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data/radio/album/13/10/1310_120_120.jpg?rand=1328">
修行者,面对凌辱时,理所应当宽恕接纳。这是神的权柄。觉悟者一对一点评。
总节目 6 总播放 404 总点赞 3 总评论 2

如何与欲望和解? | 《开天》20220106

2025-10-05 08:42:25 播放 124 评论 1
0:00


学生2:老师您好!有个问题,我现在想把《梦》还有新平台上的这些文章,用粤语读出来,流通在小播放机上可以吗?

老师:读出来?可以呀。你修行多长时间了?

学生2:我十九岁开始读《金刚经》,我从小有很多感应和预知梦之类的,所以我就找了很多法门,那些法门有些都是很好的,比如行般舟啊,禅宗啊,但是我都没有很深切的感受和正确的方法去做。然后我在去年十月份的时候,遇到了老师的法,我就马上信受,觉得我找到我要的东西了。

老师:你的这种悟性,咱们讲的人心底里面的这种见性啊,他没有被你的六根所完全蒙蔽掉,所以他透过你的六根展现出来,就是你有深入的,你有透过事物表相,看到事物本质的能力,就是人们所说的这种洞察能力,也就是人们讲的这种灵性的能力。你倒是很适合,你跟我的法很相应的。

要是讲得更究竟一些的话,整个雪山那端的一切修行方法的开拓,那是由我开拓的,在几千年前啊。所以说到今天为止,你们看我讲法的时候,结合了很多的体验、觉受、感知,来试图通过人的情绪和感受来表达真相。

在汉地的这种佛教里面,汉传佛教里面,它更注重的是理和义,通过思维修来去体验到生命的真义。但是它是适合那种习气和业障比较小的人修的法。像是慧能,听闻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就能够觉悟,那个属于上上根性的人。

但是汉地佛教对于雪山修行的那些是不认可的。他们认为里面有很多污秽的东西。但是实际上,当初我们去创造雪山修行教派的时候,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没有的。它就是主要注重人的感受和体验,在感受和体验当中,借助感受和体验的这种层次差异,来指向人内心里面那个见性。明了心,找到那个见性,明心你才能见性,通过那个认知,你才能够见到自己的觉知,透过觉知你才能够直达觉性的,明心见性的过程,这就是。

找到人的内心认知,净化认知,扩大认知,深入认知,还原认知,认知还原的过程,就是生死分解的过程,就是自我分解的过程,也就是生死轮回分解的过程。认知最终还原的那个境界就是觉知,觉知就是空间,你的身心内在会出现不动不摇、不动不变、不移位的那个空间,它是透明的。那个空间,它把你的意识和你内心里面的那种见性完全都同化了,你的意识变成了空间,你内心的认知也成为了空间的一体的时候,这个时候觉性就会展现的。那个时候你就脱胎换骨,超凡入圣了,你就进入到了不生不灭,无来无去的境界。但是那个过程对于修行人来说的话,太漫长了,基本上一生是达不到的。我说的这个,真是这样子。

你们要知道,我从一个凡夫俗子,从一个邪教徒修行到入了法界,我才用了十年时间。你们不要跟我比速度的,不要跟我比速度,今天我这个录音很多人都会听,不要跟我比速度,我再强调一遍,你们不是我。我是带着祂的记忆降生的,我知道道路在哪里,你知道吗?地上流传的一切教法,都是祂曾经讲过的东西,我只不过是再重新复述一遍而已,所以说我提升会很快。但是,你们不具备这样的因缘,就要结合自身的体验和自身的福德去修行的时候,就要踏踏实实地修。

第一个,纯洁自己的意识。意识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大脑当中储存的记忆概念。多读正法的书籍,什么叫正法的书籍呢?《金刚经》《圆觉经》《楞严经》《华严经》,佛教里面的七经。还有慧能大师的,还有莲花生大师的这些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的文章,伏藏法,都要读一遍,把它记到脑子里面去,树立正知见。什么叫正知?“正知”就是脑子里面的概念,“见”就是内心里面这种清醒的见性对概念的受持,就是心愿,我的心信受我所学的这个法。正知见,“正知”和“见”是两个东西。知见知见,我知道并且我见到了——知见。要以正法作为一个基础,知道你的方向在什么地方。

第二个,践行。什么叫践行呢?就针对于你而言啊,你内心里面这种见精啊,见性啊,他是没有被你的六根完全遮蔽住,所以他透在你的头脑和心灵当中,他是一种敏锐的觉知能力和透视能力,但是同时的话,你的情欲也很深。这个时候,在你体验当中怎么去做呢,要做一个纯洁的人,要离开你内心里面的感受和欲望。怎么去离开它们?不是让你断绝它们,而是学会和它们相处。

就是你和一个非常娇生惯养的大小姐住在一个屋子里,这个屋子很小,只有五平方,你睡一张床,她睡一张床,你们俩基本上是头靠头的。过去的话,她的言谈举止、她的习气脾气会影响到你,你会认为她在想就是你在想。从今天开始之后呢,要学会和你内心里面的情欲,友好地、平等地相处。就是你想吃什么东西的时候,想去享受某种体验的时候,先停一停。哎呀,我这会儿很想吃一个苹果,想得不行。放在过去的话你马上就去吃了,从今天开始的话,你先停上十秒钟。我不一定非要吃它呀,我不一定非要吃这个苹果,那不吃了,我不去了!

你有第一次跟她的分离就有第二次,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她想吃什么不重要,她想吃这件事情很重要。就是她想吃苹果,并不是那个苹果重要,而是她想吃重要。当你能够在你内心深处把这个你想要的这种欲望的对境去掉了之后,只留下这个欲望本身了之后,你就可以看到欲望本身的面目了。它是一种习气的聚集和贪念,它是一种习气的执着和心灵对于体验的一种沉迷。

我曾经吃过这个牛排,感受到味道非常的鲜美,非常的舒服。这种体验牵引你内心的认知,陷入了甜美体验的境界当中去。以后这个境界带动你的心灵想要再重复,回顾一下这种非常舒适的感受的时候,那个牛排的对境就会出现。因为上次是吃了牛排而产生的这种舒适的感觉,下一次心里面想要重温舒适的时候,牛排的对境就会出现,知道吗?

这个就叫万法唯识。一切的现象,你的敌人、你的亲人、你的家庭、你的恐惧、你的幸福,一定是有对境的。我看到这个人,想到这个人,我就会很愤怒、很伤心、很难过,因为他曾经骂过我,他曾经占过我便宜,他曾经伤害过我。现在,当下一次,当这个内心的这种愤怒升起来之后,先停一停。我不恨这个人,我宽恕他,接纳他。把这个对境去掉了之后,你再看内心里面,那个仇恨是什么东西。它只不过是心识对体验的沉浸而已。

你能够接受沉浸在那个体验当中的那种感受,你去接受那种感受,宽恕那种感受,去接纳它,去原谅它,去拥抱它,你会发现,当它消散的时候,外面的这个敌人也就不存在了。当你能够沉浸在吃了牛排之后产生的那种舒服的感觉当中,并且在这种舒服的感觉当中,去接纳它,谅解它,宽恕它。当它消散了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内在只有一个认识到这种体验的那种清醒的认知存在,而这种体验就消散了,那么外界的牛排也就消散了。

我这么讲,回头你们去反复地听,好吧。你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你们所遇到的一切的冤亲债主、爱恨情仇啊,跟外界没什么关系的,全部是因为你内心的这种认知,被你的体验和感受所带动,沉浸在习气所塑造的境界当中。而外界的亲朋好友,食物也好,环境也罢,全部都是你内心境界牵引你的认知,投射出来的一个幻觉,一个幻相而已。

你内心没有体验了,你内心的体验变得透明了,那个境界不会升起。那个境界不再会升起的时候,内心里面的见精保持着一种单纯的、清醒的状态,那个时候你就从人类的生和死当中脱离出来了,就升华到了那个三界高层当中的这种,唯有见,但是见无所见的空灵状态。

那个时候,你的存在就是一种光,在三界内的中上层存在了。在那个境界当中的话,如果你这个时候死去,你在升华的那个境界当中,虽然并没有圆满,但是也是来去自由吧,并且也是心想事成。那个地方,在心识的内在,脱离了你的分别心的这种内在的认知,如果你死后,你的心是处在认知的清醒当中的时候,那个认知就会在你死后的那个境界当中展现出来神灵的模样,他是可以心想事成的。想去什么地方一念之间,想做什么事情挥手即成。

在那个境界当中有很多外道的世界,就是那些外道的大修行者……外道可不是邪教啊,这是两个概念。外道修行者都是很伟大的,他们只不过相对于释迦牟尼佛,相对于真正觉悟者而言,他们的法不究竟而已,但是那些外道修行者是很伟大的。他们只是不究竟,但是他们依旧成就了,他们成就的基础,他们成就的目标是永恒。他们所讲的法的最高层是存在,就是我说的造物主,那是他们认为的宇宙的终极。他们所渴求的就是永恒存在,永远不再生老病死而已。他们不究竟,但他们不邪恶,你知道吗?

邪教是很邪恶的。邪教的终极的目的是虚构一个信仰,通过信仰来抓取人的心灵,将人的灵魂牢牢地锁死在地狱当中。他们的具体表现就是通过宗教来控制人,在人世间获取利益。任何邪教一定是以人世间为目的的,一切邪教都是为了在人世间成佛作祖,作威作福,而成立的这种精神控制系统。而一切正法,无论是外道还是究竟的佛法,一定是引导人的心灵出离世间的,要放弃人世间的一切名利欲望。

衡量邪教,衡量正法实际上最根本上就看它的指向是哪里?如果它指向的是让你解脱的,离开这个世界,放弃人世间一切利益、物欲、情欲,让你去追寻到你内心深处的那种清净纯洁当中去的,那个就属于正法,哪怕它不究竟,它也是正法,虽然它属于外道。

能够明心见性的,让人即身解脱的法,称为佛法。祂或许不离开世间,但是祂却不沾染世间,这是大乘了义佛法,这种佛法百千万劫难遇一次的。宇宙当中99.999%的世界里面都是外道,没有佛法的,哪有佛法呀?没有的。

学生2:老师,您刚才说的,如果保持那个境界,在我走的时候,我可以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因为前几年我有一次差点死了,我什么也没有想,我只叫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接我,但是我就活过来了。我想问,如果是那种情况,我能够求生极乐吗?

老师:百分之百啊!如果你真达到了心灵的见性不染你的六根六尘的时候,去阿弥陀佛的世界只是一念之间啊。你们不要以为阿弥陀佛的世界就是远在西方,没有,阿弥陀佛的世界就在当下呀!《华严经》上讲的是,阿弥陀佛在众生的汗毛孔当中讲经说法的!佛是无来无去,祂是周遍宇宙一切微观的。你当下,你心底里面的纯净和信仰,和阿弥陀佛的那种性质沟通上的时候,一念之间你就在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啦。

学生2:老师,您刚说的,就是我们的见精保持不分别不执着的那个状态,只是见。那我想请问老师,我在做这种观照觉察的时候,这个见精,见闻觉知的这个见精,跟能所的能,还有老师说的清醒心,有分别吗?我要保持哪一个?

老师:见闻觉知的这个“见”,和这个见精是两个概念。见闻觉知的“见”,它一定是见到了,我看着你了,看到了的那个见,这个是见。见闻觉知的闻,一定是听到了,才有所闻嘛。但是见闻觉知之下,在你内心里面有一个知道自己见到了,知道自己听到的那个“知道”,那个是见精。那个见精和内心里面的认知是同一个东西,就是我内心里面认知到了我所认知的境界。那个认知到了的那个“认知”,就是“能”,能所双亡那个“能”。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这是观世音菩萨说的。你听我说啊,“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这个就是到了见精那个地方了。就是你见到一切,内心里面知道我看到了一切,这个知道不会被所知道的境界带着走,不去分别它,不去定义它,不去执迷它,这个就保持在见精当中了,这个就是能,也就是人的认知。这个就是修行的第一步,从人变成神的过程。

你快到这个地方了,但是你目前还没有到。你快到了,因为你的灵根很足的,你到这个地方的话,如果要是快一点的话……我就不跟你说时间了,反正距离你不长。目前你生命当中的境界距离你内心里面的见精的距离不长的。如果你要是很精进,很精进,很纯洁,很虔诚地去修行的话,会寂静内观,摈弃一切外界境相的话,你很快就可以达到了,几年时间。

学生2:和老师说的清醒心有分别吗?

老师:没有没有,见精就是清醒心。

学生2:好的,老师,我会精进的。谢谢老师!顶礼老师!

老师:好的,好的。

免责声明:本节目内容为媒体或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文学城电台(海外电台)的观点、立场以及投资建议。
评论
评论不支持HTML代码
注意: 请不要在评论中留下不友好信息或者类似侮辱性的言辞。

赞,很受益,感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