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博文

《澳华家园》第34期-澳洲新农民第一集 爱情结出火龙果 他,为了爱情而种火龙果;他,为江西山区建了七所学校;他,一个电力专家,为澳洲制定火龙果种植国家标准;他,要走一条智慧型农业的道路......请与澳华家园一起来了解澳洲新农民聂陶锦的传奇。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百四九):增城黄邵松 增城白石村 增城县的白石村依次与瓜岭村和黄沙头村相邻,黄氏宗亲很多就住在这几个村中,一八七六年出生的黄壬胜(WongYumSing)[1],便是白石村人。黄壬胜出国赴澳发展的具体年份不得而知,大体上应与其他几位宗亲赴澳年份相若,约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年。他在澳大利亚落脚的地方是鸟修威省(NewSouthWales)的西北部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华人警官容斯杰——《澳华家园》第33期 在本地华人的大型活动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位英俊潇洒的年轻华人警官。他就是昆士兰警务处的高级警民联络主任容斯杰。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容警官讲述他的心路历程。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官档中所涉中共在粤桂边境的游击区域与部队番号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在广东省雷州半岛的主力——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的主力第一团(通称老一团),从广西南部经钦、廉地区辗转去到当时位于两广边界与越南接壤的十万大山,准备在此潜伏下来,但在国军第64军和广东省保安团队大力围剿下,无法立足,于1946年3月进入越南北部越盟控制地区休整,伺机再起。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百四八):增城朱泽广 增城黄塘村 朱泽广(ChatKwong)是增城县黄塘村人,生于一九一六年元月二日。他的父亲是朱松耀(ChungYou),大约是在一八九六年左右从家乡来到澳大利亚发展。根据零星的档案宗卷,他可能先到他省(Tasmania)发展[1],中途回国探亲时,有时就在雪梨(Sydney)中转[2],在一九一八年前后,遂接到结束在他省的菜农和果蔬销售的生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早期赴澳华人在种植业上的发展(3) 五、橡胶和棉花 昆士兰北部的因尼斯费尔(Innisfail)埠及其周边土地肥沃,是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理想地区。随着十九世纪末汽车的出现,橡胶作为生产汽车轮胎的原料就日显重要。谭瑞作为当地香蕉和甘蔗种植大户和实力雄厚的商家,敏锐地意识到现代汽车的发展对橡胶需求的重要性,并确信当地的气候条件完全适合橡胶种植,于十九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百四七):增城叶镜明、叶镜波兄弟 基劳间岛(广东增城)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雪梨(Sydney)华社中,叶炳南(PingNam)是个很重要的人物,是成立鸟修威雪梨中华商会(TheNewSouthWalesChineseChamberofCommerce)的发起者之一[1]。叶炳南生于一八六七年,是增城县人,一八九○年从家乡来到澳大利亚发展,定居于雪梨[2],加入由广东南海县籍富商刘汝兴早在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早期赴澳华人在种植业上的发展(2) 二、甘蔗香蕉种植 1870年代,大批华人涌入昆士兰白马河金矿区(PalmerRiverGoldfields)参与开采,对昆士兰北部的开发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1876年在白马河流域南部的霍金森(Hockingson)地区的淘金热,也带动了大分水岭西部热带高原台地的金矿和锡矿开采,以及该区域的农牧业开发;更重要的则是,与此相关的道格拉斯港(PortDouglas)和凯恩斯(Cairns[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百四六):增城刘旭良 增城唐美村 刘旭良(LoweYoukLeong)生于一九一五年七月二十八日,增城县唐(塘)美村人。[1]他的父亲名叫刘莲开(LenHoy),至少在一九○九年便已获得在澳大利亚的永久居留,一九二十年代初,已在澳大利亚鸟修威省(NewSouthWales)中西部高原上的吟啉咘埠(Coonamble)开设有一间果蔬杂货店,名叫“安盛昌”号(OnSingChong&Co.)。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早期赴澳华人在种植业上的发展(1) 一、蔬菜种植 投资蔬菜种植,经营菜园,随着大批中国淘金客进入澳大利亚的新金山——维多利亚(Victoria)就已开始。从当时的报导看,凡中国人到达的矿区,都有他们通过租赁而来的土地而经营的菜园,首先是供应自己人日常所需,随后也供应其他族群,并且在当地人接受了这些中国蔬菜之后,更扩大生产,以及种植当地人喜欢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