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data/radio/album/13/10/1310_120_120.jpg?rand=1328">
修行者,面对凌辱时,理所应当宽恕接纳。这是神的权柄。觉悟者一对一点评。
总节目 13 总播放 5725 总点赞 34 总评论 26

你要成为一个神灵,一个神灵是以爱、宽恕行走于世间的 |《开天》20220106

2025-10-09 17:54:10 播放 280 评论 2
0:00

学生1:这边的师兄虽然学法时间不长,也没有较深的感悟,大多数也都是初修行者,但是我们心中渴望的真理以及我们这颗真正渴望的心跟先行的师兄们是没有差别的。所以在此,我代表所有香港的师兄们向老师请法,诚挚地请法。虽然我们很落后,但是我们总有一天,也会证悟,见证到真理的,感谢老师!

老师:你们最长的学了多长时间啦?

学生1:学习最长的是我,是从2019年5月份开始的。在此之前,我也学了很久,修了很久,但是接触的都是一些外道法门,所以自知内在有很多的外道因素。学了大乘了义佛法之后,才知道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真理,于是毅然决然地跟之前的因素做了切断。虽然很痛苦,过程中间有很多业障反扑,外境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各种各样的诱惑,但是我真的挺过来了。

我只有一个信念,我知道我不行,但是我就一个信念:我就要让跟我有缘分的众生得到法,这就是为什么我来香港的原因。我以前实际上有更好的机会去别的地方,但是我都放弃了,我就是要来香港,我来香港真的遇到了很大的阻碍,所有人都不理解我,所有人都在阻碍我。但是没有关系,我就要来这个地方。

老师:好。你们找个地方坐下,坐下来之后安安静静听我讲法。

因为你们修行的时间尚浅啊,给你们讲更高深的法义、理论和究竟的义理,你们也信受不了。我就从你开始讲,因为法无定法,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个人不同的根性有不同的开示。

我现在问你啊,如何界定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人和坏人的标准,是如何界定的?我们一般人,站在社会的利益层面来说的话,当这个人符合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符合了这个社会的需求,遵纪守法,这个人就是一个好人。不论他内在是什么样的品性,什么样的性格,他只要不伤害到别人,只要是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只要能够为大家做很多事儿,让更多人获得利益,这个人就是好人。这是社会性的对于一个好人和坏人的定义。

那么站在修行的角度,如何界定一个人是好人和坏人?是看一个人内心里面的认知和体验。如果一个人内心的认知是单纯的、无私的、自我检讨的,并且能够自我完善的;他的体验是柔软的,是温暖的,是更加纯洁的,无论他在外面做不做任何事,这个人就是个好人。因为好与坏的定义呀,在修行角度来看的话,是越接近于光的生命,他越是值得赞叹的。那么光的特质是什么呢?驱散黑暗,能够温暖众生。光的定义是无私的接纳,还有在黑暗当中引领众生。

一个修行的人,就要从人性的污秽、自私、恐惧当中趋向于光。那么这个光是从何而来呢?很多宗教里面说:光是从天空当中而来,那是神绽放出来引导众生灵魂的意志,所以众生是迷途的羔羊嘛,需要这种圣灵的引导,圣灵就是光。实际上他们只说到了现象,真正的光啊,是源自于众生的心底。在众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那个地方有光。

就像是你现在能够听到我说话,你听到我说话的时候,它是要通过层层过滤的:你的眼睛看到我,耳朵听到我的声音,你的思想理解了我,你的头脑记忆了我,同时你的心灵在静静听我说话的时候,有一个知道自己在听我说话的那个清醒在。

现在突然间断网了,你头脑不记忆了,耳朵听不到了,眼睛看不到了,可是你心灵深处,同时也知道了,你听不到我的讲法。那个“知道”,就是光的展现。那个“知道”,就是你的自性之光,神灵之光,透过你的心识分别,在你的六根体现出来的见闻觉知,那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见精。

就是说你在外面,你在这个世界当中看到的世界,你知道自己看到了世界,你知道自己看到世界的这个内心里面的清醒和看到世界的意识,是两种东西,不要把他们混为一谈了。

你好好体验一下,你心底里面很确信地知道,我现在在听讲法,对吧,现在我不讲了,你内心里面很确信地知道,不讲法了。当你内心里面的这个确信,看到、知道你自己的听到、看到、意识到的时候,那么内心里面的这个“知道”,它一定是和你意识的知道是分开的,它们不是一种东西。那个就是我们所讲的心灵的认知,也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见性,内心里面的见性。它不会因为你意识的分别和你六根的这种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而形成任何的改变,它只是单纯的“见”而已。

那么,作为一个修行的人,你的生命境界,越是接近于见性的纯净、清澈、单纯、透明,你就修行境界越高,你就越远离了尘世的这种纷杂。

什么叫尘世啊,什么叫滚滚红尘啊,它不在外面你知道吗,滚滚红尘不在外界。如果你内心充满了私欲、贪恋、欲望、感受、仇恨,还有种种的猜忌和恐惧,把你放到深山老林里面待着去,你依旧会恐惧,你看到的每一个树木、每一个花草、每一个动物,你依旧会认为,这里也是一个鲜活的,充满利益纷争的,充满是非对错的一个世界。世界是你心灵的投射,那么这个心灵究竟是怎么构成的呢?

我跟你们讲啊,一个婴儿出生的时候啊,他是没有思维分辨能力的。他能够意识到世界,他能够意识到他周边的环境,但是那个意识,它仅仅是意识,它却没有意识“到”具体的事物。这是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但是他在他母亲温暖的怀中,去吸吮乳汁的时候,他会感知到,他会感受到,这是他所熟悉的环境,因为他在他妈妈肚子里面,他就能够感受到这种生命的气息,他离开母亲身体了之后,他这种感受能力,感知能力,依旧健全。这种感知,就是人类从出生开始,甚至于出生之前,就有的心灵的这种见精,这种见性。

一个婴儿呢,他的见性是跟着他的感受走的,感受到妈妈的怀里面很温暖,感受到母亲的怀里面非常安全,感受到了,他熟悉的那种温暖和安全的感觉的时候,他就会笑,他就会睡去。当他离开这种感受的环境的时候,他就会惊醒过来,然后哇哇大哭。为什么呢?他为什么要哭呢?因为他离开了他感受到的熟悉。

那么他在逐渐长成的时候呢,他的意识就会根据他内心的感受,而形成了分别。跟这个人在一起,他的感受是熟悉的,这个人的名称叫“妈妈”。离开了妈妈,跟别的人在一起,这种熟悉的感受就没有了,那么这个人他就不是妈妈。他还没有形成对其他人具体的名称的时候,但他已经形成母亲和非母亲的概念,这种概念,这种意识的记忆,一定是源自于人内心深处对体验的感受,一定的。

假如说这个孩子,从此之后,成长于一个没有文化、没有概念、没有对世界形成这种概念抽象化思维逻辑的原始部落,他成长的过程当中没有人用概念和语言去引导他内心的感受,那么这个孩子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会变成一个像是半兽人,类人猿一样的生物。他会哭、会笑、会吃饭、会生火,他的四肢健全,耳聪目明,但是他整个的心识、他的心灵见性,是完全建筑在感受之上。当他是完全建立在感受和体验之上形成的一种生活状态的时候,他就是一种纯粹原始的生物。

咱们看到那个原始部落,亚马逊原始部落里面的那些野人,他们对世界的分别基本上是不靠逻辑思维和抽象概念,他们没有科学性的思考,他们没有严密的逻辑性的那种深入和构架,他们不知道用理性思维来分析感受,分离感受,并且建立在理性思维概念之上,再重新升华出来对世界的全理性的认识,那么他就不能称为一个现代的人,不能称为一个高级的、拥有智能的人,他只能称为一种生存在低级生命内涵系统当中的一个生命而已。

那么,他的感知能力会非常强:在深夜当中他能感受到野兽;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他会本能地警觉,他会逃跑,会战斗;他碰着食物的时候会非常地兴奋。但是,因为他没有形成理性上对于食物和其他事物的名相当中概念的联系,他没有形成逻辑思维,所以他的本能、他的感受、他的生理本能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带动人内心的见性,形成了一种原生态的生命形态,这就是原始人。

这种原始人呢,他的生命内在的境界,是由人的体验和感受,聚集了人生理的这种需求和种种习性的因素,而促使意识对世界形成单纯的、反馈性的一种反应。看着水知道是水;看着火知道是火;看着太阳,知道是天亮了;看着太阳落山,知道是天黑了,我要睡觉了——他是处于一种本能反射性的一种原始的生态。但是他内心的见性,他知道这一切的那种“知道”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内心里面那个“知道”,是一个“知道”。

如果这个孩子是诞生在一个发达国家的一个富豪家里面,从小就接受的是高等的教育,他和那个原始部落的婴儿,他们刚出生的时候,内心体验都是一样的:能够体验到这种温暖,能够感知到妈妈身上气息的这种熟悉。但是在他成长过程当中,他会知道,带给他安全温暖的这个气息的这个名称、这个形态,叫妈妈以外,他逐渐知道了身边的这个人,并没有给他安全感的这个人,但是经常对他微笑,经常抱着他,经常逗他欢乐的这个人叫爸爸。那么,再长大一点的时候,他会知道,家里面的这个人叫阿姨,是负责给他做饭的。那么再大一点的时候,他会知道,这个是我的老师,这个老师是教我很多有趣的故事的。

那么在他不断成长的过程当中,他内心的感知和体验就不断地,被外界灌输给他的概念、语言、思想,而将他的每一个体验具体化了。碰着老师的时候,他知道要守规矩,他内心的体验就立马拘谨起来,变得很恭敬。碰着给他做饭的阿姨的时候,他内心里面立马升起了挑剔,这个阿姨今天给我做什么吃的,这个吃的,是不是我爱吃的。碰着妈妈的时候,他内心里面的体验和感受是放松、舒适,他扑向他的妈妈:“啊,妈妈,今天我想你了。”看到他爸爸的时候,他立马就躲到一边去,今天不能让爸爸知道我干了坏事,他会训斥我的。

他内心里面的体验,这个时候,就不再像是原始森林里面的孩子一样,原生态奔放的,本能反馈式的,那种生理和心理性原生态的直接反应了,而是变成了由逻辑思维和思想概念所区分的,串联性的,一系列的,有序的,一种心理状态。这就是受过教育的人,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心理状态当中的差距。

当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上了高中,那么这个世界对于他而言,感受的成分就极其少,可以忽略了。为什么呢?因为在他的脑中,已经建立了由很多感受感知的,细腻的,独立而形成的那种状态,而塑造成跟这个状态而形成的,记忆当中的概念。这个是吃,那个是喝,这个是玩,这个是学习,这个是老师,这个是兄弟,这个是朋友,今天我要学物理,明天我要学化学,后天我要学英语,再后天我还要学各种各样的语言。我的生活,是完全被这种概念化的,这种抽象化的思维意识所占据的时候,我们的见精啊,我们内心的见性,就完全被这种思维逻辑所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抽象化的,在抽象化的世界里面,又是非常细腻的,形成场景的一个世界。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脑的印象,大脑的投射。

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尤其是我们经过头脑训练形成的记忆,形成了思维,形成了抽象逻辑的这些现代人类,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实际上是我们头脑中,大脑抽象逻辑聚合了我们的心灵精微体验,所投射出来的,虚构的一个现象。

我跟你举个例子,这是一瓶矿泉水,你毫无疑问地知道它是矿泉水。如果说你是亚马逊丛林里面那个原生态长大的孩子,你不可能知道它是一瓶矿泉水。这瓶矿泉水,无论它的形态、品质、质量,在外界形成的这种独立的个体,并不是由它本身决定的,而是由看到它的这个人的内心的体验和认知决定的:它叫矿泉水。

如果你从来没有见过它,你是原始森林里面那个原生态长大的孩子,你见到它之后,你不知道它的名称,因为你没有见过塑料,你不知道它里面这种液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物体,因为你没有喝过纯净水。那么这个物体对你而言,它仅仅是一个存在的现象,它不叫矿泉水,你能明白吗?

只有你,这种从小到大喝矿泉水长大的人,喝到液体,知道这是水,然后看到这个塑料,知道它是由塑料构成的,将矿泉水装到这个塑料瓶子里面,卖两美金一瓶,这个叫矿泉水,只有你知道它是矿泉水。反过来讲,矿泉水这个现象是因为你的认知和体验的投射,而赋予了它名称,对吧,是这样子的吧?

这个矿泉水本身,它本身啊,仅仅是一个现象的存在过程。把矿泉水喝掉了,把瓶子压扁了,放到火里边一烧,它就没有了。那么在水装入塑料瓶子之前,也没有矿泉水,它只是水和塑料而已,在塑料瓶子形成之前,它只是泡沫,它只是塑料的颗粒而已。所以矿泉水它仅仅是个名相而已,它仅仅是一个名相存在的一个现象而已,在现象的下面,水分子当中并没有一个矿泉水的名相,这个塑料分子当中并没有一个矿泉水的形象。而这个矿泉水的形象就是由这些塑料分子和这个水分子,聚合而成,短暂形成的这么一种状态。这个就是因缘和合。

你可以把这个矿泉水理解为整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这瓶矿泉水,是由你的思维记忆,逻辑概念,对世界概念化抽象形成的一个系统的、深入的、细腻的、分别的意识,结合你内心里面对世界形成的细腻的体验,所投射出来的,一个生动的、具体的现象构成的一个所谓的境界。这个世界用修行者的话语来说去定义它,是你内心的境界,这就是自心现量。

但是无论你是现代的人,还是你是原始森林里面的原生态的那个人,你内心里面见到这个世界的那个见性,他不会有任何改变。不论那个见性是透过你的意识,透过你的细腻体验,而投射出来了清晰的、深邃的、巨大的现代世界的境界,还是在原生态的那种内心境界里面投射出来了反射性的,跟自然万物合为一体的,自然化原始的境界,这两种境界当中,能够升起境界、能够见到境界的那个内心的见性,他是一个东西,他不会改变。修行的人,就是要找到,体验到内心里面的那个见性。

就拿你举个例子来说,你实际上是一个情感很细腻的人,但是同时呢,你又有着一颗非常忠诚而热忱的心。一个忠诚和热忱的心,聚合感情的细腻,他很容易对于世界形成自己正面的认识,正向的认识。

这种正向的认识,表现在人世间是什么东西呢——追求正义感。正义一定是跟邪恶对立的。那么邪恶和正义,它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是在你内心的体验当中产生的。正义它会带给你安全感、阳光,它会赋予你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正义,我作为一个正义的人,作为一个心向阳光的人,我活着是有价值的,我可以给众生带来光明,可以给别人带来幸福。这种反馈,给别人带来幸福的这种反馈,可以促使你内心里面,对自我生命的认同。

我这么讲,我不知道你是否能理解。你可能会感同身受,觉得我讲得很对,实际上你是在,试图以正义的行为,正义的心灵,来回溯,寻找到正义的自己。在正义的自己背后,有你生命极度渴望的那种安宁和永恒。这就是追寻神的人。

“神”代表什么东西呢?第一个啊,我跟你们强调一点,神灵,三界内的神灵啊,在存在之内的神灵,在人世间的表现,很简单的几个词,我可以把它归纳出来:

第一,无私。他没有自我,他没有自我的维护,没有自我的贪求,没有自我的索取,也没有自我的恐惧。因为无私,所以他接纳一切。

第二个,智慧。什么叫智慧呢?就是说,当一个人的内心的见性不会被所见到的任何的名称、现象所牵引、所带动、所凝固的时候,他是可以普照一切的。就像是我现在见到你的时候,我内心的这种见精,不仅可以看到你思维的末节,我还可以看到你内心的动机。

我为什么说你是正义的人呢,因为我可以看到你内心真正渴望的那个地方。你内心里面真正渴望的只是被人性的思维、概念、情感具体化了:你渴望做一个正义的人,做一个温暖的人,做一个为别人带来光明的人。实际上你内心深处,最深的那个动机,是在寻找你曾经的神的光明,那是你曾经生命的源头,那是你曾经无限的安宁和荣耀的地方,它是属于光的范畴。

第一个无私,第二个智慧。第三个呢,在人的这种人性的体验当中,神的存在,是温暖,warm,温暖。什么叫温暖呢?当一个人的内心不再维护自己的时候,当一个人的心底体验,没有自己所贪求、所维护的时候,他就不会有恐惧,因为他不怕失去什么。别人骂我也好,我不会伤心;别人打我也好,我是乐呵呵地接纳;别人占了我的便宜,我可以轻松地施舍于你。他内心永远是欢乐的、透明的、快乐的,同时他充满了温暖。这种温暖不仅是温暖别人,更是温暖了自己。他是处在绝对的安全当中,所以他的心是永远的纯洁和安宁的,这就是神的特质:温暖。

还有最后一条,就是纯洁。它是因为纯洁而带来的一种透明。当你的内心里面不再有欲念,不再有执着,不再有恐惧,不再有对自我维护的非常深层次的紧张和焦虑,当这种紧张、焦虑消失了之后,人的心是完全敞开的。人的心识,就是你心里面那个见性,是完全敞开的。

完全敞开是一种什么概念呢?就是你在这儿坐着,你在这儿站着,你在走路,你在睡觉,你的心能够见到你所经历的一切,但是却不被你所经历的一切所带动。你见到你的思想,见到你的体验,见到你的感受,见到你的情绪,但是不被情绪、感受、思维所定义。你不去定义它们,它们也没有办法通过定义来牵动你内心的这种认知。这是一种禅定境界。禅定就是不被思维、不被体验所带动的,那种清澈而舒适温暖的当下。那个就是一种禅定境界。不定义,不定义思维,不定义你的感受,不定义你的情绪,不定义你内心里面任何升起来的愿望。它升起来就升起来了,你看着它,不要定义它。

就好像你心里面想:“哎呀,讲的这个法,好像挺深奥啊。”当你这个想法升起来的时候,内心里面能够看到这个想法的看到,不要去定义它,不要去分析它的这种愿望,仅仅是看着它就好了。然后你的思维呢,在听我说话的时候,听到这句话,觉得这个概念讲得真好啊,我要把这概念理解一下。不要去定义它,听到就听到了,不要去定义它。永远地,能够安详地,安宁地住在内心的这种清澈而轻柔、透明而放松的清醒当中。这个就是修行。这个就是进入到神的修行了,这就是神在往造物主突破的过程当中。因为我现在已经很少去讲人成为神的过程,我现在是在讲神成为造物主的过程。那么这个就是一个人的真正的修行。

你身上还有第二个特质:除了你内心里面的这种正义以外,还有内心里面的这种深深的恐惧感。你可能很少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恐惧感。你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极深极深的,一种潜在的恐惧感,它和你内心里面渴望光明的正义感,形成了一种对立面。为什么呢?这种恐惧感来自于什么地方呢?来自于体验,来自于外界对于你追寻光明,追寻正义的阻挠而升起来的焦虑、升起来的困惑、升起来的这种抵触,而形成的恐惧感。恐惧感不是一种情绪啊,恐惧感是很多细腻的经验和认知慢慢形成的境界。明白了吗?

如果一个婴儿,你进入黑暗的时候你不会恐惧的,因为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你不知道黑暗是什么东西。你知道吗?但是如果你在黑暗当中摔倒过,你在黑暗当中被桌子碰伤过,你在黑暗当中被虫子咬过,你在黑暗当中碰到墙上,头上起个包,久而久之,当你看到黑暗的时候,内心就会升起恐惧感,当你想起黑暗的时候,内心就会有恐惧感。为什么呢?因为它不再是光明了,它离开了光明,人进入到未知,就意味着进入到了危险。

你内心里面的这种恐惧感就是来自于从小到大,当你试图在人世间展现光明,追寻正义的时候,屡屡碰壁,屡屡遭遇挫折之后,形成的那种境界,那是种恐惧感。你内心深处就这两种东西:一种对正义的维护和渴望,一种(因)恐惧而非常警惕、谨慎的一种压抑和胆怯。

我现在教给你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我用过的,非常管用。作为修行中的人而言,你是有一个非常非常优良的品质的,非常优秀和非常优良的品质,你的心底里面很纯洁,也很光明,因为那是你对你的生命有过的曾经的记忆和体验。这种恐惧感、焦虑与疑惑,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去将自身的光明展现出来,去恒久地维持你内心里面的那种正义。

将你的身、心、灵供奉给圣主,供奉给法界那至高无上的如来。一个修行的人,如果你真的是一个虔诚至死的修行者,你的身心灵都不属于你自己的。活着只是为了真理而活着,死去也要死在真理的光明当中,这个就是修行的人。

我这个标准,99%的人都达不到的。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你要将你生命当中最美好的一切,奉献给你生命当中看护你、呵护你、保护你的这个圣主。祂是你法界的父亲,祂是你法性的导师,祂是你生命的创造者,祂也是你生命的终结,最终你会归入祂。

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祂,无论是你的善良、纯真、正义,无论是你的聪慧、知识、逻辑,还是你的胆怯、恐惧、犹豫,将你身上的一切的习气,一切的信仰,记忆当中的一切,体验当中的一切,感受当中的一切,包括你的任何的缺点和弱点,都奉献给祂。这就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意味着在你生命当中,什么都没有,你有的只是祂的包容,祂的接纳,祂的宽恕,还有祂的光明。反过来讲,当你是一个真正的修行的人,就要用祂的接纳去宽恕一切伤害。

我给你说这么多,你不需要记住我所有说的话,就记住这一点:当你能够去宽恕外界对于你的伤害的时候,你的内心就可以接纳这个虚幻的世界了。当你内心完全接纳了这个虚幻的世界,这个虚幻的世界就没有办法再去伤害你了,因为你跟圣主同在了。

当你将你的生命完全奉献给圣主的时候,当你将你的生命和你的身语意、你的一切缺点、你的恐惧焦虑、你的自私、你的色情、你的欲望,一切全部供奉给上主的时候,你就不再拥有支配你身心生命的权力了。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以上主的标准,来对待这个世界,你就是上主行走在人间的使者。

明白我的意思吗?我把我这件衣服给你了,这件衣服从此之后不再是我的了。那么对于你也是一样,将你的身体,将你的意识,将你的心灵托付给上主之后,你就不要被你的这些思想和情绪所挂碍了。恐惧不再是你,焦虑也不再是你。反过来讲,你要以上主的标准,去面对你的恐惧,面对你的焦虑,怎么去面对呢?宽恕,宽恕并且接纳。这一点你很难做到。宽恕和接纳并不意味着不说话,并不意味着就要跟对方同流合污了。

就比如我现在在讲法,你说我讲的是邪教,你说我是魔鬼,说我骗财骗色,你说我内心里面完全没有任何的感受和体验吗?我当然会有,我会觉得这个人很可怜,你知道吗。我跟你们说的这个话是真实的啊。

在去年十月份之前啊,我是不接受任何人对我的顶礼的,他们给我礼拜的时候,我都是要回磕给他们的,我不能欠任何人的这种礼仪,我不能接受任何人的恭敬,更不能接受任何人的顶礼。为什么呢?因为我是一个修行中的人,我和你们是平等的,可能我的修行境界要超越你们,那只是程度的增长,它不是性质的区别。我和你们都是修行中的人。

我最多最多可能……在去年十月份之前,假如我那个时候死去,我可能是三界内最高的存在而已。但是存在和存在的显现是同一种东西,你知道吧。一个细菌,它也是表现一个存在。反过来讲,一个细菌的内在,就是存在的造物主的体现。我和你们没有任何性质的不同,只是程度的不同,境界升华的不同,我是透明的,你们是有形的而已。你们是被前因后果、宿世因缘所塑造的,我只是不在因缘当中,但是我和因缘同在。但是去年十月份之后就不一样了,去年十月份之后,我的内在已经是完全脱离了存在的,是无生无灭的,庄严的清净了。

过去人骂我呀,诋毁我呀,不算罪的,那是我的因果。我可能听到了之后,可能会生气,我得跟你辩一下,我得跟你解释一下:我不是像你说的那种坏人。我从来不收钱财,我从来不近女色,从来不去结党营私,我也从来不树立自己为教主,所以你这么说我的话,是不对的,是委屈我了,是在玷污我的形象了,是在歪曲我的法义。但是去年十月份之后到现在为止,当再有人去玷污我,去侮辱我,去辱骂我的时候,我对他内心升起的只是可怜而已。因为我知道,当一个三界内的生命,去攻击侮辱法界圣贤的时候,那么不用我去做什么,我也不会去做什么,我对你的只是宽恕而已,但是你生命当中背负的罪业,将是生生世世的。

但是现在事实上讲是这样子的,当一个地上的修行者,甚至一个凡夫,对一个已经解脱了三界生死束缚的一个大智慧者,心里面升起了景仰和顶礼之心的时候,因为这一次因缘,可以促使你在未来成佛。真是这样子的。就像是释迦牟尼佛那时候顶礼燃灯古佛一样,他的恭敬心,他的虔诚心,他仅仅是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放到水坑里面,让燃灯古佛走过去,不至于让燃灯古佛的双脚沾上泥水,就这么一个功德,燃灯古佛说,我承诺你,在未来世界成佛,名号释迦牟尼。这是个典故啊。

世尊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后,然后他去布法讲道,碰着的第一批人,是五个比丘,给他们讲了苦集灭道的法。苦集灭道:人生是苦,万物是因缘所集,万物都是有生有灭的,但是在生灭当中,它有无生无灭的那种性质在。啊,苦集灭道。无生无灭的性质,就是众生的清净法性,也就是法界的展现。你们现在还远远不到那个地方。

你们知道这五比丘是谁啊?他们怎么能在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最初听闻法义呢?在更远古的时期,有一座山,山顶上有一尊佛像,有一年呢,那个山的周边发大水,发洪水把房屋树木全部冲倒了。然后在洪水的洪流当中,有一片树叶,树叶上趴了五只蚂蚁,那个树叶随着洪水围绕着这个孤峰转了三圈。孤峰上不是有尊佛像嘛,这个就是右绕三匝。就是因为这个机缘,那五只蚂蚁,后世变成了五个修道的尊者,能够听闻释迦牟尼佛初次转法轮。这个就是佛教里面记载的故事呀,这个就是跟圣者的因缘。

好了,我再给你讲下一步的修法。你啊,无论任何时候,这个是我给你授戒了,我给你授戒了,无论任何时候,内心不要升起嗔恨的心,这个是你的唯一戒律。你可以去跟别人辩法,真理不辩不明,你可以去将法义和你自己的修行体会讲出来,但当任何人,触怒到你的时候,包括别人骂我,内心里面不要升起任何嗔恨的心。你要像我一样,去宽恕他,去原谅他,直至能接纳他。爱,爱的力量可以穿透身心的。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真正的好人,在一个房间里面坐了很多人,十七八个,如果其中有个真正的好人的话,他身边是有场的,是有个能量场的,那种能量场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温暖、很慈善、很纯洁,这就是好人。他哪怕什么事都不做,他没有捐一分钱,但是他就是个好人,他是神认可的好人。你就这么一个戒律。

你的智商足够,你的心量,心底里面的纯洁也足够,虽然你有的时候,偶尔会泛起一些骄傲的心,但是那个无足挂齿, 只要你的虔诚心足够,就可以在你的心灵深处,见到你久违了的,你苦苦寻找了一生的那个神圣的光明,那是你生命最安全,也是你生命当中最辉煌的地方,那是你曾经的自己。弘法这件事情是你一生的使命。现在我说的这句话,我为我说的这句话负责任,是确确实实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在去年十月份之前,我讲的只是三界内的法,因为我当时修行并没有超越三界,你们看我在国内微博上写的那个什么法界呀,什么最终那种如来真义呀,你就觉得我能写出来我就已经到了,实际上不是的。那个佛呀,那个如来的那些究竟法义啊,祂是我的生命当中的记忆而已。我是那个祂在人世间的记忆,祂是我在心底里面通过记忆能够看到的生命原始的本来面目,我跟祂是有一个联系的。这个联系是以一种……像是照在水里面的光一样,那个水里面的光啊,通过水波纹的这种流动啊,会形成很多色彩,我就是那个色彩。但是那个色彩真正的基本,是天上的那道光啊,那个光明,那个光明和水里面那个色彩的性质是同一个性质的。所以当我修行接近于那个性质,还原那个性质的时候,我就是祂在人世间睁开了眼睛。

现在我讲的法,就是从此刻到以后,我讲的一切法义和法性,就是属于法界里面的大菩萨的智慧了。这些法,对于人类来说,可以说数千年都没有人这么系统地讲过了。像是慧能,像是那些大德呀,他们讲的只是一些究竟法义,他们并没有告诉人们过程,从人到修行者,从修行者到神,从神到造物主,从造物主到圣贤,这个过程没有人像我这样系统讲过了。我讲得很系统、很细致,而且每一个层面我都破开了讲。

法界的这种性质,对于一个修行人而言啊,祂就是极致的单纯。现在我跟你们讲单纯的话,你们还理解不了。单纯是完全不能用意识思考的,但是却在意识的当下,但是祂却不受意识的分析,但是祂就在你意识分析的当下,那个不再被意识分析当下扰动的那种空白,那是单纯。单纯是在你感受和体验的深处,却不被你感受和体验所带动的那一种清醒。那个清醒和意识里面的空白,是同一种东西,那个是单纯。那个单纯是在你的意识空白和内心清醒都没有办法去分别的,像是空间一样的,无来无去的,那种广袤的平安,那是一种平安的一种状态。

平安是在清醒之中,但是又超越于清醒,包容了清醒和单纯,包容了身语意,包容了你的思虑和情绪的一种绝对无生也无灭的、一种彻底的一种安全,一种安宁。一种安全和安宁,祂同时是平安的体现。平安就是上主的身体。

平安祂实际上是一种,怎么说呢,祂是法界的,像是目光一样透明的,遍满十方但是却无生无灭、无来无去的性质。在平安当中是没有死亡的,也没有诞生。在平安当中,连光都没有,祂是超越了光的性质。就像是我的眼睛看到你,你的眼睛看到我,你看到我的这个目光,不会因为看到了我,而变成了我的样子,你知道吗?这个目光无论见到什么,祂都是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染无垢的。所以天堂地狱皆是净土,凡夫与修道者皆是如来。祂是不二性,也就是印度教讲的梵,佛教界讲的觉性。法界就是觉明空一体的觉性,这就是法界。

现在我在这个地方,现在我的修行的整个境界就是在法界之中。我的生命形态呢,是一轮太阳,刚初升的太阳,很灿烂,但是祂有太阳的形状,圆的,散发着光芒。从现在开始算大概五六年时间吧,这个太阳祂就会慢慢升空,长大,越来越大,那个光芒呢,祂会随着太阳的慢慢扩展,那个光芒祂就会消失了光芒的形态,祂就会变成了明晰的性质。

等再过几年的话,这个明晰的性质祂就会遍满了法界十方三世。那个光芒的形态,那个太阳就消失掉了。那么就是完全的智慧和完全的觉悟,充满了法界,成就了法界,那就是十地菩萨,大菩萨。但是我还不仅局限于此。现在我在法界就像婴儿一样,刚出生的,襁褓中的婴儿,还在那个摇篮里面躺着呢。但是我身边就有两尊胁侍菩萨了,那是我的胁侍菩萨,就像是观世音和普贤王一样的菩萨,祂们是我的胁侍。将来我所成就的一定是最终极的那个觉悟者,因为只有正等正觉的如来,才会有胁侍菩萨,大菩萨是没有胁侍的。

当然一个修行人的话,我只是这么讲一讲而已,不能以这些名相和体验现象来判断一个人修行的状态,一定是以修行者的智慧的证量与境界,一定是以修行者心地的纯洁和温暖来衡量这个修行者的程度的。

你身上不足的地方呢,就是你的嗔恨心,嗔怒心比较重,碰着自己不平的事情的话你可能忍受不了,你可能就要说出来,它会扰乱你的道心。不要执着于在人世间做一个正派的人、正义的人,不要执着于在人世间表现一个正派的人、正义的人。你要成为一个神灵,一个神灵是以爱、宽恕行走于世间的。只有爱和宽恕可以穿透身心,点燃人的灵魂。这个是我给你的功课:克制你身上的嗔怒心。我没有说你不可以去跟别人辩解,你可以,但是在你嗔恨心起来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安静下来,等到嗔恨心的这个气,气完了之后,然后再以一个平等的、平和的心去跟别人探讨,好吧?这个就是你的修行。好了,下一个。

学生1:好的,谢谢老师!

免责声明:本节目内容为媒体或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文学城电台(海外电台)的观点、立场以及投资建议。
评论
评论不支持HTML代码
注意: 请不要在评论中留下不友好信息或者类似侮辱性的言辞。

“修行是让自己变得温暖和纯洁。" 谢谢大智慧者!

这位老师一定是位智慧高深、神通具足的大成就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