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秦无衣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在年轻的时候跟在中年的时候阅读同一篇小说,那感觉和激情是绝对不一样的。这就好像我年轻时偏好唐诗,而在步入中年后,却更喜好宋诗的理性一样:成熟即意味着激情的退潮。 我是在十八岁的时候,为法国作家普洛斯贝·梅里美(Prosper Merimee 1803-1870)的小说所倾倒的。梅里美这人用时下的话来说,算是驴族。他酷爱旅游,身兼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戏剧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抹大拉的玛丽亚
人的一生,本来可以过得非常平淡的。但是,有的人命中注定却要将自己的一生,整弄得跌宕起伏。比如辛露,这是我在阅读《鸽血花》时的感觉:有的人活着,是为了肉体;而有的人活着,就是为了灵魂。
女孩辛露的故事,是从肉体升华到到灵魂的过程。
女孩辛露在出场的时候,跟其他的女孩没有什么区别,她是可爱的杏黄色的。不过她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0-01-13 14:14:18)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本文转自--缘起不灭--BLOG
    偏处东南一隅的福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随笔】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并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而是早年我们城里一个美女的绰号。因她美艳不可方物,因此成了城里痞子们的集中话题,大家都叫她“我的老师”。那时是八十年代初,男孩们以宽广的喇叭裤做为时尚,这对于七十年代末的军帽与军装是个改革,它表示着开放之风正在敞开。像在七十年代中期,年轻人都穿着竹筒 似的紧身裤,留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2009-12-08 12:48:03)
【随笔】            山 薯山薯,在福州俗名地瓜,是一种辅助性粮食作物。我估计,没吃过山薯的人很少,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将它作为佐餐食物的。而在八十年代以前,山薯却是福州人的主要粮食。众所周知,在八十年代前,福建是前线,实行军事管制。那时,福州市区每到晚上八点,就施行宵禁,全城关灯。那时福州最高的大楼是邮政局,六层楼。福州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2009-11-17 19:47:26)
【随笔】狗娘养的11.17
十二年前的11.17日,我的手里拎着一个黑色皮箱,洋洋得意地登上了从上海开往美国的飞机。那时飞机是从虹口机场起飞的,不是如今的浦东机场。那一天,上海机场的电视上正在播放一段女排比赛,好象是中国队对意大利队的。一个将要跟我一起登机的美国佬,一边看着彪悍的中国女将扣球,一边不住地摇头,一副不可思议的神态。那时,他摇头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8)
(2009-11-13 12:38:17)


【随笔】            喝 粥早已经不记得最后一次喝粥,是在什么时候了。到了美国后,差不多没有清晨起来喝粥的习惯了。记得以前在家里时,奶奶老是劝导喜欢睡懒觉的我说:孩子,早上起来喝碗热粥,胃口舒服,一天都有精神的。我对她的话置若罔闻。现在回想起来,心头又是热乎,又是辛酸。福州人似乎对喝粥情有独钟,可能跟以前粮食紧张有些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阅读 ()评论 (21)
      冒死吃河豚


在洛杉矶的中国超市中,差不多一年四季都有螃蟹卖,不过那些都是海蟹,跟淡水蟹不能比。还有一种 有着“蟹中之王”之称的帝皇蟹,养在庞大的玻璃柜里。它们体形硕大肥美,生长于北美寒冷的深海水域,因为环境洁净没有污染,因而深受海鲜族的喜爱。每年三到四月,正是最适合吃阿拉斯加空运下来的帝皇蟹的最佳时候,这个季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随笔】
          斯万的爱情若干年前,在南京上学时,我们几个哥们隔三岔五地就会跑到位于山西路那边的“军人俱乐部”玩一把。有一天傍晚,一个哥们拿了两张电影票,说是俱乐部那边有场有趣的电影,他请我看电影,回来时宵夜我请客。我激动的满脸通红,赶紧问说是什么电影?哥们说:《斯万的爱情》。我们到了电影院一看,观众济济一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