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耳朵

有小说,有翻译,有随笔,想起什么写点儿什么。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19-11-26 13:26:09)
我在西幼的日子 七十年代外交部人员出国常驻是不能带孩子的,又有很多外交官老家不在北京。为了解决后顾之忧,外交部的幼儿园就应运而生。外交部的幼儿园以前分西幼和东幼,是西郊幼儿园和东郊幼儿园的简称。西幼在海淀黄庄,东幼在永安里豫王坟。那会儿这里是北京郊区,所以才得到这俩名字。幼儿园基本都是整托,也就是周一到周六孩子在幼儿园,周日才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江米面炸糕–最喜欢的早点之一,也是糯米和豆馅儿的组合,不同的是这里江米面是要发酵的,而豆馅儿不能太细腻,要兼具豆子沙沙的口感和颗粒感,还不能太甜。发酵的糯米面包上豆馅儿放油锅里炸到金黄,外皮酥脆,而且有一个个的泡泡,里层的糯米还是软软的,和豆馅儿是绝配。以前街边的小摊都炸得很好吃,现在就觉得京天红的好吃。好多人推荐洪记的,我去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各种花式年糕、驴打滚、艾窝窝–以前老北京四九城好像没有像现在这么融合,住南城的一抬腿就去北城吃饭,或者住东城的一坐车就到海淀聚会见朋友。小时候基本住东城就吃东城这片的,所以对隆福寺小吃店印象最深,里面的各种糯米做的吃食都喜欢,估计老北京人都喜欢甜糯米这口儿吧。可惜现在隆福寺小吃店没了,要吃正宗的一定要去牛街了。放点儿隆福寺小吃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稻香村–点心:直到上了中学才开始有钱吃稻香村的点心。最喜欢的一直是各种枣泥馅的点心:枣泥方酥、黄油枣泥饼、枣泥酥、枣泥块、枣花酥,其中最喜欢枣泥方酥,外面是黄油味像饼干那样的酥皮,馅和皮都不那么甜,却香味浓郁。枣花酥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吃起来觉得有些太甜了。自己也做过不少次枣泥馅的点心了,感觉自己做的馅儿比稻香村的还新鲜好吃,就是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学校门口小店的吃食–首推耗子屎,也不知道谁给起的这名字,够损也够形象。好像是陈皮一类的小吃,黑黑的一粒粒装在小小的塑料袋里,吃起来酸酸甜甜,有陈皮的香味,味道不错。糖豆也是放在小塑料口袋里,五颜六色的,有些香精的味道,然后就是甜。小朋友要是放学有钱买一袋,那也是土豪啊。大米做的米花,放在一个细长的小塑料筒里,大概有两根笔那么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寿桃–每次过生日奶奶都会给蒸寿桃。发面馒头做成桃子的形状,上面点一点儿红。吃起来和普通馒头没区别,只是爱的味道更浓一点。我和妹妹都喜欢在奶奶做寿桃的时候也拿团儿面揉着玩。我做过小白兔、小刺猬、小老鼠,拿绿豆当眼睛,也做过飞机、大炮,没等蒸就被揉成小球儿了。 奶油炸糕–每次去吃的都是东风市场门口小吃店的奶油炸糕,炸得金黄色的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冬天 关东糖–一到冬天就想起关东糖,虽然粘牙,但那种甜味里带淡淡焦香的味道是别的糖都没有的。尤其是后来有一种外面带芝麻,里面空心儿的,一咬掉渣儿,酥香好吃,印象深刻。可惜现在好像见不到了。 冰糖葫芦–这个现在几乎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了,可是只有冬天那层糖壳儿冻得梆梆的时候,咬一口最过瘾,又酸又甜又冰。在这边的超市买到过冷冻的糖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秋天 北京的秋天好短,都不知道哪些吃食可以算秋天的,但果子肯定是丰收的。 大枣–初三以前家里都住小街儿那儿的四合院。老北京胡同里的枣树很常见,我家门口也种了一棵,是我和爸妈一起从他们的友人那里扛回来的。枣树回来没多久就开始结枣,又大又甜,还没红就已经脆脆的非常好吃了。秋天一到,我和妹妹就开始拿个竹竿打枣,打下的枣子还要量“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夏天 冰棍和雪糕–那会儿3分钱的是红果冰棍,5分钱小豆冰棍,还有一种和现在老冰棍一个味儿的奶油冰棍和一毛钱的大雪糕,好像也有巧克力的,5分钱,不过比较少见。冰棍大部分都是推着车的老奶奶在卖,白色的冰棍车上盖着厚厚的棉被,一打开就一股白色的凉气升起来,大夏天的最喜欢凑过去就和那股凉气,舒服。一些副食店也有卖冰棍的,那就是放在真的冰柜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从小在北京长大,老北京吃东西讲究季节,也就变成每次到季了就会想起那应季的吃食儿。当然也有好多一年四季都吃得到的东西,咱们搁最后再讲。春天蒸槐花儿–北京胡同里一到四、五月份就飘着洋槐花儿清甜的香味。最喜欢这个味道,当然也记得槐树上的吊死鬼儿,又绿又软,拖着长长的丝……。嘿嘿,想着就膈应,起一身鸡皮疙瘩。记得老妈有一次从单位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