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散说晋书

(2024-04-13 05:30:43) 下一个

 

 

愈长,愈近晋书。

 

晋书的舒服,是个人的舒服;晋书的功夫,是悄悄话范围里的鉴赏;晋书,用来写信的;晋书的问世,有点像《红楼梦》的问世,密友间相传的东西。总之,晋书,私私的。

 

《十七帖》《丧乱帖》《洛神赋十三行》《兰亭序》,就是属于上书的《出师颂》,都家里叔舅姨写的字的味道

 

站着写,心无旁骛,要不然呢? 此际,怎么会想公家事?“相看两不厌”,会是党中央?

 

所以,晋的笔法,是引路让笔和自己去约会。只捻,没顿按提。自己和自己说话,哪有用修辞的?

 

而东晋,几乎是这里读书人的唯一“竹林”。总是把“七贤”理解为supper 7的中獎号码,不是吗? 东晋以后,中四个号码的,都鲜见。

 

晋书,是书法中的高校。初中高中程度,读不懂。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间练书法的,九成九以上练欧颜柳,是他们喜欢,更是他们的水准只会这个喜欢。现在练书法的,还是这样。记得,高中有老师向自己推荐晋人小楷。自己则是怎么都看不出好来。

 

沈尹默,“写到了宋”;孙晓云,“写到了唐”;孙过庭,陆東之,刘墉,王宠,有点晋味。即,都没通过“高考”。

 

在《世说新语》的语境中,能看到不少晋书的“书在书外”是个什么样子。那时,女人没裹脚,卫夫人教书法;不兴军功,不兴官迷,兴阮步兵啸,兴“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晋人留给我们的故事:王献之自信信稿写得好,寄给大官谢安看。谢安嫌他太傲,就在信的反面写回复。把王献之弄得怀恨在心。

 

故而,晋书成了书法中仅见的私人沙龙,而不是像唐朝那样的“书法盛世”。

 

读中国的历史,先敬先秦,后惊秦汉,唐宋嘛嘛,明清哈哈,心仪落在两晋,尤在东晋。书法,亦然。愈长,愈私。装都装不出来。

 

千古以观,一派公家字,准公家字。就东晋之书,私私的。张爱玲不事书法,但她的一翻身“吵死了”之态,却和晋书的趣味,无缝衔接。其他的,还没见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