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埃航“死亡俯冲”疑云重重 外媒曝光更多坠机细节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
登录
返回新闻帖
难为
发表评论于 2019-03-13 06:00:55
不排除飞机本身设计问题,机师经验不足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才28岁不是吗?!保持了多长时间安全飞行记录?!飞机出故障时,有经验的机师或许可以操作人工驾驶逃生,当然机师没经验判断失误就没办法了。有没有找到黑匣子呢?
周老大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23:09:27
不顾手动,是为“掣肘”。
Sam大树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22:39:59
FAA 审核新机型不认真,造成737M8出状况。
波音也深知审核过程有问题,心虚,所以777X
也不敢推出了。
花果山庄主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20:31:00
波音认怂了,飞控软件外包给印度了
空城之主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20:15:43
最后一句话好比鲁迅笔下的上大人孔乙己,半通不通。
Snowflower11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20:11:49
应该是清理阿三软件程序员的时候了。
Huilianghu5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20:00:47
发现问题没解决,继续冒险。波音在犯罪。
ANGELS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9:41:52
波音现在肯定会把锅抛给诸如天气,人员操作不当的,回想90年代初,波音阀门问题,摔了5,6架飞机,死了几百人,波音也没认错,后来是在一架出了事都没摔下来的飞机上找到了确凿证据,波音才无话可说,认错,全面改修。
dgtlhrs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9:20:10
太可怕了,机师连手动抢救的机会都没有,估计不是没时间,而是全乱套了,设想一下机师如果想人工控制自己来开,他也得根据那些显示的数据进行操作,而那些数据或许都是通过臭虫软件提供显示的,这种情况下机师根本无法做判断了,因为波音的训练只教他们如何根据数据操作。
pop4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9:18:46
气动不稳定的战斗机以前好像是麦道公司做成过,飞的时候小翼要不停地扇,算一个天才的发明。但把这个概念移植到客机上,这步子好像是迈太大了
>>>>>>>>>>>>>
所有现代三代机都是气动不稳定的. 这样才能敏捷. 靠线传飞控不断调整翼面来稳定.
JonesJunior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9:18:00
在不到五个月,发生了两起fatal事故,均是失控,可以合理地怀疑波音的新机型存在设计缺陷,或者是适航飞行试验没能检测到这一严重问题
红米2015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9:17:17
>飞机上传感器肯定有冗余设计,不可能同时都坏了吧?
据说有三个,一主二备用,但737M8只看主传感器的.
深海水手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9:13:09
气动不稳定的战斗机以前好像是麦道公司做成过,飞的时候小翼要不停地扇,算一个天才的发明。但把这个概念移植到客机上,这步子好像是迈太大了。
深海水手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9:04:06
飞机上传感器肯定有冗余设计,不可能同时都坏了吧?
如果冗余传感器读数不一致,放弃强制俯冲不行么?而且几分钟时间,完全可以依靠其它部位的传感器和飞行参数自动判断出来哪个传感器的数据是可靠的。
不管咋样,不顾手动强制俯冲这设计太不科学了。俺估计波音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很可能是这款飞机的气动根本就不稳定,飞机飞着飞着自己就会猛抬头,所以这个仰角限制必须时时刻刻加着,随时调整,否则的话驾驶员会被玩疯。。试想一下,如果一辆车高速上开着开着自己会突然往左或往右拐一下,驾驶员会不会疯掉?可问题是,加了这个强制更正以后,貌似飞行员连疯掉的机会都没有了。。
衡山老道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8:37:33
波音为了钱,不透漏实情,罪大恶极。波音本应找出原因后,向买家通报实情,在没有找出解决方案前,停飞这种飞,波音赔偿损失。
红米2015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8:32:54
据说这系统是每5秒还是10秒动作一次。所以飞行员还有机会拉起一点,但不够。
红米2015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8:30:41
去年狮航事故确实是仰角测量出错,因为那架飞机之前一天就出了同样问题,当天是更换了sensor之后才飞的,但是显然没有解决问题。
深海水手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8:07:38
俺特别想不明白一点:波音说这个传感加自控的程序强制介入是为了防止手动时仰角过大失速。若真的如此,那这个自动程序最多最多把飞机控到水平飞总够了吧?有什么理由非要那么执着地要强迫飞机掉头向下呢?你是控角度,不是控高度,对不对?程序再怎么BUG,无论如何这两个不同的标的是不可能搞混的。
看出事这两起的人机搏斗的飞高曲线,都是反反复复地在飞行员拉高后被立刻压下来,这很不科学。有人说是传感器出错,俺觉得不是。首先这么新才验收的飞机,传感器要出错也难。其次如果真是传感器出错,恐怕连反复抬头的机会都没有。如果传感器时好时坏,也还是没有理由每个回合都是拉高后被突然掉头向下。特别是坠毁前一刹,两起事故都是在一个大冲高后直接掉头直降。这绝对不是传感器数据出错能解释的。难道某国工程师的思维方式真的与众不同有独到之处?
Goodman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7:23:33
别猜了,这件空难一定会像以前别的一样,根本无法查明真相的。永远只是捕风捉影的”疑云重重。“
因为以前学的就是737,也有很深度地接触过它的零件供应商,也了解飞控系统的开发和测试。以及许多部件的检测和严格质量管理,有一点可以肯定,737是全球最成熟也是最可靠最安全的机型。
这两次事故相当于一个人在一年内连续两次中了上亿元的彩票,从概率上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所以一定不是意外,而是人为的破坏。看来有人想要翻波音这条大船。翻了波音对谁的伤害最大呢?是谁又有这个能力和技术素质这么干呢?
gameon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7:19:42
它奶奶的,不是都到了大数据时代,飞机数据咋就不可以同步送到云里?
也许早就有了,美国人故弄玄虚,拖时间罢了。
gameon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7:18:57
它奶奶的,不是都到了大数据时代,飞机数据咋就不可以同步送到云里?
也许早就有了,美国人故弄玄虚,拖时间吧了。
Exception666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7:00:31
波音和美国政府也许会尽量拖延调查结果,不让真像大白。黑匣子已经找到, 就看波音想不想公布了。 拖越久,就会有更多航空公司停飞这款飞机。明摆着的事。
咔炸飞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6:38:55
“准确,而非速度,更重要。”
是的,能拖就拖这是波音目前的主要策略
Deepspace_01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6:36:15
大仰角爬升同时推力不足才会激活防失速程序。而大角度爬升是廉价航空的省油妙招。人为失误在先。程序启动后又不知如何应对。飞行员对飞机不熟悉是原因。以上纯属推测。等待调查结果。
洛城一郎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6:21:00
如果波音公司是一家负责任的企业,这样频繁和段时间出现空难,就应该立即停止次飞机商飞立即调查,直到水落石出的结果,而不是随时待命,因为灾难依然随时可能再发生
猪年行运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6:05:00
科技有好有坏,如果走歪了,会带来严重危害。
吃素的狼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6:00:12
飞机就是个发动机和机身机翼与空气作用下飞行的大闷罐。
一旦发动机,机身机翼出了毛病,大闷罐就沉甸甸滴往地上砸下来。
于是,就死亡俯冲廖。
hohoohooo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5:58:49
就这样美国媒体还指责中国是出于政治目的才禁飞的。
ANGELS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5:15:52
再来一次的话,这个型号肯定要取消了,心理会有阴影。
needtime
发表评论于 2019-03-12 15:09:52
如果短期内再来一次,这个批号会绝迹了吧。
各种控制软件,单元委托到外面太危险了。
页次:
1
/1
每页
50
条记录, 本页显示
1
到
30
, 共
30
分页: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