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在美国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早晨的落花一样新鲜美丽,但很快就会枯萎消失。只有拾起来并风干保存它们才能留芳久远。
个人资料
AprilMei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没想到在英国坐火车这么容易,买票不用排队,上车后随便坐。完全打消了我在国内坐火车时的紧张,忙乱的印象。三个多小时以后,我们到了Sheffield大学。
Sheffield曾经是繁荣的工业城市,以钢铁为主。听说它的足球队也不错。城市不算大,据我后来认识的同学说绕城走一圈也就七个小时。我们下了火车就乘出租车直接到了中国学生会。学生会在校区中心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3-11-18 10:05:51)
那时候坐国际航班很舒服,人不多,晚上可以找地方躺下来睡觉。吃的特别多,好像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发吃的,还都挺好吃的。后来我实在吃不下了,就不想再要那些夜里发的一大盒点心。乘务员也真是好心,劝我说:“吃吧,吃不了就带着,以后就吃不着了”,让我感动了半天。
出发以前我似乎知道我们所里出去的,现在中国领事馆科技处的一位女士可能会来机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3-11-17 11:33:39)
第一次出国就变成了永久定居,这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
我的第一站是英国。八十年代末十月的一天,当我怀揣着五十英镑,拖着两件行李在首都机场排队的时候我这一生的打拼生活才刚刚开始。我的二十多年的游子生涯由此拉开序幕,在完全没有计划,没有预知的情况下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还没有走出国门,我在机场就遇到了第一个大麻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13-11-15 10:28:55)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记得比前一段要辛苦。心里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我不时会想到如果我考不上该怎么办?最后冲刺阶段的两个月里我们已不再讲课,每天都是考试和试题讲评。考卷全部是高考模拟的形式,连考试顺序都跟真正的高考一样,最后的总分就能用来预测高考的实际分数, 只是因为考场不是真的而要打一些折扣。这时我已经除了吃饭和睡觉所有的时间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2013-11-14 10:59:25)
我妈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上大学。由于家里穷没能上高中,却上了由国家负担生活费的中专,从那以后我妈开始抓住一切机会为一张大学文凭而奋斗。虽有过几次希望和努力,但最终都因特殊原因半途而废了。梦想虽然在她身上破灭了,却被坚定地移植到了我的身上。我妈说我这辈子一定要上大学,哪怕是工农兵学员也好。
为了等待这个在当时完全不存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9)
(2013-11-12 11:12:26)

今年夏天回北京的时候带着女儿去平安里周围转了一圈,小学,中学,原来的那个家,外加什刹海。女儿在时差的作用下昏昏欲睡,懒得听我对她进行家史教育。而我却百感交集,流连忘返。
在我五年的小学生涯里我一共上过四个学校。第一个是西直门二小。文革期间没人管,我大概上了三个月的学以后就自作主张长期逃学,后来再也没去过。第二个是平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3-11-11 08:59:47)
记得我都上初中二年级了,父亲终于在老上级的顶力帮助下调回了北京,并进了军事科学院。整个过程看似简单,其中的艰辛与复杂让我父母几乎丧失了信心,开始考虑第二方案了,那就是全家离开北京,去他们最初相识的城市—南京。我当时异常害怕并声称无论如何我也要留在北京,哪怕我自己生活。这当然是气话,我当时哪有自立的本钱。
父亲当时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3-11-10 16:27:34)
在鱼台的日子过得飞快,至少我是这样感觉的。
父母开始担心我和弟弟的教育。李集小学教不了什么东西,初中要到县城里去上。路远不说,质量也没法保证。于是他们开始为回北京而奋斗。终于有一天,父亲接到了工作调令,到济南军区前衛报当编辑,地点当然是济南。我妈带着我和弟弟就顺理成章地回北京了。从此父母又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两地分居,直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11-10 09:05:31)
元旦的早晨,我们到达济南。军区的人把我们送进了招待所,说是新年没有车去农场,让我们等到第二天。父母没有心情带我们出去看名胜景点,耽心着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那一段一个人逍遥惯了,到了新的地方也不害怕,就自己在招待所附近的街上逛了起来。记得当时我的左臂上还戴着北京红小兵的标志,一片红色的菱形塑料,上面是黄色的红小兵三个字。因为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3-11-09 21:22:25)

平安里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出国并最终定居国外以前的居住地。
被扫地出门离开九号楼以后我们以在当时低人一等的身份又回到了平安里。当时的平安里住着军报印刷厂的工人和干部,再就是我们这些被赶出来,等待发落的人了。般到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再耽心被人看不起了,大家都差不多。外面的人就更分不清我们这些人的复杂身份了。军宣队的人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
[51]
[52]
[53]
[54]
[5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