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09-08-24 11:42:09)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曾经和几位武汉女人有过交往。异国他乡,飘忽不定。思乡心切时,偶尔,我也会想起她们。我上初中时,教我们地理课的刘老师,是我见识过的第一位武汉女人。我的家乡驻有海军基地,很多随军家属都在我们学校任教,刘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军属。我的班主任数学老师,也是位来自部队大院的太太。当年,这些军队家属的老师们,经常穿着一身海军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李大是北京一家部属医院的妇科医生。所谓的部属,就是卫生部直属的医院。众所周知,部属医院的门槛通常很高,没有点儿真才实学的人,你休想跨进部属医院的大门。当然,走后门的除外。大学毕业那年,李大从东北的省城分配到北京行医。北京,终于要去北京了!在得知毕业分配去向的那天晚上,李大在学校空旷的操场上狂喊三声:“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说来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一八月的北京,骄阳似火。看了一天的病人,李大终于熬到了下班的时候。他赌气般地把白大衣从身上狠狠地扯下来,顺手扔在医生值班室的椅子上。妈的,热死了。下午在给那位孕妇做体检时,老子脸上的汗珠子差点儿没落到孕妇的肚皮上。这么热的天,空调又出了问题,这还让不让人活了。这些天,李大的睡眠很成问题。人在睡眠不足时,才会对高温天气过度敏感。俗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常有国内的朋友们问我,怎么和你联系最方便啊?最典型的问答,有下面几种:问:(试探)MSN?答:(难为情)对不起,我不用这玩意儿。问:(疑惑)QQ呢?答:(装糊涂)QQ是啥?是扑克牌吗?问:(绝望)那发短信呢?答:(大义凛然)我只会写电子邮件,不会用手机写信。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想不到吧,隔着太平洋,中美两国的日常通讯,也相差甚远。我在美国,从来没用过QQ,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9-08-21 21:10:24)
在E时代,网络早就走进了千家万户。和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网络阅读,网上银行,网上消费等等,把我们死死地捆绑在电脑前。可以这么说吧,假如没有网络,现代人几乎要寸步难行了。除了生活需要,网络还有排山倒海之功效。你还记得王千源吗?那个卷入西藏问题的瘦弱女孩儿?你还记得莎朗斯通吗?那个说中国四川地震是报应的美国女星?2008年的春季,在中国各大网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一日,我们正在墓地祭奠亲人。忽然,二姐的手机响了。听她们寒喧几句过后,我恍然大悟,来电话的,竟是我多年未联系的高中同桌李君。高中毕业后,李君和我二姐成了同事。我一出国,她们两人关系很密切,倒没有我什么事了。李君听说我在国内探亲,执意要见我一面。说实话,一听要见面,我先头疼。老同学见个面,本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儿了。我这头痛,从何而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关于“笑”,好像是近期的热点话题。不久前,有人比较过郎平女儿和中国女孩的笑容,并提出个令人沮丧的观点:美国长大的孩子笑容灿烂,而中国女孩则笑得扭扭捏捏。本人虽然不敢苟同这种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观点,但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普遍爱笑,这确实是个不争的事实。
关于中美儿童的笑容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刘墉分析过,网友辩论过,笔者刚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9-08-20 12:52:06)

我读过石钟山的”幸福还有多远”这篇小说。这次回国,刚好看到由小说改变的同名电视剧。没加思索便买下了这部电视剧,并把它带回了美国。回家快一个月了,今天刚刚打开看这套DVD。一边吃饭,一边洗碗,看了一集。电视剧的题头曲是张艾嘉的“爱的代价”。在第一集里,有很多小说中不存在的情节。编剧的再创作,实现了文学向影视转变的革命化。主演王志文,佟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9-08-19 09:00:55)
从国内回来没多久,时差倒好了,身上却开始冒红包,一片一片地,一群一群地。不用说,我这是过敏了。咋啦?在国内我只呆了十几天,再回到美国,家里的东西(食物,花草,猫),或许还有人,居然把我当成异己了。这让我想不通啊。目前过敏源尚不清楚,我现在每天靠脱敏药救急。众所周知,抗过敏的药,通常都会有让人迷迷糊糊的副作用。不用说,这些天服药后我可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一提起离婚,我心里直打冷战。虽然我本人没亲身经历过,却耳闻目睹了许多。旁观他人的离婚故事,当事人没怎么样,倒把我给震住了。我的感觉是,离婚,真不易,离婚,真麻烦。十多年前,在我工作的实验室,有一位和老公闹离婚的美国女技术员凯西。工作中的凯西,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可以算得上是我们老板的当家人。每次看到凯西,我总会被她灿烂的笑容所感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
[166]
[167]
[168]
[169]
[17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