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玉米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孙可望当时大权在握,要玩弄一把“禅让”把戏易如反掌。然而,问题是,永历帝的宝座可以取代,永历朝廷所能发挥的号召作用却是孙可望望尘莫及的。孙可望进退维谷,一方面强烈的野心驱使他继续策划和筹备登基大典;另一方面他又不能不考虑一旦踢开永历朝廷,包括李定国,刘文秀等原大西军高级将领在内的各种抗清势力几乎可以肯定不会承认他这个冒牌天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孙可望自从把永历帝迁到安龙以后,朝廷大权已经完全被他掌握。所谓永历朝廷不过是个徒有虚名的空架子,仅仅靠着一小批扈从文武官员勉强支撑门面。军国大事都由孙可望在贵阳裁决,然后在形式上通知永历帝认可。如史籍所记:“时可望假天子名号令中外,调兵催饷,皆不上闻。生杀予夺,任意恣肆。帝在安龙,一不与闻。”南明管辖区内的相当一部分文官武将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钱谦益,姚志卓等人精心策划的会师长江战役,结果却无疾而终令人失望,原因在于西南和福建的抗清主力都没有出动。就西南方面看,孙可望让姚志卓带回的信息是许下了从长江中游东下的诺言。当时,他同李定国之间的嫌隙已经比较深,李定国率兵向广东推进,另行开辟战场。孙可望直接指挥的军队驻扎在贵州和湖南西部的少数州县,孙可望一方面想在抗清战场上取得辉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鲁监国朱以海自舟山失守以后南下福建厦门。当时他手下兵将还留有不少,郑成功把鲁监国的兵败来会,看成是建立自己独霸东南沿海局面的良机。郑成功自从起兵以来基本上是按照其父郑芝龙的老路子走,就是以闽海为根据地,对浙江以北,广东以西沿海武装不管是属明还是属清,一概视为异己力量,千方百计加以兼并。鲁监国政权既然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基地,漂泊无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李定国在1653,1654年(顺治十年,十一年)制定了攻取广东的计划,他梦寐以求与郑成功东西夹攻,迈出收复广东,重整山河的第一步。然而这只是李定国的一厢情愿,郑成功并不这样想。原因不是他看不到会师广东是南明中兴的关键棋,而是郑成功把以他自己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郑成功是具有大志的人,在明,清对峙,国土分裂的情形下,他鉴于自身力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李定国在肇庆战役失利后,并未气馁和放弃。他总结了第一次入粤作战的经验教训,确认东西夹攻,恢复广东是南明中兴的最佳战略。他再次酝酿发动广东战役,又多次派出使者前往厦门联络郑成功,详尽商讨战役部署和出兵时间。就当时形势而言,李定国收复广东的计划是正确和必要的。当时孙可望,李定国控制的云,贵,广西以及郑成功控制的闽浙沿海岛屿都是生产比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0-24 08:53:34)
四十来年前,我在国内某学校工作。某日我的一个要好朋友借给我一个新买的随身听和一盒磁带,我休息时一人在办公室,便拿出那盒磁带来听,一边看磁带上的歌手相片和简短的介绍。那歌手是成方圆,当时十九岁,是东方歌舞团最年轻的歌手(稍后又出了个更年轻的程琳),相片上的成方圆怀抱着一把吉他,眼神有点迷离,好像有点忧郁,是那种视线没有具体焦点的眼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自从海澄县易手之后,郑成功的兵力尽管还相当强盛,但控制的地盘差不多仅限于金门,厦门,南澳等沿海岛屿。为了解决兵饷来源和扩大影响,郑成功除了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海外贸易,还亲自统领军队进攻福建省会福州。1656年(顺治十三年)七月,郑军攻克闽安镇,沿着鼓山一线进军福州,被守城清军击败;郑军固守闽安镇长达一年之久,到次年(1657年)九月才为清军收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清廷与郑成功的和谈由于双方条件南辕北辙而告破裂。之后,郑成功为了加强实力,做好迎战准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654年(顺治十一年,永历八年)冬,清漳州府城守门千总刘国轩,守备魏标派人来同郑成功接洽,表示愿意充当内应,献城投降。郑成功派大将洪旭,甘辉等带领军队于十二月初一日夜间进抵城下,刘国轩果然如约在城头接应,一举多得漳州。清新任漳州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清廷官员多人上疏指摘郑成功虚与委蛇耍花招并不真心归顺,连原本积极主张招抚并充当保人的浙闽总督刘清泰都上密奏说:“抚局之变,不可不防,则剿局之备,不可不早”。诸多大臣力主要“厉兵秣马以应变”。在一片讨伐声中,身居虎穴的郑芝龙深感恐慌,他知道自己的生死荣辱取决于能否帮着清廷招安儿子郑成功。他上疏清廷一面斥责郑成功“索求不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