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萧红写过一篇《手》。三十年代的中国北方某女子学校新来了一个插班生,贫苦的染坊主女儿王亚明。从一开始,王亚明发音怪异的英文,“蛮野和强壮”的肩头连同那双染料染成青色的“铁手”就被视为另类。女学生们毫不掩饰对她的嫌恶和排斥,称她为“黑手人”,抱怨她的被子没有被里,不肯跟她并床,“厌烦”她咳嗽。舍监诬蔑她“肮脏&rdqu[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2)
开学了,我送上学前班的弟弟去学校。弟弟自从看儿童节目WildKrats学到了camouflage(伪装)这个概念就抓住一切机会测试。这不,他身体紧贴着学校网球场边的铁丝网,一边慢慢往前蹭一边问我,“妈妈,我现在是不是camouflage?你能看见我吗?”我边答应边催弟弟快走,还注意到他身后多了一个小女孩亦步亦趋。小女孩看起来跟弟弟同龄,棕发白肤,美得玲珑剔透。我见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6)
电影Tick,Tick….Boom里边有一个情节让我大笑。音乐人男主为了凑请乐师的钱,硬着头皮去朋友介绍的广告公司枯坐两个钟头换取微薄酬劳。“不要说‘千金难买’,多少人想为一口苦饭卖掉一生的光阴还没人要。”(见张爱玲《中国的日夜》)几个陌生人围坐一圈,头脑风暴为即将上市的某种人造油脂起个响亮的名字。有人建议“oilfree”,另一个人马上说&l[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一早起来,看见窗外又飘起了鹅毛大雪。用广东话说,“有没有搞错”,又下雪?前一天的天气可是暖和得像小阳春呢。不过,我们心情没有受影响,悠悠享受周日的慢节奏。冰箱里存货充足,省了跑超市;晚饭订的是寿司,到点会送过来;啤酒和玉米片备齐;今年情人节的鲜花可以免了——两天前过生日收到的红玫瑰开得正盛,娇艳欲滴;巧克力嘛,我们家最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7)
看冬奥会多次,印象最深的是一九九八年长野冬奥会。 当时互联网和手机都尚未普及,有大把时间追看电视奥运。国人偏爱花滑,中央电视台直播报道起来不遗余力,我跟一帮美国朋友一起看。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年的冬奥会可能是那帮美国人第一次那么忠实地,完整地跟踪看冬奥花滑,哈哈!宛如凌波仙子的花滑选手,在冰上翩翩起舞,“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写这篇文章的缘起是想到了一个笑话。爸爸给孩子作忆苦思甜教育,细数当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苦日子,小儿子转眼看到旁边的姐姐,反驳说,“我们现在的生活也很苦啊,看姐姐的牛仔裤上好几个大洞!”这个笑话明显是杜撰的,揶揄当前的高街时尚和摇滚风(grunge)。因为时尚的话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所以略过不提,我打算就着“食不果腹”这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去年夏天开博,又开始用中文写文章。写得好坏另说,倒是写得兴致盎然,不敢说文思泉涌,但写作素材枯竭的担忧至今还没有出现,也是幸事加奇事。写着写着,觉得有一些关于写文章的心得体会,就在这里记下来。 如果不算越洋电话和视频普及以前写的家信,我离开中国后,就没有用中文写过文章,二十多年不动笔,笔尖早已从绣花针锈成了铁杵,惭愧啊。去年终于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看了Netflix热推的电影Tick,Tick…Boom,有两点感想。 第一印象,AndrewGarfield老了。三十八岁的他,扮演快三十岁的男主勉强过关,几条抬头纹太让人出戏,还有发际线也在隐隐后移。岁月催人老啊,当年那个青春无敌的蜘蛛侠,脸上多了蜘蛛网(岁月)的痕迹。 第二点是年龄焦虑。“挨饿的艺术家”JonathanLarson,立志在三十岁写出一部音乐剧。为了这个执念,他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儿子学校搞春节庆祝活动,各种游戏抽奖玩了不算,每人还带一个红包回家。打开看看,包里自然不是钱,是一只手捧珍珠奶茶的熊猫贴纸!红包+熊猫+珍珠奶茶+贴纸,有几个小孩子的芳心能不被如此缜密强大的组合俘获呢? 小孩子喜欢贴纸,都有“贴纸情结”。 贴纸比普通纸厚,摸上去光滑洁净,几乎像一个小巧精致的玩具。迎合孩子喜欢艳丽色彩的心理,贴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说起来那是十二月底的事了。我在茶水间碰到了杰森。杰森毕业于OberlinCollege,早年是律师。现在外表渐渐放飞自我,一开口说话仍儒雅风趣,我工作上与他交集不多,若不赶时间很喜欢和他聊两句。这不,我想起他刚刚群发的邮件宣告家里新抱养了小狗,就很自然地恭喜他,他乐呵呵地接受了道贺。小狗叫Scout,是公的。我听了疑惑,Scout不是女孩名吗?比如说,ToKillAMockingbird[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