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鸣

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纪实性作品,也有社会评论。
个人资料
潘文鸣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6第三次遣返潘文博:第三次遣返是在中央发布一个叫“七一八通告”以后,这次大队派贺青山押送。听说临走时,大队领导有交待:如果当地不接收,不安置,就把他们领回来。所以,贺青山把我们全家送到宁城县时,爸就跟公安局的人把大队领导的意思对他们讲了。爸又跟风珍、风琴她们讲,贺青山他们明早要走,就拉住他们,让他们解决咱家的生活问题。果然,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5再次回到北京风珍:回到北京,妈和潘文平去贵州大哥那儿了。二哥就让我和风琴、晓娟去南苑大队。南苑大队书记姓王,我们姐仨找到他,要他给我们解决吃住问题。他瞅了我们姐仨一眼,板着面孔说,你们回老家去好好劳动,由你们老家解决。我说,我们从小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在这里上学读书,我们也没犯法,凭什么让我们回老家去?回到老家要吃没吃,要住没地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4抓捕审讯潘风珍风珍:二哥在接待站办了一张证明,让我回去起户口。我坐上火车,到宁城,下车又乘汽车,汽车到瓦南以后,我觉得身体很疲劳,心想在七姨家住一晚上,好好休息一下,第二天再回家看爸爸。我刚躺在炕上,迷迷糊糊,还没睡着,瓦南大队那些红卫兵就来了。他们背着枪,提着绳子一进门就大声问:“潘文采的三姑娘在不在这儿?”“在这儿。&r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第二次遣返风珍:没想到,当时大队领导对上级签的公文也不当回事,不知为什么又要遣返我们。第二次遣返是67年5月17号。这次就不像第一次那么齐了。当时大队红卫兵一来,就把我们看上了。我手里拿一张报纸,说到学校去有点事。红卫兵看我真有事,知道我当时在大红门18中读书,就让我走了。我出了门,刚走到后院老杨家门口,就看四妹风琴放学回来,我把手里的烧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第一次返京潘文博:虽然大队让我们干活了,可是在修水库时,由于咱们出身不好,也是处处受气。有一次挖渠,我正干着干着,晓娟来找我,说:“二哥,李国真骂我!”“他为什么骂你?”我问。她说她边干活边唱歌,李国真骂她臭美!李国真是个几十岁的大老爷们,晓娟那时是个10多岁的孩子,你说李国真是人不是人?我心想,咱家成分不好,李国真又是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第一次遣返 (以下文字是根据录音整理) 潘文博(二弟,1966年24岁,原为小学教师,在66年文革开始前的四清运动中被打成所谓“坏分子”开除公职,回生产队监督劳动。被迫害的具体经过见附录。): 就在六六年七八月份,全家的悲剧开始了。 当时风珍妹在十八中念高一,风琴妹念初一,潘文平在五爱屯小学念二年级。我呢,当时被打成“坏分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地狱中的挣扎 ——一个富农家庭在文革中的遭遇 题记:民国时期有位著名人物蒋廷黻,他曾经考察过美国、法国和原苏联,他说,民主社会虽然不是天堂,但专制社会一定是地狱。 前言 1965年,我从北京的中戏戏文系毕业,因出身成分不好,被分配到远离北京4000多公里的贵州,那里古代曾经是充军发配的地方。 第二年春末夏初,文化大革命的风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2017-03-16 14:06:28)
向读者请教潘文鸣笔者在博客上发表一篇题为《美国一个华裔家庭血案的教训》的文字,引来一些读者的跟帖评论,多数跟帖读者的意见我能理解,但也有一些意见令我感到困惑不解。其中有一位署名TJK的读者写了这样一段文字:“从作者写文章的角度看,作者本身年龄肯定不小了。想的挺多的,但是还是没办法接受西方文化。觉得父母卖了房子给儿女是恩,真正的恩典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美国一个华裔家庭血案的教训潘文鸣大约在春节前,听说在美国一个华人家庭里,由于家庭矛盾,公公把儿媳妇杀了。当时不了解具体案情,虽然感到震惊,由于精力有限,也就没有多去关心此案。最近在微信上看到两位作者所写《卖房投儿养老的悲剧》一文,文章详细介绍了该案发生的前前后后以及整个过程,看了心中很不平静,联想到多伦多许多华裔移民老人的困境,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4)
记“快乐伙伴”群体的一次节日活动潘文鸣“快乐伙伴”是我们小区一批华裔老人建的微信群的名称。大概四五年前,小区建好以后,陆续搬来一些华裔居民。每天上午,一些华裔老人就在教会学校附近的公园开展各种活动,诸如打太极拳,练太极剑,跳广场舞……天暖和的时候,在公园的凉亭里,一些华裔老人也常常坐在里面聊天。我们这里华裔老人,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