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罗拉多大峡谷徒步探幽记

打印 (被阅读 次)

引子

 

来美二十多年,朝九晚五,生活平淡,身体渐胖,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正步步向我逼来。意识到这点,我最近加强了身体锻练。可是,拿什么来激励自己去运动?用何物去检测锻练的效果?而我更想问的一个最为关键和更加确切的问题是:我有胆量去挑战自己并战胜自己吗?对此,我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写自与我有相同经历与疑惑的中国人的文章:步行穿越科罗拉多大峡谷。阅后我眼前一亮。对,我也可以通过这样做,以此来回答以上的问题。

 

准备

 

大峡谷,横亘于科罗拉多莽原上。千沟万壑,一望无际。那种苍凉和粗犷的景观,令人窒息,让人震撼。站在其面前,人不由自主地对大自然充满了一种敬畏。一位美国作家在十九世纪末遊历了大峡谷之后,曾写道:不管你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名山大川,你都会觉得,大峡谷仿佛只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星球。可以不夸张的说,大峡谷是自然界鬼斧神工的一个杰作、一个奇迹。

 

由于地壳运动,科罗拉多高原裂开了一条巨大的缝隙,形成了大峡谷。峡谷南、北缘至谷底科罗拉多河的落差,分别为1430米和1750米。从南缘可有两条小道到达谷底,为光明天使小道(Bright Angel Trial)和南凯巴勃小道(South Kaibab Trial), 其路程分别为15.3 11.3公里;而从北缘只有一条小道到达谷底,即北凯巴勃小道(North Kaibab Trial), 其路程长些,有22公里之遥。

 

虽然南缘是全年开放,但北缘的设施,每年只有从五月中旬到十月中旬这段时间内,才是开放的。由于在夏季峡谷内气温极度炎热,甚至热达54摄氏度,七八月不适宜徒步行。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是五月中下旬或十月上中旬。当我作计划时,只有后者的可能了。

 

我打算一天内步行,从北缘沿北凯巴勃小道下行到谷底,然后经光明天使小道上爬至南缘,以此穿越大峡谷。全程近40公里。

 

知道我的打算后,亲明好友都极力阻止:都快60岁的人了,还去冒什么险?那么长的山路,你一天能走得完吗?走不完怎么办?”......

 

毕竟,这是一条艰辛的路,号称地狱之路:山道崎岖,行程漫长,谷底炎热,谷顶高寒。假如出现任何问题,都只能靠我自己去解决!对于年近耳顺的我来说,这些都是极富挑战性的。

 

说实话,我心里也没有底。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也看了那些过来人拍的视频,对整个路程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了了解,并预想了解决的办法。儿子在这方面有过训练和经验,给了我很好的建议,并为我添置了必要的装备。此外,我还做了一次摸底试验:背上近20斤的行装,一天内行走40公里(即穿越大峡谷的距离)。虽然脚底磨起了血泡,但我终究走完了全程。心里不禁生出一丝得意,重要的是,增加了信心。

 

此时,离启程还有一个半月。根据摸拟试验的经验教训,我加强了针对性训练。背着行装,行走10公里/天,3-4/周,加上游泳1-2公里/天,2-3/周。为了更接近实际,我特意选择到有上下坡的道路行走,有时还有意识地在正午的烈日下训练。经过前后近半年的锻练,我感觉我的体质,达到了这十多年来的最佳状态。

 

行装已备齐,机票已买到,旅馆已订妥,汽车已租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十月中旬的一天,我飞到拉斯维加斯,次日即驱車至大峡谷北缘。

我住在离北缘尚有近30公里的一个小木屋群营地里,叫“Kaibab Lodge”,面对一片大草原。此时正值秋天,宽阔的草坝已是满眼一片金黄。这是一个三无营地:无电视、无手机信号、也无电线电话,绝对完全的一个世外桃源

北缘海拔较高,遊人较少,但风景甚为壮美。

 

我在谷缘边上的 Grand Canyon Lodge 餐厅订了晚饭。面对着夕阳映照下的峡谷,这里真是个欣赏美景和佳肴的好地方!美味的牛排和醇香的葡萄酒,life is so good !

晚上的天空,繁星点点,一片静谧。我期待着明天的启程......

可是,风云突变!没想到(但也在预料的可能中),我们家最高领导人出现了高原反应。我担心也不忍心次日分开而自行下峡谷,却让家领导拖着病体独开长途车绕道去南缘接我。原计划难以实行了。

 

我不得不决定:取消次日穿越大峡谷的计划。

 

计划变了,我突然变得有空,能在北缘拍日出。我起了个大早,旭日东升前后时分的大峡谷,实在是一道壮观的风景!好一个美字了得!!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可是,准备穿越大峡谷之旅,我毕竟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为此也针对性地训练了一个半月。一旦取消,我还是心有不甘。我特地跑到北缘北凯巴勃小道的道口,拍了一张照片,期冀有朝一日还会回来。

 

带着一丝遗憾,我开车离开了北缘,继续我们的旅程:绕一大圈,去往四百公里以外的南缘。这段路(尤其是89A89号公路),基本上汇集了西部风光的精华:广袤的沙漠、黄褐色基调的山体巨岩、横跨科罗拉多河的大桥、以及那独特的印地安保留地。沿途的风景,令我忘却了早前的遗憾。

我边欣赏著車窗外一闪而过的美景,边思考着。脑洞突然大开:今天到达南缘,而南缘可有两条小道下到大峡谷底。我为什么不可以从其中的一条道下去、而从另一条道上来呢?对呀,从南缘一样可以下达谷底的嘛,而且其中的南凯巴勃小道更陡峭、沿途的风景更迷人。想到此,阿Q精神令我心情大好。我加大了油门,向南缘奔去,以准备明天的探行。

 

 

【步行】

 

早上四点半,闹钟把我吵醒。家领导给我端上了一大碗热顿顿的鸡蛋面。吃完后我觉得尚不足,又往肚里填进了一大盒高热量的牛肉饭。

 

五点十五分,我启动汽车,打开前大灯,在漆黑的夜色中,朝着十一公里外的大峡谷南门开去。

 

外面的气温只有摄氏5度左右。夜色苍茫,寒风呼啸。苍穹之下,只有我的一辆车在驰驶,汽車的两道灯光,直刺夜空。此刻,我颇有些风萧萧兮峡谷寒的感觉,但片刻后即想,老子今天一去兮,一定要复还。

 

六点整,我们家的最高领导人兼后勤部长,下达了出发令。我在Bright Angel Lodge 转乘上了公园的交通車,前往出发点:南凯巴勃小道道口。

 

車上坐我身旁的是一对爷孙俩。老头子看上去近70岁的样子,岁月的风霜,巳经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爷孙俩看上去很朴实,一看就知道是来自中西部地区的乡下人。别人带的双扙,都是从商店买来的由金属材料制作的,而爷孙俩各自带的是一根自制的木棍。尤其是老头子带的那根,被握得光溜,上边贴着一些为防止脚起泡的备用胶带。看得出来,这老头是个野外探险的老司机。交谈中,老头告诉我,他已是第N次来大峡谷步行了,而他12岁的孙子今天是首次来,看上去还有些腼腆。看着眼前这爷孙俩,我心里一阵感慨:美国人不畏艰险、不断探索的精神,不就是这样言传身教、代代传承的吗?我希望十几年后,我还能像这老头一样,带着我的孙辈,来到这里探险。

 

六点半,车到达出发点。几十人下车后都很兴奋,纷纷在此拍照留念。沿着在陡峭的悬崖上开出的之字形小路,我们一行人快步下行。

眼前脚下的峡谷,在晨曦中逐渐变得明亮起来。我不时掏出相机,对准远处那金光照耀下的顶缘 ——咔嚓,然后再朝着跟前这陡峭的山岩 —— “咔嚓

我边走边照像,一抬头,一块出自公园管理处的警示牌骇然入目:由于山高、路远、和天热,我们不提倡你一天内从这里步行来回至谷底的科罗拉多河。假如你硬要坚持走这么一条艰辛的路,请到问询处听听忠告 好的好的,我知道了。他们会建议你分两到三天、甚至四天内走完。

我继续住下走,来到了一处视野极为开阔的地方。呵,这正是网上推荐的看日出的极佳风景点嘛:Ooh Aah Point ! 不期而遇,可惜我已错过了日出的时候。我遇着一对年过7旬的老夫妇,从口音中,我听出他们来自英国。我猜想,他们今天须在谷底的营地里呆一晚。

 

太阳,从峡谷的东方照射在谷内的千沟万壑上。逆光看过去,层峦叠嶂,颇为壮观;稍转一下角度,侧光看过去,山峦起伏,摄人心魄。

这一段路走得轻松愉快,因为刚开始走,一切都感觉新鲜、兴奋。走了二十多分钟,身体开始感到发热,到走了一小时时,我就想脱掉羽绒衣了。但刚一脱下,山风吹来。我感到冷,又赶紧穿上。

 

路并不好走,它由一级级台阶构成。台阶的中央,早已被上下行的骡马踩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坑。人只能踩着坑的边缘走,不方便又费力。我更担心的是,千万别扭了脚。走这种路,穿着一双登山鞋是必要的。

 

 

谷内的风景也好看。枯藤、老树,没见到昏鸦,我后来倒是看到一个老鹰在天空中飞翔。

 

这是七拐八弯的下行通道,好像总有转不完的弯。

看到图中远处的小木屋吗?那是厕所。

 

我走到一小块平地,正想歇一下。一个小松鼠朝我跑来,似乎是在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我有点惊讶:在这种鬼地方,竟还有动物生存?!

走呀走,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谷底的科罗拉多河。虽然看见了,要到达那里,我仍然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路边的红岩。

 

山谷里传来一阵阵马蹄铃声,一队骡马朝我而来。我赶紧向小路的内侧靠去,给骡马队让出路来。领队的小伙子朝我头稍微一低,右手一顶帽沿。好一个西部牛仔的范儿。

 

一路上美景甚多,我不时停下拍照,步速减慢,已经成了同行队伍中的最后一位。但我想,我今天来,不是仅仅为了赶路的。我是来体验这段路的艰辛,并要把这种体验用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走得慢就慢一点吧。

 

更走近谷底的河流了,河面上的桥巳经清晰可见。

 

走出这个遂道,就是横跨谷底科罗拉多河的两条桥梁之一: 黑桥。

 

经过四个小时的艰苦爬涉,我终于下行到了谷底的科罗拉多河。日正当午,我的背部都湿透了。

我跨过桥,到达河对岸的休息地:幻影庄园 (Phantom Ranch)。我在这里歇一下,吃了随身携带的几个煎饼、一个苹果、和一些PRO BAR(富含电解质和蛋白质)及能量棒 Energy Bars)。牛肉干难以下咽,我只吃了几小片。还喝了很多水。我把双脚平放在櫈子上,并换下已被汗水浸湿的袜子。

 

休息了近一个小时,我的体力水平由休息前的50%,恢复到了70%左右。添加了饮水后,我重新启程。

 

经过河上的另一座桥梁 —— 银桥,我重新回到了河的南岸。这时已经中午十二点一刻,炽热的阳光,直接照射在我的头顶。前面还有15公里的上行山路在等着我。骄阳似火,山坡陡峭,道路漫长,真正考验我的时候到了!

从这里上到南缘,途中有3-4个休息点。下一个休息点是印地安花园(Indian Garden), 有大约8公里的距离。

 

刚开始的路段,坡度较缓,主要是沿着河边走。在上午走南凯巴勃小路时,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拍照。现在我走的是上行的光明天使小道,风景一般,我收起相机,专心爬山。但当我看到这番景时,还是忍不住停下脚步,从背包里掏出相机拍了下来。

刚收起行当,我就走进了沙路地区。黄沙有几寸厚,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的,步态有点像在跳摇摆舞。

 

我很快就遇上了陡坡,路呈之字形地向上盘旋延伸。峡谷中无处遮挡炎炎的烈日,气温估计有35摄氏度。我戴的宽沿遮阳帽和墨镜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气喘吁吁,毎走几十米就要停下来歇一下。此时,我体会到了,这条路为什么被叫为地狱之路

 

好不容易爬过了这座山,前面的路没那么陡了,但有很厚的土尘。人脚步踏处,扬起高高的尘土,令人很不好受。

 

走了很久,路边由寸草不生,变为出现了一些草木丛。我知道,离印地安花园休息点不远了。这时,不知道是吃的食物不消化,或者是对新的饮水不适应,我感到有点腹痛,赶紧掏出随身携带的药品袋,服下两片Imodium。腹痛症状不久后便消失。

 

下午三点左右,我来到了印地安花园休息点。其实也就是树下有几排椅子,有饮水管道,还有厕所。此时的气温仍有28摄氏度左右。

我喝喝水,吃了一块能量棒,给水袋添加了一些饮水。望着前方的山崖,我知道,路仍漫漫。休息了十分钟,我背起背包,继续前行。

一上路,坡度陡增。我一级一级台阶的往上走,双手用登山扙协助着,走得很吃力,上气不接下气的。每隔一会,我都要歇一歇,喘口气。山路很陡,下一个休息点就在头顶不远的山上,看都看得见,但路是弯弯曲曲的呈之字形的向上伸,走也走不完,老是走不到,一身近乎瘫了。

转过身来,我惊?的发现,早上帮我照像的那对年过7旬的英国老夫妇,此时不在谷底宿营过夜,竟然在我后边慢慢地登了上来。我情不自禁地朝着他们大喊:“You are great !” 不知道是因为他们耳背,还是由于我这美氏英语中氏囗音,他们听不懂:“What ? ”。 “You are great !” 我重复了一遍,他们才听清,向我招招手,报以微笑。

继续攀登。这段路很难走,登山者们不得不增加了喘息的频率,三三两两地坐在路边歇口气。毎次相遇,素昧平生的大家,都报以相互鼓励的话语:“Keep going !”, “We are almost done ! ”。

 

路上看到的印地安人遗迹。

离终点最后大约两公里,是最艰苦的路程。身处高海拔之地,又经过了一整天的爬涉,人在这时候是已经很累的了。可是,山却更陡峭,路却更崎岖。有些台阶较高,我只好把双扙先点上去,再把脚抬上,双手一撑,趁势上了去。与其说是走上去,不如说是爬上来的。

 

如果说,早上的下行还有那么一点点轻松和愉快的话,此时的上行却是许多多的折磨与受虐。一级一级的爬,一步一步的走。谷道难,难于上青天。

 

地狱之路!

 

我走得很慢,很艰难地来到了一块较为突出的悬崖边上。对面的峡谷崖壁,像一块超级巨大的电视屏幕一样,呈现在我的面前。大于180度的视角,完整无缺。此时,太阳正从地平线上下沉。天际由火红渐变为暗红,而夕阳的余晖,把峡谷崖壁的色彩,从金黄色慢慢地调为黄褐色,然后是暗红色。我喘着气,背靠着崖壁,欣赏着眼前的美景。这是大自然对我一整天艰辛爬涉所赐予的回报!很美!确实很美!!古人的天地有大美之语,恐怕是指的此刻此景吧。我想掏出相机把眼前的美景拍下来。转眼一想,再好的技术与设备,也不能完整记录下这一壮观场面。还是让我自己静静的欣赏吧,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看,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傍晚的山风,吹干了我身上的汗水。我继续往上走。穿过一个遂道,又穿过一个遂道。

 

当离终点还有50米左右时,我将从早上出发时就一直背在身上、不到万不得已时绝不饮用的500 毫升水,一口气喝完。望着不远处的终点,我知道,我赢了! I did it !

 

晚上六点十分,我终于跨过了最后一级台阶,从砂石路走上了水泥路,从地狱回到了人间!

 

从日出到日落,整整11个半小时,历经寒冷和酷热,下降1430米后再上升1320米,艰辛爬涉29公里的崎岖山路,走了45564步,我终于完成了科罗拉罗大峡谷步行之旅。

 

 

后语

 

回到旅馆,喝瓶啤酒,洗过热水澡,虽累,我却仍不能入睡。

 

在步行途中,我问了一些登山者:为什么来大峡谷步行?最多的回答是:“Challenge (挑战)”。是的,我完全有同感,这是一个挑战自我、战胜自己的过程。另外,我还想添加一个答案:“Enjoy (享受)”。我喜欢大自然,喜欢把自己置于大自然中,享受那种天地之间唯我独在的感觉。只有在大自然之中,我才是我,一个真正的自我。

 

步行大峡谷,绝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需要在心理上、身体上作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设备,才能顺利完成。这是一条艰辛的路途,也是值得一试、人生中一段难忘的旅程。

 

科罗拉多大峡谷,回头见!

 

(2017年11月1日)

 

 

 

 

 

 

 

kozy 发表评论于
好样的!在那种高温暴晒下走29公里山路不容易。佩服!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我也想去走一回,估计我家领导也感兴趣。咱们再问问其他朋友,组一个小队一起去如何?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赞图文并茂,照片拍得好美(壮观)呀!
FaiDao 发表评论于
谢谢。 喜欢你的喀斯喀特山系列。 种草了。
FaiDao 发表评论于
Thanks. If you try, you will win.
FaiDao 发表评论于
是呀, 这也是我抓紧一试的原因之一。
FaiDao 发表评论于
Thanks。
FaiDao 发表评论于
谢谢。 希望如此。 经此受苦, 体格确有改善。
奚凡 发表评论于
了不起!向你学习,以后俺也要去走一回!
19428182 发表评论于
A remarkable travel notes of a brave one with beautiful photos i
borisg 发表评论于
上次去匆忙,到那已经过中午了,只走了一半(到看见河水的那个悬崖边上)就往回走了。这一晃快20年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完全走一遍。
wxc_20131021 发表评论于
Great job! Enjoy the challenge;)
熊猫媳妇 发表评论于
一天就走个来回,看来你什么都不高,健康着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