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系列讲座是叶嘉莹先生讲课时的录音。叶嘉莹一直从事中华古典文化研究,创办基金和奖学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外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出生于1924,八十多岁的老人居然上课不用资料,也不爱用资料,尚能信手拈来在唐诗宋词间呼风唤雨。这都出于其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之情。诚如她所言:余虽不敏,然余诚矣。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阎步克教授分享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这部作品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影响深远。
著名学者刘擎所著的文化读物。 人生的意义,人们向往的自由和公平的价值,人类文明的复杂冲突与未来趋势……这些让你困惑的大小问题,过去也困扰过韦伯、尼采、萨特等杰出的头脑。 他们尽最大努力做出阐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标识。 在这部讲义里,刘擎介绍了现代视域下的19位思想大家,广泛而系统地讨论工具理性的利弊,如何面对虚无主义,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和全球化等议题。
著名作家余华在澳门城市大学荣誉博士讲座《文学中的现实》。余华用了一时许的时间,在澳门城市大学做了一堂《文学中的现实》的精彩演讲。现实和文学是什么关系呢?林彪驾三叉戟出逃,机毁人亡,这是现实,不是文学;可,当消息传到乡土中国后,讹传为:林彪偷了毛主席的“三只鸡”出逃而后身死,这就有点文学的意思。在文学中,“慌张”也是一种力量,人物“精神状态”的刻画,亦可成为情节突转的神来之笔,典型的是西班牙文学作品《如此苍白的心》里面的描写;当然,同样的生花妙笔,亦频现于《霍乱时期的爱情》。
《异邦骑士》是日本推理作家岛田庄司的推理小说,为其笔下的侦探御手洗洁系列的小说。 本作实际上创作于1979年,比《占星术杀人事件》的创作时间还早,是岛田的处女作,但却直到1988年才出版。
北京师范大学 思想国·文化讲坛。主题:陈丹青眼中的中国艺术。举办时间:2012年3月19日。举办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主办方: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学生会。
孙郁,1957年生,本名孙毅,辽宁大连人。1988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现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做过知青、文化馆馆员、记者。2002年到鲁迅博物馆主持工作并担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2009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80年代起转入文学批评和研究,长期从事鲁迅和现当代文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主要著作有《革命时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鲁迅忧思录》、《鲁迅与周作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