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玉米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1661年(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帝被俘,次年李定国病死,部将或死或降清廷,分崩离析,以大西军为主体的西南抗清斗争落下帷幕。此时,除了经营台湾的郑氏集团和张煌言部少数兵力残留于浙江沿海岛屿以外,在中国大地上继续坚持武装抗清的只剩下了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的以原大顺军为主的“夔东十三家”。“夔东十三家”是指以李来亨,刘体纯,袁宗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661年(顺治十八年)清廷断然决定实行大规模的强制迁徙沿海居民的政策,史称“迁海”,清廷实行这一政策是为了断绝郑成功,张煌言等人所部与沿海各地居民的联系,从而达到切断郑军物质供给的途径,使得郑成功,张煌言等人不攻自破之目的。然而,此目的并未达成,反而迫使郑成功走上自力更生之路,收复台湾,而他的后人在开发台湾的宏伟事业中作出了巨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改台湾为东都,开始把台,澎经营为抗清基地。为了促进开发,加固根本,郑成功命令把将士和官员的家属送来台湾。然而在做这件事时,郑成功有些操之过急。当时,在击败了清廷达素统率的清军前来进犯之后,大陆沿海岛屿的局势比较稳定,并无紧急撤往台湾的必要,而且台湾尚未开发,一切都在草创阶段,条件艰苦,郑成功急于求成,立令过严,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郑成功军在台湾基本站稳脚根后,于三月下旬(公历五月一日),致信荷兰殖民当局,要求热兰遮投降,荷兰人可以携带全部财物乘船离开台湾。信中指出台湾向来归中国人所有,要求荷兰人归还台湾。如果通过谈判将城堡转交出来,郑军将赦免荷兰官兵及妇孺生命,并且允许保有原有财物,如果愿意还可以在郑成功统治之下继续居住在台湾。反之,倘若不听劝告,一意孤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郑成功出兵收取台湾时,荷兰在台湾岛上的兵力有一千多名,长官揆一和评议会率八百多名驻于沙洲上建立的热兰遮城堡,海面上有赫克托号为主的四条战舰,在隔湾相对的台湾本岛上的普罗文查堡有四百名兵员防守。另外,在鸡笼(今基隆),淡水有少许兵力,后来都集中到了热兰遮。郑军登陆后,荷兰殖民者企图在海上和陆地上同时发起反攻,一举击败立足未稳的郑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1658年郑成功大举进攻南京遭遇失败后,退回到金门,厦门海域,当时他仍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特别是水军舰只损失很小,凭借水军优势,郑成功击败了达素带领来攻的清军。但是,就全国形势而言,明清双方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实力对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悬殊。西南永历朝廷一蹶不振,郑成功有效控制的沿海岛屿又无法支持一支庞大军队的后勤供应。为了继续同清廷抗衡,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661年(顺治十八年)八月,李定国,白文选仍在缅甸境内要求缅方交出永历君臣。得到缅甸当局杀害朱由榔的扈从人员的消息后,深感情况紧急,立即分路进至洞乌,用十六条船装载兵马渡江,向缅军发起攻击。由于缅方已有准备,作战失利,有五条船在江中倾覆。十八日,明军退回到洞乌。在前途暗淡的形势下,白文选的部将张国用,赵德胜产生动摇,情绪悲观,当时士兵[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在吴三桂的请求下,清廷决定出兵缅甸,迫使交出明永历皇帝,并且一举摧毁在云南边境地区继续抗清的李定国军。次年八月,吴三桂,爱星阿部署满,汉兵由昆明分两路西进。吴三桂,爱星阿致书缅甸国王,要求交出永历君臣。永历帝得到清军进入缅甸的消息后,给吴三桂写了下面这封信:将军本朝之勋臣,新朝之雄镇也。世膺爵秩,藩封外疆,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占领昆明和云南大部分地区后,清廷反复研究平西王吴三桂上疏主张的出兵缅甸捉拿永历帝朱由榔事宜。最后决定让吴三桂为统帅,以汉军和绿营兵为主,会同固山额真卓罗带领的少数满洲兵一道进军缅甸,命令经略洪承畴部署具体进军事宜。顺治十六年洪承畴因年老体衰经清廷批准解除了经略职务,动身返回北京调理。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廷命令吴三桂留镇云南,总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决定迎回永历帝后,白文选领兵进发到磨整,雍会,这里已是缅境地区。由于天气炎热,白文选命令部下卸甲解鞍,在树荫下休息,一面派出两名使者找寻缅甸地方官通知这次明军入缅只是为了接回永历皇帝。不料派出的使者在途中被缅人杀害。白文选又派出十名骑兵前往说明情由,又遭到缅兵击杀。当时缅甸官员有一种错觉,以为南明皇帝入境避难,明朝军队剩下的肯定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