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客栈

临时客,澳籍华人,职业工程师,曾任“澳洲日报社”社会新闻版记者。
个人资料
博文

虽然旅居海外多年,但我对父母亲的感情还是很深的。这个很深的感情,主要体现在我是一个给家里打电话的积极分子,每隔一两天,我总要给远在湖南衡阳的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随便说点什么家长里短的事情:问问父母的身体、描述姗姗的成长、谈谈自己的工作、再扯扯妹妹一家的情况,就这么几项固定内容,半个小时就过去了。这是我和老爸的一个享受,老妈有时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2003年的夏天,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高温日子,身在澳大利亚悉尼市的我自然是感受不到这一点的。但毕竟父母家人都在湖南衡阳,通过他们的感受,加上我从小在湖南长大,多少也还是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隔三差五地致电父母问安。近期更多了一点心事:小女姗姗也到了衡阳,跟她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所以,电话就打得更勤了。除了向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国内的高档消费虽然价钱不便宜,但是日常生活用品的价钱还是比国外便宜很多的。前一阵子,我在珠海犯了一次胃病,有些虚弱。一位新认识的朋友建议我:要自己到超市去买一些合自己口味的东西,我问:“去哪儿买比较合适呢?”朋友说:“去万佳吧,万佳超市是珠海顶级的超市,东西虽然贵一点,但是,干净可靠。”于是在当晚,朋友驾车带我去位于珠海拱北的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2008-01-11 16:25:00)

几年前,我刚到澳大利亚时,对澳洲的警察极为敬畏。因为,他们一个个都长得又高又大、威风凛凛,环腰排列着枪支、警棍等一系列吓唬人的东西,保准让坏人一看见他们,就断了作案的念头。但时间一久,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澳洲的警察是典型的“银枪腊烊头-中看不中用”,真正有什么事情发生的时候,根本就指望不上他们。对此,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有一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没来由地,忽然想起小时候妈妈给我讲的一个笑话故事了。那大概是70年代的事情,家母当时被下放到农村当小学教师。有一次,公社开大会。书记在台上作报告。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讲到慷慨激昂之时,大声吼道:“对反革命分子就是要狼狼地打!”列位,文革期间,强调根正苗红,目不识丁的书记大有人在。这位就是其中的一个,由于识字不多,加上报告又是秘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昨天中午,一位台湾来的商人朋友请我去悉尼海湾边著名的风景区:岩石区(TheRocks)的一家高级西餐厅吃饭,说是高级西餐厅,我觉得主要是风景好,坐在餐厅里,远处的悉尼歌剧院和悉尼大桥尽收眼底,西餐的味道跟中国的大餐还是有点差距的。
前往餐厅的途中,一对洋人新婚夫妇正在拍婚纱照。奇怪的是:这么多好的背景他们没有选,摄影师让他们在一段残墙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姗姗虽然不爱学习,但是,她有一门功课在学校里一直是名列前茅的:那就是她的第二外语——中文。澳大利亚从小学开始,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第二外语了,姗姗三年级的时候才来到悉尼,那时候,她的中文已经较强了,所以,很自然地,就选了中文做为第二外语。
要说姗姗的第二外语成绩,比她的第一外语英文强多了。在小学里,不要说是全班,就是全校,也算得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1.“随着守门员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守门员还兼职当裁判?神!)2.“...各位观众,中秋节刚过,我给大家拜个晚年...”(这年也拜得太晚了吧?)3.“现在由中国队守门员范志毅开任意球...”(范志毅改当守门员了?全能!)4.“队员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加强体能和对抗性训练,这样才能适应比赛中的激烈程度,否则的话,就会像不倒翁一样一撞就倒...”(不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在网上看到署名为Cavebear的一篇文章“棋手人生从老聂说起”。此文内容详实、资料丰富、评论也独具匠心,可见作者是围棋内行,说起此中内幕,自然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看了这篇力作之后,也引起了敝人的写作兴致,但我写作的切入点正好与这位C兄恰恰相反,我只是一个围棋的外行而已,连基本的围棋路数都不懂的真正外行,但外行未必就不能发表一点外行的感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下个月就要回国了,收拾行装的时候,依照惯例,机票和护照是要放到一块儿的。取出澳洲护照的时候,旁边附有一本澳洲政府的护照宣传手册,随手翻了翻,看到里面写了一个小故事,看完之后,我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故事说的是:有一回,一个澳洲小青年在德国的一座高山上进行攀岩运动,这项体育活动比较时髦,喜欢这项运动的年青人都有点儿越是艰险越向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