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历新探
──对荆楚文化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思想史研究
研究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必然要涉及到对夏商周历法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因为它是建立上古史研究的物质基础。在西历通行之前的中国青铜时代,因为朝代、历史和科技的发展,曾经先后使用过几种不同的历法。本文所探讨的火历,就是当时在若干地区通用过的历法之一。
一、火历问题的提出
对火历[
阅读全文]

聞《中國易學》獲暢銷書排行榜
作於二零一五年秋
在新出版的增訂本《中國易學》一書中,我首次全文影印公開了我家祖上的易學研究著作。也是我自幼學習的經典秘笈。1985年,我的《周易通說》印了12萬冊。出版社居然躲稅盜版又印了20萬冊。1988年,我的《中國易學預測學》一次開機50萬冊。上百萬冊賣出去了。一些學生們見到我就立刻磕頭拜師。一旦學完轉頭出門就[
阅读全文]

痛批陳學
作於二零一四年夏
在拙著《陳寅恪史事索隱》一書扉頁,余就已明言:陳寅恪晚年一方面埋頭於“著書唯剩頌紅裝”的研究範圍內,另一方面卻又熱衷於“晚歲為詩欠砍頭”的詩歌議政興趣中,以這樣的晚年心態,即便是其1949年到了臺灣,在當時國民黨嚴酷統治的大環境下,他能否“善終”還真是的大問題!一生經歷了從封建社會到民國時[
阅读全文]

《商周彝铭学研究史》出版有感
作於二零一一年夏
商周銅器古彝銘,仟古難明籀字經。
一款可知《周禮》惑,幾言能喚《尚書》醒。
把觀商賈移章印,察玩文人作酒瓶。
大戶有錢不識貨,誰人能解趣中靈?
附录:劉正教授《商周彝銘學研究史》序
記得還是在2000年的夏天,結束多年留日生涯、取得日本國文學博士學位學成歸國後不久來我家看望我之[
阅读全文]

家藏珍貴文物“皇太后賞”不能出關歎
作於二零一六年春
皇家賞賜匾空殘,浮想當年動地歡。
壁上懸揚談耀祖,匣牆收藏躲奸紈。
心銘太后三仟歲,情謝中堂萬里鞍。
已報春風承法裔,天涯欲伴被關攔。
[
阅读全文]

就任中华书院导师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聘书才收到。
[
阅读全文]

《民國名人張璧評傳》書後
作於二零一三年冬
是年夏,余撰寫《民國名人張璧評傳》一書正式定稿。綜攬網路及海峽兩岸書刊,充斥着抨擊和扭曲的張璧介紹。對比真實歷史,倍感虛假史實駭人聽聞!特作此書以正視聽。
無端含謗古稀秋,學者不曾探史幽。
落井拋磚污德譽,惡言濁語損名羞。
人逢大難明天慮,臣遇昏君為主憂。
真偽奸邪終有報,[
阅读全文]

讀《陳寅恪詩集》
作於二零零三年夏
遺恨興亡總未休,繁華大戲唱哀愁。
桑槐指罵書生淚,憤土王侯楚客憂。
一代浮沉堂第改,仟年輪替世風羞。
紅塵參透誇心井,回首垂尋老病舟。
[
阅读全文]

奉答恩師王宇信先生之厚愛
作於二零一六年夏
老來北美逃秦苦,滿腹經綸劫後生。
縱使磨難消鬥志,仍將朽力赴殘耕。
花飛水逝流年改,過眼雲煙毀譽橫。
說破英雄傷痛處,一聲長嘯虎風鳴。
[
阅读全文]

讀老友蘇紹智來信
作於二零零零年春
馬、恩研究響蒼穹,只為民生反潤翁。
立志科文行萬里,標明經濟辨奇功。
《十年風雨》當入史,《選錄桴邊》可稱雄。
晚節輝煌逢世變,隔洋依舊話毛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