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阅人间事,读圣贤书
个人资料
为人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东罗马帝国能够存活一千年也是世界史中的一个奇迹。在穆罕默德二世破城之前,君士坦丁堡被围攻过无数次,七世纪时曾被蛮族破过一次城,但只抢劫了皇宫和教堂,并没有占领城市。十三世纪初,君士坦丁堡被破城抢劫一空,可破城者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拜占庭的盟军十字军。君士坦丁堡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坚固的城墙成了拜占庭帝国续命的根基。由巨石垒成的城墙异常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3-12-25 17:31:26)
上次姚顺让我展开说说革命文学,这个要认真说起来,工作量很大,好多那时的文学作品要重读。但我觉得作为我们这代人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诗词,可以说是革命文学的典范。按鲁迅的说法,革命文学一定是革命的人写的才算,没参加革命的人是写不出革命文学的(大意,见《而已集》)。但不是说革命者就一定能写出革命文学,逻辑地说,革命者只是必要条件,还需要一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1)
(2023-12-22 16:12:00)
上个贴引起大家热烈讨论,而且很多网友还补充了他们的见闻和经历。让我觉得有必要再继续写下去,因为确实有很多故事还没讲。 上次一个网友说了几个靠婚姻出国的故事,我也想起在瑞士时碰到靠婚姻出国的两个美女。我说的这两个美女是真的美女,当时都二十几岁,正是青春靓丽的年华。两个女孩都来自上海,但是不是上海人不知道。一个在国内时嫁给一个六十多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3-12-21 08:16:25)
昨天,我弟妹突发心绞疼,以前没有任何症状,完全是突发。多亏我弟弟在家,及时判断,及时送去医院,现在生命无忧了。 这一年我家亲戚里有两个因心脏病突然去世的,一个是我表弟,才五十岁,在家里突发心梗,没到医院就死了。一个是我表嫂,与我同龄,早晨去早市买菜,突发心梗,倒地不起,路人将她送到医院时人已经没了。之前我表嫂没有患过心脏病,一直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12-17 11:27:01)
我不知道别人出国的动机是啥,我第一次出国的动机很简单,就是脱贫,非常符合当时流传的一句话:“知识分子要想富,只有出国一条路。”其实说致富有点夸张,但确实是脱贫的一条路。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了脱贫,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长长见识,学点东西。但我后来才知道,除非你一辈子在国外,否则像我这样呆了两年就回国的,学的那点东西远不如付出的多。我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一、很多人都知道,英国兵不血刃从荷兰手里夺得了曼哈顿,以为是荷兰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大英帝国的对手,将曼哈顿拱手相让了。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荷兰在前不久与英国为了争夺太平洋一个产香料的小岛岚屿进行了一场血腥激烈的斗争,最后双方讲和,英国将岚屿的控制权交给荷兰,作为回报,荷兰让出了曼哈顿。 二、纽约中央公园最大一个湖叫杰奎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啥葡萄牙人冒着生命危险非要去亚洲做贸易呢?亚洲的什么东西让欧洲人无法割舍,又找不出替代品呢?其实这个特殊货物就是香料。那时的肉蔻、胡椒、丁香、肉桂、薄荷不仅是食物调料,也是欧洲人普遍接受的药物。十五世纪时,在欧洲人眼里,香料比黄金还值钱,一小袋香料在就可换一套房子。而且胡椒产地与欧洲的价差达到上百倍,而丁香因为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成吉思汗大军灭亡花剌子模时,生活在花剌子模境内的一个突厥部落,为躲避战祸不断向西迁徙,最后落脚在小亚细亚一带。这支部落人数不多,刚到小亚细亚一带时,能作战的男人只有几百。可这些人很有侠义精神,他们在一次寻找落脚地的途中,偶遇一支被追杀的突厥人,他们出手相助,赶走了那些追杀者。后来,这些西迁的突厥人被当地塞尔柱突厥人接纳,得以在安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23-11-18 09:18:52)
姚顺那天的一句话震到了我,“读书的,将死;不读书的,鲜活。”当然,姚顺语境里的将死和鲜活也许和我心中所思不同。姚顺大概是说喜欢读书的人都老了,而鲜活的年青人都不读书了。 而我想到了另一层,这就是孔老师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读书多的人往往头脑复杂,理性,但同时也容易变得“史”,也即迂腐,固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看过不少康导的电视剧,基本都是精品,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青衣》,《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推拿》,《功勋》,以及最近的两部热播年代剧《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和《父辈的荣耀》。 对我来说,评价一个年代剧优劣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能够真实地还原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康洪雷导演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功勋》令很多有红色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