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玉米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1651年(顺治八年,永历五年),孙可望的南明军队已经控制了贵州全省,前锋进入湖南西部和四川南部。针对这一形势,清廷派遣平西王吴三桂,定西将军李国翰率领所部人马由陕西汉中入川。1652年二月初七日吴,李二部到达保宁(今四川阆中)。十二日南下,二十二日推进到成都。守卫成都的明总兵林时泰不战而降。由于林之前曾经投降过清朝,后来又在潼川反清归明,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之前回国时,随朋友去义乌看了看。义乌小商品市场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据说在那里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都能买到,而且价格极其便宜。开车带我们去的是个胖子,那天早上出发之前,刚用手机完成了一笔期货交易,很谦虚地告诉我们“小赚了三千多元”。他因此一路心情愉快,哼着小曲,摇晃着身体,在高速路上扭麻花似地不断变线超车,到了义乌,抬起手臂,看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李定国连续攻克湖南大批州县的消息传到北京,震惊了顺治皇帝。他于七月十八日派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统领八旗精兵南下,原计划经湖南进入贵州,会同吴三桂,李国翰所部清军合攻贵阳。后孔有德兵败身死的噩耗传来,清廷于八月初五日急令尼堪改变进军方向,先占湖南宝庆府,然后进军广西。十一月十九日,尼堪军至湘潭县,明将马进忠引兵退往宝庆。二十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李定国挥军入湘,收复大批州县的时候,清湖南文武官员已在续顺公沈永忠率领下逃亡岳州。清定南王孔有德部与湖广清军相距甚远,后方已经形成严重威胁。然而孔有德自视甚高,除了在五月二十七日派部将孙龙,李养性防守全州以外,并没有把分镇南宁,柳州,梧州等地的驻军抽回缩防,而是继续分兵把守,一心做他的广西王。六月间李定国率领精锐兵马由武冈,新宁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从顺治七年底到顺治八年初(1650年底至1651年初),孙可望基本上完成了对永历朝廷残存武装的收编工作。南明政权及其军队实际上已经形成以原大西军为主的抗清实体。在这以后,永历皇帝只是作为用以号召远近的一面抗清旗帜,抗清复明运动的领导权却掌握在孙可望等原大西军领导人手中。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正是由于原大西军的联明抗清,才使得业已日薄西山,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围攻漳州失败后,郑成功命令部将镇守海澄,自己在1653年(顺治十年,永历七年)回到厦门。那时已经被清廷打败赶出舟山投奔郑成功而被收留的鲁监国属下定西侯张名振建议,乘金砺所统南下清军主力集中于福建,浙江,江苏兵力单薄的机会,由他带领原鲁监国舟师北上直入长江,“捣其心腹”,迫使清方陷入进退失据的困境。郑成功同意了这一建议,可能提供了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652年(顺治九年,永历六年)正月初三日,郑成功率领船舰二千余艘,直航漳州府海澄港口。清朝守城将领赫文兴,署海澄知县甘体垣开城投降。初十日,郑成功切断由泉州通往漳州的要道江东桥,清漳州总兵王邦俊据守漳州府城。十二日,郑军占领平和县,漳州乡民竖旗群起响应。二月初二日,郑军凶猛进攻漳州城,清军拼死抵抗,郑军未能得手。郑成功下令士兵挖掘坑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永历与孙可望的合作虽然使得抗清斗争出现新局面的可能性大为增加,但可惜,可能性并没有转化为现实。当孙可望把永历帝安置于笼中以后,孙可望作为主角登场了,但他不懂如何演好这个主角。关于孙可望的秉政,一方面,他在明清之际的政治风云中确实是出来拔萃的人物,治理军国大政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另一方面,他对权力和地位欲壑难填,以至于利令智昏,因而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651年十二月,清军占领南宁。永历君臣仓皇出逃,窜至桂滇交界处,遇到原大西军将领所率兵马才转危为安。南宁失守后,永历朝廷基本上已经没有自己的辖区了,从此一直驻于原大西军接管的地区内。 1652年(永历六年,顺治九年)正月初一,永历帝和他手下为数寥寥的臣子,眷属在云南省的一个小村子里度过了传统的节日。半个月后移到了广南府。孙可望接到报告,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649年(永历四年,顺治七年)正当孙可望大西军由云南入贵州,开赴四川,湖南抗清前线时,清军向永历朝廷管辖下的两广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十一月初四日,清廷尚可喜,耿继茂部攻占广州;次日,孔有德部占领桂林,两广地盘土崩瓦解。永历朝廷的文官武将除了少数就义之外,大部叛变投降,还有个别的避入深山少数民族居住区。驻于梧州的永历帝一天之内接到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