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的故事—10. 一个消息

集百家之长, 走自己的路。
打印 (被阅读 次)

开学典礼上,一位付院长, 姓魏,给我们介绍了南京医学院大概的情况。 这位付院长50来岁,中等身材, 微微发福, 一头白发, 平顶, 戴上一副金丝边眼镜,看来颇有气度。 苏北口音,讲话抑扬顿挫,款款而谈,从南医的前身江苏医学院,到如何演变成目前的南京医学院; 从各个基础教研组介绍到临床科室; 主任级的领军人物大多留学日本,德国, 因此南京医学院实际上是一个德日派系的医学院。 院长颜守民,中国两个儿科界的泰斗之一,号称“北诸南颜”, 诸是指北京的诸福棠教授。 颜院长德高望重,早年留德,学术严谨、为人质朴,是我一辈子所尊重的师长。

后来才知,这位付院长大有来历,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位高级将领,解放后在土地改革中因为包庇地主家庭,犯了路线错误,从部队贬到地方,在南京医学院当了个付院长。这与本文无关,就此打住。

61年级300多个同学分成6个班, 1-6班, 我分在2班。 上篇已经谈到每个班设有班长,团支部书记, 学习委员, 生活委员,文娱委员, 劳动委员,体育委员等等, 以管理全班的学习, 生活等活动。我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当然没有当官的份, 一个普通学生, 倒也自由自在。学习生活事实上是半军事化的, 早晨定时起床, 出操, 早饭,上课,下午4点后自由活动,晚饭,晚自习,晚上9点下晚自习,10点半熄灯。 天天如此,千片一律。

下午自由活动期间, 给予同学较大的自由。 我喜欢打乒乓,打排球, 有时到健身房练体操。夏季, 我常去五台山体育馆游泳。五台山体育馆就在我们学校的后面, 当时还没有室内游泳池。 班上排练节目也在这段时间内进行的。 开始,排练主要是唱歌,以后排练小型话剧, 直到真正的大型话剧, 这在以后的章节中会详细提到。

我早就说过, 学医并不是我理想的专业。我喜欢理科,并不喜欢医科, 因为理科偏重於逻辑思维, 而医科偏重於死记硬背。 尤其是解剖, 需要一条神经, 一条血管的记忆。我从小记忆能力不佳,学习比较艰难, 但已经上了这条船, 也只能入乡随俗。尽管不喜欢学医,我还是保持从高中继承下来的风格, 努力学习。

同学之间在学习上也是互相讨论,取长补短的, 但是有时候也有笑话。 组织胚胎课上讲到男性生殖器是如何勃起的。 晚上自修课, 我桌子的傍边就坐着一位学习委员, 是个男生。 一个女生瘦高的身材, 人挺文静,悄悄的坐到学习委员的身边, 低声地问:“我可以问你个问题吗?”“当然! 当然!”学习委员爽朗地回答。她说:“上课时我没有听懂, 男性生殖器勃起的机制?”我在傍边听到,差点笑到饭喷!那位学习委员也只好耐着性子给她解释如何勃起。下课后这位学习委员无奈地对我说:“下学期不当这个委员也罢!省得如此尴尬。”

最最开心的是下了晚自习, 到熄灯前的一个半小时, 只要不涉及政治,宿舍便是一个自由的天地。 那时正值大饥荒后的恢复期,大学生虽然保证一天一斤的粮食供应,那些大肚汉永远也填不满他们的胃。 经济条件好的点的同学,约上2-3个人,出校门走10分钟,到石鼓路去吃牛肉包。 这种牛肉包并不是想象中蒸熟的大包, 而是在平底锅中煎熟的, 好像上海的生煎包, 但个大, 牛肉馅, 做工也比较粗糙,味道当然比不上上海的生煎包。 经济条件差的同学, 买些高价米, 把米放入热水瓶中, 加入开水, 泡一小时后, 就有稀饭吃。 再买些咸萝卜头下稀饭, 也非常满足了。还有的同学从家中带来了炒面,就是把面粉炒熟,加上糖,只要开水一冲就能食用。不过, 学医后知道这种炒面非常容易生霉,生霉后又不易发现,霉菌可引发肿瘤啊! 当时的同学并不知晓。

年轻人有活力,好动,静不下来,在宿舍中是胡闹的天堂。 恶作剧是经常发生的, 有一位同学是回民, 他不吃猪肉, 有人买了牛肉包给他吃,他吃得津津有味, 刚刚吃完,骗他这是猪肉包,他真到厕所去把吃下去的东西全给吐出来。后来, 我们再也不敢和他开玩笑了。 有一位同学,我们叫他“马大哈”,此人仪表堂堂, 风流倜傥, 南京人。 他有一副好嗓子,歌声十分动人, 是当年南京市中学生合唱团的主唱。 他便成为年级中女生们追逐的对象, 虽然那时不许学生谈恋爱的, 但他的周围总围绕着许多女生。 他做事马马虎虎, 丢三落四。 他挺爱干净, 每天吃过晚饭必刷牙。 一个“调皮蛋”将一管檫皮鞋的油膏换了他的牙膏,放在同一地方, 他竟然不知, 拿来就往牙刷上挤, 看也不看就送往口中开刷,直到他的味蕾告诉它有误, 已是满口黑油了。

闲聊也是不着边际的, 有一位来自苏北的同学,身材偏矮而粗壮,熊腰虎背,像个举重运动员, 他却对一位小女生感兴趣,那位女生喜欢瘦身,身材苗条,纤腰楚楚,腰特别的细。 我对那位苏北同学说: “她的小蛮腰, 还没有你的横结肠粗呢!“ 引来满室哄堂大笑。

年级规定, 十点半熄灯, 熄灯后不再讲话, 以保障同学们休息。年轻人哪能这么守规矩, 常常胡侃到11点,12点。年级级委作出规定, 十时半后要查房。 调皮捣蛋的学生常常把盛好水的脸盆, 放在门顶上,房门半开,房内故意轻声讲话, 查房人一推门, 一盆水“咣噹”而下, 淋得查房人全身湿透, 年轻人就喜欢这样胡闹。以后, 查房人非常注意门上是否有水盆,这样就无法作弄他们了。 新的办法又出来了, 用条毯子罩住全身, 不知哪里弄来一顶很大的帽子戴在头上, 面部用块毛巾遮住了脸, 弄成鬼怪模样,又吓倒了查房人。 自从这次以后, 年纪规定, 再要胡闹, 必定处分。 从此这类事件就再也没有发生。

熄灯以后的胡侃中,传来了一个消息: “3班来了一位插班生, 女生, 来头不小, 据说是通过党委书记从南通医学院转学过来的, 她的父亲好像是南京军区总院内科主任。”我已经快要入睡,迷糊地听着。
 

在那个年代, 要从小城市转到大城市上大学,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有极强的后台。 那个传递消息的同学, 说得有声有色:“奇怪的是她脸上还有颗大黑痣呢。。。。。。” 哦! 脸上有颗大黑痣。我只听进去这一句, 就呼着了。此后, 再也没有想起脸上有颗大黑痣的女生。

一个清晨, 上课之前, 太阳已经高高升起, 天空湛蓝如洗, 没有一丝云彩, 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一个小女生抱着一床被子,去晒被。 一转身, 嘿! 左脸上有颗大痣。 我多看了她一眼, 小小的个儿, 柔弱的身材, 大大的眼晴, 带一副黛眉框眼镜, 两条辫子齐腰,头和身体比例似乎不太相称,头大了点。 噢! 这就是通过党委书记从南通医学院转学过来的那个女生。

那知道,她以后就成了我“海枯石烂, 伴你走完此生”的太太,就是本文的女主人公,“梅”。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世界那么大, 世界那么小,真是一切都不能预料!
亮亮妈妈 发表评论于
Wow, 世界真小。看到您和小溪姐姐的对话,真是让人感慨。往事不如烟。问好。
小溪姐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labama' 的评论 : 谢谢您,已回复。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溪姐姐' 的评论 : 谢谢你对我的鼓励! 由于你从未见过我 太太, 我将一集她的视频放到你的邮箱里。 你可以认识一下我的那位太太。
小溪姐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labama' 的评论 : 文革中,总院把老中央医院的老知识分子们都想法赶了出去。我朋友的爸分去了镇江军区医院,她妈(总院护士长)被复员,分到了工厂医务室。文革后来再陆续回到总院。您岳父不幸离世,当时我们都是知道的。真是令人扼腕痛惜!我朋友的妈,您岳母的湖南老乡今年在她一百岁生日前也过世了。您岳母比她和我妈年长4岁。您的岳父母,我朋友的父母,我的父母,那些中央医院的老人们大多都去了天堂。
我今天一口气读完了您的61集“海枯石烂,伴你走完此生”,没有想到您的太太已追随她的父母,也去了天堂。读毕您的深情长文,心情久不能平复,唏嘘感慨,感动,泪长流。您的太太因着病,过早地离开了。因着您们之间的真爱,和您对她的奉献,她的一生应该说是幸福 精彩的。天堂没有运动,忧伤,和病痛,将来我们都会去天堂,与那里的亲人们再相聚,得着永生的平安和喜乐。请珍重!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溪姐姐' 的评论 : 谢谢你阐明了我太太家和你们家的关系, 好不容易啊! 互联网真把这个世界缩小到一个很小的范围,让在这茫茫人群中熟悉的人们能够很容易联系上。 你讲的完全正确, 她妹妹那时正在当工人, 后来有机会进了南京医学院图书馆工作,一直当到馆长的职务;他弟弟在鼓楼医院当过消化科主任, 现已退休,任然上专家门诊。 据说,他的胃镜检查在南京地区独树一帜。 她的父亲, 在文革中期自尽, 这篇文章中也有详细叙述。谢谢你! 小溪网友, 让我多认识了一位南京人, 还和我太太家深有渊源。
小溪姐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labama' 的评论 :您是文革前医学院的高材生,救死扶伤的名医生。我是连化学都没学过的初中知青。与您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不过现在我有一点和您缩小了差距,常会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希望您不会mind, 我给您的留言太长了。I hope I did not touch your too much privacy.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reading more of your stories and thanks for sharing.
小溪姐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labama' 的评论 : 上辈的确是老熟人。我家那时住我妈堂姐的私房,有空房,就接了我妈所尊敬的原中央医院的一对老夫妇来住。老先生在中央医院是管总务的,老太太很善良,把年轻的医生护士当自己的孩子看待,照顾。我妈也是受他们照顾之一。文革前,这些穿军装的留美,留英的总院大主任们会常来看望老夫妇,也顺便来我家坐坐。我就是这样见过您岳父的(不至一次)。过年我父母会去钟岚里给老朋友们拜年,我从不跟去,我去就是自己去找我的小朋友,她的父亲是留美回来的总院牙科主任,她妈妈和您岳母是湖南同乡。她父母结婚时,您太太是拉婚纱的小女僮。我朋友她妈称我妈Y先生(我妈和您岳母一个姓),其实她们同岁(您岳母被她们大四岁),我妈从中央护校一毕业,就留校作小先生,她妈比我妈低一届。后来文革中后期,您岳母和您太太的妹妹,专门来过我家一次,家里就我一人在家,记忆很清晰。其实那次她们是专门来看我姐的。我姐长得很漂亮(我不像我姐),是省重点中学的高材生,当初刚从农村调回城不久。也许是我朋友妈的介绍,想让我姐和您太太的弟弟认识一下,他也是医学院毕业的。好像当初刚生完肝的毛病。我姐当初正和一位会画画的知青热恋,她是谁都不肯见的,我爸妈也没办法,当然是没有下文的了。Just curious,您太太的弟弟是不是现在那位鼓楼医院的肠胃科主任?当初您的岳母穿很简朴的便装,风度翩翩,和蔼可亲。您太太的妹妹像妈妈,长得很漂亮。其实她比我大3岁,看上去比我年轻多了,我那时还在田里种地,她好像在工厂里当工人了。61年,您考进大学时,我还在上小学三年年级。您是文革前最后的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修完了所有的学科(医学院是读五年吧)。我是67届初中,也就是读了个初二。因为没有受过系统的初高中教育,虽然文革后还是读了书。但常感底子太差,在职场上,恐怕碰到软肋。比如没学过化学,对化学一窍不通。好在已经熬到了退休,总算不用为不懂化学而担忧了。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oto66' 的评论 : 谢谢你的鼓励!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溪姐姐' 的评论 : 小溪网友, 你讲得一点也不错,描写的正是我的岳母。 上辈好像都是熟人,我们显然是同一辈人。 我太太的妹妹现在还住南京, 也已经退休。那你一定到过我岳母家, 见过我岳母?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溪姐姐' 的评论 : 是啊! 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黑五类不敢抬头说话。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zl9876' 的评论 : 梅子网友讲得不错!军工系统的政审要严些, 医疗卫生政审并不十分严格。我成了漏网之鱼,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nanjing2' 的评论 : 谢谢南京mm的鼓励! 再接再厉!
moto66 发表评论于
哇,梅的出场好精彩!
小溪姐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labama' 的评论 : 我大概猜到您是总院谁家的女婿了。老人的确很熟。如没有猜错,您的岳母是湖南人,小巧身材,眼睛亮而有神。见过她的小女儿,很漂亮。没有见过您的夫人,应该也很漂亮的。老人们都过世了,出国近三十年了,国内的故人联系越来越少,或根本没有联系了,可回忆起往事并不如烟啊!您多保重。
小溪姐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4j' 的评论 : 1961年,62年还没有强调阶级斗争太厉害。那时还吃不饱饭,饿肚子没劲斗人太厉害。要是博主晚生几年,64,65年考大学,出身不是红五类,考得分再高,也可能什么大学也不录取。那时已经成天阶级斗争,为文革作准备了。
mzl9876 发表评论于
在五六十年代;我的舅舅曾在市里考了第二名,本来是可以上清华北大的,但是政审后就只能送到医学院了。那个年代政审还是很严的,先生上医学院是和上哈工大和西军电这类的国防科技和军工大学等学府,政审真的是很不一样的。
nanjing2 发表评论于
文笔真好!生动活泼。希望慢慢地写,细细地写。多讲点故事。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溪姐姐' 的评论 : 是啊! 我岳父留美回国,先在南京中央医院, 后来改名为南京军区总医院。 他任内二科主任, 是著名热带病专家。 他们家就住钟岚里, 不是中南里。可能我的岳母和你的妈妈认识,我岳母在军区护校教书。
小溪姐姐 发表评论于
1966年前,南京军区总医院的科主任大多是原南京中央医院留下来的老人,很多留美,留英回来的。不少住在中南里。因家母当年是南京中央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也是留美归来),49年后离开南京中央医院去了江苏医学院附属护校作校长。所以父母来往的朋友中有老中央医院和老苏医的医学前辈们。从镇江搬到了南京,在南京从上幼儿园中班到出国(期间八年下乡插队)。我的表姐回忆当年的旧居在苏州盘门,因为很冷清,又称冷水盘门。她家前边是瑞光塔,后面是开元寺,夜晚听得见寺庙内的钟声。
所以读您的故事特别亲切,谢谢您的分享。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谢谢!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4j' 的评论 : 肯定有政审的, 我虽然官僚地主出身,但父母亲没有人坐牢,没有人被枪毙,没有人反革命。 可能政审也算过关了。 谢谢你关心!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刚看您写的文章,美好的回忆。
l4j 发表评论于
看以前有人写的回忆文章说,上大学要政审,很多成绩好的人因为家庭出身问题上不了大学,您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当时没遇到这种审查吗?1961,2 年正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年代。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加成' 的评论 : 我们是网友加兄弟啊!谢谢!
加成 发表评论于
我也是老五届的,你的文章勾起了我的回忆。谢谢!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20140101y' 的评论 : 谢谢鼓励!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网友!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晓青网友!
20140101y 发表评论于
顶!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1
晓青 发表评论于
期待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