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打印 (被阅读 次)

如果说照片是一种看得见的记忆,摄影便是创造这记忆的旅程。倘若这旅程划过的,又正好是自己的故土,是许多已经开始模糊了的记忆诞生的地方,那么这一路上所撷得的影像,就成了关于记忆的记忆,一定会浸透了拍摄者特别的感情。
 
前两天偶然读到了一篇绍介家乡南京的文字,不经意触碰了一下这种感情。于是就有了动力,去把2014年回乡随拍的照片,找了些相关的来,归在记忆之旅的题目下,编成俺的第一个美篇,就算是给这份碌碌中难得的情怀,寻个寄托吧。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那篇文字(链接见篇末),说的是南京玄武湖南侧,市政府大院西墙外仅容两车对开的鸡鸣寺路。这条路开在北极阁山的东坡上,颇有些弯陡。网上找到的老照片,很能显出此路初开时的起伏情状(上图)。当然,数十载后,待到我等少年时,那路面早已铺上了沥青,平整宽阔了许多。然而北高南低的大格局并未消失,于是在这段路上常做的游戏,就是骑着自行车,从路的北端,不捏刹车一气冲将下去。间或还双手撒开车把,风驰着到路底,一边脸上漾出自得的微笑,一边心儿紧张得砰砰狂跳。
下图:同一条鸡鸣寺路。左上方的建筑,据说清代是武庙,民国时成了中央政府考试院的一部分,现在则是市政府之所在了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鸡鸣寺路从北到南长不足五百米,但是串起的历史记忆却跨越了近两千年,其中的一些还颇为凄清。它北端的起点是一截朱元璋留下的烂尾城墙,长期被当作六朝宫城"台城"遗址的标志。而台城,则正是那位"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主要建造者,南梁老皇帝萧衍,因兵乱而"饿死"的地场。后代以台城为题吟诗作赋扼腕嗟叹者不在少数,成就了一些相当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唐人韦庄的这首,虽然已被引的相当泛滥了,但是为着它所厚载着的那腔悠远空蒙的记忆,且容俺再贴它一回罢:

江雨霏霏江草齐

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自台城以下,占据了这条路大部分长度的鸡鸣寺(下图),整体规模不小,但它最出名的文物,却是院子里的那口满浸着千古悲情的胭脂古井 -- 南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的江山,在薄命红颜的丽人脂色里易主的证物。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鸡鸣寺再往下,直到路的南头,现在是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这类研究机构。浓荫蔽日的大院,民国时期有十来年是赫赫有名的中央研究院的所在地。如篇末所附那文章提到的,从前在这院里踱步的,有不少是筚路蓝缕,开创出中国诸多人文、自然学科的著名学者。他们中的有些名字,比如傅斯年,赵元任,陈寅恪,等,还鲜活在世人的记忆里;而另外一些,比如当代中国考古学科的创立者李济先生,恐怕就知者寥寥了。。。(下图所示乃院门之一)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近年来历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里的学术热点"记忆研究",十分强调记忆的作用,不仅在于对抗遗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从历史深处蜿蜒而来的鸡鸣寺路,缀满了南京从六朝古都,到民国首都,再到现代城市的变迁痕迹。倘佯在这小路上,哪怕是信手一拍而得的"看得见的记忆",都能够带来些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动理解。
上图:披挂着明代城砖的六朝“台城”,在夕照里默默注视着建造中的南京第一高楼。面目不清的今天的影子,与丝缕明晰的昨天的记忆,一齐续写着我们这个时代留给明天的故事。
下图: 在摩登的高楼的映衬下,近年来陆续大规模扩张出来的鸡鸣寺的"当代古建",与紧邻的中科院属下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交错杂陈着;馆里庙里,关于世界与生命的记忆、叙述和解释,版本迥异。。。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说起关于南京的记忆,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怕是不能漏却的一章。小时候每次打开这篇据说是五四时期代表作的散文,总是因了嫌她长而不能卒读;这么些年头过去后,才意识到仅只耐心读完了的那些文字所刻出的画面,外加这有声有色让人过目不忘的题目,早就成了心里恒久的记忆。就着这份记忆,选了个与那文章里一样的夏日,也是在暮色里往访。到了夫子庙的码头上,跟着拥挤而汗湿的人群坐上机动的游船,马达轰鸣中当然不会再有那轻飏在民国的空气里的“汩——汩”的桨声;滋润着朱自清俞平伯们的那份“清隽“与”情韵”,自然也无踪可循。留下的,只有几张关于灯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红绿相间的炫丽灯影,的记忆: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秦淮河的桨声虽然早已沉寂,但生活“在此”(This Moment &
Place)的人们,却已经开始回首,要去从记忆里,寻觅能够交融于当代生活的传统。夜游秦淮的同一个回乡旅程中,承老友相邀,参加了南京博物院主办的《在此 -- 中国生活艺术展》的闭幕雅集,从而又多留下了一份关于文华南京的记忆。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关于传统生活的九种标志性内容的记忆,在老友亲撰的前言里陈列得十分清楚。闭幕雅集,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机缘,把自己代入到静止的展厅中,充分体会享受记忆与现实交融之美。这里贴几张,包括俺家领导的亲身体验图例,且示个意罢。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南京博物院老茶馆)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茶/花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展品乃“曲水流觞”之模型。
曲水流觞据说是王羲之在兰亭雅集上的创意 -- 一班友人围坐溪侧,酒觞顺流而下,停在谁跟前,谁就一饮而尽。当然比这创意要有名的多,则是王羲之那天在微醺之余书就的《兰亭序》了。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曲水流觞体验图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画室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书斋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在现代社会的任何一个城市中, 能够最直接、最全面地“看见“历史的地方,一定是那儿的博物馆。南京今日的文化,离不开她做过前朝首都的渊源。因此,便有了南京博物院著名的民国馆 -- 用货真价实的民国遗物,来重现今天对于一个时代的记忆。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
 
南京博物院隔壁,就是中山门城楼。楼顶砖色斑驳的明代城垛,框起了逶迤东去,指向下一截记忆之旅的簇新大道。。。

记忆之旅(1): 文华南京 - 理未泯 - 理未泯的博客

化十化十 发表评论于
亲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