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0节

  传

  二十年春,及莒平1.孟庄子会莒人2,盟于向,督扬之盟故也3.

  1及莒平:鲁与莒和解。《传》蒙经文省略主语。2孟庄子:孟孙速。3督扬之盟:上年鲁、莒与诸侯同盟于督扬。今二国复盟以结好。

  夏,盟于澶渊1,齐成故也2.

  1“盟于”句:鲁君与晋、齐、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盟。《传》蒙经文省略会盟之人。2成:和解。齐与晋成。

  邾人骤至1,以诸侯之事,弗能报也。秋,孟庄子伐邾以报之。

  1骤至:屡次来犯。骤:屡。

  蔡公子燮欲以蔡之晋1,蔡人杀之。公子履,其母弟也,故出奔楚。

  陈庆虎、庆寅畏公子黄之逼,诉诸楚曰:“与蔡司马同谋2.”楚人以为讨。公子黄出奔楚3.

  初,蔡文侯欲事晋,曰:“先君与于践土之盟4,晋不可弃5,且兄弟也。”畏楚,不能行而卒6.楚人使蔡无常7,公子燮求从先君以利蔡,不能而死。

  书曰“蔡杀其大夫公子燮8”,言不与民同欲也。“陈侯之弟黄出奔楚9”,言非其罪也。

  公子黄将出奔,呼于国曰:“庆氏无道,求专陈国,暴蔑其君10,而去其亲,五年不灭,是无天也。”

  1以蔡之晋:以蔡从晋。蔡国靠近楚国,已从楚十余年。

  2蔡司马:公子燮。3“公子黄”句:公子黄受到诬陷,故至楚说明实情。4先君:蔡庄侯甲父,蔡文侯之父。践土之盟:在僖公二十八年。5弃:背。6“不能”句:蔡文侯卒于宣公十七年。7使蔡无常:谓征发无准。8“书曰”二句:《春秋》书“蔡杀其大夫公子燮”,书被杀者之名而不书杀者之名,因为公子燮违反众人的意愿。9“陈侯”二句:《春秋》书“陈侯之弟黄出奔楚”,说明不是公子黄的罪过(罪在陈侯及二庆)。10暴蔑:轻慢。暴、蔑:义同。

  齐子初聘于齐1,礼也2.

  1齐子:叔老。初聘:齐、鲁相怨,朝聘礼绝,今始复通,故曰初。2礼也:继好息民,合于礼。

  冬,季武子如宋1,报向戌之聘也2.褚师段逆之以受享3,赋《常棣》之七章以卒4.宋人重贿之。归,复命,公享之。赋《鱼丽》之卒章5.公赋《南山有台》6.武子去所7,曰:“臣不堪也。”

  1季武子:季孙宿,鲁卿。2“报向戌”句:向戌聘鲁在十五年。3褚师段:宋大夫。名段,氏褚师(以官为氏)。逆之以受享:迎之入国,受享礼。4“赋《常棣》”句:谓武子赋《常棣》之七章与卒章。《常棣》:《诗·小雅》篇名。常:通“棠”。以:与。其七章云:“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卒章云:“宜而家室,乐而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义取鲁、宋为婚姻之国,宜和睦相处。宋共公夫人为鲁宣公之女,见成公八年《传》。5《鱼丽》:《诗·小雅》篇名。其卒章云:“物其有矣,维其时矣。”喻聘宋得时。6《南山有台》:《诗·小雅》篇名。取其“乐只君子,邦家之基”,“邦家之光”。喻武子奉使,能为鲁国增添荣光。7去所:避席。

  卫宁惠子疾1,召悼子曰2:“吾得罪于君3,悔而无及也。名藏在诸侯之策4,曰:‘孙林父、宁殖出其君。’君入,则掩之5.若能掩之,则吾子也6.若不能,犹有鬼神7,吾有馁而已8,不来食矣9.”悼子许诺,惠子遂卒。

  1宁惠子:宁殖。卫卿。2召:通“诏”。告。悼子:宁喜,宁殖之子。3“吾得罪”句:宁殖与孙林父迫使卫献公出奔于齐,改立公孙剽为君,见襄公十年《传》。4“名藏”三句:罪名记载在诸侯的策书上,说是“孙林父、宁殖出其君”。5掩:掩盖。6则:乃。7犹:若。8馁:饿。9不来食:不来享受其祭祀。即不认宁喜为子。

  经

  二十有一年春1,王正月,公如晋。

  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2.

  夏,公至自晋。

  秋,晋栾盈出奔楚。

  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3.

  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4.

  曹伯来朝。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于商任5.

  1二十有一年:公元前552年。《公羊传》、《谷梁传》谓孔子生于此年。2邾:国名,己姓,在今山东莒县。庶其:邾大夫。漆:邾邑,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北之漆乡。闾丘:邾邑,在漆东北十里。3日有食之:此为公历公元前552年8月20日的日环食。4此日不入食限。两月连续发生日食,都是偏食。上月已有日环食,此月不应再食,此盖司天者误认,或史官误记,或是特殊天象,今已不得而知。5商任:地名。未详何处。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