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媳妇”有话说,老人应该和晚辈住在一起吗?

随心而飘, 随意而写。 我自流连随风笑,凡人痴梦各不同。
打印 (被阅读 次)

“孝顺媳妇”有话说,老人应该和晚辈住在一起吗?

 

文学城见薇知著、善于运筹帷幄的资深博探(网友语)蓝天白云姐姐一篇“文学诚最孝顺的上海媳妇”把弱不禁风的心雨烟尘推向“慈乌反哺”的典范,于是孝道和愚昧都在风口浪尖上涤荡。

每一个人如果没有意外都会走过生命的精彩,最终挟着人生的履历平淡迈向“老”字。我们每一个从娘胎里哇哇落地的生命,赋予母亲这个平凡的名字沉重的责任和伟大的使命。母亲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把我们养育成人。如今,母亲垂垂老矣,命归何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句名言三个老字,字字铿锵。而每一个老字所透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令人细嚼慢咽。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当我们耄耋老去追随着这种文化精髓,曾经的繁华都随生命旅程走向终极消逝殆尽时,晚辈的责任就像洛杉矶八月里刮来的台风措手不及地淋了一身徬徨的雨。而一个“老字常常令人浮想联翩。

在一次国内友人的聚会上,有人说:在美国老人小孩都有政府管,所以不用担心人老了会在哪里;而在中国老人小孩都没人管,所以老人必须和晚辈生活在一起。这种东西方经济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见一斑。

在美国孩子接受完高中教育18岁以后基本就独立了。开始上大学,应该自己去打工和贷款。大学毕业后也很少有人再愿意回来和父母住在一起。所以常常看见美国的老人孤独的老去,但是他们有社工的照顾,有政府的助。我在病房里,送走多少老人魂归西天时,他们一半以上都是孤零零没有孩子在身边的。但是美国人狂热的宗教信仰,在灵魂游离之际都有牧师在床边祈祷,引领他们走向天堂的圣殿,很多人走得却是如此平静。

最近,有朋友从国内来洛杉矶,说是这次来了不走了准备和女儿住在一起,可女儿却搬离了加州。我的这个朋友在他女儿高中的时候就把女儿送到美国来读书了,聪颖可人的女孩完成了大学和硕士的学业,现在已经独立工作两年了。这期间,我朋友反复多次来美国也带来了一些国内的生意,已经拿到美国绿卡。他跟我说,“你看,我刚决定住下,她又要走了,我也得跟着她一起搬到外州去了。”可是他的女儿却给我打电话,“阿姨,您是不是可以告诉我爸叫他不用再跟着我跑,要不然他来了我又得搬走了。”显然女儿有意避开老爸跟她一起生活了。

我知道朋友中,当年没有出国的人现在都愿意拿出大部分的积蓄送孩子到国外去渡金。我很费解,他们为什么不把这笔钱留下来作为自己将来的养费呢?而老了偏偏又要跟孩子住在一起。我这朋友说,早知道这样我为什么要把她送到国外还不如把她留在身边,等我们老了也好有个依靠。人老了要依靠晚辈是一种传承,似乎很合乎情理,而后辈不养则不孝道,有人会指着你的脊梁骨骂不孝道。

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古人以孝为百善之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善于把自己的所有积蓄投资在孩子身上,老了顺理成章地依靠晚辈,这就是中国文化一代代的传承,小不忍则乱大谋。

当今世界,电子时代,信息都在屏幕中穿梭,人与人的交流都是这样的直接到零距离的没有时间和区域性的限制,老人的生活问题也明明白白地摆在了眼前。

老人是不是应该和晚辈住在一起, 这个“老”字的孝道:直接考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

我在《我与老年痴呆的婆婆》上篇中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我的婆婆是怎样的一个贤妻良母,心情温和,无私奉献之人。到了下篇,婆婆老了生病了是推不出去的,我们也不忍心把她推出去。于是一不小心我就成了“孝顺媳妇”。走过这样任重道远的心路历程是何等的艰难和纠结。我还是坦诚地说,不是我要孝顺而是传承责任驱使了我。这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生活模式则近乎于愚昧。只有一句话,我是一个生活在西方社会很传统的中国女性。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老人究竟是不是应该和晚辈住在一起?可能是性情中人的锦上添花,也许是凡夫俗子的雪上加霜。

听听我两个同事间的对话是不是很令人触景深思呢!

美娜和都是我平时两个工作非常勤奋出色的员工。美娜因为最近国内的婆婆的到来,搞得她鸡飞狗跳常常工作分心还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个婆婆,你说她有教养是高捧了她,说她没教养又低估了她。她是我们家的慈禧,绝对是一个奇葩。

美娜幼年丧母,年轻时放弃了国内护士长职位,只身去到澳大利亚,在一家精神病院做护士。无牵无挂的日子风清云淡,跑遍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只听得自己的哥哥一声召唤,“来美国吧,我们哥妹还可以有些照顾。”

娇小玲珑眉清目秀的美娜来到美国,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时候,用她在澳洲的积蓄买了南加的房子把自己嫁给了玉树临风、高大英俊的杰生。

婚姻第一张牌,却是抽到了她与婆婆的八字不合。 

婆婆在国内是呼风唤雨见过大世面的离休干部。首先超市里的菜是没有一样符合她的胃口的,她唯一看得中的就是切成薄薄的羊肉片,于是他们家餐桌上高成本的羊肉片就是家常菜了。

母亲节的时候,婆婆一声令下,美娜陪着婆婆去百货公司跑哒哒。“慈禧”背着LV的新款包,颈系21forever长丝巾,脚蹬Lace-up鱼夫鞋在洛杉矶走遍了著名的商家也没有找到她要的一千刀以上的纯金耳环,“这美国为什么样样东西都要带钻呢?外国人就是没有中国人精明会保值”。从她的大嗓门里吐了出来。

美娜做夜班白天要休息。美婆婆扯着"京东大鼓”的亮嗓门:“宝宝,你妈整天睡觉,你又没饭吃啰!”我的同事气得有事没事都在房里装睡更不出来做饭了。

美婆婆不会讲英文,Adults care 偏偏要到美国人群组去。她说,我不喜欢中国人的窝里斗。每周五次,都带着中国的翻译雄赳赳气昂昂地的坐阵在白人群里,不会交流?没有关系,只要鸡立鹤群。这是用的我们纳税人的钱在做场面啊。

美婆婆其实心里也挺矛盾的。她一面骂着美帝国主义霸道,一面又向往着美国医疗制度。对赤贫如洗的穷人,美国的医疗保险是慷慨的不要他们付一个便士的。于是美婆婆就充分利用每一个福利。她从眼镜配到助听器,从手杖到轮椅,把平时连copay都不用付的抗高血压药,抗高血脂药,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的药都一一储存起来,带到国内去备战备荒。用美婆婆的话说,西药是美国的有效。

工于心计的美婆婆追着要机票到美国各地去旅游。逛起商店来生龙活虎的她,每次上下机都请工作人员帮她推着轮椅,她很享受这种人上人的美国福利。

在1米72,头高大马的美婆婆眼里,身材纤细没有几份姿色的媳妇哪配得上自己高富帅的儿子。她变本加厉要拉着自家小巧玲珑的孙女,马上去做DNA检查。美娜的心活生生地被戳了一个大洞。她在修养良好的先生面前吼道:让你变态的老妈滚出我的房子!并下了一句狠话:“老人和晚辈住在一起就是缺德。”

我的同事瑛马上一拍即合,“这样的老人一定要把她赶出去,不能让她和你住在一起。"然后,她讲了自己的故事。

瑛,在国内是一个妇产科医生,性格大大咧咧,每次大型手术后,她都会抽烟喝酒与同伴们尽情潇洒。去年,她与先生及儿子去游轮渡假,游轮上的红酒四百刀一瓶,她毫不吝啬掏钱就买了。她的座右铭:人生就是这样想快乐的时候不要想到明天也不要等到下船。

两年前,婆婆来美和她小住一阵,闹得不欢而散。瑛的婆婆俨然又是一个强悍的婆婆。来到儿子家马上就把自己当成主人翁了,完全忽视了家里女主人-媳妇的存在。这次婆婆又要来了,瑛坚持不让婆婆住进门。瑛对百依百顺处处护着老妈的先生开诚布公道,她进来,我出去。我让了你们,然后我们的婚姻也一刀两断。好好先生问,你为什么要这么绝断?一边十四岁的儿子也大惑不解,“妈妈,你为什么这么恨奶奶?”瑛说,“为了我自己也要生存。”然后,他们全家抱头痛哭。长痛不如短痛。瑛的观点毫不含糊,一开始就不能让老人进屋。

老人应该归属和生活方法其实没有千篇一律的答案。

老人:
有身体健康和生病的
有脾气温和与暴躁的
有收入和没有收入的
有喜欢热闹和安静的
有随性的和爱挑剔的
有独立型的和依赖的
有愿意奉献和自私的

老人种种原因及晚辈也有相应的理由决定老人是否留在身边,照顾老人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送老人去养老院也必须权衡种种的原因。

我有朋友的母亲是一个非常精明挑剔的人,对家里请来的护工可谓百般刁难。一个星期就换了四个护工,常常是她女儿刚把护工带到母亲处,还没回到自己的家,老人就一个电话过来把护工已经辞了。女儿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把她送到养老院去。一个月后,老人哀哭的要出来,从此以后她再也不对护工挑三拣四了。由此看来也不是人人都喜欢住养老院的。

在美国,老人久病,多病,养老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首先要看老人愿不愿意去,老人是可以自己做决定的。养老院有专业的护理人员,有社工,有娱乐,有物理治疗,时间久了就是一个大家庭。很多老人都会慢慢的适应从自己小家庭到大家庭的转变。如果身体情况还没有那么糟,老年中心其实也很快活。

如果老人完全没有行为能力,又不愿去养老院,可以请7/24小时的护工。但前提是老人要有一定经济基础,或是晚辈可以提供这样的经济保证。 

我自己因为和老人住在一起,但我发誓,当我老了绝不和孩子住在一起。我不想打扰他们的生活,在中年承上启下的命运时,我不想让他们的生活绑在我们的身上更加有负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悠悠吟来,四处张望,孟郊祖先正从我身边踱步而去。这样美丽的诗句,只有流芳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孝道里。

最后,我要谢谢蓝天白云姐姐,因着您的话题使我有喋喋不休的感想并一为快。

心雨烟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uchan' 的评论 :

再忖思量孝难全。

谢谢美媚共鸣!
wuchan 发表评论于
写得好,于我心有戚戚焉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