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纽时观点: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正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纽时观点: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正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文章来源: 加美财经 于 2025-11-23 15:06:4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本文刊发在纽约时报观点版,作者莉迪亚·波尔格林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写作的主题涵盖世界、文化和政治,尤其关注人权、移民、酷儿群体的生活和民主。

纽时观点: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正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在华盛顿,历经十年的激烈对立后,联邦政府刚刚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政府停摆。但有一点却在两党之间始终如一,那就是认为由美国建立并主导的世界秩序正受到中国的威胁,中国意图取代美国应有的主导地位。

有一个词概括了这种理论: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挑战主导霸权时,往往会引发暴力冲突。

在修昔底德的时代,是雅典挑战了斯巴达的霸主地位。这种模式在历史上反复上演,挑战者的野心和侵略行为,几乎总是以流血收场。

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颠覆了这一假设。在持续不断的混乱中,他的政府单方面对美国建立的全球秩序进行了彻底破坏——威胁入侵,肆意加征惩罚性关税,几乎放弃了长期以来的联盟。

相比之下,中国大多时候表现出对现状的冷静坚持。

局势发生了惊人反转,如今看起来,试图引爆修昔底德陷阱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站在世界之巅的美国,正在推翻自己建立的秩序。

这种跨党共识如今已出现裂痕,因为这是建立在对中国意图的误判之上。麻省理工学院期刊《国际安全》最近发表的一篇引发争议的论文对此提出了质疑。

三位东亚问题学者写道:“中国是一个注重政权稳定的维持现状国家,其关注点更多在国内而非对外扩张。”

这篇清晰冷静的分析,基于对大量中国文献和出版物的研究,包括官方讲话和学校教材。结论令人震惊。

作者指出,中国公开表达的领土诉求,仅限于长期声称拥有的台湾以及一些相对较小的边界地区。

他们写道:“中国的目标十分明确、长期稳定,而且范围有限。”

中国的外交政策,大多不是为了向外输出意识形态,而是为了巩固国内共产党政权。外部观察者眼中的进攻性行为,很多时候其实是在应对内部问题。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外界有人将其视为一种准帝国主义的手段,用于赢得发展中国家的忠诚。但论文作者之一、乔治城大学国际关系学者Zenobia Chan指出,这一倡议更多源于内部动因,而非全球野心。

她告诉我:“很多都是源于国内需要,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提出的。”

她还说,中国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未将这些投资用作推进全球野心的杠杆,除了长期以来要求合作国家承认“一个中国”政策并避免承认台湾独立,中国从未要求发展中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当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既不道德,也谈不上温和。在南海的咄咄逼人、在新疆的残酷镇压、对香港的打压,以及不顾台湾人民意愿坚持对台湾拥有主权的立场,都是对亚洲和平与秩序的重大挑战,也违背了基本人权原则。

最近与日本的外交争端——暂停海鲜进口、建议中国公民避免赴日旅行,也显示了中国展现威胁的能力。

但尽管这些行为令人不安,还远未达到重塑世界秩序的程度。中国似乎是在现有体系内主张自己认为的历史权利和国内事务优先权,在规则边界内活动。

而美国,尤其是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同样也并不具备谴责他国的资格。

这一区别至关重要:维护现状的大国,即使手段激烈,也与试图重塑世界秩序的国家完全不同。

无论如何,现在还将世界寄望于某个超级大国来主导,可能已经过时。

艾玛·阿什福德在她的新书《领先群雄》中写道:“现在不仅仅是美国在相对衰落,或者中国在崛起,更是相较于过去几十年,全球权力分布在更多国家手中、分布更广。”

她指出,美国和中国仍处于领先位置,但远没有冷战时期美苏之间那样显著。未来将是多极化的复杂格局,而不是两极对峙。

可以说,特朗普显然没能接受这一现实。他最近声称要对尼日利亚采取军事行动,因为“该国继续容许屠杀基督徒”,这也许是他挫败情绪最典型的体现。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按自己的规则行事,但特朗普甚至连表面上的原则也放弃了。政治学家普拉塔普·梅塔告诉我:“说某些国际法规则不适用于我们是一回事,但公开宣称‘我根本不在乎国际法’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无论是否是因为特朗普,过去二十年的军事冒险主义已经成为衰退的明确信号。进步派外交政策学者、《竞争陷阱》一书作者范·杰克逊告诉我:“如果我们要通过入侵一个对我们没有威胁的国家、并发动一场全球反恐战来维持霸权,很明显我们已经在走下坡路。”

他还说,在历史上的循环中,主导大国一旦开始进行这种全球军事投入,就会有新兴力量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

历史充满了衰落国家因侵略而陷入困境的例子,比如16世纪西班牙发动的宗教战争、奥斯曼帝国后期推行的种族民族主义、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妄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帝国地位。

这些尝试,最后无一不是以迅速失去全球影响力和地位而收场。

这或许还不是美国目前的真实写照。尽管特朗普多次发出对外动武的威胁,除了对伊朗核设施的短暂空袭和在加勒比海对小型船只的轰炸之外,他更热衷于将军队用于镇压美国公民。

他告诉军方高层,这也许是在为未来的海外军事行动训练部队。但很难不认为,对民主党执政城市居民动武,本身就是目的所在。

同样,特朗普挑起的激烈关税战,其实并不像表面那样关乎全球事务。他声称这场“对等反击”是为了打击那些“剥削”美国、制定不利于美国人民的政策的国家,例如与芬太尼有关的国家。

但最近最高法院针对他征税行为的辩论表明,这些关税大多是向美国民众征收的,规避了宪法赋予国会的财政权。

简单来说,看似全球性的征税,其实打击的是美国本土。

这一点揭示了一个讽刺性的现实: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与其说是在打败中国,不如说是在变得越来越像中国。

如今的美国,痴迷于政权稳定,不惜一切代价压制本国民众;极力维护周边地缘范围,却对引领世界兴趣寥寥;并且围绕威权领袖打造个人崇拜,以民族主义的胜利姿态营造氛围。

尽管在竞选中频繁抨击中国,特朗普其实从来不是真正的对华强硬派,反倒是身边一些人推动了更激进的对华政策。

他本人常常对习近平大加赞赏——显然羡慕那种几乎不受限制的权力。他上月在韩国会晤习近平时说:“习近平主席是一个伟大的领导人,领导着一个伟大的国家。”

而此时,美国正在退出一手建立的多边机构,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至于本周末将在南非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特朗普早在数月前就宣布不会出席,并派副总统万斯前往。

万斯一直扮演咄咄逼人的攻击角色,训斥欧洲人关于言论自由的问题,还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交流中居高临下。可以想象他在约翰内斯堡会说些什么。

不过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了,因为特朗普本月突然宣布美国将完全抵制这次会议,荒谬地宣称白人南非人正在遭受黑人多数的迫害和种族灭绝暴力。

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只要这些侵犯人权的行为继续存在,美国政府官员就不会出席。”

然而就在周四,特朗普政府再次改口,要求派出一个小型、低级别的代表团,尽管不会参与峰会讨论。

相比之下,中国在打更长远、更高明的一场仗。作为习近平的首席特使,李强将前往约翰内斯堡,率领庞大的官员代表团,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就新兴的多极化秩序下的问题与机遇进行交流。

随着霸权地位的衰退,美国如今面临抉择:是以受人尊重的伙伴身份,与新兴国家共同建立一个更公平的多极化世界,还是执意追求靠强权维持的昂贵而脆弱的霸主地位。

特朗普选择了后者,而中国似乎正在追求前者。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哪条路通向和平与繁荣,哪条路则会导致衰败。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8)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非常多人渴望对日开战,为什么?
香港人照样去日本!北京吁勿赴日,日媒:几乎没人取消行程
东亚第一内卷国,全民贷款炒币
“高校博导”郭伟的双面人生:江西小镇高中毕业
比起痛失"人口红利", 扼住中国的真正"拐点"浮出水面?




24小时讨论排行

又吵起来!北京亮出“敌国条款” 日本:早失效了 你当年也…
力挺高市!日在野党魁表态"无须撤回发言",怒批中国施压
黄海演习3连发 中国发布14天禁航令 实弹封锁由南打到北
“若撤回 政权就终结”!高市坚持“台湾有事”说
《共同社》:中国拒绝明年1月举行日中韩首脑会谈
高市早苗"台海发言",后首次民调曝光,仍夺65%高支持率
高市早苗不甩中国报复 最新民调支持率高达72%
李强力避高市眼神 日想抢拍合照失败 学者曝原因
“习大作家”出逾300本著作 堆灰尘、一折也没人买
“美国正考虑允许英伟达向中国出售H200高端芯片”
不管你愿不愿意,中国在引领全球绿色转型
哪个国家“去一次就不想再去”?网点名这国:无聊死了
美提出俄乌和平方案!乌克兰面临抉择,川普:非最终方案
中国游客大规模取消赴日行程,韩国跃升最热门旅游目的地
英媒评选:全球“最令人向往国家”出炉 地表最酷
中国全力出击 国际反应曝 外媒分析:对高市有利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纽时观点: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正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加美财经 2025-11-23 15:06:43



本文刊发在纽约时报观点版,作者莉迪亚·波尔格林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写作的主题涵盖世界、文化和政治,尤其关注人权、移民、酷儿群体的生活和民主。

纽时观点: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正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在华盛顿,历经十年的激烈对立后,联邦政府刚刚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政府停摆。但有一点却在两党之间始终如一,那就是认为由美国建立并主导的世界秩序正受到中国的威胁,中国意图取代美国应有的主导地位。

有一个词概括了这种理论: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挑战主导霸权时,往往会引发暴力冲突。

在修昔底德的时代,是雅典挑战了斯巴达的霸主地位。这种模式在历史上反复上演,挑战者的野心和侵略行为,几乎总是以流血收场。

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颠覆了这一假设。在持续不断的混乱中,他的政府单方面对美国建立的全球秩序进行了彻底破坏——威胁入侵,肆意加征惩罚性关税,几乎放弃了长期以来的联盟。

相比之下,中国大多时候表现出对现状的冷静坚持。

局势发生了惊人反转,如今看起来,试图引爆修昔底德陷阱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站在世界之巅的美国,正在推翻自己建立的秩序。

这种跨党共识如今已出现裂痕,因为这是建立在对中国意图的误判之上。麻省理工学院期刊《国际安全》最近发表的一篇引发争议的论文对此提出了质疑。

三位东亚问题学者写道:“中国是一个注重政权稳定的维持现状国家,其关注点更多在国内而非对外扩张。”

这篇清晰冷静的分析,基于对大量中国文献和出版物的研究,包括官方讲话和学校教材。结论令人震惊。

作者指出,中国公开表达的领土诉求,仅限于长期声称拥有的台湾以及一些相对较小的边界地区。

他们写道:“中国的目标十分明确、长期稳定,而且范围有限。”

中国的外交政策,大多不是为了向外输出意识形态,而是为了巩固国内共产党政权。外部观察者眼中的进攻性行为,很多时候其实是在应对内部问题。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外界有人将其视为一种准帝国主义的手段,用于赢得发展中国家的忠诚。但论文作者之一、乔治城大学国际关系学者Zenobia Chan指出,这一倡议更多源于内部动因,而非全球野心。

她告诉我:“很多都是源于国内需要,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提出的。”

她还说,中国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未将这些投资用作推进全球野心的杠杆,除了长期以来要求合作国家承认“一个中国”政策并避免承认台湾独立,中国从未要求发展中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当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既不道德,也谈不上温和。在南海的咄咄逼人、在新疆的残酷镇压、对香港的打压,以及不顾台湾人民意愿坚持对台湾拥有主权的立场,都是对亚洲和平与秩序的重大挑战,也违背了基本人权原则。

最近与日本的外交争端——暂停海鲜进口、建议中国公民避免赴日旅行,也显示了中国展现威胁的能力。

但尽管这些行为令人不安,还远未达到重塑世界秩序的程度。中国似乎是在现有体系内主张自己认为的历史权利和国内事务优先权,在规则边界内活动。

而美国,尤其是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同样也并不具备谴责他国的资格。

这一区别至关重要:维护现状的大国,即使手段激烈,也与试图重塑世界秩序的国家完全不同。

无论如何,现在还将世界寄望于某个超级大国来主导,可能已经过时。

艾玛·阿什福德在她的新书《领先群雄》中写道:“现在不仅仅是美国在相对衰落,或者中国在崛起,更是相较于过去几十年,全球权力分布在更多国家手中、分布更广。”

她指出,美国和中国仍处于领先位置,但远没有冷战时期美苏之间那样显著。未来将是多极化的复杂格局,而不是两极对峙。

可以说,特朗普显然没能接受这一现实。他最近声称要对尼日利亚采取军事行动,因为“该国继续容许屠杀基督徒”,这也许是他挫败情绪最典型的体现。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按自己的规则行事,但特朗普甚至连表面上的原则也放弃了。政治学家普拉塔普·梅塔告诉我:“说某些国际法规则不适用于我们是一回事,但公开宣称‘我根本不在乎国际法’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无论是否是因为特朗普,过去二十年的军事冒险主义已经成为衰退的明确信号。进步派外交政策学者、《竞争陷阱》一书作者范·杰克逊告诉我:“如果我们要通过入侵一个对我们没有威胁的国家、并发动一场全球反恐战来维持霸权,很明显我们已经在走下坡路。”

他还说,在历史上的循环中,主导大国一旦开始进行这种全球军事投入,就会有新兴力量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

历史充满了衰落国家因侵略而陷入困境的例子,比如16世纪西班牙发动的宗教战争、奥斯曼帝国后期推行的种族民族主义、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妄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帝国地位。

这些尝试,最后无一不是以迅速失去全球影响力和地位而收场。

这或许还不是美国目前的真实写照。尽管特朗普多次发出对外动武的威胁,除了对伊朗核设施的短暂空袭和在加勒比海对小型船只的轰炸之外,他更热衷于将军队用于镇压美国公民。

他告诉军方高层,这也许是在为未来的海外军事行动训练部队。但很难不认为,对民主党执政城市居民动武,本身就是目的所在。

同样,特朗普挑起的激烈关税战,其实并不像表面那样关乎全球事务。他声称这场“对等反击”是为了打击那些“剥削”美国、制定不利于美国人民的政策的国家,例如与芬太尼有关的国家。

但最近最高法院针对他征税行为的辩论表明,这些关税大多是向美国民众征收的,规避了宪法赋予国会的财政权。

简单来说,看似全球性的征税,其实打击的是美国本土。

这一点揭示了一个讽刺性的现实: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与其说是在打败中国,不如说是在变得越来越像中国。

如今的美国,痴迷于政权稳定,不惜一切代价压制本国民众;极力维护周边地缘范围,却对引领世界兴趣寥寥;并且围绕威权领袖打造个人崇拜,以民族主义的胜利姿态营造氛围。

尽管在竞选中频繁抨击中国,特朗普其实从来不是真正的对华强硬派,反倒是身边一些人推动了更激进的对华政策。

他本人常常对习近平大加赞赏——显然羡慕那种几乎不受限制的权力。他上月在韩国会晤习近平时说:“习近平主席是一个伟大的领导人,领导着一个伟大的国家。”

而此时,美国正在退出一手建立的多边机构,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至于本周末将在南非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特朗普早在数月前就宣布不会出席,并派副总统万斯前往。

万斯一直扮演咄咄逼人的攻击角色,训斥欧洲人关于言论自由的问题,还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交流中居高临下。可以想象他在约翰内斯堡会说些什么。

不过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了,因为特朗普本月突然宣布美国将完全抵制这次会议,荒谬地宣称白人南非人正在遭受黑人多数的迫害和种族灭绝暴力。

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只要这些侵犯人权的行为继续存在,美国政府官员就不会出席。”

然而就在周四,特朗普政府再次改口,要求派出一个小型、低级别的代表团,尽管不会参与峰会讨论。

相比之下,中国在打更长远、更高明的一场仗。作为习近平的首席特使,李强将前往约翰内斯堡,率领庞大的官员代表团,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就新兴的多极化秩序下的问题与机遇进行交流。

随着霸权地位的衰退,美国如今面临抉择:是以受人尊重的伙伴身份,与新兴国家共同建立一个更公平的多极化世界,还是执意追求靠强权维持的昂贵而脆弱的霸主地位。

特朗普选择了后者,而中国似乎正在追求前者。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哪条路通向和平与繁荣,哪条路则会导致衰败。