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芷伤寒蒂 蛾眉忧晚花

山西土窑洞里住了八年的北京知青,“老三届”中老大哥,网上人见人恨的“朱老忠”就是在下我。“疏雨”是本人另一个网名,出自唐诗“疏雨过中条”。
博文
(2022-04-29 01:38:17)
克里米亚归属,本来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领土争端,不关中国人什么事。无论最终谁打胜,都不会和中国分享克里米亚。国际间领土争端多不胜数,要论历史渊源,人家当事国比非当事国清楚数倍,中国人吃饱撑的才去管。中国从未承认克里米亚归属老毛子,一向主张两国坐下来和谈解决,习近平讲话:不能兵戎相向。
可是偏偏就有那么些吃饱撑的又拿这个话题没完没了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4-29 01:35:46)
正义入侵闪电迟
胶着难下大棋支
核讹怎待跳墙日
普蒂可期瓜落时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3-09 19:47:49)
七律(上山下乡)
2022.2.22
同期六届史无前,
尽冗城中百万员。
进厂升学失两望,
下乡插队赶一鞭。
却将老九再教育,
硬续知青遣返缘。
难解统筹尴尬怨,
农民不满败全盘。 “史无前例”的六届中学生1968年同期毕业,给城市造成好几百万冗员。高校、高中、中专停止招生,工厂开工不足,只好一鞭子统统赶到农村插队。“接受再教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2-07 18:00:56)
从“农民不满意”谈起——论老三届插队知青的特殊性“结合工农”、“上山下乡”,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之后到1980年结束了。结束的理由有几个“不满意”,其中尤其包含了一个“农民不满意”。很可惜!研究上山下乡的专家学者们似乎对这个“农民不满意”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没有人问过:既然号召“结合工农”,或&ld[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2-06 09:22:14)
知青一代人的奇耻大辱 ——如何评价1978年云南知青闹回城(续篇) 2016年,笔者曾经撰文《知青到底是怎样回城的?——如何评价1978年云南知青闹事》。在文中毫不隐晦地指出,集体下跪的行为“很可怜,也很可耻”。文中指出网上流毒甚广的一篇转发,是别有用心的人为歪曲历史,把原本就事论事的报告文学,一再利用网上转发篡改标题,引起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22-01-26 11:11:55)
首先强调一下笔者自己的态度:算!凡是当初属于知青管理部门的,都应该算知青。这个问题本是由插队知青提出,而且并非毫无道理。 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束,最根本的原因是老邓强调的“农民不满意”。在“三个不满意”中,前两个是自打有知青那天提起就存在的“知青不满意”和“知青家长不满意”,可是上山下乡不但不能被终止,而且范围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知青到底是怎样回城的? ——如何评价1978年云南知青闹事(2016年10月03日) 一篇文章在网上、在微信几年来不断流传,标题是《知青是怎样回城的,什么原因才回城的。很多很多的知青是不知道的!》(下文称“《原因》”)。 纵观文章内容,如果按照《原因》标题,上山下乡运动终止,知青回城的原因,就成了云南知青闹事,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2021-10-18 22:32:28)

“人民公社”和集体化不是一回事。 这么讲,会有人觉得奇怪。很多自命农民的人,很多自以为关心三农的人,至今把“公社化”和“集体化”混为一谈,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是一笔糊涂账。 高级社就已经是集体化,高级社到人民公社,变化和区别在什么地方?那些天天鼓吹“集体化优越”的人从来不去注意。 也不能全怪他们。把“公社化&rdqu[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10-01 18:16:08)
老忠写的诗,基本上都是打油诗。尽量遵循韵律,但内容往往提不上什么“意境”。
六月份的诗写给微信一个朋友,早已过时,留下来是个记录。 【五律·有感当前】2021.6.5
台海军情紧
疫情又起灾
抖音搜大象
微信论女排
遛四无人忆
阿三有意来
何当报简史
左右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1-09-25 00:07:48)
【七律中秋感怀】 又遇中秋微信牵
知青朋辈思华年
时差未阻光阴去
旷海难尝月饼甜
此夜一轮蟾碧影
他乡数载青春湮
白头再赴唐山聚
豪饮酣谈怀旧篇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