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玉米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1649年前后,郑鸿逵,郑成功军发动了同广东郝尚久部争夺潮州之战。郝尚久是李成栋部下,李成栋已经于前一年反清归明。郑军发动是次战役是为了夺取潮州这块产量区,遭到了郝尚久部的坚决抵抗。该次战役的最后结果以郝尚久重新投降清廷联络清军击溃郑军进攻而告终。郑鸿逵,郑成功没有实现夺取潮州产量区的战略目的。1650年七月,郑成功从广东潮州败回,没有实现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647年八,九月间泉州战役,郑成功以定国公郑鸿逵的助手身份参战。战败返回安平以后,他加强了自身力量的积聚,广泛招募文武人才。对前来投奔的各种人才礼敬有加,待如上宾,每遇到重大事情都征求他们的意见,逐渐形成了一个政治上参与决策,联络各地抗清势力和治理地方的文官幕僚班子。同时凭借他在隆武朝廷内的地位和其父郑芝龙的旧关系,招集兵将,不断扩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永历帝在佟养甲和李成栋率领的清军进攻压迫之下,不断逃窜,后来由桂林逃到全州后,进入军阀刘承胤的势力范围。刘承胤是一介武夫,常使用一根铁棍,人称“刘铁棍”。他自1646年七月被隆武帝封为定蛮伯后,从此拥兵自重。永历元年(1647年)四月十五日,朱由榔在刘承胤鼓动唆使下迁入武冈州,以岷王府为行宫,刘承胤以迎驾有功进封武冈侯。五月,改武冈州为奉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646年八月,隆武帝在汀州遇害;九月,消息传到湖广和广东,广西等地,在南明各地官绅中又一次引起极大的震动。皇室继统问题再次提上紧急日程。出于血统亲近的考虑,桂藩朱由榔被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1646年十月初十日,朱由榔就任监国。然而朱由榔遇事毫无主见,用人又不当,承担不起中兴重任。监国仅七天,赣州就失守了。尽管广东肇庆距离江西赣州还有相当一段[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清军占领浙东,福建,郑芝龙降清之后,原先唐,鲁对立的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隆武朝廷不复存在后,一些不愿意投降清朝的文官改投鲁监国。郑芝龙被清朝诓骗挟制到北京后,部分手下如施琅等人归附了清朝,但郑氏集团内反对降清的势力也大有人在。郑芝龙的老部将林察在福州即将失守时候率兵保护续封唐王朱聿粤乘船逃往广州,成为绍武政权的军事支柱。郑芝龙的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郑成功是郑芝龙的长子,母亲是日本女子田川氏(中国文献称为翁氏)。1624年七月十四日郑成功出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川內町千里滨,七岁以前随母亲居住在日本。1630年,郑芝龙把儿子郑成功接回福建安平,给他取名叫郑森,字明俨,号大木。有史籍记载1644年郑成功曾经入南京国子监,拜读于钱谦益门下,大木就是钱所赐字。隆武帝即位之后,郑芝龙已经成为定策元勋,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郑芝龙决定投降清朝后,撤回防守仙霞岭的军队,使得清军得以兵不血刃进入福建,进而占领福州。郑芝龙的主动撤离是为了向清朝表示自己的归降诚意,他在给清廷的题本中说:“臣闻皇上入主中原,挥戈南下,夙怀归顺之心。惟山川阻隔,又得知大兵已到,臣即先撤各地驻兵,又晓谕各府,州积贮草秣,以迎大军。”但他为了向清军讨价还价,把兵力集中在安平一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平定全滇是大西军史册上的重要篇章。就大西军而言,张献忠在世时虽然有建军立国的开创贡献,但在1644年入川以前流动性太大,所建地方政权随建随失,入川以后尽管有意以四川为基业,但在政策上屡犯过失,滥杀无辜,激起无数叛乱,张献忠死前数十万兵马仅仅拥聚于西充一带弹丸之地。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人于张献忠死后,团结内部,不失时机地挥军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646年,清兵南下到达川北,张献忠率部从成都出发对抗清军,行前将自己的妻妾幼子杀掉,以免万一失败亲属被清军俘虏。1647年1月2日,张献忠在凤凰山多宝寺前太阳河畔侦查时被清军肃亲王豪格的前锋刘进忠(大西军叛将)部射杀。之后,大西军急速南撤,当时大西军后面是穷追而来的清军,前面又有南明军队凭借长江扼守,大西军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绝境。然而,在孙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云南在整个明朝统治时期,管理体制与内地各省有很大不同。除了在云南设立了都指挥使,布政使司,按察使,后来又设立了巡抚,由于这一地区土司众多,自洪武年间起沐英(封西平侯,其次子晋爵为黔国公)世代镇守该地。沐氏家族不仅掌握了很大的兵权,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就是说,云南在明代处于世袭勋臣和地方流官的双重管辖之下,两者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