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4节

  传

  四年春,楚师为陈叛故,犹在繁阳1.韩献子患之2,言于朝曰:“文王帅殷之叛国以事纣,唯知时也3.今我易之4,难哉!”

  1繁阳:楚地,在今河南新蔡县北。上年秋天楚公子何忌伐陈,至今未归,故云“犹在繁阳”。2韩献子:韩厥,晋至中军帅。3知时:知时机未到。4“今我”二句:谓晋未能服楚而欲得陈,难以如愿。易:违。

  三月,陈成公卒。楚人将伐陈,闻丧,乃止。陈人不听命1.臧武仲闻之2,曰:“陈不服于楚,必亡。大国行礼焉,而不服,在大犹有咎3,而况小乎?”

  夏,楚彭名侵陈,陈无礼故也。

  1不听命:不从楚命。2臧武仲:臧孙纥,臧孙许之子。3咎:灾祸。

  穆叔如晋1,报知武子之聘也2.晋侯享之。金奏《肆夏》之三3,不拜。工歌《文王》之三4,又不拜。歌《鹿鸣》之三5,三拜。韩献子使行人子员问之6,曰:“子以君命,辱于敝邑,先君之礼,藉之以乐7,以辱吾子。吾子舍其大8,而重拜其细9,敢问何礼也?”对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10,使臣弗敢与闻。《文王》11,两君相见之乐也,臣不敢及。《鹿鸣》,君所以嘉寡君也12,敢不拜嘉?《四牡》,君所以劳使臣也13,敢不重拜?《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必咨于周14.臣闻之,访问于善为咨15,咨亲为询16,咨礼为度17,咨事为诹18,咨难为谋19.臣获五善,敢不重拜?”

  1穆叔:叔孙豹。2知武子:荀罃。荀罃聘鲁在元年。

  3“金奏”句:用钟镈演奏。镈(bó):形似钟,而比钟大。《肆夏》之三:《肆夏》中的三个乐曲。据《国语·鲁语下》,当指《樊》(一名《四夏》)、《遏》(一名《韶夏》)、《渠》(一名《纳夏》)。《周礼·春官·钟师》:“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骜夏》。”4“工歌”句:乐人歌唱《文王》的前三篇。《文王》之三:《大雅》之前三篇。即《文王》、《大明》、《绵》。5《鹿鸣》之三:《小雅》之前三篇。即《鹿鸣》、《四牡》、《皇皇者华》。6行人:使者的通称。7藉之以乐:谓借乐以成礼。8大:指《肆夏》之三、《文王》之三。9重拜:再三拜谢。细:指《鹿鸣》之三。10元侯:指大国之君。

  11《文王》之三皆称颂文王之德以及受命建立周朝,故诸侯会同以相乐。12取《鹿鸣》“我有嘉宾,德音孔昭”之意。13《四牡序》云:“四牡》,劳使臣之来也。有功而见知,则说(悦)矣。”《诗》中有云“岂不怀归,王事靡盬”。14必咨于周:《皇皇者华》云“周爰咨诹”、“周爰咨谋”、“周爰咨度”、“周爰咨询”。周:忠信。指忠信之人。15访问于善:问善道。访问:问。访、问义同。16咨亲:问亲戚之义。17咨礼:问礼所宜。18咨事:问政事。19咨难:问患难。

  秋,定姒薨。不殡于庙1,无榇2,不虞3.

  匠庆谓季文子曰4:“子为正卿,而小君之丧不成5,不终君也6.君长7,谁受其咎?”

  初,季孙为己树六槚于蒲圃东门之外8.匠庆请木,季孙曰:“略9.”匠庆用蒲圃之槚,季孙不御10.

  君子曰:“志》所谓‘多行无礼,必自及也’,其是之谓乎!”

  1殡:停放灵柩。庙:祖庙。2榇(chèn):棺材。3虞:丧祭名。葬后返于殡宫祭祀,以安死者之灵。虞:安。4匠庆:鲁大匠(木工之长),名庆。季文子:季孙行父。5小君:君夫人称小君。定姒本为成公之妾,非夫人。然此时其子已立为君,母以子贵,故亦称小君。6不终君:不终事君之道。谓既以襄公为君,即当以夫人礼葬定姒。7长:成年。此时襄公尚不足八岁。8槚(jiǎ):即榎,一名山楸,古人常用来做棺椁。蒲圃:场圃名。东门:蒲圃之东门。9略:取。谓自取之。10御:止,制止。冬,公如晋听政1.晋侯享公。公请属鄫2,晋侯不许。孟献子曰3:“以寡君之密迩于仇雠4,而愿固事君5,无失官命6.鄫无赋于司马7,为执事朝夕之命敝邑,敝邑褊小8,阙而为罪9,寡君是以愿借助焉。”晋侯许之。

  1听政:指听令接受鲁向晋国贡赋之数。2属鄫(cénɡ):以鄫为属国。鄫:国名,姒姓,在今山东枣庄市东。3孟献子:仲孙蔑。4密迩:靠近。仇雠:仇敌。5固:专一。6官命:君命。此指晋君之命。7“鄫无”句:鄫国不向晋国缴纳贡赋。司马:官名,主军旅之事。8褊(biǎn)小:狭小。9阙而为罪:缺则有罪。为:有。

  楚人使顿间陈而侵伐之1,故陈人围顿。

  1间:间隙。指伺其间隙。

  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1,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2,以请和诸戎。晋侯曰:“戎狄无亲而贪,不如伐之。”魏绛曰:“诸侯新服,陈新来和,将观于我。我德,则睦;否,则携贰3.劳师于戎,而楚伐陈,必弗能救,是弃陈也。诸华必叛4.戎,禽兽也。获戎失华,无乃不可乎?《夏训》有之曰5:‘有穷后羿6.’”公曰:“后羿何如?”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7,后羿自勦迁于穷石8,因夏民以代夏政9.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10.弃武罗、伯(困)[因]、熊髡、尨圉11,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12.伯明后寒弃之13,夷羿收之14,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15,而施赂于外16,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17.树之诈慝18,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19.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20,以食其子21.其子不忍食诸22,死于穷门23.靡奔有鬲氏24.浞因羿室25,生浇及豷26.恃其谗慝诈伪27,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28.处浇于过29,处豷于戈30.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31,以灭浞而立少康32.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33,有穷由是遂亡34,失人故也。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35,命百官,官箴王阙36.于《虞人之箴》曰37:‘芒芒禹迹38,画为九州39,经启九道40.民有寝庙41,兽有茂草,各有攸处42,德用不扰43.在帝夷羿,冒于原兽44,忘其国恤45,而思其麀牡46.武不可重47,用不恢于夏家48.兽臣司原49,敢告仆夫50.’《虞箴》如是,可不惩乎51?”于是晋侯好田52,故魏绛及之。

  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53,贵货易土54,土可贾焉55,一也。边鄙不耸56,民狎其野57,穑人成功58,二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威怀59,三也。以德绥戎60,师徒不勤61,甲兵不顿62,四也。鉴于后羿63,而用德度64,远至迩安65,五也。君其图之!”

  公说66.使魏绛盟诸戎,修民事,田以时。

  1无终子嘉父:无终(山戎国名)国之君,名嘉父。2因:依,通过。魏庄子:魏绛。3携贰:离心。4诸华:指中原诸侯。5《夏训》:《夏书》。6有穷后羿:有穷国之君,号羿。有穷:国名,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后:君主。魏绛此言语意未完。7有夏:夏朝。有是词头,无义。8勦:地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十五里。穷石:即穷谷。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9“因夏”句:依靠夏朝的百姓夺取夏朝政权。禹之孙太康,昏乱失国。其弟仲康嗣立,国势衰弱不振。仲康之子相立,羿遂夺其位。10淫:贪。《礼记·坊记》:“夫礼,防民所淫。”郑玄《注》:“淫,犹贪也。”原兽:野兽。原:原野。11武罗、伯因、熊髡、尨(mánɡ)圉:四人皆羿之贤臣,羿弃而不用。因:原本误作“困”,据阮元《校勘记》改。12伯明氏:寒国酋长,名伯明。13伯明后寒:义同“寒后伯明”。寒:古代部落名,在今山东潍坊市。14夷羿:夷为羿之氏。15媚:取悦。内:宫人。16赂:贿赂。17虞:娱。于:以。18树:立。之:其。诈慝(tè):欺诈。19悛:改。20亨:烹,煮。21食(sì):使食。22诸:之。23死于穷门:被杀死于有穷氏国门。24靡:夏之遗臣。有鬲氏:部落名,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南二十五里。25因:依,就。室:指妻妾。26浇:音ào。豷:音yì。27慝:邪恶。28斟灌:部落名,在今河南范县北。斟寻氏:国名,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北三十里。29过(ɡuō):国名,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北。30戈:国名,在宋、郑之间。当在今河南杞县、尉氏县附近。31烬(jìn):余,残余。指遗民。32少康:夏后相遗腹子。33后杼:少康子。34“有穷”句:谓寒浞因此而灭亡。寒浞篡位后沿用有穷国号。35辛甲:殷臣,屡谏纣王不听,适周为公卿,周武王时任太史。36箴(zhēn):规谏。阙:过失。37《虞人之箴》:亦称《虞箴》。虞人:官名,掌山泽苑囿、田猎诸事。38芒芒:形容广大。39画:分。40经启:治理开通。九道:九州之道。41寝庙:指居所。庙为屋室之通称。《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42攸处:所居之处。43德:本性。指人与兽的本性。用:因,因此。不扰:各不相扰。44冒:贪。45恤:忧。46麀(yōu)牡:泛指禽兽。麀:母鹿。牡:公兽。47武:迹,踪迹。重:通“踵”。此句谓羿贪于田猎,不理政事,不可踪迹。48恢:大。49兽臣:即虞人。50仆夫:仆人。官名,掌传达君命、传呈奏事等。51惩:戒。52“于是”句:此时晋侯喜欢田猎。53荐居:谓逐水草而居。荐:茂草。54易:轻,轻视。55贾:买。56耸:惧。57狎:习。58穑人:农夫。成功:成其农功。59威怀:畏其威而思其德。60绥:安,安抚。61勤:劳。62顿:敝,坏。63鉴于后羿:以后羿为戒。64德度:道德准则。65远至迩安:远者来附,近者安服。66说:同“悦”。

  冬十月,邾人、莒人伐鄫。臧纥救鄫1,侵邾,败于狐骀2.国人逆丧者皆髽3.鲁于是乎始髽。国人诵之曰4:“臧之狐裘5,败我于狐骀。我君小子6,朱儒是使7.朱儒朱儒,使我败于邾。”

  1臧纥:臧武仲。救鄫:鄫属鲁,故救之。2狐骀(tái):邾地,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二十里之狐骀山。3逆:迎。髽(zhuā):妇人丧髻。以麻发合结曰髽。鲁阵亡者众,不能备丧服,故髽。此盖迎丧者不分男女皆髽。4诵:讽。5狐裘:狐皮裘衣。臧纥当时未必服狐裘,此盖诗人用以起兴。6小子:小孩。7朱儒是使:即使用侏儒。朱儒:同“侏儒”,矮人。

  经

  五年春1,公至自晋。

  夏,郑伯使公子发来聘2.

  叔孙豹、鄫世子巫如晋3.

  仲孙蔑、卫孙林父会吴于善道4.

  秋,大雩5.

  楚杀其大夫公子壬夫6.

  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齐世子光、吴人、鄫人于戚7.

  公至自会。

  冬,戍陈8.

  楚公子贞帅师伐陈9.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齐世子光救陈10.

  十有二月,公至自救陈。

  辛未11,季孙行父卒。

  1五年:公元前568年。2公子发:子产之父。3鄫属鲁,其太子比鲁大夫,故书巫如晋。鄫(cénɡ):国名,姒姓,在今山东枣庄市东。4善道:地名,在今江苏盱眙县北。5雩(yú):求雨之祭。6“楚杀”句:称壬夫之名,责其贪。7戚:卫邑,在今河南濮阳市北。8戍陈:诸侯会于戚,同受晋命戍陈,不复有告命,故独书鲁。9公子贞:庄王子。10原本无“莒子、邾子、滕子、薛伯”八字,据臧庸、杨伯峻说补。11辛未:二十日。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