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印象

打印 (被阅读 次)

滴血大教堂, 圣彼得堡, 俄罗斯, 2016年9月26日

圣彼得堡是个大气的城市。老城依波罗的海面西而建,扼涅瓦河入海口,北接芬兰,南邻东欧,地势居要,是俄罗斯与西欧往来的门户。市内河道纵横,两岸是满满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宫殿,鳞次栉比,华丽整齐;城市街道宽阔笔直,广场平旷,端的气势非凡!

 

圣彼得堡是座有故事的城市。世上很少有哪个首都的来龙去脉能够像这里一样精彩,够得上在历史上记下有分量的一笔。一座三百年历史的城市囊括一个大国八成的荣耀,六成的艺术和五成的美丽,倒也少见。事情的源头要从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说起。

 

俄罗斯至今大概千把年的历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国家却是最近几百年的事。它的前身是9世纪斯拉夫人在第聂伯河流域建立的基辅罗斯国。此后数百年间国家内战不断,直至13世纪被蒙古人吞并。当时的俄罗斯文明程度远远落后于欧亚同僚;所以跟许多欧洲国家和中国不同,蒙古入侵虽重创手工业,却并没有毁掉俄罗斯的文化,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更为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帮助这个贫弱的半奴隶制国家渐渐摆脱蒙昧。16世纪俄罗斯脱离蒙古统治独立,但仍然十分落后。200多年后,这个国家终于迎来了转机。

 

彼得大帝(1672-1725)

1682年,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年仅10岁的彼得一世登基,异母长姐索非亚公主摄政。像许多老套的宫廷故事一样,这位母后孱弱,外戚庸碌的小沙皇被姐姐迅速架空。彼得被赶到乡下居住,连像样的教育都没有受过,还三天两头被敲打。可是,这位命硬的沙皇还是在夹缝里慢慢长大了。

 

到1689年彼得长成了一个身高两米,坚毅果敢,睿智勤奋的青年;手里也有了一点军队。索非亚公主终于感觉到了威胁,发动政变逼彼得退位,事败后被关进修道院。彼得亲政了。

 

这位沙皇接手的俄罗斯是个寒冷辽阔,贫穷落后的农奴制国家。17世纪的西欧国家历经大航海,殖民和工业化,已经实现了国力腾飞;而地处内陆的俄罗斯始终是民生凋敝。海运时代国家的兴盛往往依赖制水权,彼得知道,他需要入海口。可俄罗斯的海港地僻酷寒,皆不堪用。没有,就只能抢了。

 

1695年1月沙皇彼得率3万军队攻打土耳其争夺亚速海。当时的俄国仍然沿用蒙古军制,既没有正规陆军也没有舰队,很快一败涂地。彼得痛定思痛,下令造舰。1年后,俄罗斯舰队战胜土耳其,得到了亚速海。

 

可俄罗斯并没有打通到南方的入海口,亚速海彼端的出口被强大的土耳其黑海舰队牢牢把持,俄罗斯无力争夺。而北方的波罗地海入海口被欧洲强国瑞典占据,俄罗斯也不是对手。彼得决定向西欧强国学习富国强兵。

 

1697年俄罗斯派遣考察团周游西欧各国学习先进技术尤其是造船,彼得亲自乔装随团;1年后因索非亚公主再次图谋政变回到莫斯科。这位已经成年的沙皇这次不再手软,把近900名参与者悉数屠杀,把索非亚亲信的尸体吊在她寝室窗户外面。索非亚被强令出家,在修道院圈禁至死。彼得的王位终于牢固了。

 

大权在握的彼得开始推行著名的改革引进西欧先进技术,以获得最强大的军力。这样的目标在现代人看来未免有点穷兵黩武,在当时倒很自然。中世纪以来的欧洲很像战国时的中原,群雄逐鹿,争战不休;国家的存殁依赖军力多过国力,许多国王死于开疆拓土。彼得也不例外,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建立强大的军队。沙皇亲自下令按照西欧制式改革内政机构,开办各类学校。俄罗斯有了第一个科学院,博物馆,图书馆;建起了大量剧院,公园。彼得禁止俄国人穿长袍,并强制他们剪掉长胡子,蓄须者克重税。大批贵族子弟被派往西欧留学,带回了最好的管理方式和大量人才。彼得引入西方礼仪,贵族女子被强令出门社交,俄罗斯人终于见识了什么叫宫廷舞会;宫廷贵族被要求穿西装,喝咖啡,吸烟斗。沙皇同时打造了一只强大的海军,为筹措军费,他下令税改,极大繁荣了工商业。只数年功夫,俄罗斯兵强马壮了。

 

圣彼得堡入海口示意图

1700年彼得统兵3万北上挑战北欧霸主瑞典争夺波罗的海入海口,全军覆没。彼得只身逃回莫斯科。之后沙皇屡败屡战,终于在1703年攻占涅瓦河口。此后两国连年激战,到1721年瑞典投降时俄罗斯已经占领了芬兰湾,里加湾沿岸的土地。入海口终于到手了。

 

1703年春沙皇彼得来到涅瓦河口,在一座荒岛上给自己建了一座小木屋住下。随行的臣子们紧邻着建下了他们各自的木屋。厌倦了莫斯科宫廷尔虞我诈的彼得决定把俄罗斯的首都迁到这里,并希冀着把这里作为与西欧往来的门户。他给这个河汊纵横的地方起了个德国化的名字,叫圣彼得堡。

 

俄罗斯的新首都很快铺满了木屋,街巷逼仄,火灾成为常态。彼得下令把城市用砖石翻建。圣彼得堡地处沼泽,木有石头;于是进城的贩夫走卒都要缴纳石块抵税。几年后,这里渐渐有了砖房和石头铺成的街道。圣彼得堡的海平面上第一次升起了沙皇期待已久的西欧商船的桅杆。

 

沙皇把彼得堡建成了一座超出当时俄罗斯人想像的城市。这里有平阔的街道,宏大的公园,纵横的运河,上流社会才能享用的砖石房屋... 彼得大帝亲自设计了城市的主路涅瓦大街,宽阔笔直,两侧树木成荫,让人叹为观止。这里跟其他的俄罗斯城市都太不一样了:外省的俄国人穿着长袍和踢踏作响的树皮鞋时,彼得堡的警察在四处奔走查看辖区的居民是否按陛下的要求改穿短衣皮鞋;俄罗斯的年轻姑娘被禁足深闺,以免受到诱惑时,首都的女子被沙皇要求参加社交舞会;俄罗斯人习惯了千百年来一直住在木屋里,彼得堡普通市民住在过去领主们才能享受的砖石房里;外地人习惯了黑灯瞎火的夜晚时首都人在涅瓦大街上平生第一次看到了街灯... 到1725年,这里已经是一个有四万多人口,设施完备的大城市了,建设之快让整个欧洲都发出嫉妒的叹息。圣彼得堡并不是俄罗斯风格的代表,而是一个全新的,欧洲化的新首都;它看上去与当时任何一个欧洲大都市都没有什么不同。来自许多国家的形形色色的侨民,贵族,商人,艺术家,建筑师,科学家...开始在彼得堡定居;这座城市真的如同沙皇设想的一样,成了与西方往来的门户。

圣彼得堡鸟瞰,俄罗斯,2016年9月28日

彼得一世在位43年,他的改革奠定了沙俄帝国的崛起。他铁腕推行的欧洲化改革使俄罗斯摆脱野蛮,大幅缩短了与欧洲列强的距离,开始步入文明时代。他死时俄罗斯已经从一个极度封闭落后的内陆国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第一次凭借实力获得了西方的认可和尊敬;政治,经济,文化,工商业,国家治理和军力都有了极大发展。这位好武的君王终生戎马,空前拓展了俄罗斯的版图。他留给后人一个冉冉升起的沙俄帝国,和一座不朽的新都圣彼得堡。沙皇彼得一世是俄罗斯人公认的最伟大的君王,被后人尊称为彼得大帝。

彼得要塞,圣彼得堡,2016年9月28日

彼得死后被葬在涅瓦河冬宫对岸的要塞里,那是罗曼诺夫王朝沙皇们的皇家陵墓。上图中间有尖长金顶的黄色建筑就是停放沙皇灵柩的彼得保罗大教堂。

彼得保罗教堂内饰,圣彼得堡,2016年9月28日

教堂内饰异常奢华,几乎就是用金子堆起来的。彼得大帝的石棺被摆在大厅里供人凭吊。从教堂出门走20分钟,过2座桥,就是圣彼得堡市中心。

彼得大帝石棺,彼得保罗大教堂,圣彼得堡,2016年9月28日

走在圣彼得堡的大街上我被彼得大帝巨大的野心和魄力惊呆。这个一砖一瓦都是按照他的心意修建起来的城市即使在今天人口扩张100多倍之后街巷仍然不显得狭小;走遍欧洲最显赫的都市也找不到比冬宫广场更宏阔的皇宫广场。想来当年这位盛年迁都至此的君王定然对帝国的崛起期许很切,或许还设想过有朝一日圣彼得堡会成为世人瞩目的中心,所以把这里的格局设计的如此雄伟来承载他那庞大的梦想。城市的设计预留了许多巨大的伏笔,此后的几代沙皇励精图治,终于把彼得帝划出的空白一一添满。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最欧洲化的城市,彼得大帝显然是竭力给那个老大的帝国带来些新东西,那些他在欧洲看到,用过,喜欢过的真正的好东西;他希冀着这些新东西可以让俄罗斯人过上西方人的生活,那种他亲眼见过的,富裕舒适的文明生活。他做到了。

圣彼得堡街景,2016年9月28日

圣彼得堡最漂亮的地方要算涅瓦大街了。这是彼得堡的精华,是那种像巴黎的香榭里榭,或是北京长安街那样能代表一个城市的大道。沙皇彼得为了把涅瓦河边的海军军部与莫斯科连接起来,亲自设计了这条主道,用了一位13世纪的俄罗斯民族英雄的名字命名。民夫们在沼泽地里开出了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街,北边是军部,南边连着出城的拐点涅夫斯基修道院。那里现在是火车站了,一条高铁把乘客4个小时就送到莫斯科。普京总统超额完成了彼得大帝的念想...

涅瓦大街,圣彼得堡,俄罗斯,2016年9月27日

沙皇最终选了法国人规划涅瓦大街。世界各地的顶尖设计师们被一个接一个的请来,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建筑。年复一年的攒下来,到19世纪末涅瓦大街的两侧终于被富丽堂皇的宫殿全部占满。1774年大街被划为商业区,此后这里变成了一个夜夜笙歌,寻欢作乐的地方。

涅瓦大街夜景,圣彼得堡,俄罗斯,2016年9月26日

读一读果戈里的小说涅瓦大街吧,那是用鹅毛笔写就的清明上河图;活色生香的展现了19世纪圣彼得堡的市井人生,悲欢离合。看见街边的宫殿了么?那是旧时的舞场,每一级台阶都曾被淑女们的裙踞蹭得锃亮;看见前边的小店了吗?绅士们喜欢在那里买香膏来保养他们精心修剪的唇髭;看见运河边的空地了吗?乞丐们曾在哪里守候过许多黎明,等待着点心店早上开门,会施舍过期面包;你知道大街两边曾经树木成茵吗?女人们最喜欢在枝桠上晾衣服了...涅瓦大街真是个有生命的地方呢,仿佛历史还活在这里;走在路上闭上眼睛还能看到百多年前的熙熙攘攘呢。

 

冬宫西面紧贴着涅瓦河南岸的是金碧辉煌的海军军部大楼,给大街起了个漂亮的开头。彼得大帝重视海军,指挥部修得分外气派。大楼黄墙白柱,顶楼装饰了连片的青铜雕塑。主楼金色的尖顶高达七十多米,老远就能看见。巅峰时期这里有万把人办公。今天这里成了海军学校了:

 

军部大楼南面就是涅瓦大街了,晴天时街景如同明信片一样赏心悦目。看来看去,还是18世纪时的巴洛克建筑最多。19世纪时2位威尼斯设计师留下了左边那座黑色的楼房,底层的门廊似极了著名的波波丽宫:

涅瓦大街街景,圣彼得堡,2016年9月28日

沿着大街一路向南,两边的宫室鳞次栉比,让人眼花缭乱。只一会功夫我就审美疲劳了。圣彼得堡的建筑其实说不上精美,但胜在整齐;沙皇曾下令这里的建筑不能超过冬宫的高度,结果大街两边的楼顶好像被斧子砍过一样齐刷刷的。这里曾经是一个迪拜一样的所在,欧洲最好的建筑师都想来试试身手;彼得堡的建筑式样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其他俄罗斯城市竞相模仿的对象。

 

走到大街中段时右手边出现了雄伟的咯山大教堂,里面供奉着俄罗斯国宝,东正教圣物咯山圣母像。俄罗斯人笃信这位圣母曾多次显灵,守护他们打退了蒙古铁骑,赢得了俄法战争,挺过了列宁格勒保卫战。1801年时沙皇下令建造教堂存放圣像,就有了喀山大教堂。东正教的建筑,倒有天主堂的架势;据说设计模仿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真挺像的。

 

走进这所教堂你会见识到俄罗斯人对宗教的虔诚。这是一座香烟鼎盛的民用教堂,跟其他几处要买票才能进去的景点教堂完全不同。里面的人群信徒多过游客,我看见许多俄罗斯教众顶礼膜拜,排成长队朝拜圣母像;女人们都按东正教礼仪包着头发,不少俄罗斯大妈眼含泪光的祈祷,空气里的香火味比佛教寺庙还浓厚。我倒不惊讶看到人们对上帝虔敬如此,上次去梵蒂冈时教皇去世没多久,跪在他石棺前面的修女们比这还激动呢。宗教之力,一向不可小觑。

喀山大教堂,圣彼得堡,俄罗斯,2016年9月26日

俄罗斯是个多信仰国家,东正教主导。此外,伊斯兰教,天主教,新教,佛教都有信众。这个横跨欧亚中东的大国自古文明交汇,所以人们很早就学会了让各式各样的宗教信仰和平共处。涅瓦大街上除了东正教堂还显眼的立着几座天主教,新教的教堂,清真寺在市里也有好几处。早在几百年前,俄罗斯人就普及信仰自由了。

 

俄罗斯历代统治者在宗教问题上到没太操心过。东正教与天主教不同,牧首从来不谋求与世俗君王分庭抗礼;所以沙皇也从未面临过西欧国家君主与教皇争夺政权的情形。其它宗教在俄罗斯都不成气候,更不会来给沙皇添堵。所以宗教在俄罗斯人生活中就一直承担着道德教化的作用,效果倒也不错。

 

喀山教堂街对面是座很漂亮的五层楼,昔日彼得堡最大的书店。老人们对这座楼情有独衷,因为二战时这里是每天印发战报的地方。设计师是俄罗斯建筑业的高手,为了好看滑头的给楼房加了个玻璃塔;这样主楼没有超过冬宫的高度,加了个塔尖倒是让大楼显得高了许多。太油菜了:) 不过这擦边球倒也没白打,这座建筑因为式样优美已经成了涅瓦大街上著名的地标了。

Singer House, 圣彼得堡,俄罗斯,2016年9月26日

继续往南走,路边有一座咖啡色有巨大玻璃拱窗的大楼,特别扎眼。那是 Elisseeff Emporium 大楼,现在是购物中心了;里面的食品店很有名。

Elisseeff Emporium,圣彼得堡,俄罗斯,2016年9月26日

涅瓦大街21号有一家ZARA店,那里是从前的皮货中心。俄罗斯产皮毛,旧时的圣彼得堡是俄罗斯与西欧毛皮交易的中转站。18世纪后工业兴起,这里逐渐演变成欧洲的时尚用品设计中心。各式各样最时髦的皮件,从轻巧的羊皮靴,贵重的貂皮围巾到绷紧的羔皮手套,那些把巴黎,罗马女子装扮成勾魂女人的华丽皮饰,许多都来自圣彼得堡。

皮货中心,圣彼得堡 Credit to: http://www.saint-petersburg.com

除了建筑,涅瓦大街两边还是名人雕像扎堆的地方。皇帝的雕像就有三处,最有名的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了。这位女沙皇一生功绩显赫,是俄罗斯被尊称为大帝的两位君王之一。

 

1745年俄罗斯皇储彼得娶了普鲁士王公的女儿索非亚公主为妻;婚后公主按沙俄风俗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这桩婚事不过是欧洲王室政治角力的结果,索非亚公主相貌平平,被结婚的彼得没有胃口。太子妃被冷落,结婚6年后还是处女。太子是个标准的纨绔,颇多内宠,整日花天酒地,经常羞辱妻子。

 

叶卡捷琳娜二世 (1729-1796)

叶卡捷琳娜也不是省油的灯。她一开始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不断结识才华横溢的文人;后来便学着老公开始在英俊健壮的臣子中挑选男宠,日子渐渐过的有声有色。结婚9年后她生下了皇子保罗,可大家都不确认孩子的父亲是谁。后来直到保罗长大,相貌酷似彼得,这才作罢。有了儿子的太子夫妇更加有恃无恐,夫妻俩初一十五,肆意胡为,互不干涉。后来叶卡捷琳娜居然跟情夫们又生了两个孩子,彼得大怒,几乎废妃。忍辱负重多年的叶卡捷琳娜被逼急了,开始酝酿政变。

 

1762年沙皇病逝后彼得三世继位,半年后被叶卡捷琳娜皇后政变废黜。三天后皇后的亲信宣布被囚禁的彼得死于痔疮。贵族们早已不满彼得的荒淫愚蠢;他们立刻相信了皇后的解释,并一致拥立她为女沙皇,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

 

这位爬上权利之巅的德国女人开始展露过人的治国才能。彼得大帝死后俄罗斯陷入旷日持久的宫斗,37年间换了6个沙皇;政局动荡的俄罗斯发展陷入停滞,彼得一世留下的国库底子也渐渐被坐吃山空。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时国家已经风雨飘摇。这位早年曾经游历欧洲,见多识广,博览群书的女王立即宣布改革。她开始颁布文件主张开明专制,改革司法,推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女王的社会改革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开办育婴堂,完善教育体系到兴办女子学院无所不包。为维护俄罗斯的君主专制统治,叶卡捷琳娜提高了贵族权利,免除兵役赋税,可以开办工厂和贸易。她统治时期沙俄帝国人口几乎翻倍,外贸涨了5倍,国家收入翻了四倍,被称为“俄罗斯贵族的黄金时代”。

 

叶卡捷琳娜二世像,圣彼得堡

叶卡捷琳娜女王极大推进了俄罗斯文化艺术的发展。她启用大量欧洲建筑师修建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宫殿,鼓励文学戏剧的发展,发掘了不少的天才画家,重用科学人才。女王斥巨资建立的埃米尔塔日博物馆,收集了海量的世界各国艺术藏品,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叶卡捷琳娜女王奠定了俄罗斯近代科学技术启蒙和文化艺术繁荣的基础


不过俄罗斯人对这位女沙皇最认可的却是她打仗的本事。俄罗斯于1768,1787年两度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夺取了克里米亚和黑海延岸大片沃土,打通了黑海出海口。彼得大帝惦记了一辈子的东西,被他的孙媳妇拿到了。在北方女王联合普鲁士和奥匈帝国三次瓜分波兰,俄罗斯吞并了46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大败在波罗的海挑衅的瑞典海军。女王威名远扬,土耳其战争后的很多年里,欧洲不经她同意没有任何一口大炮可以开火。俄罗斯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这位彪悍的女王私生活倒也异常精彩,一生风流,有过20余位男宠。废黜彼得后这个年轻女人的心就野了,原来的偷情变作公开选美,反正也没人敢管她。叶卡捷琳娜女王对体格健壮的小鲜肉情有独衷,每每从英俊的贵族子弟里选出文雅精壮的,由身边的女官试用,挑出最好的来伺候她。男宠们大多获得了女王的宠信和奖赏,有才的高官厚禄。大家缘分到头了也不恼,情夫们还帮着介绍新的来。想想当年中国的武则天纳了2个面首就被大臣群起攻之;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跟达得利伯爵偷偷来了一腿就被贵族们逼着分手;这俄罗斯女王的日子过得真是分外滋润。翻翻女王的清单找到了几个眼熟的名字:两次打赢了土耳其的波将金公爵;波兰国王波尼亚托夫斯基;还有出死力帮助叶卡捷琳娜政变取得王位的奥尔洛夫伯爵。汗啊,都是大名鼎鼎的重臣啊,怎么你们也...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34年,她治下的俄罗斯版图扩张了三成,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沙俄帝国步入全盛时期,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霸主。她死后被人们尊称为大帝,把她的塑像立在涅瓦大街旁边。臣子们知道女王的癖好,在她的男宠里挑了一堆拔尖儿的,全都摆在了她的裙下,真是太贴心了:)

库图佐夫元帅像,涅瓦大街,圣彼得堡,2016年9月28日

除了沙皇像,涅瓦大街旁边最多的就是将军像了。最显眼的一个是喀山大教堂旁边的库图佐夫元帅像,他在1812年打败拿破仑赢得了著名的俄法战争。

 

叶卡捷琳娜大帝1796年去世后,俄罗斯继续作着欧洲的霸主;到1812年时法国来挑战了。彼时法王拿破仑几乎统一了大半个欧洲,为了霸主的位子率军61万找茬入侵俄罗斯。沙俄军队不多,一路后撤。库图佐夫元帅是个狠的,把法军入俄沿路统统烧成焦土,并纵火焚烧莫斯科;法军无法补给,一多半死于冻饿。冬天时节拿破仑军队无法适应俄罗斯酷寒,只得撤军。库图佐夫沿路追杀,法军大败,十损其九,只5万人逃得性命。拿破仑此次惨败后下台,被流放荒岛。俄罗斯的日子又安生了。

 

俄国人认为喀山圣母在俄法战争中显灵,降下严寒冻死法军,才有了库图佐夫元帅大胜;人们便把他的雕像放在喀山大教堂门外。元帅戎装提剑,面向涅瓦大街抬手致礼,好似眼前站着千军万马一般。

文艺咖啡馆(白柱子那里),圣彼得堡,俄罗斯,2016年9月28日

帝王,将相,还有个文人也来了。涅瓦大街与莫伊卡运河交界处的一家咖啡店外,高悬着普希金头像。那是文艺咖啡馆,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泰斗们碰面的地方。彼得堡盛产文豪,小店的常客们都是今天振聋发聩的名字: 莱蒙托夫、陀斯妥耶夫斯基、舍夫琴科... 最出名的就是普希金了。可惜不是因为他的诗比别人名气大,而是因为这里是他决斗前休息的地方。

文艺咖啡馆,圣彼得堡

 

普希金决斗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公案。诗人的遭际几乎跟才华一样有名。普希金出身破落贵族家庭,少年成名,16岁时已经名动公卿。正是踌躇满志的年纪,诗人一面却给自己早早写了篇墓志铭:这儿埋葬着普希金;他和年轻的缪斯,和爱神结伴,慵懒地度过欢快的一生, 他没做过什么善事,然而凭良心起誓,谢天谢地,他却是一个好人。

 

真是个妙人呢。想着找个女神牵手,远离世事纷争,作个快乐的好人。只是人世的起伏,哪里会像追梦的年纪臆想的那么美好!要知道普希金并非生活在盛世,当时的俄罗斯面子上虽还强大,里子却已朽了;西欧列强凭借工业革命再次崛起,沙皇却还是享受着四平八稳,无所事事的富贵日子,国事上始终没什么动静;于是俄罗斯与富强渐行渐远。诗人看不过眼,笔锋渐渐犀利。普希金的作品终于给他带来麻烦了。

 

到二十来岁时普希金已经是圣彼得堡权贵眼中著名的刺头。沙皇很不喜欢他笔下的俄罗斯,就变着法儿折腾这个著名的才子。每一篇作品都被审查,生活被监视,两次被流放。历经人生起落的诗人渐渐愤懑,文风愈发悲凉。佳作依然接连问世,可少时梦想的逍遥快乐却越发遥不可及。

 

三十出头时普希金似乎又走运了,他找到了自己的女神。这是个美丽的姑娘,希慕普希金的才华,嫁给了他。本该是桩美事,可这个诗人眼里称心如意的婚姻最终却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

娜塔丽娅·冈察洛娃

 

要说普希金这婚结得多少贪心了点儿。才子佳人本是良配,但若是娶个寻常美女也罢了;可诗人费尽心机娶到了当时的俄罗斯第一美人,有圣彼得堡天鹅之称的娜塔丽娅·冈察洛娃。

 

那是让多少公卿子弟眼热的肥肉!居然让沙皇最讨厌的文人娶走了!郎才女貌在俄罗斯也算般配,可若是男只有才,女只有貌,这婚事也不一定那么牢靠。要知道普希金虽有贵族出身,可是无钱无势,其貌不扬,还得罪了不少高官;在权贵眼里显然是容易欺负的货色。穷小子娶绝色美人更遭来不少嫉妒。娜塔丽娅太耀眼了,登徒子们开始公开追求她,甚至沙皇都来插脚了。风言风语渐渐传到诗人耳朵里,不免怒火攻心。更有人公然讥讽他是乌龟。

 

普希金家里的日子也过得不安生。娜塔丽娅出身富贵,早已习惯了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显然超出了一个穷文人的承受力。这对夫妇又接连添了4个孩子,吃穿用度更加捉襟见肘。诗人渐渐债台高筑。只几年的功夫,内忧外患煎熬中的才子已经山穷水尽。绝望之下他要求与追求他老婆最起劲的法国军官丹特士决斗,结果重伤不治。诗人去世时38岁,正是英年。

 

普希金死后娜塔丽娅悲痛万分,隐居乡下,独自拉扯几个孩子长大,多年后才改嫁。虽说再嫁的也是良人,可还是郁郁终生,51岁便去世了。一对真心相爱的夫妇居然结局如此,不免让人唏嘘。看来美色这东西还是与权势搭配更登对些;这位运蹇的美人选了嫁给爱情,结果分外出众的美貌招来太多觊觎,老公掸压不住,枉自搭上了性命。我有时也会八卦的想想,若是当初娜塔丽娅没有答应普希金,而是捡个有钱有势的大贵族嫁了,或干脆跟了沙皇,那会怎样?可能也就白头到老了吧。

 

文艺咖啡馆至今保持着普希金离去时的原貌,红墙蓝桌,进门就是他的塑像。1837年1月27日,诗人就是在这里喝了一杯咖啡,然后戴上帽子,与证人推门而去,头也不回的走进风雪,跨上雪橇,驶向死亡。

彼得大帝像,圣彼得堡,2016年9月28日

彼得大帝倒是没来凑热闹,他的像在涅瓦河边,跟大街作了邻居。雕像是名家杰作,彼得迎风纵马,踩着一条象征旧势力的巨蛇。身后就是他亲手建造的圣彼得堡,是灯红酒绿的涅瓦大街;彼得看都没看,背转身去,挥手向前,留给大街一个刚劲的背影。但凡雄才伟略的君王,多半不大贪恋世间的浮华;彼得也不例外。他的目光紧盯的是平阔的涅瓦河,是那承载着他的野心和梦想,历尽千辛万苦,用战争从瑞典人手里抢来的波罗的海入海口。

涅瓦河鸟瞰,圣彼得堡,俄罗斯,2016年9月28日

涅瓦大街喀山大教堂的旁边有一条运河,顺着河岸离开大街往东走,没多远就看见一座赭红墙,洋葱顶,雕饰繁复,漂亮的如同童话一般的大教堂。在圣彼得堡清一色的巴洛克宫殿包围之中,这座典型的俄罗斯传统风格大教堂特别引人注目。

滴血救世主大教堂,圣彼得堡,2016年9月28日

可这么一座人见人爱的教堂倒有个忧郁的名字:滴血救世主大教堂。这是为了纪念1881年遇刺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修建的;起因是这位沙皇终结了沙俄农奴制。变法的君王多半不得善终,因为触动既得利益集团会遭激烈抵抗;变法初期也会不可避免的带来社会震荡。推行变法虽是利国利民,惠及后世;改革者自己却往往遭殃,古今中外都差不多。

 

事情要从俄罗斯的农奴制说起。这是一种起源于中世纪的半奴隶制度,十分类似于美国黑奴制。农奴非常贫穷,不得迁徙,没有财产;地主对农奴有生杀予夺的权利。彼时俄罗斯佃农很少,绝大部分农民都是穷困的农奴。可以想见这么个野蛮的制度用到近代变成了多大的累赘,可贵族们却对农奴制十分受用。历代沙皇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平衡农奴与贵族的权利分配,让他们彼此制衡,自己的统治才安稳。

 

彼得一世改革是为了筹措军费,压根就没想着触动农奴制本身。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当政时,见多识广的女王已经意识到农奴制越来越拖累国家发展,试图废奴,但由于贵族们的激烈反对只得作罢。女皇为了推动国家发展甚至给了贵族更多的权力,使得农奴阶层更加穷困。农奴起义此起彼伏,但都被镇压;女王给封建沙俄带来了回光返照式的繁荣,而把农奴制这个大麻烦击鼓传花留给了子孙后代去解决。


到19世纪中叶农奴制终于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沙俄逐渐被经历过资本主义革命的英法超越,在1853年开始的克里木战争中更被两国合力打败,从此失去号令欧洲的地位。沙皇尼古拉斯一世战败后自杀;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是个醒事的,一继位就着手废奴。激烈的政治斗争后皇帝于1861年诏令废止农奴制,给了贵族许多一次性甜头之后终于换来了法律上的农奴自由。俄罗斯突破了发展中最大的瓶颈。可此后的数十年都成了改革的阵痛期,农奴嫌税赋太高,纷纷起义;贵族痛恨既得利益被触动,不断雇人刺杀皇帝;打开潘朵拉盒子的亚历山大二世两头不讨好,成为众矢之的。这位硬气的皇帝没有让步,接连躲过5次精心策划的暗杀;废除农奴制二十年后他开始着手更大的改革:君主立宪。


1881年3月13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坐马车回冬宫召开会议讨论签署宪政法令,路过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时马车被炸。毫发无损的沙皇以为他像以前一样幸运的躲过了又一次刺杀,就不顾侍卫的阻止下车来安抚受伤的人们。第二枚炸弹飞来,沙皇重伤。几小时后,跪在冬宫外为沙皇祈祷的几千民众得知皇帝去世。2年后,新君下令在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地方修建大教堂纪念亡父,22年后才峻工。

 

滴血救世主大教堂是沙皇亲自选定的设计,参考了莫斯科红场瓦希里升天大教堂的造型。整个建筑精美优雅,是俄罗斯最好的传统风格教堂之一。教堂内部完全用马赛克装饰,穹顶镶嵌着传世名作:赞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地方用神龛标出,异常醒目。

传世名作:赞美,滴血救世主大教堂,圣彼得堡,2016年9月26日

在滴血大教堂里我看着艳丽的壁画长长叹息。许多中国人或许不知道亚历山大二世是何许人也,但每个学过初中历史的国人应该都背过这位沙皇与中国签订的合约:1858年清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割地60万平方公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地40万平方公里...想起来了吗?还有这个: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地44万平方公里...身为东北人我无法祝福这位把海参崴变成了伏拉迪沃斯托克的沙皇,但我真的盼望他当时能多活几年,坐实君主立宪,那么整个俄罗斯,东欧,乃至中国的近代史,说不定就此不同!

滴血救世主大教堂内景,圣彼得堡,2016年9月26日

可惜造化弄人,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上台后立即废止了宪政法令;俄罗斯重回封建制。这位不肖的儿子只知道花一大笔钱修个悼亡的教堂,却不明白乃父推行君主立宪的良苦用心。俄罗斯在社会制度上已经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了,刚刚获得自由的农奴更是远比欧洲国家的平民贫困。沙皇专制压制资本主义发展,把这个老大帝国拖累得越发凋敝。若是早点君主立宪,俄罗斯或许可以经历西欧一样的资本主义腾飞;赤贫的农奴也能富裕得快一点;王室与人民或许能像许多欧洲国家一样至今相安无事。无奈沙皇短视,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权力;结果他死后第21年,一群叫做布尔什维克的造反平民把他的儿子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全家拖到地下室枪毙,罗曼诺夫王朝灭亡。布尔什维克的队伍此后不断壮大,几十年后进化出了一个中国人耳能详熟的新名字:苏联共产党。

 

 

从大教堂出来沿着运河往涅瓦大街走,没多远就是鹅黄色的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来彼得堡的第二天我去那里看了场芭蕾。运气好,赶上了名剧天鹅湖。

Mikhailovsky Threatre, 圣彼得堡,2016年9月27日

在圣彼得堡可以看到世上最好的芭蕾。这种优雅到了极致的舞蹈15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宫廷,17世纪传入俄罗斯后风靡一时。俄罗斯舞者不断改良芭蕾舞技,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19世纪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改良芭蕾音乐,并创作了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名剧;俄罗斯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翘楚。芭蕾舞在俄罗斯拥趸者众,成了当地文化艺术里最拿得出手的好东西;圣彼得堡拥有众多世界顶尖剧团,是当之无愧的芭蕾舞之都。

Swan Lake, Mikhailovsky Threatre, St. Petersburg, Russia, Sep 27, 2016   Credit to: www.russianbroadway.com

在圣彼得堡看芭蕾舞是真正的享受。我来的时候最有名的马林斯基剧院还没开季(芭蕾舞剧入冬时节在剧院演出,夏天休场),就去了排名第二的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虽不是世界第一,可也是顶尖水准。真好,正巧演出天鹅湖。傍晚饭罢我兴冲冲到了剧院,这里早早便座无虚席。我一面打量着剧院里面华丽的装修,一面看着周遭的人们拍照,聊天,兴高采烈的东走西看;转眼就到了演出时间。熄灯起幕,耳边响起了悠扬的音乐,正是从小在广播,电视,甚至八音盒里听过无数次的名曲天鹅湖。兴致立刻来了。

 

这场芭蕾舞看得真过瘾。整个剧目制作精良,舞者的技术无可挑剔。身为舞蹈爱好者我深自佩服演出的水准。我坐在前排,清楚的看着每一个大跳,足尖支撑的旋转,一个又一个的举腿伸足,可以清晰的听见起跳后落地的声响;算了算总共上台了至少40位舞者,两三个小时的高难舞蹈,我没看见一个失误。每个人都是认认真真的把自己的动作作到最好,边角的舞者都没有一星半点的敷衍。要知道,芭蕾舞技术十分复杂,几小时的无错表演背后不知是多少年的勤学苦练!最难得的是,舞蹈与音乐配合得天衣无缝。舞剧没有语言,只用了音乐舞蹈演绎所有的剧情;对舞者的表现力要求极高。俄罗斯姑娘们精湛的舞技把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诠释的感人至深。我对俄罗斯芭蕾舞演员的艺业精进肃然起敬。

 

中国人应该想着把京剧照这样拾掇拾掇。要能改成像芭蕾舞剧这样外国人都能看懂,估计也能风靡世界了吧。如果有朝一*****来到圣彼得堡,我建议你一定抽空去看看芭蕾。真的,去看看。

 

看完芭蕾舞我休息了几小时,后半夜起来到涅瓦河边看了看有名的开桥。圣彼得堡的桥涵很有名,我这次无暇细看,就只看开桥。涅瓦河上的桥梁后半夜开启供大船通行,开桥时许多游客都会慕名观看;尤其是夏天极昼时节太阳入夜不落,涅瓦河白夜开桥成为圣彼得堡经典景观。

 

午夜的圣彼得堡灯火辉煌,大街上行人倒也不少,走路还算安全。几天来连日阴雨,建筑白天看着都是灰蒙蒙的一片;入夜后反倒清爽了不少:

皇宫广场夜景,圣彼得堡,2016年9月28日

涅瓦河边早就聚集了不少来看开桥的游客,寒凉的朔风里走来走去袖手保暖。河边夜景倒也不错:

涅瓦河夜景,圣彼得堡,2016年9月28日

到了2点多钟一声笛响,大桥中间开缝,桥面缓缓向两边折起。人群中响起低低的欢呼,闪光灯此起彼伏。河中间驶来几条看开桥的游艇。只5分钟的功夫,桥面大开,停住不动。这就是开桥了,还挺有意思的。

涅瓦河开桥,圣彼得堡,2016年9月28日

圣彼得堡是旧日的首都,皇宫就在涅瓦河边,叫做冬宫。这座巴洛克风格三层宫殿绿墙白柱,黄金雕饰,看上去赏心悦目。冬宫高23米,是整个彼得堡建筑高度的标杆。这座宫殿自彼得大帝时期开始修建,此后历代沙皇多次扩充。冬宫不仅用于王室起居办公,也用作皇家博物馆;经叶卡捷琳娜二世斥巨资收购藏品后成为现在举世闻名的埃米尔塔日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

冬宫,圣彼得堡,2016年9月28日

冬宫以奢华著称,里面的房间无一不是雕梁画栋,精美非常。这座造型优雅的约旦楼梯很有名:

约旦楼梯,冬宫,圣彼得堡,2016年9月27日

阁楼厅,冬宫里最华丽的房间之一,雕饰精美,金碧辉煌。

Pavilion Hall, 冬宫,2016年9月27日

阁楼厅里放着冬宫镇馆之宝金孔雀钟,这是叶卡捷林娜二世的情夫奥尔洛夫伯爵送给她的礼物。报时的时候孔雀开屏,下面的公鸡,猫头鹰之类的都会动。整个金钟不下2米高,巧夺天工。

镇馆之宝:孔雀钟,冬宫,2016年9月27日

俄罗斯人似乎喜欢兼收并蓄,而不是像许多欧洲国家一样讲究宫殿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冬宫几乎每间宫室都是不同人设计,风格迥异。连看了好多间,都不一样。这一间是彼得大帝的议事厅:

彼得大帝的纪念厅,冬宫,圣彼得堡,2016年9月28日

冬宫里面房间大多装饰夸耀。风格倒也简单,就是大量使用黄金贴裱墙面和天顶。

这个房间的玻璃天顶是当时最时髦的设计,自然光把墙上的画作衬托得更大。地上的两个绿色青金石大瓶是名家手笔:

Malachite Room, 冬宫,圣彼得堡,2016年9月28日

冬宫里面像这样格子天顶的房间有好几个,草草走过,没时间细究名字了。

冬宫,圣彼得堡,2016年9月28日

偶尔也有看着质朴清新的房间:

埃米尔塔日博物馆藏品极其惊人,以绘画见长。世界顶尖博物馆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藏有达芬奇画作,这里也不例外。镇馆名画是达芬奇原作‘圣母子’。我在世界各地看过不下10幅达芬奇油画,风格都差不多:作品一般不大,人物肖像从皮肤到衣饰都刻画的异常细腻柔和,其体积感有时甚至媲美摄影作品。画作背景光线往往沉暗朦胧,用于突出人物。圣母子就是这类肖像画的代表。我对绘画虽不陌生,可也只是个菜鸟;以我这点水平根本就看不出达芬奇到底怎样运笔的:

圣母子,达芬奇,冬宫馆藏

另一幅最出名的藏品就是伦伯朗绝笔作浪子回头。西方油画名作里一小半都是圣经题材,这一幅也不例外;表现的是基督教的爱与宽容。

浪子回头,伦伯朗,冬宫馆藏

埃米尔塔日博物馆太大了,我在里面转了半日也只看了一小部分;勉强把最好的画作看全了,雕塑,木乃伊之类的根本没时间看。中国馆也没去,看了难受。上次去大英博物馆,中国馆的馆藏比故宫的都好。看得我立马血压升高。俄罗斯人比英国人多少文明点儿,展品都是买来的,抢来的不多。哎。

 

我倒是很有点惊讶冬宫的奢华,这是我去过的皇宫里最铺张的。不要说金玉成了粪土,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都是堆垛的无处可放了。即使对于一个昔日的欧洲霸主来说,这样的宫室也是华丽过头了。要知道,沙俄帝国巅峰时期虽然有三千余万人口,可绝大多数都是赤贫的农奴,比欧洲国家的平民穷困许多;可沙皇宫殿的奢侈,远过欧洲列强。在圣彼得堡最后一天人们建议我去看看近郊夏宫带金人的喷泉,或是凯瑟林宫的琥珀屋,说是比冬宫还富丽。这我相信,叶卡捷林娜二世酷爱珠宝,生活以奢侈著称。波罗地海产琥珀,女王嫌琥珀首饰不够气派,就干脆在她的度假别墅里用琥珀造屋子... 不过折腾一趟就免了,我看够了。又是个国富民穷的。这是我第二次在穷人多的国家里看见富丽堂皇的皇宫了,上次看见那个叫做故宫。

 

冬宫门外是个相当开阔的广场,中间是赭红的亚历山大一世凯旋柱,重600吨,高47.5米,用来纪念俄法战争胜利的。广场另一边是弧形的总参谋部大楼,中间是双重凯旋门,顶上装饰了青铜罗马战车。

冬宫广场,圣彼得堡,2016年9月27日

冬宫广场自古便是圣彼得堡的中心广场,发生过许多大事。近代最有名的有2件,1905年血腥星期日和1917年的10月革命。

 

血腥星期日引发了第一次俄国革命。沙俄自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大量自由农民进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沙皇的封建统治越来越拖累社会进步,政局动荡,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种游行,罢工此起彼伏。俄罗斯社会跟炉子上的高压锅一样蓄满了张力,而且不断漏气。

 

1905年1月22日星期日,三万工人在神父加邦的带领下到冬宫广场请愿,要求沙皇政改,提高工资待遇,减轻农民税赋。混乱之中有人开枪,官方下令武力镇压,千余人殉难,史称血腥星期日。

 

这次镇压在俄罗斯激起民愤。此后民众彻底断了通过沙皇政改来为民谋福的念想;原本的游行请愿升级,变作了旷日持久的罢工,武装暴动和恐怖袭击。这场长达2年的抗争并没有统一指挥,甚至没有明确目标,只是单纯为了宣泄对沙皇和社会现状的不满;软弱无能的沙皇尼古拉斯二世迫于压力,与1906年挤牙膏式的交出了一点权利,同意修宪,成立国家杜马,承认多党制;但始终拒绝君主立宪。沙皇政权于1907年镇压了各种暴力抗争。这次广泛松散的社会运动称为第一次俄国革命。

 

彼时沙俄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对立远比其他欧洲国家尖锐。其实绝大多数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早期都曾经历过残酷的工业原始积累时期,但工人与资本家随着工业化收入都在快速增加,双方利益冲突随西方民主制度进步而不断调和;工人始终不曾赤贫,也就没有强大的意愿暴力推翻富人统治。俄罗斯则不同,资本主义受到封建统治压制,工业发展受到农奴制拖累,始终未曾变革出彻底的资本主义制度。20世纪早期俄罗斯绝大部分工人农民都非常贫困,三分之二人口是文盲;资本家和地主数量少,财富集中,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昔日的农奴们交纳了多年高昂的赎身钱后总算自由了,可身无长物,脚无立锥之地。许多农民像今日中国的民工一样游走于城乡两地,结果发现作佃农税赋太高,作工人工资太低,左右不能养家糊口。工人们生存条件恶劣,变革意愿比农民还高;1904年圣彼得堡普查表明工人们平均16人租一套公寓,每间房住6人,木有自来水,垃圾泛滥。工人农民们活不下去了就只好起来造反。第一次俄国革命后,俄罗斯人看到了工人革命推翻政权的可能性。

 

俄罗斯有文化的造反头头们也在为自家的革命寻找理论依据。有个名叫列宁的律师于1893年搬到圣彼得堡,开始宣扬当时国际上最时髦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德国人发明的哲学理念,说是工人资本家矛盾不可调和,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才能过上好日子。从当时工业国家的发展情形来看,这似乎是对的,因为即使在当时最好的资本主义国家里资本家压榨工人的手法也是颇为凶残。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深信不疑,为了权斗便利宣传时还加上了不少自己的想法。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俄罗斯尤其应景,这里的工人格外穷,资本家也更贪心些。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工人阶级对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画饼颇为神往,于是许多人追随了列宁,加入了他领导的社会民主工党。此后,工党分裂,以列宁为首的一派起名布尔什维克。

 

俄国革命后沙俄时局动荡多年。各种社会阶层此消彼长,社会构成急速变化。沙皇名义上统治国家,权力其实早已分崩离析。1914年沙俄参加一战惨败,伤亡500余万,国家经济崩溃;民怨到了沸点。

 

1917年2月23日彼得格勒(一战俄罗斯被德国战胜,人们讨厌圣彼得堡这个德文名字,就改称俄式拼写的彼得格勒)人民领食物时突然毫无征兆的开始示威。战斗民族造反的本事杠杠的,没有计划没人领导几十万人自动自觉的站出来革命了,说是反对沙皇。攒了多少年的社会矛盾终于火山爆发。2天后,彼得堡几乎所有的工商服务业全部停工,连学生和白领都上街了。国家杜马要求沙皇下台,尼古拉斯二世垂死挣扎下令镇压民众,结果军队倒戈,法院,警力与监狱被愤怒的民众打砸。沙皇无力抗争,万分不甘的于3月13日宣布退位。皇储拒绝继位,罗曼诺夫王朝终结。由前沙俄贵族为主体的临时政府上台。这次自发的运动史称二月革命。

 

之后俄罗斯的陷入动乱,只8个月的功夫换了3届政府。各地起义罢工风起云涌,各党派和政府内部陷入激烈权斗。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逐渐占了上风,他们决定武装起义。后来的事情许多中国人都烂熟于心了。我记得当年好像背过这样的东东:1917年11月7日,冬宫附近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打响了苏联10月革命第一枪...

图片转载:十月革命攻打冬宫

 

撇开中共洗脑教材里的煽情描述,十月革命的情形应该是这样的: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凌晨起义反抗临时政府,遇到微弱抵抗,迅速占领彼得格勒主要设施,市民和军队纷纷加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奉命开进涅瓦河,当晚9:45分放空炮为号攻打冬宫。布尔什维克进入冬宫,次日零星枪战后临时政府投降。同时列宁召开全俄苏维埃大会宣布组建政府,推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权诞生。

 

1周后俄罗斯公投立宪会议选举,掌权的布尔什维克得票不足四分之一,对手社会革命党得到6成席位。1918年1月5日立宪会议召开,拒绝承认列宁政府提出的公有制条款。早有准备的列宁派兵强制解散立宪会议,彼得堡民众游行抗议后被武力镇压。同年布尔什维克改名俄国共产党,1952年改名苏共。

 

1918年2月德国进犯苏俄,列宁政权为自身安全起见迁都莫斯科。彼得格勒成为过去式。此后列宁将土地,工厂,私人财产和教会财产收归公有,受到激烈反抗。民众纷纷起义,俄罗斯陷入内战。嗜杀的列宁成立肃反委员会大规模镇压异见人士和各种反抗,根据出身屠杀大量‘阶级敌人’,还顺手枪毙了沙皇全家。列宁大屠杀在伏尔加河流域引发饥荒,农民为了活命只得人吃人。4年后布尔什维克胜利,于1922年建立苏联政权。共产党内战中屠戮的平民数量超过交战双方战斗减员。普京总统把列宁治下的俄国称为人间地狱。

 

10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大事,这次革命产生了人类第一个共产政权,为日后的两极世界打下基础。列宁和他的共产党自始至终都不代表民意,可他们的确靠武力坐稳了江山。毛爷爷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至理名言!

 

列宁死后被放入水晶棺,成了红场上的旅游景点。他的继任者斯大林把彼得格勒改名列宁格勒来纪念这位苏联的缔造者。1941年,这座城市摊上大事了。

 

列宁格勒是二战时希特勒最想消灭的苏联城市。这个独裁者非常希望毁掉共产主义的发源地,何况这里还是有三百万人口的苏联第一大城市,波罗的海重要海港,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铁路枢纽和海军基地呢。1941年6月希特勒派兵70余万以及大量重武器猛攻列宁格勒。50万苏军死守不退,双方死伤惨重,僵持不下。9月时周遭市镇失守,列宁格勒成为孤城。历史上最惨烈的列宁格勒围城开始了。

 

恼怒的希特勒下令封锁列宁格勒,只等苏联人自己投降。城市的粮仓被德军炸毁,饥荒蔓延。1941年11月开始,列宁格勒每天都有许多人饿死。人们吃光了青草,树皮,鼠雀,宠物...入冬时节能吃的东西都没有了,人吃人成为常态。没饿死的警察被编队巡逻阻止人们吃死尸;黑市上开始出售人肉;有人杀死妻子把肉喂给孩子吃... 人性的善恶在极端条件下都被无限放大。列宁格勒被围的第一个冬天最多时一天有数千人饿死;许多人都是走着走着就一头倒下,或是睡下了就再也未曾醒来。有人临死前背着普希金的诗歌。街上的孤儿越来越多,因为女人们都把配给的食物给了孩子,常常是大人死了小孩活着。他们被送到孤儿院,后来有一天院长比孩子先饿死,结果最后孩子们还是死了。人们为了活命开始偷抢食物,犯罪人数是平日的100倍。可即使在最可怕的日子里,也有人把食物分给陌生人;他们觉得每个人都少吃一点,活下来的人就多一些...德军轰炸不断,城市建筑大半被毁。

图片转载:涅瓦大街,围城中的列宁格勒,1941年

可是生活还在继续,城市依旧秩序井然。士兵还在守城,交通系统还在运转,兵工厂照常开工,图书馆剧院都开着,女演员们仍然登台演出。每天早上政府工人从街上收走饿死的尸体,然后活着的人照旧出门。前线离冬宫仅16公里,人们怕日后德军抢走冬宫珍宝,就把艺术品拿回家藏起来,等着战后交给政府。冬天里市区边上的拉多加湖结冰,人们在冰上开出了一条小路。苏军司机冒死运来了少量食物,并陆续疏散普通民众。到1942年10月,100余万市民从这条生命之路离开。

 

围城依旧,1942年3月市政服务恢复。能走的人们都上街收拾垃圾。夏天时高校和更多的剧院开门;乐团演出交响乐...冬天又来了,饥荒依旧。城市停水停电没有供暖,气温零下40度... 1943年1月27日,鏖战2年的苏军终于打通了进入列宁格勒的主路,长达872天的围城结束。65万市民死于冻饿,200余万死于轰炸,3200栋建筑被毁,列宁格勒几被夷为平地。

 

列宁格勒保卫战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之一。不屈不挠的苏联人在872天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世界历史上再也找不出如此顽强的抵抗。这场战争在中国教科书上只是一个考点,可你若是真的研究过这次围城,真的来到圣彼得堡,你的感觉就会有所不同。我不觉得是共产打赢了这次战争,那是人民打的,是那些认为民族利益至上,那些被千年奴役和无数苦难磨砺的异常坚韧不拔的俄罗斯人靠着坚持和忍耐得来的。

 

大难不死的幸存市民战后开始重建列宁格勒;多年后,这里再度成为苏联工业中心,文化艺术之都。建筑物被逐个修复,有些直到近年才重新开放。斯大林把苏联带向极权,带向冷战的时候,这里仍然可以收看西方电视,每年照例有数十万苏联人经这里去西方旅游,列宁格勒依旧是俄罗斯与欧洲往来的窗口。1991年苏共解体,市民投票恢复旧名圣彼得堡,那个昔日繁华的都市复活了。

圣彼得堡街景,2016年9月28日

今天的圣彼得堡是一座有500多万人口的著名旅游城市了,去芬兰的人们总爱顺路坐船来这里玩一趟,只要不超过三天,就可以免掉昂贵的签证费。俄罗斯东西便宜,用不了多少钱就可以玩得心满意足。这里不再有硝烟战火,生离死别;街头都是与西方都市别无二致的街头艺术和衣着十分时髦的上班族们。走在城市里看看俄罗斯人是件很亲切的事,尤其是我这个故乡的市中心立着中俄纪念碑,主干道曾经以斯大林命名的东北人。

 

我眼中的圣彼得堡人守规矩,但有点粗鲁。在街头行人的脸上我几乎没有见过像西方人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和惯见的陌生人之间的彼此问候;没人想跟我聊天,他们不说英语;问路时许多人都会表露出明显的不耐烦,或是干脆置之不理;要是去买东西,售货员大妈都是一色的寡妇脸。可平日走路排队时男士常常让我先来;地铁站坐扶梯时人们全都靠右站得笔直;而圣彼得堡街头犄角旮旯的尿骚味比斯德哥尔模似乎还少些。感觉这里人就像个烤胡桃,外表坚硬粗犷,可里面的东西倒也不差。

 

传统俄罗斯文化是真正的精英文化。俄罗斯近代文化艺术昌盛,产生大量世界级文豪,诗人,音乐家,画家...但同时代的绝大多数俄罗斯平民都是赤贫的文盲。跟欧洲其他国家的艺术家不同,俄罗斯有大量的文学作品描写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但这些名家无一出身草根。俄罗斯的文化艺术是由极少数贵族阶层在良知和宗教的激励下发展和推动的。

 

俄罗斯自古便是强人政治的乐土。跟中国人一样,俄罗斯人以集体利益为重,领导者权利往往很大。俄国历史上历史上几乎所有改革都是由沙皇自上而下凭借个人魄力主导和推动的;近代唯一一次自下而上的无产阶级革命也是强人领导发生的。被蒙古人和农奴制压迫了千年的俄罗斯人似乎有着中国人一样的坚韧不拔,但野心更大,更容易走极端。苏联时代是个让俄罗斯人感觉复杂的名词,斯大林的极权政治让一个本来不该如此引人注目的民族成为世界的中心。一个人民生活水平远低于美国的国家造出了与美国势均力敌的核武,第一个发射了人造卫星,成为两极世界里耀眼的世界主导者之一。无奈专制国家虽然可以穷兵黩武,却无法遏止内部腐败;面子上风光依旧,里子迅速朽烂入骨;苏联撑了70多年后终于轰然解体。年青人说他们很喜欢俄罗斯现在这个样子,可是许多老人还是怀念苏联时代的荣耀时光。

 

巅峰时代的苏俄曾经在世界上扶植了大量的共产政权,主要分布在东欧,东亚和非洲。上赶着引入苏共的国家也有,譬如天朝。中国人与俄罗斯人的民族性上有颇多的相通之处,百年前的国家发展水平与俄罗斯十分相似,结果也成了共产主义的试验田。中国人此后遭遇了俄罗斯人在苏联时代遇到的所有苦难:工人武装起义;成立共产党;内战,不成气候的资产阶级敌不过流氓,被赶到孤岛;成立社会主义政权;公有制,屠杀所有反抗者;穷兵黩武;大跃进;阶级斗争;文革大屠杀...算了算俄罗斯人经历的东西只有两样还没在天朝发生:天安门广场上的停尸房还在;共产党还没倒台。天朝开国60多年了,估计也快了。

 

在圣彼得堡人们把苏联的痕迹揩抹的一干二净。我没看见过镰刀斧头标志,更没有列宁斯大林像,列宁格勒这个名字早已作古。唯一沾边的是火车站广场上的二战纪念碑,顶上有个硕大的五角星。除此之外这个城市里的一切都是罗曼诺夫王朝当政时的样子,都在钩起人们对沙俄帝国的骄傲回忆。毕竟那个时代给这里的人们带来的自豪感更强烈,更纯粹,也更理直气壮些。

 

我也觉得这圣彼得堡名字好,总让人想起这里最辉煌的时候。

 

更多游记看我的博客:http://chinadiansalmon.blogspot.ca/2016/12/blog-post_26.html

tengtengma 发表评论于
谢谢,就是觉得麻烦,考虑要不要坐油轮算了。
SR99 发表评论于
非常好的游记。好看还长知识
勿来三 发表评论于
网上
Eva_CA 发表评论于
去俄罗斯领馆或网站申请。若是坐火车入境好像可以申请便宜些的签证。从芬兰坐船去圣彼得堡停留不超过3天的免签。
tengtengma 发表评论于
如何办去俄罗斯的签证啊?
Q-well 发表评论于
浓缩俄罗斯历史文化的一个城市!
aChineseBostonian 发表评论于
跟童话世界里差不多!
林间曲径金秋时 发表评论于
介绍的又好又详细。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