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我思

用博客记录生活,借随笔传导感悟
个人资料
博文
(2020-07-12 17:26:51)
外孙和外孙女的童言稚气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也展示了孩子们的成长路程和智慧,如果任其流失到记忆之外,那简直是一笔精神损失。
外孙女2岁的时候就开始确认她、爸爸妈妈和我们之间的亲属关系和称谓,她经常用胖乎乎的小手指着我们问她妈妈:“他们是你的爸爸妈妈吗?”“他是你的爸爸吗?”“她是你的妈妈吗?”女儿回答“是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07-05 17:10:26)
今天是别国的国庆节,因为疫情,哪儿也去不了,哪儿也不想去,所以,今年别国的国庆节更显隔膜。
往年这一天,女儿女婿带全家到有国庆活动的地方参加活动,这些活动往往很热闹,有庆典游行、乐队演奏、飞行表演、临时集市,当然少不了重头戏:令人垂涎欲滴的各种餐饮餐车和摊位。因为能参与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吃喝玩乐,虽然缺乏与周围人国庆节的共情和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国有句谚语:“6月天,孩儿脸”。前半句是说6月的天气变幻莫测,刚才还是万里晴空,一眨眼功夫又下起了倾盆大雨。后半句是说小孩子说哭就哭、说笑就笑。两者的共性是都没有定数,变化多端,说变就变。这里用的是比喻手法,但喻体和本体还真不好分,我看主要取决于要讲什么问题,你要讲气象问题,本体就是6月天,喻体就是孩儿脸,6月天就像孩儿脸说变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带孩子”和“带好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平时我和老伴做其他家务,带孩子是“协助”女儿女婿。加起来算是4个人吧,也未必能带好这2个笑就要大笑、哭就要大哭、跳就要大跳、闹就要大闹活泼好动的外孙外孙女。也难怪,不是有人说了吗,世界能够发展,就是因为孩子们不听话。但奇怪的是,中外家长、老师教育孩子们用的频次最高的词都是同一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疫情+示威+骚乱把近期的世界搅了个底朝天,让人难以捕捉到往日“岁月静好”的感觉。百年不遇的疫情没完没了,五十年才有的骚乱不期而至。为珍视生命、反对种族歧视、消除警察暴力执法的示威部分异化成骚乱,本来满满的“正能量”硬是吸收了部分负能量,蒙太奇般的各种转换让人眼花缭乱、不明就里、跟不上趟。
有人写微博隔岸观火,大意是:精英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女儿告诉我们,第二天早晨她要在家带外孙和医生视频问诊,需要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外孙女需要我们照看,其实就是由我照看,因为那个时间段老伴还在洗漱,不可能照顾外孙女。这对我来说压力很大。视频问诊结束后再送兄妹俩到幼儿园。
如果女儿不在家,孩子们要好带多了,1个小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女儿在家,那就又当别论了。我自认为在女儿问诊的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六)远一点的邻居们
西边老者骑车戴口罩了,东边老汉的奇葩理论,老伴朋友的店关门又开了,“你们家的狗狗到哪儿去了?”
稍远的邻居偶遇也会有交流。疫情期间他们都有所变化。
西边远一点住着一位老者,年龄已80多岁了,但身体很硬朗,每天骑着自行车锻炼。封州最初阶段,居家隔离政策要求很严,老人除非看病、购物不建议外出,西边老者宅在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五)外孙女的同班小姑娘居然就住在东斜对门
这篇微博又牵涉到应该怎么称呼外孙外孙女的学校Kingergarten,我之前的博文其实也有解释。按照我们的习惯,应该称幼儿园。但这所幼儿园有其特殊性,之前它还接收不少小学阶段课后的学生,所以它有课后学校的成分和历史。而且学校的老师、家长、学生谈起他们的学校从来不讲“Kingergarten”,都是讲“School”[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西斜对门邻居离婚再婚之补充
这天中午,气温高达32℃,由于没有一丝云彩,阳光照射到的地方非常炎热。突然屋外传来男孩的哭声,循声看去,是西斜对门邻居的小男孩蹲在他家门口的马路边伤心地大哭。上面毒太阳照着,马路被烤得滚烫,孩子不在家里而是跑到马路边痛哭,肯定有什么难以化解的伤心事。他应该上小学了,学校因疫情还没有开学。按照他们家的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们住在郊区的独栋房子里,房子前后都有活动空间,这样的房子和周围环境有利于居家隔离。
其实,这边邻里之间联系不多,也许都很忙吧,一般就是见面打个招呼,或者外出相遇正巧都没事就站着拉拉呱,再或者真有什么事情相互咨询一下而已。我老伴有时在门前清除杂草、打扫卫生,周围邻居路过会客气地招呼他一声,如果是在车里,就朝我老伴招招手。女婿、女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