、越。”陈无宇济水,而戕舟发梁44.

  卢蒲姜谓癸曰45:“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癸告之。姜曰:“夫子愎46,莫之止,将不出。我请止之。”癸曰:“诺。”十一月乙亥47,尝于大公之庙,庆舍莅事48.卢蒲姜告之,且止之,弗听,曰:“谁敢者?”遂如公49.麻婴为尸50,庆奊为上献51.卢蒲癸、王何执寝戈。庆氏以其甲环公宫52.陈氏、鲍氏之圉人为优53.庆氏之马善惊54,士皆释甲束马而饮酒55,且观优,至于鱼里56.栾、高、陈、鲍之徒介庆氏之甲57.子尾抽桷58,击扉三59,卢蒲癸自后刺子之,王何以戈击之,解其左肩60.犹援庙桷,动于甍61,以俎、壶投62,杀人而后死。遂杀庆绳、麻婴63.公惧。鲍国曰:“群臣为君故也64.”陈须无以公归,税服而如内宫65.

  庆封归,遇告乱者。丁亥66,伐西门,弗克。还伐北门,克之。入,伐内宫,弗克。反,陈于岳67.请战,弗许,遂来奔。献车于季武子,美泽可以鉴68.展庄叔见之69,曰:“车甚泽,人必瘁70,宜其亡也。”叔孙穆子食庆封71,庆封氾祭72.穆子不说。使工为之诵《茅鸱》73,亦不知。既而齐人来让74,奔吴。吴句馀予之朱方75,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旧76.子服惠伯谓叔孙曰77:“天殆富淫人,庆封又富矣。”穆子曰:“善人富,谓之赏;淫人富,谓之殃。天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旃78?”

  1田:打猎。耆:同“嗜”。2庆舍:庆封之子。3则:而。内实:指宝物妻妾。4易内:交换妻妾。5国迁朝焉:诸大臣就卢蒲氏朝见庆封。6亡人:指避崔氏之难出奔在外者。贼:指崔氏之党。7“以告”句:亡人告崔氏之党于庆氏,则庆氏使其返国。8癸臣子之:卢蒲癸为子之家臣。子之:庆舍字。9妻之:子之以女嫁癸。10男女辨姓《礼记·曲礼上》:“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辨:别。11不辟宗:庆姓、卢蒲氏皆姜姓,为同宗,故云不避宗。12宗不余辟:即宗不避余。谓庆舍欲以女嫁己。13独:将。14“赋诗”二句:言己有求于庆氏,不能复守礼,譬如赋诗者断章取义,为己所用而已。15恶(wū):安。识:知。16“癸言”句:卢蒲癸言于庆舍,使之让王何返齐。17二人:卢蒲癸与王何。18寝戈:近身兵杖。即贴身短戈。先后之:为亲近侍卫,在庆舍前后。

  19公膳: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20饔(yōnɡ)人:官名,掌割烹之事。鹜(wù):鸭。21洎(jì):肉汁。22子雅:公孙灶。子尾:公孙虿。二人皆惠公孙。23“庆封”句:庆封以二人怒告卢蒲嫳。24“譬之”二句:言能杀之视如禽兽。寝处:以其皮为寝席。25“使析归父”句:庆氏欲与晏平仲(晏婴)共谋杀子雅、子尾。26知:同“智”。27有盟:为盟。有:为。

  28云:然,如此。29北郭子车:齐大夫。30佐:子车之名。

  31桓子:名无宇,文子之子。32“得庆氏”句:在大路上得庆氏之木百车。隐喻可胜庆氏。庄:齐大街之名。33兆:龟兆。古人烧灼龟甲,以其兆(裂痕)预测吉凶。34或:有人。

  35莱:齐地,在今山东昌邑市东南。36丙辰:十八日。37庆季:庆封。38泣:无宇泣。无宇欲去庆封先归,故托言母将死。39庆嗣:庆封之族。40子家:庆封。41尝:秋祭。42悛:改悔。43子息:子嗣字。44戕:残坏,毁坏。发:拆除。梁:桥梁。45卢蒲姜:庆舍女,癸之妻。46夫子:指庆舍。愎:倔强。47乙亥:七日。48莅事:谓将临祭事。49公:公所在之处。指太公庙。50尸:代受祭者接受祭祀的人。51庆奊(xié):人名。上献:首先献酒的人。52庙在宫内。53圉人:养马者。优:俳优,演戏者。54善惊:易受惊。55束:羁绊之。56鱼里:里名。优在鱼里,因往观之。57栾:子雅。高:子尾。陈:陈须无。鲍:鲍国。介庆氏之甲:取庆氏之甲而着之。58桷(jué):方形的椽子。一说桷指槌。《广雅·释器》:“桷、植、样,槌也。”59扉:门扇。60解:坠落。61甍(ménɡ):屋栋。62俎:祭祀时放置牲体的礼器。63庆绳:即庆奊。与麻婴皆为庆氏之党。64“群臣”句:言欲尊公室,非作乱。65税:通“脱”。服:指祭服。内宫:夫人之宫。66丁亥:十九日。67陈:列阵。岳:临淄城内大街之名。68泽可以鉴:光亮可以照人。69展庄叔:鲁大夫。70人:谓他人。瘁:病。71叔孙穆子:叔孙豹。72氾祭:远散所祭。为不恭之举动。73工:乐工。《茅鸱》:逸《诗》。刺不敬。74来让:责备鲁国接受庆封。75句馀:吴子夷末。朱方:吴邑,在今江苏镇江市东丹徒镇南。76富于其旧:比在齐国时更加富有。77子服惠伯:孟椒。78歼:灭。旃:之。

  癸巳1,天王崩。未来赴2,亦未书,礼也。

  1癸巳:十一月二十五日。2“未来”三句:周灵王崩于癸巳,周人未发讣告,故《春秋》未书。

  崔氏之乱1,丧群公子,故勦在鲁2,叔孙还在燕,贾在句渎之丘3.及庆氏亡,皆召之,具其器用,而反其邑焉。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4,弗受。子尾曰:“富,人之所欲也,何独弗欲5?”对曰:“庆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足欲,亡无日矣。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6,为之制度,使无迁也7.夫民生厚而用利8,于是乎正德以幅之9,使无黜嫚10,谓之幅利。利过则为败。吾不敢贪多,所谓幅也。”与北郭佐邑六十,受之。与子雅邑,辞多受少。与子尾邑,受而稍致之11.公以为忠,故有宠。释卢蒲嫳于北竟12.

  求崔杼之尸13,将戮之,不得。叔孙穆子曰:“必得之。武王有乱臣十人14,崔杼其有乎15?不十人,不足以葬。”既,崔氏之臣曰:“与我其拱璧16,吾献其柩。”于是得之。十二月乙亥朔17,齐人迁庄公18,殡于大寝19.以其棺尸崔杼于市20.国人犹知之21,皆曰:“崔子也。”

  1“崔氏”二句:襄公十九年,齐灵公卒,崔杼、庆封拥立庄公,执公子牙,杀高厚,其余诸公子出奔在外。2“故勦”二句:襄公二十一年,齐庄公使庆佐(崔杼之党)复讨公子牙之党,执公子买于句渎之丘,公子勦奔鲁,叔还奔燕。3贾在句渎之丘:襄公二十一年:《传》云:“齐侯使庆佐为大夫,复讨公子牙之党,执公子買于句渎之丘。”贾“与”買“形近,或有误字。4邶(bèi)殿其鄙六十:邶殿城郊野之六十邑。邶殿:齐别都,在今山东昌邑市西北郊。其:之。5独:乃。6”如布句:古代布宽二尺二寸,帛宽二尺四寸。布帛广狭长短有度,故以为喻。

  7迁:改变。8生厚:生活富厚。用利:器用便利。9幅:限制。10黜嫚:放纵无所约束。黜:放。嫚:通“漫”。漫溢。11稍:尽。致之:还于公。12释:放,逐。北竟:北部边境。13“求崔杼”二句:欲求崔杼之尸以示众。将:欲。14乱臣:治臣。谓治理天下之臣。15其:岂。16拱璧:崔氏之大璧。17十二月乙亥朔:十二月朔日为戊戌,非乙亥。18迁:迁葬。19殡:停放灵柩。大寝:路寝,诸侯之正寝。20尸:陈尸示众。21知:识。

  为宋之盟故,公及宋公、陈侯、郑伯、许男如楚。公过郑,郑伯不在1,伯有迋劳于黄崖2,不敬。穆叔曰:“伯有无戾于郑3,郑必有大咎。敬,民之主也4,而弃之,何以承守5?郑人不讨,必受其辜。济泽之阿6,行潦之瞋藻7,置诸宗室,季兰尸之8,敬也。敬可弃乎?”

  及汉,楚康王卒。公欲反,叔仲昭伯曰9:“我楚国之为,岂为一人?行也!”子服惠伯曰:“君子有远虑,小人从迩。饥寒之不恤,谁遑其后10?不如姑归也。”叔孙穆子曰:“叔仲子专之矣11,子服子始学者也12.”荣成伯曰13:“远图者,忠也。”公遂行。宋向戌曰:“我一人之为,非为楚也。饥寒之不恤,谁能恤楚?姑归而息民,待其立君而为之备14.”宋公遂反。

  1郑伯不在:郑伯已往楚。2伯有:良霄,郑卿。黄崖: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二十里。3戾:罪。4主:本。

  5承守:继承先祖,守其家。6济泽:小池。济:通“窯”。阿:水之曲隅。此指水边所生野菜。7行潦:流潦。《诗·召南·采瞋》云:“于以采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瞋:一种多年生水中蕨类植物,叶有长柄,每茎四小叶呈田字形,也叫“田字草”,夏秋开小白花。藻:水藻的总称。此三句谓:如果心存恭敬,则虽瞋藻些微之物,皆可献于宗庙。8季兰尸之:《诗·召南·采瞋》又云:“于以奠之,宗室牖下。其谁尸之,有齐季女。”季兰即季女。季兰虽少而敬,故能主荐祭品。9叔仲昭伯:叔仲带。10谁遑其后:谓无暇顾及其后。谁:何。

  11专:足以专任。12始学者:言未识远。13荣成伯:荣痲鹅。14立君:嗣君。

  楚屈建卒。赵文子丧之如同盟1,礼也。

  1“赵文子”二句:宋之盟(在二十七年),楚欲袭晋,赵武不因此而废同盟之义,合于礼。

  王人来告丧1.问崩日,以甲寅告,故书之,以征过也。

  1“王人”五句:周灵王实崩于癸巳,而王人来告丧,却说是甲寅崩,故《春秋》书“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以明其过失。《广雅·释诂上》:“征,……明也。”

  经

  二十有九年春1,王正月,公在楚。

  夏五月,公至自楚2.

  庚午3,卫侯衎卒。

  阍弑吴子馀祭4.

  仲孙羯会晋荀盈、齐高止、宋华定、卫世叔仪、郑公孙段、曹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城杞5.

  晋侯使士鞅来聘。

  杞子来盟6.

  吴子使札来聘。

  秋九月,葬卫献公。

  齐高止出奔北燕。

  冬,仲孙羯如晋。

  1二十有九年:公元前544年。2公至自楚:襄公上年十一月如楚,至此共历七月。3庚午:五日。4阍(hūn):守门人。阍为刑人,非士,故不言盗。5“莒人”下《谷梁传》、《公羊传》有“邾(邾娄)人”。6杞子:杞多称伯,唯此与僖公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三称子。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