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77年北京文科状元 作文登上人民日报 如今过得怎样?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发表评论,点击此处登录    返回新闻帖
ivypa 发表评论于 2021-07-03 08:07:35
"从知识青年变成了农民,许多孩子一时都难以接受。顶着毒辣的太阳,大家被迫忙碌在田间地头,这是极其辛苦的。在人群中,唯有刘学红不抱怨、不后悔。对于政策,她充分理解。“

恰好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7:23:58
77年北大新闻系有招生,78年的新闻系并到人大了

Longdelong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0:35:34
1977年和1978年北大没有新闻系,北大中文系在文革中一度搞的新闻专业也已经划归了人民大学。此处说她考上了新闻系,是胡扯。
党组组长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7:16:30
主义兵,红二(红革会,二总部),长春公社(工大造大,地院兵团)
aussie-2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7:14:33
77级考完,北京出了一本优秀作文小册子。第一篇就是刘学红的。我印象深的是另外一篇,记得是一个老三届,男考生。老婆生孩子之类的内容掺杂在里面,文笔更好。
若平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5:45:22
这是怼 躺平
笨傻痴呆戆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5:13:49
上山下乡--红二参军了,高考了--红二出国了,出国了--红二返国把国企当私企了,呵呵
pandali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3:43:19


搞笑吗?黑色幽默,不反思还唱赞歌,那下辈子好重复这个命运
jingzhe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3:21:00
在1981年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中青在线》里的"在线"俩字肯定和现在的不一样。
DanceDude20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3:07:08
靠 “坚持看《人民日报》、《青年日报》” “写下了一篇了《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当 “文科状元”。
学问真好!
US_Lion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3:06:59
改个名字吧,什么刘学红,太文革气息的名字。毛泽东害死祸害了中国三代人。感谢邓小平的拨乱反正。
苍松翠柏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2:42:00
不错,有份日人民了
baydad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2:32:09
第一,她应该早就退休了吧?

不可能是村支书拿走。轮不到他。
一般都是县委以上的地方官。拿走最多的还是上面的大官。
路人2017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2:27:26
77年老邓恢复高考,可以说扭转中国局面,拯救了上山下乡水深火热之中的青年人们,老毛真的害死人
true?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2:09:45
中国的文革,支书的女儿挤掉了有真才实学的人。
美国的文革,黑墨的不学无术的家伙挤掉了有真才实学的亚裔。
中国文革结束了,美国文革方兴未艾。
bearus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1:35:00
有这种品质的人一定会成功
ridicu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1:32:51
大队里面仅有的名额被村支书的女儿拿到了。

哈哈哈。没背景,再努力有什么用?与其说她考上了大学,不如说是腊肉死了才把她送进大学。
63戒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1:28:13
77年高考,很多人建议没有时间了, 78年开始也可以多准备一下,但老邓不等,一定要考,所以没有全国统一命题,各省市自行命题,77级和78级其实只差半年,当时中国一穷二白,连印考试卷的纸都没法准备好,还是老邓下令,毛选五卷停印,把纸拿过来印考卷,这在当时是天大的政治问题,也只有老邓敢做敢当, 当时起草文件,有经单位同意,考生自愿报考,也是老邓把经单位同意给划掉的,让所有年轻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年复习功课,不必担忧单位领导的刁难。
InNorthTexas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1:22:58
大队委女儿抢了名额。
黑包子的故事。
兔比兰伯王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1:01:09
人美,能力强,又知性,赞!
說時依舊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1:00:00
60岁没有退休吗?
wang5zhao6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0:47:10
气质不错,当年应该是一位美女 :)
十年梦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0:44:00
佩服佩服,早就读过这篇文章,但记不住作者是谁。
华府采菊人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0:37:46
在刘学红看来,努力一定能够有所收获。为了那一天,她必须坚持下去。皇天不负有心人,刘学红等到了绽放之日。1977年8月,国家又一次恢复了高考。这一年,上百万考生参加了考试。!!
那位若万寿无疆, 您还是白辛苦啊
小米干饭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0:37:35
个人天赋+个人努力+机遇 = 个人成功

意识形态这种东西就别提了,小老百姓根本扛不住。别说中国,即使在美国,你也得按着政治正确的路子走。
Longdelong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0:35:34
1977年和1978年北大没有新闻系,北大中文系在文革中一度搞的新闻专业也已经划归了人民大学。此处说她考上了新闻系,是胡扯。
showers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0:20:11
她的名字就有很重的时代烙印
追求永生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0:14:31
这没有可比性。即使外部条件再好一百倍,比如找一百个大学教授辅导,也不保证就能考高分。当然靠高分并非本领高,但那已经是另一回事了。
追求永生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0:06:16
她并不是靠一个月的复习拿到北京文科状元的,而是平常的基础好。密云高岭,算大老乡了。我是79届考生,作文题满40分我得39分。陈伊玲的故事改写不知道有人有印象没有。
云一片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10:02:00
那时候考上大学的都是能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再干什么,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
空城之主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09:58:46
京工人:恢复高考是77年10月21日公布的。少数人77年9月就有内部消息了,但也有少数认真接受再教育的看不到报纸听不到广播,10月底才知道。但是因为苛政的惯性,就是此时还不清楚是否给考。
newbigman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09:55:33
I means: I respect her and admire her success. However, no matter how hard I or most of us could try, I or most of us cannot achieve the same glory. i.e., Just preparing for 1 month to become #1 .
==
我的意思是:我尊重她,钦佩她的成功。然而,无论我或我们大多数人如何努力,我或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获得同样的荣耀。即,只准备 1 个月成为#1
newbigman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09:44:20
在偏僻农村,等刘学红收到消息后,她仅剩下一个多月的复习时间。...
她这才挤出了时间。最后半个月,她将自己锁在屋子里,翻烂了课本,笔记写了一打又一打,埋首于案前,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打下了良好的功底。
===
Not the best spiritual chicken soup.
Clearly, this is an unreplicable success.
不是最好的精神鸡汤。
显然,这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成功.
PingChenChen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09:41:51
由于1966文化革命废除高考以后,大学全部从工农兵中推荐, 选拔。 没有高考。1977年,邓小平出来工作以后, 首先从政策上回复高考制度,然后举行考试。 由于11年没有高考,积累了无数中学毕业生(大部分上山下乡,还有当兵的)。考试时, 岁数大的已三十多岁。很多在农村连课本都找不到。 所以考试日期一拖再拖。 所以拖了很长时间。
江湖行走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09:29:45
1977年,查全性面谏邓小平同志,首倡恢复高考并被采纳,被誉为“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 [2]
1977年10月21号,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京工人 发表评论于 2021-07-02 09:20:59
1977年8月恢复高考,“她只有一个多月复习,”于是1977年12月参加了高考。
。。。。。。

这三个陈述中,总有一个是错的吧?
页次:1/1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35, 共35  分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