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data/radio/album/13/09/1309_120_120.jpg?rand=8125">
能够给一尊佛磕头顶礼,是这个灵魂无始劫来最大的梦想、最大的心愿、最大的渴望和最深的祈愿。那才是幸福呢!
总节目 29 总播放 11679 总点赞 116 总评论 88

前半生三十年的修行,就提炼出来了这八个字 |《次第》20220713

2025-10-14 16:31:31 播放 81 评论 4
0:00

爱与宽恕,为灵修。
清净接纳,名正觉。

前半生三十年的修行,就提炼出来了这八个字。
修行者身心解脱的过程,都是在心灵体验中,渐进完成的。

1. 明确选择,清晰明确的,对人间生活,与修行解脱的选择。
升起神圣的出离心。

2. 培育心灵对真理的信仰,反复思辨,对照佛经,仔细斟酌。
以理性、知识、佛法,稳固出离心。

3. 切实的,以心灵信守佛知见,心意融入佛知见。
以出离心的平台,开始思维修的进程。

4. 断除对名利物质的贪婪,清净节俭,清贫的生活状态,可以培育内心的纯洁,节制食色欲望,让习气体验逐渐清淡。
以持戒的严谨,落实出离心的纯粹。

5. 心灵会随着习气,习惯性地朝向人间,要不间断地对真理升起渴望之心,要源自灵魂仰望真理,对真理的信仰与出离心合为一体,将出离心升华为人格基础。
人间诞生了真修行者。

6. 真实方可纯洁,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曝光一切违反出离心的贪求,忏悔所有维护爱恨情愫的动机与体验。

7. 决绝放弃对自我人生的期许渴望,身心意识,安住在纯净的信仰之中,出离心的明确,会在自我体验的感受中,划开一道光明的缺口。

8. 出离心与真理内涵中,蕴含的纯洁柔软结合,形成新的自我人格,安宁柔软的轻盈,开始在内心中浮现。

9. 安宁柔软,成为起心动念的基础,思维记忆开始断裂。
心识净化过程中,自我开始分解。

10. 头脑空白导致意识停摆,心灵经验了,当下的安详。
安详的心灵中,灵性轻盈光明,开始忽隐忽现。
自我人格,成为心灵曾经的回忆。

11. 纯净内观,安详内守。
无私正直,纯洁柔软,在真实的安详中,形成新的人格。
神灵在三界内诞生。

12. 安详凝定中,寂静空明的空间,逐步透过身心展现。

13. 寂静深观,无语的空间,超越了身心意识,空间静默具生命性,生命性蕴含觉知渗透性。

14. 静默脱落语言分别,身心意识成为一件外衣。
安宁脱落了自我感受,心识思虑开始在静默中浮现。

15. 累世思虑习气,在静默中泛滥成灾,静默中唯有接纳与爱;纯爱中的安宁温暖,接纳一切深层焦虑分别,融化沉淀在生命深处的历史妄念记忆。

16. 无语的接纳与爱,沉淀形成新的生命,生命以宽恕的温暖,纯净的无私,真实的透明,重新穿上身心意识的外衣。

17. 宽恕温暖,接纳纯爱,真实清白,与空间完整合一。

18. 空间内浮现光明,光明具有生命力,觉知灵性激活,原始生命苏醒,出离心成就的“空间”,呈现出灵性永恒的幸福大乐。

19. 灵性是完整的生命,生命是永恒的光明,幸福与安宁永不变易,极乐与欢畅永不终结。
完整融化了分裂,生命融化了个体,光明熄灭了黑暗。
永恒消融了时间,极乐驱散了恐惧,觉知熄灭了心识。
脱落分段生死。

成就了造物主的辉煌永恒。

20. 深观寂静,平安性脱落了存在。
寂静接纳,无为清净稀释了觉知。
空明觉照,智慧无限超越了生命。

无生无灭名庄严,清净圆满即智慧。
清净智慧超越了存在觉知。
证入八地。

21. 不动周遍名当下,智慧普照如艳阳。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是诸法如意。
圆觉智慧取代了觉知灵性。
智慧于生命存在中,生命性呈现出造物能力。
证入九地。

22. 华藏世界,法界海慧,十方三世,裸然现前。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圆满“人无我,法无我”,究竟智慧清净性。
解脱意识,认知,心识,觉知,诸种细惑。
觉性圆满,空觉十方,无生普照,庄严不动。
证入十地。

23. 如来寂灭性,未曾有终始。
圣主平安性,未曾有发生。

生灵心意认知中,圣主平安性,未曾有分别。
故而,众生心,皆是佛心。
一切生灭因缘内,如来慈悲不拒不离,随缘不变。
因此,众生界,尽为佛界。

此刻的你,就在圣主天堂内。
只因心灵,堕入了“被活着”的梦境中。

梦境苏醒时,
祂,未曾发生。

免责声明:本节目内容为媒体或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文学城电台(海外电台)的观点、立场以及投资建议。
评论
评论不支持HTML代码
注意: 请不要在评论中留下不友好信息或者类似侮辱性的言辞。

出离心诞生真修行者,太对了!

出离心诞生真修行者,太对了!

好爽啊,给人一种温暖释怀的感觉。继续浏览学习

这些文字给我一种“离相”的,不染世间尘埃的圣洁的感受,想必作者的心就是清净圣洁的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