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博文

中国科大的”雄狮"和“井冈山” 忻鼎亮(645) 在以往文革回忆的资料中,每谈到1966年“十二月黑风”,多数人都认为是指“联动”发起的炮打“中央文革”的一系列事件,其实这一说法是不完整的。大约在那年11月,起初追随中央文革的造反派中已有一部分人对这个“救世主”产生了不满,私下里议论不断:“中央文革比那些老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遭遇的“反标事件” 谢文梁(6566) 1966年开启的文革运动,是“触及灵魂的大革命”,也触及到了我的灵魂。至少在运动初期,我也跟多数同学一样,主观上是想紧跟形势,做个积极分子的。工作组进来以后,我们656年级也要成立“文革小组”,每班推选一个人,我被选中成为“年级文革小组”的成员。 按理说,作为年级文革小组成员,在旁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科大瞬间】特刊《方励之》专辑 圣心寺和“暴民恐惧” 作者:方励之 一 我多次到过巴黎,但只去过圣心寺(BasilicaoftheSacredHeartofParis)一次。不太喜欢那个地方。寺中没有非看不可的宗教艺术,相反,此教堂非看不可的是它的世俗政治。 圣心寺位于巴黎的制高点——蒙马特高地。该高地周围有点像老北京的天桥,属九流三教荟萃之地。卖唱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2023-07-24 20:28:15)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听刘达谈往事 五十年前的访谈 谢文梁(6566) 1966年11月,我们656的几位同学步行去延安串联,于12月上旬回到北京科大校园。当时,学校里空空荡荡,学生大多去了外地,完全没有了文革初期那番热闹劲。不过,那时学校里还没有形成两派(形成两派是1[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文革开始的一段趣事
阮耀钟(5802) 我这个人运气很好,一辈子没挨过整,也没整过人。但在文革初期曾有一段趣事,今天就谈谈这段趣事。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我应邀参加大连光明化工研究所的铂电阻温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抄家记,一个老红卫兵的自述 邬飞(625) 1966年夏天,文化革命风起云涌的时候,我是科大力学系62级学生。8月中的一天,同学何乃普(已故)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参加红卫兵,顾名思义,红卫兵就是保卫毛主席的,我当然要参加了。这样我就成了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一司)的一员了。 这个红卫兵组织绝不是自发的群众组织,它是有官方背景的。何乃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我所知道的北京“新思潮”
华新民(625) 郑义在“纪念自由的呼唤者杨小凯”一文中,引用了杨小凯当年所写《中国向何处去》(当年用的名字为杨曦光)中的一段话:“引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基本矛盾是新的官僚资产阶级的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23年前,在科大做本科毕业论文 陈颖(8712) 图1我的大学毕业论文封面 今年春节,大学老师从实验室把我二十多年前手写的毕业论文带到北京。翻看23年前手写的本科论文(图1),感慨良多,在科大做毕业论文的那段经历是难忘的。 1987年我考入中国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从物理学生到音乐教授 韩晓波(8504/8515) 1985年,我考入了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也开启我“不务正业”的生涯。 都说科大男生有三大爱好:围棋、古典音乐、追求女生。这三大爱好是一届传一届,有出息的男生是“进得去、出得来”,不会沉沦其中,而我则不同,受了爱好古典音乐的师兄影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6-30 10:56:19)

黄也的入学故事 黄也(7762) 图1当年黄也在科大校门口 1972年我在宁波第二中学读高中,父亲是五十年代前杭州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毕业生,教分析化学,对我的功课抓得非常紧,所以我的学习成绩在高中里一直是顶尖的。 高一的一天,刚进教室,就听说一位姓刘的同学的父亲在凌晨四点突然去世,医生诊断是心肌梗死。第一次听说“心肌梗死”这个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