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梦家《殷墟卜辭綜述》述评
一、生平简介
陈梦家先生生于1911年4月16日,笔名陈慢哉,祖籍是浙江上虞县。是现代学术史上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文物收藏和鉴定专家、诗人。他的父亲陈金镛本是浙江上虞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陈梦家1927年考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法律系。此时闻一多先生任教于此,他开始师从闻先生,学习诗歌创作。1929年开始,他在《新月[
阅读全文]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
阅读全文]

家族悬案角度下的陈冲恪
在陈寅恪先生早期经历中最为神秘的一次活动是:1967年12月写的“第七次交代稿”中记述的1914年发生的事情:
江西省教育司副司长符九铭电召回江西南昌,阅留德学生考卷。并许补江西省留学官费。
——这里最宜注意的是:
江西省教育司副司长符九铭为什么要电召一个在法国的留学生回国参加阅留德学生的考卷工作?既非当[
阅读全文]
子平之术
子平术之兴也,断卦亦得一法门。子平术纪年法,六十甲子说,纪月日时同此其法。纪月曰: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处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纪时曰: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年与日可本皇历不赘。子平术合乎于《易》卦,则有子凶《易》凶、子凶[
阅读全文]
以卦举兵
古有八卦教诸术。清有义和团,亦以卦举兵也。清人管鹤《拳匪闻见录》:“沿河一带,匪分乾、坎等党。说者谓坎字优于乾字。”有清士林谓匪谓党者,皆拙陋浅识,不足为虑。然以卦举兵事,自古而然,逮至近世,亦有见卦画而误以为义和团之属者,惊慌焉。以卦分党,亦先后天方位之法尔。坎优于乾之说,无非白丁之异想。如今世之坤优于乾之类,皆[
阅读全文]
占候四日
明人真逸《农田余话》:“世俗占候雨晴,惟甲子、壬子、甲申、甲寅四日颇可凭此。此外俗说占测水旱丰,未甚可稽。”窃以为此四日,必有他故。甲子者,六十之一也。壬子者六十之四十九也。甲申者,六十之二十一也。甲寅者,六十之五十一也。若依是论之序,其间相差者为四十八、三十一、二十七、二十九。非大衍之数。及其子数也,依六十干支之[
阅读全文]
宣城梅氏
宣城梅氏,三世易学也。祖西安公有书曰《周易鳞解》。清人《万卷精华褛藏书记》评之曰:“气取春秋二百余年事迹,舆卦爻相证明,推其成败祸福以穷吉凶悔吝之故。”父缴瞿先生,有言《周易鳞解》出自其手。实则梅氏之学肇自西安公耳。孙定九先生,史书称其于《易》史、爻证诸书。故梅氏三代之学史家易学也。盖西安公处明清之际,经此事变,于[
阅读全文]

乾坤袖手人陈三立
陈三立(1853—1937)是陈宝箴的长子,字伯严,号散原。辛亥革命后曾以“乾坤袖手人”为号。生年争议颇多。如,汪荣祖先生《史家陈寅恪传》一书中说他“咸丰三年(1854)生于江西省义宁本籍”,刘以焕先生《国学大师陈寅恪》一书中说他生于1852年,王子舟先生《陈寅恪的读书生涯》一书中说他生于1853年。甚至有的辞典中说他生于1850[
阅读全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现状与路径探索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也就自然而然地涉及到了两千多年来东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文化接受、传播、研究和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等一系列问题。虽然,作为一门学科的西方汉学(sinology)正式出现是1814年12月11日,并且在1838年又产生了汉学家(sinologist)这一概念,但是我们不应忘记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对中国文化的[
阅读全文]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