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子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个人资料
博文
(2020-05-25 05:38:04)
某天看《胡桃夹子》时,想起苏联芭蕾舞,乌兰诺娃的白天鹅形象(见图片)。“列宁在1918”是多数中国人知道的电影。我最初是从一本叫“列宁在1918”的图画书中知道里面有天鹅湖的芭蕾舞。我记得很清楚,黑天鹅女舞者点着脚尖做了一个持续三十二圈的旋转(见图片)。这是童年的回忆!谢谢你们!奥德赛芭蕾舞者,你们唤起了我的俄罗斯情结。 当然我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0-05-24 09:42:55)

今儿早散步时,见某家院子外月季花开得很盛。 想起童时的诗歌。 活久未见。 喜不自胜。 拜病毒所赐. 还是该换个活法?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Tome,VanGoghisthebestartistintheworld.Certainly,heisthemostpopularandgreatestartistaboveallthetime.Themostbelovedoneinnowadays.Hiscommandofacolorwasthemostmagnificent.Hetransformedthepainofhistormentedlifeintoanecstaticbeauty.Painwaseasytoportraybutheusedhispassionandpaintoportraytheecstasyandjoyandmagnificenceofourworld.Noonehadeverdoneitbefore.Perhapsnooneeverwillagain.Inmymind,thatstrangewildma...[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05-23 10:40:25)
我在一家电子公司做采购主管时,一次遇到要对外加工机器辅料的情况,当时挺棘手印象颇深。我工作那家公司只有一条生产线,其中的高温叠压机是台湾厂子生产进口国内的。在机器需要附件时——一组聚四氟青铜材料的大口径密封O型圈,其设备尾款未付(因同一批设备中其他设备有设计缺陷,双方争议拖延未付),联系台方工厂拒绝卖配件给我公司。公司只有一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在国内的时候从事采购工作好一段时间,分别是在一间电子工厂做过七年,在一家大的购物中心做行政和采购有两年。今儿不知什么缘由忽然想起为购物中心订购一批礼品笔的前前后后来。 我工作的那家购物中心是家面积挺大的新运营的商业综合体。一次,大老板要求我在市场上找能做购物中心会员纪念品的礼品。我搜索了网络,提供初选项图片。他确定要一种钢笔型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近日散步多,早晨遇到的遛狗的居民也多,碰面次数多了,有时也聊几句。 有个溜黑贝狗的大个子白老头,每次遇到我他就把松了狗绳的狗再套起绳来,很为人着想。 我初次见他,感觉像见到美国西部老片中牛仔快枪手韦恩的老年版,高大健壮腰板笔直,自有一种风度。他常穿一件黑夹克,像是他的签名衫。有时见相似人穿灰外套,远看着像他,似乎矮了点,身形松弛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0-05-21 14:37:15)
前天晚上在AmazonPrimeVideo上偶遇JimmyOYang的脱口秀短篇集。我只看了一集,已经对这小伙子相当佩服。先简介一下他的背景:他13岁香港从父母来美国,今年35岁,32岁时转为公民。他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不愿从事传统正常职业,坚持开展自己的梦想——做一名讲英文脱口秀演员。他现住洛杉矶,在脱口秀演员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十几年。他台风稳健,很有驾驭观众的能力,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05-20 14:58:13)
眉户回忆我曾是地地道道的西安人。移民到纽约之前,我大约从5岁到移民前都住在西安市城墙内区域或城墙圈附近区域。我对西安市的方方面面都极焾熟。一个人,一座城。西安是我的城,在纽约我是那座城的外迁的女儿。那天观牡丹被风吹动,想起眉户《贵妃醉酒》的舞美段落,引发我想回忆一下我在西安的看戏经历,它们包括我看过的眉户及秦腔演出的剧目。眉户起源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2020-05-19 19:56:36)
我介绍的第四本书也是我在后殖民主义小说学习中接触到的,一位海地女作家写的寻根小说。名字我一时记不起。书从一位12岁的海地女孩眼里看世界,当时她在老家由祖母和姨妈看护,条件艰苦但有爱幸福成长着。有天她妈妈(离乡多年在美打拼)寄来了飞机票,要她去美国团聚。她在新环境下生活成长,总是和周遭不和谐,后回到海地后找到滋养她的文化,获得新生的勇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0-05-19 19:06:05)

《雪》是土耳其作家OrhanPamuk于2002年发表的小说。它描述一个流亡德国十二年的土耳其诗人KA回到故国土耳其十二天内发生的故事。他故乡小城发生的政治冲突和经济丧局令他非常压抑失落,他参与到其中的事和不能参与的冲突都令他面临很大的道德良心折磨。这本后殖民主义小说中,作者如何邀请我们质疑自己现有的道德观,重而树立新的道德支架,是我在这本书里最关注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31]
[32]
[33]
[34]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