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朱高煦以京城为基地,开始谋划针对朱高炽的阴谋。他广收朝中大臣为爪牙,四处打探消息,企图抓住机会给太子以致命打击。朱高煦深通权术之道,他明白,要想打倒太子,必须先除去他身边的人,而太子党中最显眼的解缙就成了他首要打击的对象。在朱高煦的策划下,外加解缙本人不知收敛,永乐五年(1407年),解缙被贬到广西当副省长。三年后他出差到京城,私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汉化不深的元朝,皇族乱国的事情不多。比较严重的有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和西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前者被中央政权镇压下去,后者则导致西晋政权的灭亡。这是因为儒家(严格地说应该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学说)的伦理道德标准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规范了人们的社会行为。按道理经过宋朝理学家的强化,皇族乱国的事情应该不会在明朝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由景王始作俑,到潞王成惯例,从万历朝开始亲王们求请索取胃口越来越大,朱翊钧更是亲自带头,把朝廷的财政搞得一塌糊涂,最典型的就是朱翊钧的宠儿福王朱常洵。福王的封地在洛阳,起造邸第,花了二十八万两银子,是常规的十倍。廷臣请王就藩,而神宗和郑贵妃一直把爱子留在身边不放。到了万历四十年(1613年),福王已二十七岁,首辅叶向高上疏力争,神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元末天下大乱,人口急剧减少,大量土地抛荒,于是明朝初年就有了大量的官田,即把土地授予已在从事耕作的农户,每年国家收取税粮。甚至还有一部分土地被当作永不纳税的私田赐给农民。明初天下初定,朱元璋赏赐勋臣、公侯、丞相大量庄田,多者有一百顷,宗室赐田更多,按照洪武间的定制,郡王诸子也有定额赐田:“郡王诸子年及十五,每位拨给赐田六十顷,以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朱棣夺取皇位之后,为了防止以后其他藩王效尤,不仅剥夺亲王的军事指挥权,找借口减少亲王们的护卫,进一步限制藩王在王府之外的行动。对于违法的藩王予以申饬,严重违法又不听话的就废去王爵的位号,禁锢高墙,即软禁在位于凤阳的皇家禁闭所内。例如封在大同的代王朱桂,性情残暴,多行不法,在建文帝的时候就以罪废为庶人,直到朱棣永乐元年正月恢复爵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明朝设有宗人府,专门管理皇族本家宗室事宜。又有专门记载皇族宗室繁衍传递和生死娶葬的谱牒,叫做玉牒。玉牒每十年一修,由翰林院的官员专司其职,定期公布。
明朝宗室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8等。皇子封亲王,亲王封号用一个字的古国名或地名,如“秦”、“晋”、“荆”等。授金册金宝,每年的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王朝,为了加强对各地人民的统治,有力地监督地方官吏效忠于朝廷,同时防止发生争权夺位的争斗,维系并巩固朱家王朝的统治,朱元璋推行分封制,把皇子皇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共同来“夹辅皇室”。朱元璋从洪武三年至洪武十八年(公元1370—1385年),先后分封诸子为王,分镇各地,使皇权不陷于孤立。朱元璋有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春初至
多情夜雨惹春思,零落红梅消退迟。
西岭素装残岁雪,东风绿染嫩芽枝。
越冬空谷幽兰尽,遍野迎春花朵奇。
乍暖还寒将息好,一声保重莫差池。
春光好
红杏满园听鸟啼,多情夜雨惹春思。
山头桃李芬芳日,田野耕耘忙碌时。
岭上新茶含雀舌,庭前旧燕舞英姿。
倩辞妙语如泉涌,却道春天不写诗。
春色浓
海棠柔媚胜蔷薇,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4-01 22:39:41)

又是清明祭祖时,
莺飞草长柳垂丝。
江南万里风光好,
旧日庭园梦里归。
朝故国,举酒卮,
心香一瓣寄哀思。
满怀愁绪阳关曲,
泪湿春衫不胜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诗友集体创作柏梁体联句,佳作多多。加上笑云诗友增补的六句,共76句。用七律檃括,重复用了是有缘和墨瑞两位各一句,再补遗两句,得十首七律。说得好听叫做檃括,实际是盗版,请各位见谅。
一.春晨
晨起林间翠鸟啼,(忽闻林间翠鸟啼渭原)
憧憧花影报春知。(花影憧憧春先知红豆豆)
枝头挂雨青芽湿,(青芽枝头又雨湿点点儿)
柳叶迎风粉蝶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