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评说

版权说明:欢迎非商业赢利目的转载转贴我的文章。转载转贴时请注明唵啊吽笔名和博客链接。
个人资料
唵啊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原文13:显王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三四零年)卫鞅言于秦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岭?厄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公从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原文12:成侯邹忌恶田忌,使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为将三战三胜,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执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临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评说12:前者成侯主张不救韩国,结果齐威王派田忌领兵救了韩国。成侯因此忌妒田忌,派人假冒田忌去算命,让算命先生算算谋反能否成功。结果算命先生举报田忌谋反,田忌有口难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原文11:显王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三四一年)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原文9:显王十九年(辛未,公元前三五零年)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诸小乡聚集为一县,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废井田,开阡陌,平斗、桶、权、衡、丈、尺。评说9:“秦商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迁都咸阳。“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移风易俗,男人不能同室,不同辈分分开以免乱伦,这样可以增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原文8:显王十八年(庚午,公元前三五一年)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原文5:显王十四年(丙寅,公元前三五五年)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原文4: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原文3:显王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原文2: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三六一年)孝公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原文1:卷第二【周纪二】起昭阳赤奋若,尽上章困敦,凡四十八年。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齐伐魏,取观津。赵侵齐,取长城。显王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魏、韩会于宅阳。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显王四年(丙辰,公元前三六五年)。。。。。。显王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生二十一年矣。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231]
[232]
[233]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