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场音乐会

柴米油盐,让日子充满烟火气。
琴音笛乐,给烟火气添点诗意。
打印 (被阅读 次)

上周看了一场音乐会,是多伦多交响乐团第101季演出季的2场特别音乐会中的其中一场。当晚,音乐厅几乎座无虚席,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结束时,掌声经久不息,人们迟迟不愿离去,我自己的手都拍疼了,几天后我依然在回味当时的美好感受。(多伦多交响乐团成立于1922年。)

上半场的钢琴协奏曲,是George Gershwin 乔治格什温作曲的《Piano Concerto in F Major / F大调钢琴协奏曲》,一首令人激动,让我听地如痴如醉的曲子。尤其是整首曲子中诸多的爵士节奏和装饰的爵士元素,非常现代迷人。作曲家是将美国本土爵士乐介绍给全世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去音乐会之前,上网查了此曲的相关介绍,见下“1925年12月3日首演,格什温弹钢琴,达姆罗什指挥纽约爱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人认为这是格什温最优秀的一部作品。英国指挥家科茨甚至将它列入了历来50部最优秀的作品之中,理由是这部作品表达了目前这个时代。”

协奏曲结束时,全场掌声雷动,大部分观众都起立鼓掌。指挥和钢琴家返场多次。最后一次返场,只有钢琴家一人出来,我们猜想他或许会演奏一曲encore 吧。观众们安静下来,大家都屏住气息,静等他的下一个动作。果然,钢琴家右手按住左胸口,向观众席深深鞠了个躬之后,返身走向钢琴椅坐下。

当开始的几个音符响起,我的心一阵跳跃,碰了碰先生的手,他轻轻回握了我一下。这是我们俩都喜欢的李斯特的第三安魂曲 Consolation No.3。因为这是爱曲之一,听的时候特别有感触,对每一个音符, 每一个乐句和每一段旋律都有一种期待。我时而闭着眼睛静听,时而睁开眼睛,紧盯着台上钢琴家的动作。到乐曲快结束的时候,我是睁大眼睛,屏住呼吸,心跳加速,期待最后一个音的演绎。我看见钢琴家的左手高高地抬起来,在空中停留了那么一会儿,落下的时候,传来的是轻轻的抚慰心灵的完美的一声。掌声再次响起时,我几乎是从座位上跳起来鼓掌。这位钢琴家是久负盛名的Jean-Yves Thibaudet!!!

这首安魂曲我在油管上看过很多版本,最后那个音的处理,几乎每个钢琴家都有不同的演绎。我最欣赏的整曲演奏是Vladimir Horowitz 的1987年的演出版本,游刃有余,轻松自如。快到结束句,他的左手离开键盘,撩开西装后搁在坐腰间,右手弹完,左手再回到键盘,轻轻地弹下最后的音符。还有几个好评如潮的版本,我也挺喜欢的,但感觉有些故意表现的痕迹。

放一个链接:

 

https://youtu.be/ONWdCvFHnuA?si=kRHPOdhBmMLYE0Yt

下半场的曲目是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的《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我是第一次听也是第一次知道这首曲子。去音乐会之前,也上网查了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和演出历史。节目单上有这样的背景介绍:

关于100年前的首演之日的骚乱,从网上抄录了以下文字:

斯特拉文斯基说当时所有的“严重”争吵与噪音都来自观众席,当晚执棒指挥的指挥家彼埃尔·蒙特也说,“一切触手可及的东西都被扔向我们这边。”但其实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观众在吵闹。有些评论家为这种争吵换了个更好听的词——辩论,发生于不同美学意见的派系之间。斯特拉文斯基后来一直盛赞当晚冷静指挥的彼埃尔·蒙特,称其“完全不受影响,就像鳄鱼一样沉着淡定”。斯特拉文斯基接着感叹说,“我到现在还感觉不可思议,他竟然能带着管弦乐队将此曲演奏完毕。”

有意思的是,当这首曲子在一年后作为演奏片段出现在音乐会上时,现场爆发出了浓烈的喝彩声,而那时抱着粉丝肩膀的斯特拉文斯基,从面部表情看也是得意洋洋的。在跌宕一年后,《春之祭》终归是被好奇的众人接受了。

因为提前做了功课,下半场演出远超我们的预期。我十分惊叹整首曲子的配器之多,旋律风格的繁复多变,甚至中间的一些不和谐音,听上去都那么可爱。特别喜欢诸多打击乐的加入,热情热烈,令人振奋。如此接纳这首曲子,也或许是因为现在我们能接触到的音乐种类和曲风较100年前要多得多的缘故。难怪这首曲子现在依然受到追捧!

琴音悦然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丹哥' 的评论 : 谢谢丹哥临帖点评。您谦虚啊!也太客气了。很高兴您也喜欢这部作品。格什温是天才。谢谢分享1925年的版本,我也去听听!秋安!
丹哥 发表评论于
“被列入历来50部最优秀的作品之中,理由是这部作品表达了目前这个时代。”
这是对地位和价值高度认可的评价。
我不了解这部具有历史影响性的作品,但在随着琴音的娓娓道来中,我知道了格什温的 Concerto in F,也在油管上找到并且听了这个1925年的作品。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Ea1x23low。
令我这音乐外行都很喜欢听的一部作品,谢谢琴音。

钢琴家的返场描述,惟妙惟肖,令人身临其境,心和琴音一起跳动的感觉。

妙!



琴音悦然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谢谢荷姐的果酱,太高看我了:),荷花姐自谦!我就是喜欢,有感而发,敢写。
琴音悦然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林凡_圣路易' 的评论 : 大谢林凡的赞!看来咱们同好,握手!
林凡_圣路易 发表评论于
大赞,难得的琴音,知音难得。
canhe 发表评论于
琴音真的是音乐知音,能这么有深度地享受音乐,得有多高的音乐艺术修养啊!我去听外行看热闹而已。谢谢琴音介绍和分享,学习了。
琴音悦然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xiaxi' 的评论 : 谢谢遐西一直以来的鼓励支持。你是我写博后,给我留言的第一人!当时看到那篇博文有留言,我还想我的拙文居然有人读啊。然后读过了你的暖心的点评,让我感动不已。遐西过誉了,我不是内行,就是喜欢的东西,有感而发,胆大,敢写:)
xiaxi 发表评论于
记得最初在城里认识你,就是读了你的“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观感。琴音是内行!
这篇博文同样精彩,让人感同身受,跟你听了一场音乐会。
琴音悦然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琪子' 的评论 : 多谢朋友来访分享!很高兴得到您的认同。是的我看的这场比您的晚一天,9/21。那些不和谐音让我想了半天,为什么会出现呢,不过还是觉得很可爱。先生能睡着,只怕是太不对口,那些打击乐手在后面敲的可卖力了:)
琴音悦然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XQQ' 的评论 : 谢谢来访留言。背景知识的确很有帮助!
琴音悦然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真受不了了,又是一通美赞啊!咱们都很幸运,想看音乐会,就能看到顶级的!
琴音悦然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花姐临帖留言。您看帖好眼力!
琪子 发表评论于
你写的感受真实自然,其中有不和谐的音都能指出,很专业! 谢谢你的分享。
我在你前一天看的音乐会,是TSO的101季的前奏吧。我很高兴。可是先生却在里面睡着了。
呜呼,呵呵
XQQ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背景知识很有帮助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1

琴音各样的有才,对音乐会的描述很感性,非常有感染力,感觉自己好像也去听了一遍。我们这里也经常有世界一流的音乐会,很多世界级的音乐家。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注意到琴音和先生的亲密沟通。。。。
琴音悦然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谢谢沈香的夸奖。正是因为特别享受那场音乐会,回味无穷,不写出来不过瘾,真的是有感而发。如果可能,经常去听音乐会,是人生一大享乐。祝沈香新周愉快!
琴音悦然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握手弄弄。音乐是我们的终生朋友。,我孩子也很喜欢。她是学校几个乐队的主力。曾经为了不耽误乐队的排练,居然放弃了一些很重要的俱乐部活动。
琴音悦然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可可好可爱。谢谢你的夸奖,真的是太高看我啦。喜欢音乐,有感而发的,新周愉快!
琴音悦然1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瓜苏' 的评论 : 谢谢苏苏的夸奖,这场音乐会让我回味无穷,所以有感而发。新周愉快!
歲月沈香 发表评论于
琴音看音乐会好享受,琴音写得真好,很感性的描述具有感染力!我也喜欢听音乐会,以前常住纽约,有时候也去曼哈顿看音乐会,但自己在家里每天必定要听听音乐。谢谢琴音分享的钢琴曲目,很好听!祝琴音新周愉快!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喜欢音乐会!虽然额不专业,但天生就喜欢音乐。额使劲鼓励孩子喜欢音乐,现在小孩参加了学校的乐团,高兴使我们了:)
可能成功的P 发表评论于
悦然是学音乐的吗?解读得好专业,家里有两个知音,真幸福!
南瓜苏 发表评论于
写的好专业。难怪你叫琴音。好文采。

祝琴音新周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