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8-05-15 00:03:47)

再度重灾临故国,孤灯永夜起彷徨。
心香一瓣系巴蜀,情泪两行哀华阳。
天地无情崩峻岭,人间有爱向西羌。
精兵十万施援手,抢险救民如战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5-11 07:25:06)
又是母亲节,忽然想起妈妈说过我童年的故事:
那一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妈妈给了我一本日记簿,说已经是小学生了该像哥哥那样记日记了。新本子,新鲜事,劲头很大,星期一开始记日记了。下面是连续几天的日记:
星期一:今天我很高兴。妈妈评语:不错。
星期二:今天我真高兴。妈妈评语:和昨天的差不多。
星期三:今天我好高兴。妈妈评语:能不能换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本节介绍朱载堉在艺术和文学和方面的成就
朱载堉还致力于古乐器的考辨,做了不少去伪存真的工作。他揭示了古管乐器篪的开孔方法,并详细记录下它的形状、规范。中国古代的编钟在先秦时期已经完备。其独特的形状和结构,使一钟能发出两个基音,悬挂方式也便于敲击。但是,从宋代起竟不知编钟如何造法,应取何种形状。朱载堉曾对历代的青铜钟做过大量研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本节介绍朱载堉在物理、数学和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
朱载堉所创立的创立十二平均律理论从现在的物理学角度看是频率和弦长关系的一维问题,适用于弦乐器,他在研究管乐器的音律时又发现了以管定律与以弦定律的差异。《律吕精义》一书中指出,各音律以半音进入较高的次一音律时,管不仅要缩短长度,同时要缩小围径,在规定各律管长度的同时,也必须规定律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本节介绍朱载堉在音乐理论和实践中的成就
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遗产中,有一门科学,自公元前7世纪起便有人开始探究。其后2600余年,绵延不绝,一直持续到今天。它就是一度被学术界称为“绝学”的“律学”。律学,也称音律学或乐律学,是一门研究乐音体系中音高体制及其数理逻辑关系的科学。它是音乐声学(音响学)、数学和音乐学互相渗透的一种交叉学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朱载堉(1536—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青年时自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生于怀庆府河内县(今沁阳市),系朱元璋九世孙,仁宗朱高炽的第六代孙,郑藩王族嫡派子孙,明代著名的乐律学家、音乐家、乐器制造家、舞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历法学家,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朱载堉的科学贡献是巨大的,他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富有创造性的学者,是明代科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靖难的三年多时间中,朱权与朱棣是共苦的,但是靖难之后却并不能与朱棣同甘。正如查继佐《罪惟录》所云:“天下无不知借宁,无宁安得有燕?天下无不知绐宁,既有燕而遂无宁。”皇帝只有一个,朱棣做了皇帝,再也不提“中分天下”之事,虽然自知理亏;今非昔比,大势已去,朱权只好随遇而安,尽管他有足够的理由要求朱棣兑现当年的承诺。然而,由此不但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周藩朱橚家族也是明朝众多藩王中繁衍最快、人丁最盛的家族之一,晋藩和周藩是明代宗室人口最多的两支世系。历代周王,子孙众多,如上面的周定王有十四个儿子,后面的第三代周简王有十三个儿子,第五代周懿王有八个儿子,第六代周惠王有二十五个儿子。从明初到明穆宗隆庆(1567--1572年)初年,周定王朱橚的子孙在200年后发展到4000余人,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一代周王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朱棣的亲弟弟。约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生,明洪熙元年(1425年)卒于河南开封。是一位植物学家和方剂学家。洪武三年(1370年),封为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为周王,十四年(1381)就藩开封,以北宋的故宫作为王府。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朱橚私自离开开封来凤阳,朱元璋很生气,准备把他流放到云南,未成行,改变了主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朱高燧在永乐二年(1404年)封为赵王后就受命守在北京,以圣旨告诉有关部门,政务都要先向他报告,然后施行。把精锐的常山卫派给他做护卫。过年的时候到京师朝拜朱棣,回去的时候太子总是送到长江边的驿站。高燧恃宠,做了不少不法的事情,还和高煦勾结起来陷害太子。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知道了高燧的横行不法的事情,非常生气,杀了他的长史顾晟,褫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